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开工厂 > 第163章 大明的剪刀差(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诱之以利,到底能多大程度上激发起里人们的创造力,人们会如何绞尽脑汁地寻求改进生产技术的方法。施奕文并不清楚,但是他很清楚一点手工工场的生产力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为了提高产量,最终还是需要投入机器。

“先把纱厂办起来吧!”

离开了工厂后,施奕文在心里这么寻思着,而且随着对北方的了解,他反倒更渴望在这里开办纱厂了。

在马车经过卢沟桥的时候,施奕文吩咐车夫停了下来,然后他特意下来,远远的看着车水马龙的卢沟桥,这座桥在许多人的心中,都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它与这个民族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也许,工厂也许应该叫卢沟纱厂……”

就在心里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施奕文有些诧异的发现,桥似乎和记忆中的不太一样。

“咦,好像模样有些不太一样。”

自言自语的功夫,只听身后有人说道。

“是和过去不太一样,前朝的时候卢沟桥修过街塔,我朝自永乐十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共修桥6次,虽无大修,可是桥却仍然有了些变化。”

在转身后,看着熟悉的少年施奕文立即笑了起来。

“子宣。”

看着一身黑色圆领衫、头戴东坡巾的张静修,施奕文终于体会到“他乡遇故知”的欢喜了。虽然不算是故知,可也算是故友,这年月能碰到确实不容易。

“你什么时候京城?”

“哎,小弟已经来京城数月了,听说致远兄在京城当起了庄主,这日子过得好不自在,所以便想到庄里讨杯水酒,不曾想兄却不在那里这不特意从你那庄子,追到了这,兄不会怪小弟冒昧吧。”

张静修的话,让施奕文哈哈笑道。

“怎么会,见到你高兴还来不急呢。”

瞧见前面宛平城下有个茶摊,施奕文笑道。

“走,咱们到那里坐会。”

在茶摊坐下后,在店家上茶的功夫,施奕文笑看着张静修说道。

“上次我从遵化回来后,听家人说你曾去过,可你却不曾留下地址,实在是遗憾的很,这几日,我可是时常想起你,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你想我?”

张静修愣了下,然后又垂首端起茶杯,边喝边说道。

“小弟寄宿于亲友家中,实在是多有不便,还请兄长见谅。”

“寄宿亲友家中?”

施奕文的眉头一皱。

“要是不方便的话,就住到我那吧。”

“还是不打扰兄长了,毕竟是家中亲友,不好推辞。”

谢绝了他的好意,张静修又岔开了话题。

“听兄长家人说,你在卢沟河这边办了厂子,小弟在庄子里看到庄中正在种着棉花,兄长莫不是想在北直隶纺纱织布?”

“嗯,这都瞒不过你啊。”

施奕文笑道。

“子宣有所不知,北方天寒难耐,而棉布质地厚实耐磨,松软保暖,且成本低廉,一直深受北方百姓喜欢,不过北直隶、山西等北方各地,本地百姓却不擅长纺纱织布,所以大都是以江南布为主,每年购买江南布不下千百万匹,于这里开办纱厂纺纱织布,其中利润丰厚远超你我想象。”

何止是远超想象,简直就是难以估量的机遇,北方人口数千万穿衣都靠买,这是什么样的概念?如此庞大的市场,施奕文又怎么可能会错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先在庄子里种植棉花,当然,棉种是从空间里的农牧研究所的仓库里拿来的,不过只有两百多包,虽然每包有25袋,25公斤,可也就只够用五六千亩,不过按施奕文的计划,庄子里种的棉花是用来育种的。有些这些良种,到明年的时候,就能在京城周围推广优质大陆棉的种植。在农民的收入增加时,也会为他提供足够的原料。

“似乎你很喜欢做生意啊。”

笑靥满面的看着施奕文,张静修笑道。

“大白菜、马车行、还有卢沟河边的工厂,还有南京……似乎你走到那,都会把生意做到那。”

“为什么不喜欢呢?”

笑看着张静修,施奕文认真的说道。

“这生意做好了,可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又如何能不喜欢?”

“哦?还请兄长教我。”

喝了口茶,施奕文看着面前这个男孩。虽然他的衣服看起来是英气十足的,但衬着白净秀气的脸庞,却让英气尽失。

他这相貌也太漂亮了些,要是搁后世恐怕就是所谓的娘炮吧。

感叹着貌不如人,施奕文的目光投向路上的行人,反问道。

“子宣,你觉得与南方百姓相比,北方百姓生活如何?”

思索片刻,张静修如实的说道。

“江南鱼米之乡,田中稻谷产量倍于北方,且又有一年两收之便,虽偶尔水旱,可百姓生活自然远非北方百姓能比,北方虽然地广,可是一年一收,常有旱蝗之害,所以北方百姓不过只是勉强温饱,这还要是风调雨顺时,要是碰着灾荒的话,怕是温饱难求……”

“那是难求啊,分明是会饿死的!”

看着路上的路人,施奕文抿了下嘴唇,然后说道。

“可即便是北方贫瘠,但是北方百姓每年仍然耗费千百万从江南买布,江南百姓不但有鱼米之利,还可以尽享纺织之利的,生活自然远超北方诸省百姓。这看似合理,毕竟,北方人不纺纱织布,要穿棉布自然要从江南买,对不对?”

见张静修似乎有些迷惑,施奕文认真的说道。

“可是你想过没有,南方商绅尽得纺织暴利,百姓尽得种棉纺纱厚利,而北方的数千万百姓呢?只能从牙缝里挤出些银子买江南布,如此长久以往,只会造成一个现象——北方本就不多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相对富庶的南方,凭着发达的纺织业,富庶的南方尽收北方地利,这样的剪刀差收割。只会让本就贫瘠的北方,只会越来越贫瘠。”

面对施奕文的回答,尽管并不知道什么“剪刀差”,可张静修仍然一边听,一边思索,然后反问道。

“那你想怎么办?是想纺纱织布?靠着织布把地利留在北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