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开工厂 > 第161章 以铁代钢(第一更,求推荐,求收藏)

参股?

开什么玩笑!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龙头,对于施奕文来说,他所需要就是抓住核心,纺织工业的核心是什么?是纺纱!

没有纱线,就织不成布。当然没有织布业,自然也纺出的纱线也是无用的废物。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是……纺纱的利润远远高于织布,毕竟,织布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甚至直到几百年后,到了解放前那会,国内的实业家们也是重纱轻布,甚至有“布亏”的说法,纱厂生产的廉价机纱,反倒促进了土布的发展,什么高阳、周庄等地的土布,无不是得益于此。

现在,尽管织布仍有利润,但是却远远比不上纺纱。

独食难肥,甚至可能致命!

把一些零散的“小买卖”放出来,不仅能壮大自身,同样也可以促成一个团体,江南士绅集团为什么强大,因为他们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群体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现代企业壮大的根本核心就是抓大放小,通过适当的扶持建立一群依附龙头企业生存的下游企业,才是集团迅速发展的根本,毕竟,个人的财力、人力都是有限的。

像刘家这样的本地“土豪”正是施奕文所需要的,既然找上了门,那自然不应该错过。

“叔父的意思,是让我们家办织布厂?”

被一个年龄比你大的人喊叔是什么感觉?别人施奕文不知道,可当刘一铭喊他叔父时,他也就笑应了。

比自己大几岁……又有何妨?

“对,为叔这里纺出的纱,总需要织成布的,有纱厂,自然要有布厂。要不然纱线也就没了用处。”

瞧着面前恭站着的刘一铭,施奕文笑道。

“况且,相比于纺纱,这织布更容易一些,这么着,回头为叔让人从松江请几个织匠过来,教你们织布,一步步的来,先织平布,然后再织斜纹布,以后还可染布,单色布、花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心急确实吃不了热豆腐,当刘家父子一边请百姓种棉花,一边忙活着办织布厂时,新的问题摆到了施奕文的面前。

“你是说这几个部件都不合格?”

瞧着面前的这些零件,这些零件都是燧发击的零件,即便是用肉眼,也能看出来,这些零件有轻微的变形。

尽管这是一家工厂,可是对于这家工厂施奕文并没有抱以太大的期待,除了枪管是借助水力、打铁借助水力之外,其实大多数生产,都是手工操作,机械操作很少,尽管厂子里已经有了简易的车床,对于滑膛燧发枪来说,这些设备已经足够满足它的生产,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中,法国的兵工厂就靠着一群铁匠、木匠制造了超过700万支1777式步枪。毕竟,对于燧发枪并不存在什么微小误差。

孙泽东鞠着身子说道。

“公子,你瞧,这个机芯太软了,不过只是试了几十次,卡口就有点变形了,肯定是淬火的时候没用心。”

看着那个有些轻微变型的卡口,施奕文又一次审视了燧发机,这个燧发机完全参照1777式步枪的构成,一共只有十几个零件,这些零件都是铁匠打造的,对于制造的精度没有多少要求,影响质量的无非就是工匠的熟练程度。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咱们厂子里打制这些零件时,都是师傅打制,徒弟打下手吧?”

放下燧发机,施奕文问道。

“没错,东家,都是这样的规矩。”

要手工作坊里,学徒是在师父的口传身授下进行学习,注重的是经验的传授和技巧的掌握,技艺的传播只能在小范围内扩广,而这样传授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熟练工匠和质量不能够满足扩大生产需要。

“像这样的一个燧发机,都是一个师父带着儿子或者徒弟,一次做出来的对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毕竟燧发机对于部件的配合还是有要求的,他们都是根据打制出来的零件进行调整,每一个燧发机看似一样,可是实际尺寸却是千差万别,这也没有办法,毕竟都是手工制造。

对于什么分工生产,施奕文连想都不会想,除非他从空间里把那几十台机床弄出来,否则根本就是妄想,分工生产的前提是精密机床、量具,惠特尼之前几十年,英国人造出了0.001英寸的台用千分尺,一系列的带量具机床也得到了应用,没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分工生产、互相换性就是扯谈。

不过也不一定,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施奕文看着零件说道。

“如果没错的话,咱们的工匠肯定有熟手,有生手,你看,咱们能不能这几个部件都改成铸铁的……”

指着燧发机匣、挡雨板等零件,施奕文看着孙泽东问道。

“以铁代钢”几乎任何一个工科生,都知道这是特殊时期的中国特色,利用铸铁件取代机加钢制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尽管寿命上有所降低,但是在大多数地方都是可堪使用。像装岩机的齿轮、电机车轴都可以用铸铁件,更何况是燧发机部件,当然,这个时代的铸铁肯定不上另一个时空的合金铸铁,可要代替的也只是熟铁而已。

有时候,所欠缺的仅仅只是一个理念而已。就像水碓锻铁一样,发明了水碓上千年的国人,几乎从未想过用它锻铁。

“改成铁铸的?”

“对,我觉得有些零件,不一定非要一定用熟铁打制,用铁铸肯定也行……”

“可,东家,这铸铁做的东西都太脆了,这弹簧的力道那么强,这能成吗?”

“那处理一下就是了。”

所谓的处理其实就是铸铁的韧化处理是将白口生铁铸经过退火韧化,增加铸铁韧性,让铸件可以进行切削加式。铸铁韧化技术倒也不复杂,只不过是厂里增加一个闷烧炉的事情。

不过在此之前,需要制造出标准件,然后再以它作模,用来翻铸所需要的零件,模件是用木料制成的,最后还是陈木匠凭着过人手技术,用松木制成了一套略微粗大些的木制燧发机部件。

而在翻模的时候,施奕文直接选择了沙模,这倒不是因为卢沟河边有质量上佳的河砂,而是因为相比于泥范铸造所需要漫长的阴干,沙模铸造不需要等待,可以随用随铸,简单快捷。

不过,即便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技术,却仍然让当了一辈子铁匠的张四喜等人说道。

“用砂子做范铸东西?这可能吗?”

显然,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压根就不相信用沙子可以铸成东西。

对此,施奕文倒也不辩解,而是吩咐工人们准备做砂模的东西,有时候解释远没有实际操作更说服人。

沙模铸造的技术非常简单,只不过是河砂、锯末等原料配比的事情,在制成沙模后,看着张四喜他们把铁水倒进铸孔,又过了一会,当沙模被倒碎,滚烫的铸件被落下来时,施奕文只听到身边一阵惊讶声。

“这、这砂子还真能当范!”

“可不是,这也太快了,往常用泥范,怎么着也得阴干几个月……”

“你瞧,好家伙,上面都不带有沙眼的……”

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惊讶声,施奕文瞧着张四喜问道,

“怎么样,你瞧这几个东西铸的如何?”

“公子高明,小、小的无话可说!”

这下张四喜可真的服了,在他惊讶的时候,又听东家吩咐道道。

“再铸上几百个,等一会一起送到炉子里处理一下,省得亏了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