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明朝开工厂 > 第150章 技术碾压(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别人能不能造出这样的砖头,施奕文不知道,但一块不怎么起眼的耐火砖,让他体会到了工业,从来都没有那么简单。

工业从零开始,往往需要克服很多困难。

随着耐火砖的问题解决之后,铁厂终于投产了,成车的精选铁矿石,通过运料的坡道被推到炉顶,然后再倒入炉膛,铁矿石、焦炭以及石灰被倒进了炉膛。

当那座高炉喷吐出灼热的烟雾时,赵士祯看着坡道上散落的一些石灰,有些不解的问道。

“致远,这炼铁为什么还要用石灰?”

“炼铁时,被还原出的铁在高温下变成液体,而二氧化硅熔点很高的颗粒杂质混在炼出的铁水中。为了除去这种杂质,选用石灰石作熔剂,石灰石在高温下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在高温下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熔点比铁水温度还低的硅酸钙,而液态硅酸钙密度比铁水小且跟铁水不相混溶,便浮在铁水上。打开高炉上的出渣口,液态硅酸钙先流出去,凝固成高炉渣。”

随口回答着这个问题时,见赵士祯一头雾水的模样,施奕文这才反应过来,什么二氧化硅、氧化钙、二氧化碳,对于他来说无异于天书,于是赶紧转移话题说道。

“那些炉渣,我还有其它的用处。”

那种高炉渣可以粉碎了配制成水泥,这些水泥施奕文来说很重要,尤其是芦沟桥附近卢沟河边正在建的火铳厂,就需要水泥。在他一心扑在铁厂研究着耐火砖的时候,京城那边的生产火枪的铁工厂同样没停下来,为了利用水力,施奕文把工厂建在了卢沟(永定河)河边,那里的建设需要一些水泥。

在水力大风箱的推动下,高炉的火焰喷涌着,炼一炉铁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第二天出铁的时候,随着厂里的工匠吆喝着“出铁了”,在扒出了炉渣后,出铁口流出了液状的生铁,火红的生铁流进的铁水车的时候,那边施奕文就喊道。

“快点,把它送到搅炼炉……”

搅炼炉就在高炉旁边一丈远的地方,所谓的铁水车其实就是一个倒扣的大钟,内部彻有几层耐火砖,可以装1吨铁水。为了运输铁水,施奕文特意从空间里的工厂里拆来十几米钢轨铺在搅炼炉与高炉之间,在工人们推着铁水车到搅炼炉,把铁水倒进搅炼炉后,工人就开始在施奕文的指导下,用铁棒搅动着铁水。

这就是另一个时空中,1783年,英国人亨利·柯特发明的搅炼法,主要是在反射炉的炉床上搅拌熔融的生铁。搅用铁棒搅拌使生铁中的碳燃烧、去除,从而使碳含量达到熟铁的成分要求,在炉中搅拌是其特色.所以称之为搅拌法。由于熔融生铁与煤没有直接接触。所以煤中的硫成分不致于化成品的材质。

搅炼法的缺点在于搅炼炉的底部要使用砂石。砂石中的二氧化硅与氧化铁化合,容易形成酸性过强的炉渣,以至于无法吸收用普通含磷铁矿石炼制的生铁中所含的磷。由于需要维修被酸性渣腐蚀的砂层,会使炼铁炉减产,从而造成相当大的损失。而现在施奕文改用耐火砖来代替砂层,就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没有轧机,所以炼成的铁块不能像另一个时空中的英国人那样,取出后在赤热状态下用轧机轧成圆材、板材、型材、成形使用。但是却可以铸成铁板坯,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的锻打才能成为可用的板条,可即便是如此,当几百块铁板板坯冷却后,看着满地板坯,赵士祯早就惊得目瞪口呆了。

“这,这样熟铁就炼出来了?”

“对,就是一个炉子产量有点少,一天不到4000斤熟铁,不过就现在来说,差不多也够用了。”

4000斤熟铁至少可以造500支燧发枪。

“似乎多了点。”

就在施奕文的心里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赵士祯却在那里算了起来。

“现在厂里炼1000斤铁,差不多要1500斤焦炭,再算上人工,咱们厂的铁价就是……”

突然,赵士祉睁大眼睛,看着施奕文,又看着周围的铁厂,想着过去两个月里,他们对这里大兴土木建新高炉的不解,甚至冷嘲热讽。忍不住说道。

“恐怕不出半年,遵化铁厂就只剩下致远这一家了,你这铁价太便宜,别人千斤要卖十两,顶多只有二两的利润,搁你这也就是本钱,这一炉出铁近两万斤,而且铁质也远非其它各厂所能相比,自此之后……”

摇头感叹着,赵士祯又一次看着周围的铁厂。

“遵化铁厂只能姓施了!”

呃……这一点,施奕文还真没想到,原本他也就只是想要炼点铁而已。现在被赵士祯这么一提醒,他才反应过来,确实有这种可能。

相比于传统的炼铁方法,新式的高炉产量更高、成本更低,质量更优,即便是不打价格战,仅仅只是凭借着质量,就能让遵化的其它铁厂陷入绝境。

“这……士吉,这也是意外吧。”

意外。

这当然不是什么意外,任何新技术的涌现,对于使用老技术的一方,造成的打击都是致命的。这一切从来都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施奕文也是无能为力。

“致远,那你接下来准备怎么办?”

面对赵士祯的问题,施奕文先是沉默片刻,然后说道。

“自然是再建一座高炉,这座炉子一天的产量也就不到40000斤,再建一座的话,70000斤铁,差不多就是全遵化的产量了,既然是落后的产量……”

顿了顿,看着瞠目结舌的赵士祯,施奕文笑道。

“那总归是要淘汰吧,毕竟,矿石、燃料都是有限的,与其让他们这么浪费,不如留给我们生产更好的产量!”

几天后,当施奕文把工厂交给了赵继生离开遵化的时候,他又一次回头看了一眼铁厂,这座堪称原始的工厂,或许才是他在这个时代建立的第一家工厂吧,至于南京那边,不过只是小打小闹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