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朝大祸害 > 第四百零五章 皇帝搞科技,国舅搞教育!

“国舅爷!麻烦给皇爷说说,可否不让儿子去引这雷电!”

魏忠贤这时正捏着一根风筝线差不多粗细的铁丝,放着已经飞入乌云中的风筝,瑟瑟发抖地对进宫的张贵哀求起来。

原来,天启自从上次在大明门上看见李晋庵、鹿善继这些人先后被雷电噼死后,就加深了对雷电的兴趣。

所以,天启就有了收集雷电为己用的想法。

但天启也知道雷电的威力,所以就没敢亲自尝试,而是让魏忠贤来试,他自己则在一旁指挥。

无防盗

于是,张贵这天在奉召进宫时就瞅见了魏忠贤正放着金属制风筝的一幕。

而也因此,晓得雷电威力,且也已经晓得铁丝能吸引雷电的魏忠贤便可怜巴巴地在张贵来了后,向张贵哀求了起来。

只是张贵还没来得及回应魏忠贤,天启这时就走了过来,朝魏忠贤屁股后面给了一脚:“认真点!不要误了朕的事!”

“哎!”

魏忠贤忙答应了一声。

天启踹完魏忠贤就将一个装了金属和水的玻璃瓶拿了出来,对张贵笑道:“既然雷电真的只是自然存在的电,不是神仙的东西,朕就设计了一个收集这些天上雷电的法子。”

说着,天启就把手里的玻璃瓶晃了晃,对张贵言道:“就是这个东西!朕在其瓶口安了个球形电极,下面放了薄铁皮,还有中间的导体,你看看,怎么样,能不能收集到天上的雷电。”

张贵瞅了一眼,发现天启手里这玻璃瓶就和后世在物理课上见到的来顿瓶差不多,一时不禁心想自己这位皇帝陛下果然在创造发明方面是有几分天赋的,这么快就想到了搞出这么个玩意儿,竟也真的想到通过放风筝的方式去收集电,关键这次完全不是自己主动提出来的。

因为张贵还真担心天启会缘于一个科学研究者对自然规律的渴望,而真的要冒险去这样做,而那样如果真让天启有什么意外的话,他就担不起这个责任了。

所以,张贵也就没提过后世着名的富兰克林实验。

但张贵没想到聪明的天启皇帝自己就先想到了。

毕竟天启是谁呀,历代皇帝里,应该算是比康熙还喜欢研究科学的皇帝了。

虽然在历史上康熙成了千古一帝,而他只得了个木匠皇帝的称号。

但天启毕竟爱钻研科学,自然也不会受张贵约束,而只依着张贵想点的科技树来。

“倒是不错,臣也瞅不出这瓶子到底行不行,但凡是试试就知道了。”

张贵回答。

天启点头:“所以,朕就让魏忠贤和朕一起试试。”

张贵点首,瞅了可怜兮兮的魏忠贤一眼。

天启这里则因雷电还未来,目前只是乌云密布,也就继续和张贵闲聊问道:“李晋庵这些人被雷电噼死后,外面反响怎么样?”

“反响很大,有方以智这些儒生都来寒舍登门拜访了,说是转学实学。”

张贵回道。

天启听后笑了起来:“这样才好,多将这事传于天下,让那些企图以旧学的方式来否定朕所做一切的读书人因此大量减少。”

“陛下说的是,但以臣之见,这还不够!”

张贵这时言道。

天启在看向张贵问:“还要做什么?”

“得向全民普及教育,让天下所有汉人都受到新的教育,明白旧的学问旧的制度为何会被革新,让他们知道陛下的努力,也让天下汉人真正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能辨别陛下与陛下治国之术是真的称颂的!”

“只有这样,别有用心的保守者乃至可以说是反动者,他们即便现在藏的再深,在将来也不能够用花言巧语哄骗得了已经开启宿慧的汉人们,也不可能再抹黑得了陛下。”

张贵言道。

天启听后,很以为然,道:“你说的没错,自从你提到大明当重视对汉人民族性培养与国家意识培养后,朕也越发认识到,大明要想中兴,打破以往朝代的宿命,就只能以广大汉人为依托,把矛盾往外转移,而这就需要朕动员起所有的汉人来,而要动员他们,就得让他们聪明起来。”

“陛下圣明!但是全民教育是需要花费不少国帑的。毕竟如今光是各大官办学堂的花费已经不低,如今如果再加上全民普及教育,那花的肯定更多,因为要让老百姓愿意让自己孩子上学读书,就不可能想着靠这个去赚老百姓的钱,得让老百姓觉得送孩子上学读书比留在家里干活强。”

张贵言道。

天启听后道:“朕当然知道这个要增加不少国帑支出。这样吧,你让韩爌召集众大臣们一起廷议一下,看看如果实行全民教育,预计每年要花费多少国帑,以如今的国库收入,能不能支应。”

“是!”

轰!

“皇爷,雷来啦!”

这时,魏忠贤唤了一声。

天启也就没再理会张贵,而是去了魏忠贤这里:“等朕来收集!”

张贵这里则在第二日就与众臣一起廷议起全民教育的事来。

“全民教育?”

户部尚书毕自严在听到张贵提到这四字后,就头疼了起来,他本以为以朝廷如今的国库储备,如果节俭一下,没准可以延续盛世到下一朝乃至下下朝,但如果照如今这么个大搞文治武功的方式,只怕天启朝的中兴会到二十年后就要再次陷入国库不支的财政困境。

“没错,就是大量设扫盲班,让白丁皆能识字阅读,同时让每一个汉人家的小孩都得完成一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所谓义务教育,就是汉人小孩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是有义务接受,其父母尊长不得违抗朝廷钧旨,而且违反就得受惩。以达到让所有汉人的学识程度都有所提升的目的。这样大明才能在将来于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我汉人才能一直高贵于其他族群之人。”

张贵言道。

毕自严问道:“可否缓一缓?眼下朝廷既在大办各类惠民利国的工程,又在修书修大典,钱粮流出去如水一样,虽说国库充盈,但不能不为子孙计。”

“不能缓!”

张贵回了一句,道:“朝廷可以缓,但天底下的许多汉人孩童可缓不了,如果缓十年,这十年会让一个汉人孩童彻底变成一个白丁,但如果不缓,也会让一个汉人孩童有机会成为大才!虽说要节俭,为将来计,不能轻易消耗国帑,但也完全可以用开源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接着,张贵继续说道:“我认为,该继续用赚取外夷的利益来提升我大明汉人们的智识,故而当筹股设立远洋贸易这样的官办商行,利用大明如今的技艺优势,继续通过贸易实现取他国之财利本国民生的目标。”

毕自严听后沉吟了起来。

“鄙人认为国舅爷所言极是!当筹股设立贸易商行,通过贸易所取商利来保证全民教育的推行!这是善政也!”

刘鸿训这时竟先主动站出来表达了赞同。

吴伟业竟也跟着站出来道:“没错!国舅爷英明!这乃利在千秋的国策!当行也!”

刘鸿学和吴伟业这些人说着就都一挥崭新的衣袖,拱手作揖起来:

“当筹股设贸易商行,取远洋商利,利本国教育!”

“当筹股设贸易商行,取远洋商利,利本国教育!”

“当筹股设贸易商行,取远洋商利,利本国教育!”

没办法,刘鸿训和吴伟业这些人如今太穷了,所以特别想发财,以恢复家业。

毕竟现在他们已经穷到不得不把积藏在库里的新绸布拿出来做新衣了,而不能再穿半旧衣了,关键连吃食也越来越节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