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朝大祸害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原来是在欺君,帝师被打得脸疼!

孙承宗此时,彷佛脸上被人狠狠抽了一巴掌,感觉脸部火辣的很。

他也没想到桂应卓这个大张旗鼓扬言要死谏的清流官,竟然到最后又怕死,而不肯死谏!

亏他还亲口在自己的皇帝学生面前说,这桂应卓是难得的诤臣,将来是掌都察院的最佳人选。

但现在,谁能想到,扬言要死谏的桂应卓会是一怕死,且没有原则之辈。

孙承宗怎能不脸疼?

他甚至开始担心,他的皇帝学生也要因此对他的话不再那么相信了。

不过,孙承宗也不得不承认的是,桂应卓是真的很令人失望,既然没有胆量死谏,那又何必这么玩,这样玩,跟赌徒有什么区别?

如果陛下真的被震慑住,自可最终保住性命还得一直名,但像现在这样,陛下没那么好忽悠,岂不枉送了性命?还会令陛下更加不愿意信任自己这些清流!

“真是利令智昏!”

孙承宗腹诽了一句。

接着,孙承宗就向天启回道:“陛下,臣现在不得不承认,并非人人都是真海瑞,立牌坊者也不一定是真节妇。”

天启笑着点头:“先生此言没错!”

“陛下,臣亦认为,叫的最大声的,往往就是一卖狗皮膏药的。如今这桂应卓算是再次验证了这一点。”

张贵这时也跟着说道。

但孙承宗则不想让天启因此对自己清流彻底失望,也就依旧说道:“陛下,虽然桂应卓狡狯虚伪,并非忠直之臣,可我清流文官并非皆是如此,比如吴兴,臣与他交谈过,也有过书信往来,此人忠君爱民,才干卓越,陛下南巡到永城时就会亲眼看见的。”

天启听后道:“朕愿意相信先生所言,朕的翰林储相们皆是能臣干吏,哪怕贬到地方为亲民官,也能政绩斐然!朕也的确不想再失望。”

“不会的!陛下放心就是。不是只有张国舅看重的人才可靠。”

孙承宗回道。

张贵只是微微一笑。

没几日,天启便正式启程南巡。

张贵和孙承宗等文武随扈。

而一出京师,尤其是离开通州张家湾后,天启就发现大明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

看见官道附近已堆积如柴的累累白骨,还有沿着运河蹒跚北上去京畿的流民绵延数里,天启心情颇为沉重。

“难怪他们不想让朕出京南巡,敢情是怕朕看到真正的大明是什么模样。”

天启在辇内不由得说了一句。

同随扈的袁可立则道:“陛下,如果不是因为您下诏不通知地方官吏迎驾,只怕您还看不到这些,只会看到百姓人人有衣穿,且皆面色红润,而山呼万岁;这是现在陛下下旨不准通知地方,故而他们没来得及清道,才能看见这样的场景。”

天启听后问着孙承宗:“真是这样的?”

孙承宗点首。

天启听后,长叹一声:“朕之过也!”

“陛下登基不过六年,而天下民生凋敝到如此地步,只算在陛下身上并不客观。”

张贵这时安慰了一句。

孙承宗也跟着安慰道:“国舅爷这话没说错,陛下不必太过自责,只要陛下亲贤臣,远小人,大明会中兴起来。”

“谁是贤臣,谁是小人?”

天启点首,随即故意这么问了一句。

孙承宗道:“如吴兴这样的,便是贤臣!”

“陛下锐意革新,有图治之心,臣亦因此细细想过,天下到底该施怎样的新政为好,而以臣愚见,或许多让翰林官去地方历练,以知民情,进而下能正官场风气,上能为陛下理清时弊也!”

钱龙锡也跟着言道:“诚然如孙公所言,陛下,吴兴能因治理一个县便贤名远播,可见其能,非循吏可比!”

“是啊!陛下也不必过于伤怀,这些地方饿殍载于野,皆因当地官员治理不力,或许等去了永城,就能看到何为大治!”

吏部尚书周应秋也跟着说道。

张贵见这些随扈文官如此吹嘘吴兴,也就不由得白了一眼。

这吴兴真有这么好?

真能做到润物细无声,而将新政推行下去,使人人无怨?

自己只知道这新政是变法,是改革!

而改革就意味着要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要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那就不是请客吃饭,被牺牲的一方就不可能心甘情愿的让利,除非被牺牲的一方是弱势的一方!

孙承宗见张贵一脸不屑,也就不由得问道:“怎么,国舅爷不愿意相信他吴兴真是贤臣?”

“我还是那句话,市面上吆喝声大的,多是卖狗皮膏药的。”

张贵回道。

“国舅爷,您不能以偏概全,难道您的意思,他吴兴非得和夏允彝一样,以酷吏的方式,用杀人的方式才能推行新政,就不能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使新政得以推行,而又不必伤了人和?”

钱龙锡也跟着问道。

张贵点头:“没错,我还真的不相信,所有士绅都会心甘情愿的配合朝廷新政。”

“国舅爷对我士大夫的成见还是深啊!”

孙承宗见此感叹了一句,又道:“人之初,性本善,何况士绅皆是读书人,只要以忠义廉耻予以教化,他们未尝不会体谅到朝廷的难处,要做到使新政推行而无怨言,也不是问题,首先就在于为官者要亲民,以德为政。”

“孙公所言极是!”

钱龙锡也附和起来。

这些文官的确更相信道德治国。

不只孙承宗一人。

孙承宗此时也继续在御前谆谆教诲道:“陛下,吴兴在信中也跟臣说,他到永城后,就先兴德教,倡学办校,进而使士民懂礼,臣当时一看,就知道他这样做是对的。如今看来,他能使永城政通人和,使新政推行时,无民怨之声,皆缘于此!”

钱龙锡则在这时候一脸鄙夷地插嘴道:“而不像睢州的夏允彝一样,不先行德治,礼贤下士,而直接强行推行新政,使唤士绅如黔首,甚至肆意以严刑峻法苛待士绅,这样怎能得人心?即便因此推行了新政,想必睢州新政也是民生凋敝,如一滩死水!”

天启只眯着眼,任由眼前这些文臣叽叽喳喳的说。

作为一个技术宅,一件事一个人值不值得相信,他更在乎实际看到的结果。

这一天,天启一行人总算到了归德府。

而让天启没想到的是,一进入归德府,流民更多。

尤其是他这样的豪华车队经过时,许多乞讨的百姓,卖儿鬻女的百姓,就蜂拥过来,而希冀这些达官贵人能给开恩一次。

天启见此则让魏忠贤传唤来一有年纪的流民:“老人家,你是哪儿人啊?”

这流民低着头答道:“回公子,草民是睢州的。”

“睢州的?”

天启有些惊愕,问:“你们都是睢州的?”

跟来的几个流民都声音细微地答应道:“是!”

张贵听后颇为惊讶:“这怎么可能?”

这时,钱龙锡则先眉飞色舞地笑了起来:“看样子,备受国舅爷称赞的夏知州并非治民有方啊!”

说着,钱龙锡就给一随扈言官递了眼色,那言官立即就道:“陛下,臣要参夏知州!还有国舅爷瞒报欺君!”

“国舅爷可能是被夏知州给蒙蔽了,倒不会真的要欺君。”

孙承宗倒是替张贵说了一句好话,且道:“但这夏允彝应该的确是做了欺君之事。”

天启此时也脸上有些挂不住。

张贵则对天启道:“陛下,请让臣跟他们说几句。”

天启点头。

“既然你们是睢州人,那就跟我们走吧,我们带你们回睢州!”

张贵这时回道。

这时,那最年长的流民忙跪了下来:“这位公子饶命啊!我们其实不是睢州人啊,你们带我们去睢州,我们也活不下去的!”

“你们不是睢州人?”

天启听后惊讶地问了一句。

这时候,又有一流民回道:“是啊!我们其实都是永城人,是被吴兴那个狗官逼得离乡流亡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