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朝大祸害 > 第三百六十四章 被策反,背刺理学大臣!

天启已经数月未朝了,这也是很多守礼大臣非常诟病的地方。

因为他们不希望天子躲在幕后,把皇权借给别人,这样也不利于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到天子,进而知道如何利用天子。

一听说天子要举行朝会,很多大臣再累再沉迷妻妾的枕边柔情,也都不敢拖延,皆纷纷来了朝房待漏。

没多久,在群臣到了朝堂上站好,天启也坐于正位后,张贵就突然出列道:

“陛下,广东原水师副总兵、现伪朝兵部赞画主事茅元仪愿意弃暗投明,归附朝廷,臣请陛下准其归附,授以官位,以彰准天下臣民改邪归正之意。”

茅元仪?

朝臣们吃了一惊。

这些人皆没想到这么一位重量级的伪朝官员,会突然要归附朝廷!

要知道,一直以来都是朝廷这边的官员因为不满改制,而去投附伪朝的。

可如今却有伪朝的官员愿意归附朝廷,关键还是一位原广东水师的副总兵。

天启也没想到张贵会提到茅允仪,便也颇为配合地道:“准奏,当令有司铨叙用之。”

“陛下,茅元仪现在正在宫外待诏,可否请他来谢恩?”

“另外,他还有重要的事向陛下禀报,他要揭发指使葛应斗、窜通魏伯祥这些人泄露工业司机密、偷卖工业司钢料的幕后主使!”

“宣!”

张贵刚说完,天启就迫不及待地喊了一声。

这时,朝中一文官听到这里后,神色不由得一紧。

茅元仪则在这不久后,走进了大殿。

他本来也是不满天启和张贵这些人改科举之制的。

虽然他自己其实在军事与器械方面颇有造诣,但他作为官僚世家子弟之后,也更愿意维护士绅地主的利益,认为就该崇德守礼,让汉人只学圣人之道,让汉人百姓老老实实做牛马,而不应该为了不让老百姓做牛马而要交恶于外夷。

毕竟,万一这样做激化了外夷与中华的矛盾,使得边患加剧怎么办呢?

如此,岂不是难以永享太平?

这其实也算是农耕社会封建地主典型思维,怕起冲突,就想岁月静好,彼此都和谐美满。

但从生物学上讲,种间斗争是难以避免的。

畏威而不慕德也是人的本性,外夷也是一样,不会因为你德高,人家就真的敬服,就不会跟你起冲突。

所以,茅元仪这种地主思想只能说是一厢情愿,也算是一种苟安懦弱的表现。

当然,对于地主而言,则觉得这是最划算的外交方式,毕竟他们不缺钱不缺地,可命只有一条。

只是这种思想,苏洵《六国论》就已经对此进行了批判。

故而也不能说华夏古人都是这种思想,也是有高屋建瓴的士大夫的,这也算是华夏文明延续不灭的原因之一吧。

话转回来,茅元仪因为有这种地主思想,所以也就支持伪朝,愿意跟着王文奎一起干。

当然,他内心则也希望由此转为文官,像大明朝廷如今许多在技艺上有不错成就的武官转为文官一样。

这也算是他的一点私欲。

作为世代官宦出身的茅元仪有很深的文官情节,也以只是以武臣的方式进入仕途而为耻,但他又不擅长时文,故而也就一直当的是武官。

但茅元仪没想到的是,在他支持王文奎另立朝廷后,虽然王文奎让他转为文官了,但却歧视他非进士出身,也歧视他只会督造器械,而在理学上造诣不够,所以不怎么搭理他。

另外,茅元仪有感于如今大明朝廷这边火器先进,技术更新迭代很快,也就根据实际情况,建议王文奎重视技艺研发,提高工匠地位,甚至最好像朝廷一样,对技术精湛的技术老师傅给予官身,反正是一些荣誉性官衔,又不影响权力格局。

但茅元仪发现,王文奎这些骨子里就只讲出身讲尊卑的传统守旧官僚,连他这种官宦世家出身的武臣都鄙夷,何况是这个时代本就不被尊重的工匠!

所以,王文奎不但不采纳他的建言,还废除张居正时期实行的班匠银制度,要求工匠免费服役,说是为了恢复祖制,进而造成大量在广东工匠消极怠工或逃逸进豪族大门内做家奴。

另外,对于伪朝彷造朝廷设的工业司,也没有要投钱让茅元仪组织工匠的意思,只热衷于旁门左道,让他彷造从朝廷这边偷来的线膛炮技术资料造线膛炮,茅元仪对此无可奈何。

只是他没想到,彷造线膛炮的研发银竟也被漂没!到他手里后,就没剩多少。

关键是,伪朝的御史言官还要向他索贿,说不给钱就弹劾他私吞或者就谏言不准朝廷拨这笔钱。

茅元仪深感在伪朝做事太难,关键官职也不见升,甚至已经有御史言官因为他不行贿的缘故开始建议把工业司裁撤,说这本就不符合恢复祖制的宗旨,言外之意就是要撤了他的职,也有御史言与其注重奇技淫巧不如加强德教,多请儒臣为伪朝皇帝经延,而至于枪炮不过是末技,从外夷手里购买或者雇佣外夷打造即可,何必累民。

茅元仪也没想到打着恢复祖制、独尊理学的伪朝会变成这样,加征赋税导致民不聊生不说,关键加征了赋税还是财政紧张,许多工匠工钱常年不发,官俸都发不齐,倒是吏治也越来越**,本来广东又不冷,竟也要冰敬!

最重要的是,伪朝大臣不少,但没一个干事的!

阁臣尚书只顾着捞钱,御史言官也都只顾着哔哔,关键也是为钱哔哔,对广州府城内已经出现饿死人的现象充耳不闻。

所以,在西厂细作的策动下,茅元仪决定弃暗投明,哪怕是为了广东越来越多的哀哀饿殍呢,他也要重新归附朝廷,即便可能因此被朝廷治罪。

也正因为此,张贵早让西厂在广东的细作帮助茅元仪回到了京师,且成为了他的座上客,如今则也因为他,而出现在了朝堂上。

“罪臣见过陛下!”

茅元仪虔诚地跪在了天启面前请罪,虽然他心里曾经也觉得眼前这位天子是个不务正业的,但他不得不承认,至少这位天子没有把大明变得越来越糟糕,至少他在离开伪朝统治区后,没再看见满城的饿殍,所以,他现在对于自己昔日投附伪朝的行径的确是有一份愧疚之心的,觉得自己对不起伪朝的百姓,也对不起眼前的天子。

天启懒得理会茅元仪个人的事,只急切问道:“张国舅说你知道是谁在帮助伪朝偷取工业司的技艺,到底是谁,立刻告诉朕!”

“禀报陛下,是。”

茅元仪还没说完。

这时,翰林院掌院学士张四知就已经先喊了起来:“茅石民,你为何这样做?!你这样做对得起理学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