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朝大祸害 > 第一百三十章 士大夫气疯!他张国舅欺人太甚!

张贵亲自向有功人员宣读旨意后,就将官服与佩刀和赐银递给了他们,同时也将西厂内部按例赏赐的银两也给了他们,还亲自将西厂内部制定的金质奖章贴在了他们各自的胸前。

西厂内部有很完善的奖掖制度,且以金、银、铜三种奖章代表三种不同等级的贡献。

而按照张贵的要求,有一枚金质奖章以上者可直接来府见他,不用通报,且会优先获得升迁机会,以及其他特权。

所以,这时,齐聚在这里的西厂在京其他官校,在看见许都等锄奸队成员获此殊荣后,不由得都看得眼热。

当然,这也是许都等人该得的。

毕竟一旦行动失败,面临的就不只是死亡,可能是受尽各种酷刑。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大明的官制改革是一件很慎重的事。

所以,西厂和东厂也一样,内部骨干都是挂的锦衣卫官职,封赏也是挂锦衣卫各类官职,但不实际负责锦衣卫事务,只是虚职而已。

“你们这次生擒努尔哈赤和李永芳的英勇事迹接下来也会通过《大明日报》迅速在全天下流传,任何别有用心之人都不可能磨灭你们的事迹,而你们也不会因为是西厂的人,是朝廷的鹰犬,就会像东厂一样被打上横行不法、恶贯满盈的标签。”

“不仅仅是《大明日报》会宣扬你们的事迹,西厂专门出资设立的各大文社、戏班,也会通过写话本、剧本的方式宣扬你们,朝中有些文官清流想抹黑你们是不可能的。”

“所以你们也不必担心,在西厂为朝廷做事,就从此里外不是人,而不能锦衣还乡,这不会!科举中第能有牌坊旗杆,我西厂为朝廷立功者也会有!西厂会组织百姓策动百姓这样去做。”

张贵接着就说了些勉励的话。

西厂官校们,尤其是许都这种本是文人士子出身的西厂官校,心里深处对可能不再为世人尊敬的担忧因此大为消散,并都回道:“我等以在西厂做事为荣!定当谨记西厂栽培之恩!”

张贵点了点头,接着看向因为在生擒努尔哈赤和李永芳的行动中起到关键作用而立功受赏的小娥,问道:“小娥姑娘,你接下来打算做什么?”

这时,刘宗敏也神色凝重起来。

而已经是官身的小娥则有些迷茫地回道:“回督帅,小婢家人都被建奴杀了,被建奴抓去给汉奸做了包衣奴,如今有机会不再做包衣奴,全靠你们西厂,小婢想继续为西厂做事,因为小婢我也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别的,只要让我在西厂,我做什么都行,我也没有家,西厂以后就是我的家。”

张贵听后道:“你不用小婢小婢的称呼,你现在是朝廷的锦衣卫百户官。”

“是!”

大明女子是可以任武官的,如秦良玉和张凤仪。

小娥也没想过自己会做官,但无论如何,她对于还在辽地被建奴奴役的汉人而已,无疑也有些激烈作用。

张贵答应了小娥的请求,让她继续为西厂做事,且道:“那你就留在西厂,以西厂为家!”

“谢督帅!”

小娥答应道。

刘宗敏这时候则露出了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喜色。

西厂像小娥这样出身底层且是孤儿背景的人很多,比如刘宗敏这样的流民,也是因为明末大背景下自耕农大量破产而成为孤儿,如今不得不以西厂为家。

这些人对西厂的忠诚度会很高,也愿意为西厂做事。

而张贵现在要做的就是防止他们被文官士大夫们污名化,也要通过内部教育,让他们从认知上摆脱自卑,而不觉得自己因为出身底层,且是厂卫,而真的在道德上不如文官士大夫这些读书人,且没有这些文官士大夫受天下人欢迎。

这样一来,也避免,西厂的人在将来会为了得到道德上的认同,而选择向文官士大夫靠拢。

张贵得让他们的荣誉感的建立不是来自于士大夫的认同。

在张贵见西厂这次锄奸有功人员时,翰林掌院学士杨景辰也正对通政司左通政龚鼎和说起此事,且道:“新的《邸报》就不必再登载这次西厂生擒努尔哈赤和李永芳之事了。”

龚鼎和点头道:“吾正有此意!岂能让厂卫得天下赞誉!”

杨景辰轻蔑一笑:“尤其是这次主要立功者,是叛我士林之许都,宣扬此人功绩,无疑于在告诉天下士子,想报国立功,当弃笔从戎,加入西厂!只要《邸报》不载此事,举人以下的寒门士子,根本无门路知道这事,如此利于安天下士心。”

“杨公说的极是。”

龚鼎和赞同道。

“卖报!卖报!”

“新出的《大明日报》”

“奴酋努尔哈赤、汉奸李永芳被西厂锄奸队许都许千户等人活捉!”

“有皇上亲审努尔哈赤、李永芳内容,看奴酋如何如何回答我大明皇帝之问话,看大汉奸李永芳为何下跪哭求皇帝陛下!”

“礼部右侍郎陈子壮撰文称赞这次西厂锄奸之功绩,且有元辅韩公为此事所赋之诗一首。”

……

这时,在两人谈话的茶楼下,突然传来报童的声音。

杨景辰听后顿时沉下脸来,往外眯眼一看,就见一穿了西山棉布衣的男孩正抱着一大沓写有“大明日报”四个竖排大字,形似揭帖,而又比揭帖大不少的纸,在街上喊卖。

更有谁都知道的西厂直营店综合门市外,有同样穿着西山棉衣的寒门书生在对一干士民念着报纸上的内容。

而且这些士民都在认真听着,关键是聚集的士民越来越多,因为这门市外写了“听完报可领三尺棉布。”

大明西山纺织业发达,尤其是在纺纱机已经可以同时用十六个纺锤纺纱后,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毕竟大明大部分百姓没有什么钱且自给自足,所以内需消费市场不大,主要消费群体依旧是权贵官绅,但这些人以绫罗绸缎为主,也就造成西山的产能过剩,许多棉布滞销。

为此,张贵干脆让西厂把这些棉布大批采购过来继续作为动员底层百姓为自己做事的工钱。

城中乞讨为生的乞丐和平民家的小孩,替西厂的《大明日报》卖报,就可以得棉衣一件。

寒门书生若为百姓读报一旬,也会得棉布一匹。

连来听报的都可以得三尺棉布去。

这些棉布对于西山而言是滞销的过剩产品,但对于最底层缺衣穿的百姓而言,还是很需要的硬通货。

所以,张贵在提高纺织业的生产力后,依旧让其成为了改造大明社会的助力。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他张国舅怎么这么歹毒,又是用他西山的棉布棉衣收买庶民,他西山的棉布就算多如泥沙,何不直接烧掉,也比像现在这样祸害天下强!”

左通政龚鼎和已经先敲起了桌子,吹胡子瞪眼道:“这让我们怎么瞒?!”

“不能让他们这么宣传下去,这样下去,《邸报》瞒和不瞒都没有用!”

杨景辰也咬牙说了起来。

“那该怎么办?”

龚鼎和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