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 第1739章 调整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第1739章 调整

作者:东一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8:25 来源:笔趣阁

王灿目光落在刘峦的身上,道:“刘峦从东海郡太守,调整到广陵郡担任太守。”

“喏!”

刘峦直接就应下。

作为一个和糜竺熟悉的人,他通过糜竺,了解了王灿的诸多消息。短短时间,王灿从一介布衣,成了如今的徐州刺史,手段可是不简单的。

尤其,曹豹是前车之鉴。

所以王灿一安排,刘峦直接就应下。

姬康却是皱起了眉头,因为他是原本的广陵郡太守。现在让刘峦担任广陵郡太守,那么,他担任什么官职呢?

却在此时,王灿道:“姬康!”

“卑职在!”

姬康站起身,立刻行礼。

王灿说道:“你调任彭城国,担任彭城国的国相。”

“卑职遵命!”

姬康得令,也是直接应下。

反正他担任广陵郡太守,和担任彭城国的国相,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他在广陵郡多年,如今骤然到彭城国去,会有些陌生,毕竟是不熟悉的地方。

燕度作为彭城国的国相,如今已经明白了他的去向,极可能是担任东海郡的太守。对燕度来说,东海郡富庶,让他去东海,他是愿意的。

王灿最后道:“燕度调任东海郡任太守。”

“卑职遵命!”

燕度没有拒绝,直接回答。

王灿的目光,这时候落在了吕范身上,正色道:“吕范,你担任下邳国的国相。此番你前往下邳国,本官派遣一千士兵护送你前往。抵达下邳国后,务必要整饬官场,还下邳国一个朗朗乾坤。”

“卑职遵命!”

吕范的内心,更是激动不已。

曾今的他,只是在徐州避难而已,得了王灿的赏识,得以担任一县之长。到如今,短短时间,又成为一国的国相,官职可谓是在快速跃迁。

他内心,更是钦佩王灿。追随王灿,果然是没错的。

王灿没打算调整诸葛珪的琅琊国国相,因为诸葛珪在琅琊国,一切干得好好的。

把众人的官职调整后,王灿再度道:“如今徐州初定,诸位前往各地任职,自当勤勉努力。本官希望,徐州能大治,而不再是一派乌烟瘴气。”

“卑职领命!”

众人齐齐就应下。

王灿安排完事情后,立刻安排了侍从,递上酒肉佳肴。在酒水攻势下,一众人一开始有些陌生,毕竟没有多少焦急,但众人推杯交盏,很快就渐渐熟悉起来。

一场酒宴,宾主尽欢。

王灿挽留了这些人在刺史府衙休息,翌日,又专门设宴,为众人践行。

又是一场酒宴结束。

王灿亲自送燕度、刘峦、姬康和吕范离开,然后才返回刺史府。

回到刺史府的王灿,短时间来说,倒是清闲了下来。因为各郡已经做了一个调整,接下来,就看各地的情况。

对这一事情,王灿交给了陈登处理,有陈登安排,一切倒是轻松。

王灿的主要心思,还是在军队上。

如今王灿执掌徐州,成为徐州刺史,他已经开始再度招募士兵,把麾下军队的建制,扩张到了三万人。以一州之力,供养三万精锐,其实并非难事,甚至于再多三万,也共养得起,但王灿对军中的士兵,不曾克扣。

兵贵精,不在多。

军中士兵如果战斗力不强,单单是人数多,其实没有用处。唯有军中的士兵,有足够的战斗力,才能所向披靡。

王灿整个冬季,都在征募士兵。

冬去春来,等到天气渐渐回暖后,王灿麾下的兵力,已经招募了三万人,不再招募士兵。他麾下的士兵,每日都有肉食,饭菜管饱,一个个士兵身材渐渐都壮硕起来。

这时代的士兵,大多是吃不饱。

甚至绝大多数的士兵,一天只吃两顿,可王灿麾下的士兵,有早中晚三餐,一个个吃饱后训练,全都是精悍强壮之辈。

开春后的王灿,重心转移到了农耕上。

尤其这期间,王灿画出了曲辕犁的制造图,以及筒车的制造图,将这两样物品,交给了糜竺进行制造贩卖。

一时间,徐州各地多了曲辕犁,更有筒车引水灌溉,百姓耕种更是便宜。尤其王灿练兵时,冬日还让士兵开荒拓土,不断开垦出农田出来。

到了春耕,不仅是百姓耕种,军中的士兵也进行耕种。

这是进行军屯。

单靠百姓上缴的粮食,以及官府的耕田,那点粮食难以补充军队的粮食,所以王灿才会采取自耕自足的策略,保证军队士兵的粮食。

而在徐州一切上了正轨时,宣纸也已经开始批量的贩卖。随着宣纸的出现,整个大汉天下,无数的读书人使用,销量一时间无比巨大。

这已经是王灿的聚宝盆。

因为有糜家的贩卖渠道,宣纸已经是贩卖到天下各地。

在宣纸风行的时候,王灿早已经预见到朝廷可能敢于,为此专门安排了糜竺,让人到洛阳打点,给予宫中的张让等宦官钱财,确保天子能不管宣纸的事情。

这是王灿的远谋。

如今天子还在,刘宏时期可不同于刘协时期,这时候的大汉,依旧是大汉。即使经历了黄巾之乱,大汉还是大汉,一旦有袁术那样称帝的愚蠢行径出现,必定是举国共讨之。甚至于反叛大汉,也会人尽敌国。

所以王灿结交宦官,保证宣纸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春耕过去,春去秋来。

抵近秋天时,王灿已经进行了秋收。这一年的琅琊国、东海郡、下邳国都获得了丰收,包括是广陵郡和彭城国也是一样。

可是在秋收之际,开始有黄巾贼青州边境进入。

王灿正愁没有练兵的人,他直接就带兵北上,扫荡了进入琅琊国的贼匪,彻底剿灭进入琅琊国的黄巾贼,所剿灭的数量,多达三千余人。

这一战果,王灿安排人上奏天子。

在王灿结交了张让等人后,有张让在刘宏的面前说好话,刘宏对王灿印象极好。尤其得到王灿剿灭黄巾贼三千,斩首三千余,当即又下达了命令,在王灿担任徐州刺史的情况下,再封王灿为开阳侯。

这是县侯,对王灿来说,那也是极为不错了。

因为在王灿封为县侯时,远在荆州的孙坚,也因为扫荡贼匪,被封为乌程侯。

对于天下大势,王灿了若指掌。

他没有去管各郡事情。

王灿如今要做的,就是广积粮高筑墙,不断的增强自身实力。

中平四年,便这么悄然过去。

进入中平五年后,是王灿来到这时代的第二年了。他如今对整个徐州的掌控,更是固若金汤。因为这时候的徐州,底层的县令等官员,全都更换成了琅琊国的士子。一年多的时间,一批又一批的士子,最终进入了徐州各地,成为地方官。

虽说各郡各国的官员,王灿没有做调整,但对地方上的掌控,已经极为夯实。

中平五年三月,一道诏令,引起了王灿的注意。太常刘焉上书天子,认为兵寇之所以不平息,是地方官职权太小,建议改刺史为州牧,以重其职。

紧跟着,刘宏任命刘焉为益州牧,令刘焉执掌益州。消息一出,天下闻风而动,谁都看出了州牧一职的重要。

王灿不似刘焉、刘表、刘虞、刘繇、刘岱等人,都是皇室宗亲,足以轻松担任一州的州牧,但王灿经营徐州多年,又有宣纸等谋利,以钱财开路,得了张让在刘宏面前吹耳旁风,成功得到朝廷的命令,担任徐州牧,掌控徐州军政大权。

此前的王灿,是徐州刺史。

那时候的王灿虽说也掌握了军政大权,毕竟各地官员任免,是他在安排,而军队也在王灿的手中,但实际上,是王灿以绝对的实力,压服了所有人。

如今却不同。

王灿成为了徐州牧,军政在手,名正言顺。

在王灿成为徐州牧后,已经进入中平五年的秋天。

朝中更有消息传出,天子刘宏病重,已经陷入生死之中。这样的情况,对王灿来说,他深知朝中开始局势汹汹,深知大将军何进、朝中宦官,都开始了角力。

王灿自有实力,却没有掺和器重。

他如今,只是埋头在徐州积攒力量,不断的增强实力。

时间匆匆流逝,进入中平六年初,刘宏更是卧床不起,已经全靠宫中御医的药物吊着,到了生死关头。

开阳县城内,州牧府。

王灿处理政务的时候,一名士兵急匆匆进入书房,禀报道:“大人,洛阳有书信送来。”

王灿道:“递上来!”

士兵快速递上了书信,王灿拆开书信后,快速查看。他脸上的神情,透出一丝的冷意。这书信上的消息,是说朝中有人建议,调王灿入朝为官,并且派遣陶谦出任徐州牧。

这是张让传出的消息。

按照张让书信上的消息,这消息虽说暂时还没有任命下来,最迟不超过四月,肯定会有决断,甚至极可能陶谦会出任徐州牧。

“陶谦么?”

“你要来徐州赴死,我不介意送你一程。”

王灿喃喃自语,如今是中平六年三月,根据王灿所知的,再有两个月,刘宏就会病死。届时天下彻底大变,到时候,王灿可不会惧怕陶谦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洛阳,哪里会管陶谦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