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臣 > 第八十五章乡试(一)

明臣 第八十五章乡试(一)

作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45:07 来源:笔趣阁

明太祖洪武四年即下诏:“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朕将亲策于廷,第其高下而仕之以官,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自洪武十七年开始,又实行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的定制,从下而上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至此科举考试成为大明士子们获取功名做官授职的进身阶,明代考试以八股文章为主,即“八股取仕”,士子们整天钻研八股文章,对其他事情毫不在意,连最基本的社会生存本能都相对退化了。

而张信在一边鄙视别人的同时,在这个时候也只能乖乖的拿起四书五经背诵起来,因为离乡试没有几天了,州学学子们已经感受到临考前的压力,不再外出访友寻师,而是留在客栈里默默温习起来,张信也受到其气氛的感染正努力学习中,不过张信的学习方法有些怪,把四书五经这些书籍都堆放在床上,然后随后拿起一本翻开背诵其中几句,然后再拿起另一本,如此反复,这样的行径让某些人看不下去了。

“子诚,乡试在即,正是心无杂念苦读诗书的时候,你怎能如此轻浮。”孙进率先提出自己的异议,同时望向袁方、张胜,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子云所言极是,子诚你为何如此浮躁,莫非是在为此次乡试担忧?”张信的行为在袁方眼中就是焦躁担心的表现,袁方劝慰说道:“你要放宽心态,不要忘记我们的誓言,明年我们可是要相约赶赴京城参加会试的。”

“子诚……”

看着一脸担心的几人,张信心里感动,沉吟片刻之后想了个借口说道:“我这叫杂乱无章记忆法,既然不知道这次乡试考的内容,那么我就随机的背诵,反正这些书籍内容我们已经了然于胸,现在不过是再重温学习而已,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理由牵强,但总算说得过去,房内的几人其实也知道张信所言有不实之处,不过既然张信不愿意回答,那么他们也只好接受张信这个解释,他们明白张信从来都是有自已的主见,应该明白这次乡试的重要性,但还这样做,肯定有自己的道理。

而且从张信的言行举止来看,几人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的地方,索性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转身埋头苦读起来,有时张信的背诵声音过大了,他们才会提醒张信注意降低音量,可是张信总是不自觉的再次犯下同样的错误。

此种情景一直延缓到初九日,明代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由朝廷从中央派遣,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初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

“诸位,是时候出发至贡院了。”八月初九清晨,虽然离乡试规定的时间还有几个时辰,但要点名与搜检,所以要提前出发,何况客栈的学子们这个时候也忍耐不住激动的心情,纷纷整装待发。

“重复一遍,笔墨纸砚都要认真检查,如有损坏赶快去换,多买几支毛笔备用。”袁方厉声叫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谁身上携带有纸条细布之类的东西,都给我扔掉。”

“子直放心,若是谁敢如此卑鄙无耻的行为,我们饶不了他。”人群中有人激愤叫道,赢得众人一致赞成喝彩。

“各位明白就好,此次乡试事关诸位的前程,若是有舞弊行为,那可不是儿戏,连我等也会受到牵累的。”孙进和声说道:“时候也不早了,我们走吧。”

贡院位于南昌府衙门附近,离客栈还算颇近,众人浩浩荡荡的向此方向开进,途中连番遇到三五成群一同赶往贡院的士子,有的脸色苍白,有的神情慌张,有的面无表情,有的志得意满,有的傲然自信,心情千奇百怪,不足而一。

不久之后,张信一行人到达贡院门前,贡院已经被兵丁严密的守卫起来,不允许任何闲杂人员进出,此时这里已经是人满为患,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士子聚集在此地,幸好众人还知道自己来这里是做什么的,还算保持克制,只是与好友低声交谈,还不至于显得喧嚣。

等待从来都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事情,早早来到贡院的士子们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度日如年的感觉,但时间还是缓缓的流逝,直至一位官员打扮模样的人出来宣布放行,学子们才可以在兵丁的监护下排成几列缓缓进入贡院。

“成败在此一举,各位努力吧。”鼓励之后,学子们纷纷散开排队起来。

“相信自己,提笔时要保持镇定。”张信笑道,与袁方等人分离散在各个列队之中,他们之前已经谈妥,一定要分散在各个厢房内,不能聚在一起,免得为对方担心而增加压力。

不要以为进入贡院大门就可以开考了,为保证公平取士和贡院的考试秩序,最大限度地消除舞弊的发生,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贡院规制的建设和执行,其中对学子进入贡院前的搜检近似严苛,其目的在于将各种舞弊行为限制在考场之外,力争贡院竞争的公平性。

士子们在进入贡院大门之后,还要必须经过点名识认和搜检,点名是保证科举取士不发生代考的关键,由于古代没有照相、指纹识别等现代技术,即使考生在报考时,投递识认官印结,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身份证或准考证,但还是需要识认官临场识认,以防冒名顶替入场,这些识认官的姓名都汇总到乡会试的点名册上,在乡试点名入场之前,各识认官都要到场,如果不到,除了要将该考生的试卷纸扣压以外,识认官员还将受到严厉处分。

而搜检相对简单许多,因为明太祖朱元璋曾经说过:“对于这些读书人没有必要像对待盗贼一样来对待他们。”搜检其实就是让兵丁们随便在士子们的衣服上掏翻一遍,而士子们则是,无论寒暑,解衣露立,接受搜检,上穷发际,下至膝踵,至漏数箭而后毕,如果发现没有什么问题,那就真正可以进入贡院放位坐定,等待主考官颁布试题。

经过漫长的点名与搜检,等数千秀才士子都已经进入贡院安坐之后,贡院大门纷纷给关闭起来,兵丁们严格把守,在规定时间之内许出不许进,这就是所谓的锁院,如果在锁院之后还有人前来想进贡院赴考,那是不可能的。

考生坐定之后,把笔墨纸砚放置安好,等待主考官的到来,不久主考官出现了,带着下属官员巡视贡院一周之后,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从下属手中接过密封锦盒当众打开,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试题朗诵起来,贡院虽大但自然会有提调官员把试题内容传达给各个考生。

初九第一场考试,试题内容无非就是四书五经里面的经义对答,这已经是惯例了,四书以《朱子集注》,《书经》以《蔡氏传》,《诗经》采《朱子集传》,《春秋》以公羊,谷梁,左氏三传及《胡安国传》,其他如《易经》,《礼记》亦各以规定的专书为准,但规定以古人的意见答题,不准提出自己的见解。

考生们接到试题内容之后,听到主考官敲钟鸣锣,知道可以开始答题,首先在卷子上写明籍贯、年龄、所习本经,所司印记和三代人的名字,但不许自序门第,答卷用墨笔写,称墨卷,文字中要避御名、庙号。

然后才可以正式书写内容,明代科举考试录取的标准主要是看考生阐述经义的八股文章,只能依照题义,揣摩古人语气,代圣贤立言,文章的格式也有非常刻板的限制,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谁叫考试能否中举,就看八股文章的优劣,一般读书人往往把毕生精力用在八股文上,脑子都僵化了,不过这样来合适统治,皇帝极其满意。

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一定限制,句法要求对偶,八股文即用八个排偶组成的文章,一般分为六段,以首句破题,两句承题,然后阐述为什么,谓之起源,八股文的主要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个段落,每个段落各有两段,篇末用大结,称复收大结。

张信接过试卷之后,首先大略看过一遍,然后不假思索的提笔书写起来,花了两个时辰就把卷子写得满满的,最后检查一遍有无错漏与犯忌之处,有的话可以再拿张白纸重新抄写一遍,古代作文的好处就是一页纸写的字不会很多,有错漏之时更正花费不了多长的时间,修改错误之后,张信再认真检查,没有发现遗漏,举手叫监试官收卷。

科举考试很奇怪,虽然在考场中不能随意走动,但是只要你把试卷上交,考官们就可以允许考生出贡院,哪怕你是交白卷也一样可以出去,当然很少人会这样做,考试结束时间也是很有意思,并不是规定好时间,而是考生作答至日落时分,考官点上三支蜡烛,既是给考生照明用的,也是规定在这三支蜡烛燃烧完后,无论考生是否作答完成,都要把试卷上交。

看到张信举手,监考官上前拿起桌上的一又叠卷子翻阅起来,大致浏览之后,也没有多说些什么,大手一挥示意兵丁放张信出贡院,然后考官马上用纸把张信卷子上关于姓名籍贯之类的糊起来,让人小心存放好。

这便是科举考试中最有名的糊名制度了,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和初定等第都要封住或者裁去,以防评卷官徇私作弊,这个制度有利有弊,糊名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客观评卷、公正选拔人才,但因为不再考虑考生平时的真实水平和道德表现,只重考试成绩不重品行,导致及第者也不一定是众望所归者的弊端,但是,从科举制度保证公正性的角度而言,糊名的优点是明显大于其局限性的。

与糊名制度一起实行的就是誊录制度了,以张信的卷子为例,虽然现在已经交给考官糊名,但还要经过两道程序才可以给主考官们批阅,其中一道程序就是命人用朱笔把张信作答的内容重新抄录,然后经过对读比较,对读就是让正本与副本保持一致,对读之后才可以拿副本送上批阅,其目的就是要保证科举的公证性。

张信悠悠的走出贡院之时,才发现原来他还是属于较早交卷的,贡院门前才能聊聊数人在等待,当然不排除有些人考完就回去了,因为相互之间不熟悉,张信也不去理会门前的那些人,巡视四周之后没有发现袁方他们,看看天色尚早也不准备先回客栈,而是随便找了个比较阴凉的地方假寐起来,秋风微拂脸庞,带着丝丝暖融融之意,张信感到惬意之极,就这样陷入半梦半醒之中。

“子诚,醒醒。”

迷糊之间张信感到有人在呼唤自己,马上惊醒过来,睁开眼睛后发现袁方他们围在自己身旁,脸上掩盖不住欢喜之色,张信用手揉搓着脸后,这才彻底清醒过来,发现天色已暮,显得有些不好意思笑道:“有些累,就睡着了,你们什么时候出来的?”

“出来没有多久,刚出院门一眼就看到你在这里安然入睡呢。”张胜微笑说道,刚才叫醒张信的正是他。

“子诚,这么早出来,想必胸有成竹,中举之后可要请客哦。”孙进笑容满面的开起玩笑来,可见他心情舒畅之极。

“彼此彼此,看你们喜气洋洋的模样,这次乡试肯定不在话下。”张信笑着说道,也是衷心的祝愿。

“人也出来得差不多了,我们先回去吧,摆宴等他们回来一起庆贺。”袁方的提议让众人一至赞成,今天的试题相对比较简单,只要是不出什么问题,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之事,可以从贡院门外的秀才们欢声笑语中看出这点。

“子诚,你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卷子可检查有无遗漏之处?”回去途中,孙进关心询问道,担心张信没有仔细察看试卷就出来了,那会影响成绩的。

“子云,放心,我肯定不会忘记这回事的,认真检查过两遍这才出贡院的,只不过比你们早出一刻钟,感到有些疲倦就在那歇会,没有想到不知不觉睡着了。”张信微笑说道,并没有与他们说话。

“这样就好,对了,子诚……。”孙进有些迟疑,看到张信露出不解的神情,心念急转之后,续而笑道:“回客栈后先休息,然后再庆祝吧。”

“没有关系,现在清醒多了,不觉得困乏。”张信笑道,然后问起孙进考场中的事情来,探讨试题的内容,还有该怎么作答,避讳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而孙进也认真的回答起张信的问题来,就在这一问一答之间,一行人慢慢回到客栈。

当晚,客栈烛火彻夜未熄,陷入欢天喜地的海洋,客栈各个角落都摆放着酒宴,在这里居住的士子们,无论是来自何方,相识或者陌生,只要是经过酒席,都要被人拉来举杯共祝,他们就是这样来发泄着心中的喜悦,酒水的不断的消耗这客栈的东家大喜。

而原来执行宵禁的巡逻兵丁们对此视而不见,因为这样的场面在武昌城内实在太多了,兵丁们忙不过来,更加何他们也知道这样的场面是谁闹出来的,心有忌惮之下哪里敢出来阻止,况且上报之后,各级官员只不过轻描淡写一句知道了,而后再也没有下文,巡逻的兵丁们哪里会不懂怎么办,遇到这种情形,只当作视而不见。

翌日中午,张信悠悠醒来,摸着因为宿酒而发涨的脑袋,悲叹几声后这才起来洗漱,虽然古代酒的度数不高,但喝多了也承受不住,张信打定主意以后还是少喝酒为妙,喝的时候没有感觉,醉醒之后才知道痛苦。

洗漱完毕,用毛巾抹了把脸,张信打开门窗,发现小院静悄悄的,走出房门巡视一周之后,这才发现原来张信是起得最早的,其他人还在房内呼呼入睡呢,有些人更惨,不是睡在床上,而是醉倒在房内地板上,张信好心去叫醒,但是一点反应都没有,想帮忙扶上床,但忙活半天都没有用,张信干脆撒手不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