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臣 > 第二章 进学

明臣 第二章 进学

作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5:45:07 来源:笔趣阁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制度日趋“完善”,自下而上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考试,其程序是:初级称为院试,在府、县一级地方上进行,考试合格者称生员,也就是秀才。会试第一名为会元。秀才们有资格进入府、县学读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被定为科举生员,方可参加乡试。

所以张信听杨夫子说要让他去县里进学也不感到奇怪,只是心理更加愧疚了,很想开口说不去,免得浪费时间,但没有这个勇气。而且在村里待了一个月,张信觉得每天面对这么多关心自己的人,心中负罪感强烈,倒不如出去走走,换个环境,放松下崩紧的心弦。

第二天一早,村熟前挤满了人,原来是村民知道今天村里的秀才要到县里进学了,急忙来送,手里提着大包大包的鸡蛋和干粮。和张信一同进学的还有一位,名字叫张胜,平时和张信关系友好,大家是同窗,家境不错,年约十七,但是性子还不够沉稳,看到这么多人来送别,立马兴高采烈。

“谢谢各位长辈前来,鸡蛋、干粮给我就行了,你们就不用送了。”张胜笑嘻嘻的道:“当然,能给点盘缠上路更好了。我和信子正愁路上没钱花呢。”

“切,谁来送你了,一边去,我们可是来送信娃子的,没你什么事。”

“对,没个正经,东西是给信子的,没你份,想吃自己做。”

村民欢快的在旁边打趣,但还是把干粮放到雇佣的马车上,正闹着之时,杨夫子领着张信出来了,众人围了上去,纷纷说道:“先生,娃子们就交给你了。”

“你们要听先生的话,出门在外要小心啊。”

“晚上睡觉记得多加张袄子,免得凉着。”

张信和张胜只得一一点头回应,心中一片激动,这时,张老太爷出来发话了:“好了,你们别吵,听我说一句,时候不早了,该上娃子们上路了,免得耽误时辰。”村民见老爷子说话了,不得不听劝,散开一下,让杨夫子和张信、张胜进了马车。杨夫子这才出言道:“放心,我必不负众托。”

马车渐渐走远了,直到看不到村子,张信这才回身坐到马车,平复一下心情,杨夫子是个守礼的人,坐车的时候一直闭目养神所以余下两人也不敢吭声。张信正睡得迷迷糊糊,忽然感到有人扯了下自己的袖子,“到了,快下车。”

到县城时已经是日暮之时,张信一行人已经疲倦不已,直接找了家客栈打尖。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杨夫子出门拜访县学教谕。

“信子,我们出去逛逛,好久没出来了。”看到杨夫子走了,张胜明显松了口气,“在村里,哪比得上城时热闹。不趁机玩耍下,进了学就没有机会了。”

“你不怕夫子回来怪罪,小心夫子的尺子。”张信也出去想看看热闹,但是看到张胜急切的样子,忍不住打趣道。

“嘿嘿,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啊。”张胜满不在乎,“别说你小子不想去,那我一个人去了。”

“谁说的,走了。你在这慢慢等吧。”张信玩心大起,大呼一声跑了出去。

张信怎么说也是二十世纪的人,什么热闹没见过,小小一个县城其实也没有什么可看的,只不过是为了了解下古代的民风罢了。不得不说,县城虽小,总归比溪山村繁华热闹。摆摊叫卖的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还有说书的、卖艺的……

“你们还舍得回来。”张信两人兴高采烈的回到客栈,迎面而来的确是杨夫子铁青的面孔。

“弟子知错,请先生责罚。”看到杨夫子的脸色,两人乖乖地请罪。

杨夫子见状,面色稍微缓和,“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你们还年轻,不可因此而荒废学业,须知光阴似箭,错过难求啊。”

“弟子受教了,必当谨记。”张信上前一步,使了个眼色给张胜,希望蒙过去,道:“不知夫子出门访客,情况怎样?”

“是啊。夫子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张胜收到,见机打岔。“知道弟子能不能帮上忙。”

杨夫子得意的点点头,笑道:“事情已经办妥,今晚我们星夜出发,赶往安陆。”

“安陆?我们去那做什么?”两人迷惑不解。

“当然是进学了。”杨夫子微笑,解释道。“县学里的李教谕,乃是我的同窗旧友,今天去拜访时,得知安陆州学尚有两个名额,加上你们成绩尚可,学正已经答应推荐。“

“真的。”张胜大喜,杨夫子点头,“太好了,信子,我们快点收拾,马上就走。”

张信不理解两个人为什么这么兴奋,但也不好问,只好任张胜拉着回房收拾行李其实张信不懂,每个级别的官学的师资力量不一样,相当于现在名牌大学和普通大学之间的差别,所以张胜才显得那么高兴。

不理解又能怎样,路还是在赶的,古代的路不像现在修的那么整齐,颠簸不已,张信觉得胃都震出来了,但也只能忍了。赶了一夜路,终于在第二天早上到达目的地,找了家客栈休息,洗漱一番,穿戴整齐后三人向州学出发。

路上,杨夫子再三叮嘱,到了州学后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张信两人只能唯唯诺诺的应承着。到了州学,杨夫子投了门帖,拜见州学正,学正看了应城县李教谕的推荐信,查看了张信两人的学籍,爽快的让两人入学。出呼张信意料之外,直叹古代的办事效率就是高,本以为还要一段时间呢。

杨夫子待两人进了学后,淳淳嘱咐两人,也不矫情坐马车回去了。杨夫子心中很舒畅,没有什么遗憾地回溪山村熟学,自己没能实现的目标,门下弟子有机会达成,所以杨夫子走得很潇洒,很自如。

其实官学里也没什么,照样是学四书五经,八股文章,而且连《孟子》也是删节版的,但是人家是官学,待遇当然不一样,张信身为县试第一,所以成为廪膳生,就是由国家出钱养的意思,明朝官学分几等,由于学校成是科举考试的预备场所,学校订有周密考试制度,月考每月由教官举行一次;岁考、科考由掌管一省教育行政大权的提学官主持,其在任三年两试诸生,第一次为岁考,别诸生成绩为六等,凡附学生员考至一等前列可补廪膳生,其次补增广生。一、二等还可受奖,四等以下则分别给予惩责、降级、除名等处分。第二次为科考,提取岁考时一、二等生员,加以复试,考试上者可获应乡试资格。

一个月过去了,张信在官学里过得很郁闷,但是也不敢跑,明代地方官学,订立的学规异常严厉,除平时设有稽考簿以记录学生德行、经艺、治事情况外,更是颁禁例于天下学校,镌刻卧碑置明伦堂,不遵者以违制论。

但在这里,张信也认识了几个谈得来的同窗,其中自然少不了张胜在旁边,张胜成绩还行,是附学生,争取在岁考中进级为增广生。

“袁兄,你说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例休啊。”书房内,张胜在一旁喊声道。

“张兄,不必着紧,例休那日自然知道。”袁兄,也就是家住安陆的袁方,悠闲的摆摆扇子,说道:“没看到孙兄、张贤弟一点都不急吗。”

“我看他们在那假正经呢,心理早就痒痒了。”张胜鄙视道。

“我说,两位兄台。”孙进在苦笑,“再过几天就是重阳了,按例,理应休息几日,你们就不用吵了。”

“重阳例休,是不是真的。”张胜不敢相信,忍耐不住问道。

“应该是真的,往年是这样,却不知今年如何。”袁方在一旁笑呤呤,时不时摇一下手中的扇子,说道。“待到重阳之日,天高气爽,登高望远,可谓人间盛事。”

“你是不是早知道了,不和我说。”张胜恼羞成怒,扑向袁方。

“是你自己笨,重阳盛事,自然可以出游,你看张贤弟就不像你一样,怕是早就猜到。”袁方边跑边感道。

张信看看胡闹的两人,继续练字,嗯,毛笔字越来越流畅了,进学这么久可把人闷坏了,难得重阳出游,出去放松下,早知道官学那么多规矩,就不来了。张信知道不可能,但心里还是忍不住抱怨。

“好了,别闹,小心训导先生巡查,被看到了罚你们抄写论语百遍。”孙进劝阻到。

两人对看一眼,觉得还是不闹为妙,如果被捉到,怕不只是抄论语那么简单了。放手,整理下仪容,坐下。

“张贤弟,你歇下,不要累着。”经过一个月的了解,孙进也知道张信的事,平时对他多有照顾。

“不妨,还可以坚持的。”张信一笑,对于关心自己的人,很是感激。

“就是就是,信子,不要练了,你伤虽然好了,但也要注意点。”

“拍”

袁方用手中的扇子敲了下张胜,“你以为谁都像你一样啊,有机会就偷懒,真不明白你们两个哪个年纪大。”不理会张胜在一边嚷嚷,转身道:“张贤弟,练字讲究屏气凝神,心神合一,你还是等下再写吧。”

张信无奈,只好放下笔。几个满意的点头,旋即又兴高采烈的讨论重阳出游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