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妖妃不易当 > 160、流言

妖妃不易当 160、流言

作者:黑发安妮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2-12-22 05:39:33 来源:笔趣阁

收到太后的指示,承恩侯独自在书房里坐了好几个时辰,直到晚膳时间,也没出来。承恩侯夫人担心他出事,亲自过去关心询问。

一见着她,承恩侯气不打一出来,兜头兜脸的就骂:“蠢妇,都是你的错,若不是你以前成日在良哥儿面前抱怨楚月瑛这不好那不好的,又处处为难楚月瑛,又何来现在这些麻烦?”

承恩侯夫人被骂泪流满面,半句也不驳不得。

若说她自己心里不后悔,那真是假的。

不仅仅是她心里明白攀上武定王府这门亲有多少的好处;而且自从良哥儿在桃花宴见苏月瑛亮了那一手后,成天除了去衙门应卯就是在自己院子里买醉,偶尔心情好时练个字,写的也只有一个“悔”。

她这个做娘的,如何会看不清楚良哥儿的心思?

而且,不仅侯府上下尽把毁了婚的事怪到她头上,甚至连她娘家那边也是见一次就数落她一次。

可是,错已铸成,又能如何?

承恩侯骂够了后,道:“姑母说了,不管用什么法子,都要与武定王府结亲。我给你一个月的时候,你若是办不到,那就换人。”

宋家不只良哥儿一个嫡子,也不只有妙琪一个姑娘。

侄儿虽然身份上差一层,但差有差的好处;同理,庶女的婚事就更加简单了。若是操作好了,未必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承恩侯夫人从书房赶出来后,捂着脸就匆匆返回主院。她痛快的哭了一场后,还是强撑着派人把宋言良找了过来商量。可是她才开了个头,宋言良就抬手制止她继续说下去。

“母亲,到此为止吧!”宋言良道。

承恩侯夫人心里一紧,“良哥儿,母亲知道你对那楚……”

“够了!”宋言良不满的喝了一声:“过去的事就过去了,桥归桥,路归路,一别两宽。”

他心里再不甘,那又如何,打碎的镜子即使重圆,也抹不掉上面的裂痕。

他做错的事已经够多了,自尊不能再容许他继续错下去。

“良哥儿……”承恩侯夫人提高了音量,直觉告诉儿子在她疏忽的时候已经不一样了。

果不然,宋言良道:“我已经派人去户部疏通关系了,明年就会外放去单州做州同。我会踏实的凭自己的才华做出一些政绩,来维护侯府的声望和名誉。”

他已经受够了拿着婚事做交易,所有的算计都拘在后院女子身上的日子了,那都快害得他不像他自己了。

而且,后院的女子真的就是那么纯净无害,由着他们搓圆揉扁的吗?

一个楚月瑛他多年都没看透,一个楚云雁骗他不浅,甚至一个黄丝晴都闹得他鸡毛鸭血一身污。

“外放单州?”承恩侯夫人尖叫着起身,冲过去死死拽着他的胳膊:“不准去,我不准!”

即使她这辈子没有出过京都,但也知道单州是个什么地方,穷山恶水出刁民,那里的州同岂是好做的?再说,旁人避都来不及,他还自愿去,而且只是一个州同,简直就是自贬身份!

“只要你不去,娘什么都答应你。”承恩侯夫人真的慌了,求着:“娘知道你喜欢苏月瑛,娘上门去给她赔罪,哪怕是跪求武定王和小宁氏,娘也会想法子帮你把这门亲再求回来的。”

她不说后面这些,宋言良对她的过份激动还有些不忍,觉着自己是不是给她的冲击太大了。听了她后面的那些话,那愧疚立即就消散了大半,恼怒的挣扎开:“母亲,这是我自己的事,你不要随便扯到他人头上。这是我自己的前程,我自己决定,自己去挣!”

说罢,他也不再给承恩侯夫人劝说的机会,匆匆转身出门,任由身后的承恩侯夫人哭得嘶心裂肺,也没有回头。

承恩侯夫人见哭求挽回不了儿子的心,起身要想追过去再劝,跌跌撞撞才到门口,就被从茶房出来的宋妙琪给拦下了:“母亲,你去又能如何,大哥在气头上,不会听你的。”

“可是……”承恩侯夫人不死心。

宋妙琪不满地打断了她的话:“调令还有一个月才下,若是您不想他走,求求姑祖母,他就走不成的。”

承恩侯夫人像是抓到根救命稻草般,一个劲的点头:“对对对……”

可是要求太后,那得先完成太后交待的事才好。良哥儿已经很明确的说了,不愿她再去找苏月瑛,那她就做的,也就只有促成琪姐儿的亲事了。只要亲事一成,侯府之危可解,那良哥儿想走,太后和侯爷也是不会让他走的。

她忙道:“琪姐儿,你可愿意嫁去武定王府?”

宋琪妙没想到,母亲会把主意动到自己头上来,她眼睛瞬间就委屈红了:“母亲,您说什么呢?难不成在你们的眼里,我做不成大皇子的正妃,现在就只配嫁给那绔纨子或者奸生子?”

不管楚逸之和宁修之,给她提鞋都不配!

承恩侯夫人被她激烈的态度吓了一跳,半晌后才解释:“太后是一定要宋家与武定王府联姻的,你真愿意把门亲事让给二房或者那几个庶女?”

京都的那些名门世家,都知道琪姐儿和大皇子这些年往来过密,他们是不会接受琪姐儿成为长媳宗妇的;哪怕他们再与杨家和二皇子示好,两家要联姻,挑的也不会是琪姐儿。

这样一计较起来,琪姐儿的选择真的就不多了,其中还是武定王府最好。若是嫁给楚逸之,琪姐儿一过门就是武定世子妃,将来就是武定郡王妃。还有那宁修之现在不到二十岁就已经官拜四品,将来肯定也是位居群臣的,嫁与他也是极好的。

看着宋琪妙柳眉倒竖,五官皱成一团,她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不可置信地道:“难不成,你想去大皇子府里做侧妃?”

“不行吗?”宋琪妙也不上羞涩了,问道:“我就不信我与大皇子多年的感情,会比不上那柳二!何况大皇子才因柳二之故,挨了楚逸之的打,肯定将柳二给恨死了。”

承恩侯夫人气得差点没晕过去,缓过那口气后,骂道:“侧妃说得好听,也是个妾!”

“那不一样!”宋妙琪道:“将来的后位一定是我的。”

“你你你……”承恩侯夫人捂着胸口,只觉得心都要气出来了。以前为想着她是要去做皇妃的,全家上下都娇着宠着,谁会想到,会娇宠成现在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傻样子来。她恨恨地道:“这事由不得你。”

宋妙琪从没被这样对待过,脸色惨白,哭着跑了出去。

承恩侯夫人跌落在椅子上,喃喃自语:“我这是……做了什么孽啊……”

当晚,一封信悄悄的从承恩侯府的侧门送了出去,次日就送到了刚苏醒没多久的大皇子手上。

没过几天,不知从何时起,一个谣言慢慢的就传了出来:武定王的义子、探花宁修之有龙阳之好。

刚开始的时候这个谣言没有人信,但是瞧着他唇红齿白翩翩如仙的外表,再看到他不到弱冠就能官居四品,哪怕是心思再正的人,也忍不住会冒出一股嫉妒的酸水来。

加上又有人提起前儿大皇子和楚逸之的冲突案,明明宁修之做为楚逸之的义兄,应该对这个案子避嫌才对,他不仅能说动皇上将案子交到他手上,并且在他全面替楚逸之开脱后,皇上不仅不恼,反而顺由着他的心思,草草的结了案,甚至都没在明面上处罚楚逸之一二,不由得更让人想到了某种方面去了。

消息传到宁香莲的耳中时,已经传遍了大半个京都了。她当时就摔了一套茶具,气匆匆跑去寻楚长铮算帐的时候,气不过,还踹了一脚门板。

她冲进金桐院,直接闯到楚长铮的书房里,双手重重拍在他的书案上,凶神恶煞的问:“为什么不告诉我?”

“什么?”楚长铮被她问得一楞:“我没有瞒你什么。”

吃过一次亏了,他怎么会再与她打哑谜。

宁香莲冷笑:“外头关于修之的流言,你敢说你不知道?”

楚长铮反应了过来,很光棍的承认:“我知道,但……那不是修哥儿的事吗?不应该由他自己来告诉你?”

宁香莲:“……”这回答没毛病。

心里把宁修之重重地记了一笔,她也没想放过楚长铮:“你哪怕是个义父,也不这样当父亲的!”

“可是他都成年了,这些事不应该由他自己去处理吗?”楚长铮说得振振有词:“他若是处理不了,来寻我帮忙,我自然是不能瞧着不管的。可现在他根本就没跟我提过,我就怕我插手,坏了他的计划,所以才按兵不动的。”

宁香莲:“……”他说得好有理!

楚长铮见她气势降了些,马上又抛出几张挡箭牌来脱身:“这流言逸哥儿和适哥儿他们肯定是知道的,瑛姐儿和木香说不定也知道,他们都没与你说?”

在操练场里蹲马步的楚逸之和楚适之:“……”亲爹?

在院子里挑布料准备学绣花的楚月瑛:“……”亲爹?

楚长铮最后还道:“他们实在是太不像话了,回头我就各抽他们三十戒尺,以儆效尤!”

他们年轻,比较扛揍,就这样愉快的决定了!

宁香莲被他带偏了心思,冲着他也发不出火来了,坐回椅子上后,气还没完全消:“若是他们收拾不了这残局,你能替他们收得了场吗?”

楚长铮不认为然:“放心,这事最多只会对他的亲事造成些影响而已,其它不会有什么麻烦的。别忘了,他之前可是皇上身边的近臣!说他,极容易得罪那一位的。”

所以即使有这流言,也没有人敢摆到明面上来说。

见宁香莲依旧眉头紧皱,他失笑:“就以那小子的心思,若真瞧中了哪家的姑娘,他绝对有手段给你娶回来的。”

别说相处才这几个月,他可是瞧得出来,家里那五个没有傻的,都好招惹的那种,哪怕年龄最小瞧着最好哄的琳姐儿,心里都是有着一把小算盘。尤其是修哥儿那小子,心里估计全是黑的,还是会滴墨汁的那种。

不过,合他胃口,他喜欢!

宁香莲叹息了一声:“最好如此。”

她深以为然!

不过,该罚的还要罚。

她板着脸也不叫人过来问,直接让人通知他们这半个月都各自留在自己院子里用餐,然后通知厨房,把他们的点心取消,三餐也全都改成了肉沫儿饼子配咸菜汤,外加一个咸蛋。

美其名曰,琳姐儿减肥,他们若是吃得太好,对琳姐儿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楚逸之啃着肉沫儿饼子,恶狠狠的瞪着宁修之:“大哥,肯定是王妃知道了外头的流言。”

宁修之倒是老实的啃着饼子,淡淡的笑:“偶尔忆苦思甜一下,倒也不错的。”

忆苦思甜?楚逸之楞了下,狠狠的咬了一口饼子,眼角悄悄湿润了。

就在京都各家等着看武定王府对流言的反应时,一道八百里加急送到了龙案上,说是东辽各部落联合商议之后,决定派出使臣进京来商量两国停战,开放交易的事宜。

一瞬间,朝堂上下主战的,主和的,吵翻了天。不过,吵得再厉害,所有人心里都有一把秤,知道使臣都是要见的,该商量的也是要商量的,至于谈不谈得成,最后谈成什么样的条件,则看情况再说。

至于那些东家长西家短的流言之类,在关系国运的大事面前早就被众人抛之脑后了。

一个月后,东辽的使者团踏进了京都。

初次面圣后,东辽使者就提出了一个惊掉所有人下巴的请求,他们是来议和的,为了两国的长久交好,他们想与大兴和亲。

满朝文武原本以为正顺帝会当场翻脸,谁知正顺帝看了东辽国主亲笔所写的国书后,阴着脸同意了!

随后,贵胄世家们很快就想透了皇上同意的理由。

大公主今年才十二岁,而最小昭华长公主已经在几年前就出嫁了,哪怕昭华长公主愿意与宁附马和离,然后去和亲,相信东辽那边也不愿意。所以和亲的人选只能在宗室女和世家女里面挑选,然后封为公主替嫁过去。

也不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次日朝堂上,重臣们齐心上本推荐了楚月瑛,说她是最合适的人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