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龙腾 > 第一百四十五章 火器 过年

明末龙腾 第一百四十五章 火器 过年

作者:风再起时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03:58:26 来源:笔趣阁

“会铸钟就会铸炮……”黄辰每每想起匠人说出这番话时的语气和表情,就觉得浑身有种冷意,这个时代的前装滑膛炮技术含量确实不算高,可也绝对不像匠人说得那么低。

黄辰毫不犹豫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给匠人们一门弹重只有三磅的小炮,让他们先研究,待吃透技术后试着制造一门出来看看具体效果。铜料方面无须费心,他之前从“休斯顿号(Heusden)”上得到三百担、超过三万六千斤黄铜,铸十门红夷大炮都绰绰有余了。

除了一门红夷小跑外,黄辰还将一支重型滑膛枪、一支轻型火绳枪以及一支转轮手枪送到火器作坊研究,当然都是西式,他对中式鸟铳丝毫不感兴趣。其实他手里还有另外一种枪型,卡宾枪,即骑兵马上使用的短步枪,不过目前他对卡宾枪没有迫切需要,而且贪多嚼不烂的道理他懂,现在交给工匠的这些东西就够他们忙碌好一阵子了。

黄辰有造炮的铜料,造枪的铁料则需向外界购买,通过沿海奸商,黄辰买入大批福建福宁、延平二府之铁,两地出产之铁号称建铁,是大明目前为止最好的铁料,没有之一。

黄辰领着人进了火器作坊,院子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制枪、制炮工具,跑前跑后的学徒慌忙退到两旁作揖,脸上无一例外带着浓浓的敬畏之色,黄辰微微颔首,径直穿过院子步入大堂,此时十来个工匠正围着火绳枪和转轮手枪的零部件交流,见到他后纷纷起身行礼。

黄辰没有客气,开门见山问一位老者:“许公,你们研究的怎么样了?”许公名家肃,是一位年近六旬,肤黑矮瘦,毫不起眼的老者,他是中左所官匠出身,制作了大半辈子火器,在新成立的火器作坊里论资排辈,没人及得上他,是以黄辰让他做了火器作坊的匠人头目。

“炮恐怕还要研究一阵子,”许家肃随后自信的笑道:“铳没问题,现在就可以开工了。”

黄辰笑问道:“没遇到什么困难么。”

许家肃不禁感叹道:“咱们大明的鸟铳,学自弗朗机人、倭人,我常以为鸟铳采两家之精华,早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待真正见识到西夷火铳,才知二者之间相差远矣。西夷火铳制作手艺并不比鸟铳复杂,威力却胜过鸟铳,那立在架子上的大火铳,威力更是惊人。要说困难,还在这西夷手铳身上。”许家肃指着桌上数十个转轮手枪零部件,说道:“此铳机关极多,各个精密,非能工巧匠不能打制。”

转轮手枪虽然有很多零部件,然而黄辰认为对中国工匠只有发条存在一些难度,其他零部件应该都没问题。

随后黄辰参观匠人制作火绳枪,更准确的说,制作火绳枪管。火绳枪结构非常简单,产量之所以始终提不上去,和枪管制造困难有关,钻、刮膛铳就要近一个月时间,效率低得令人发指。

对这个问题黄辰曾询问过威廉欧洲制作一支火绳枪的用时,后者不知道具体情况,不过可以肯定不会用这么久时间。黄辰猜测问题出在了工具上,许是钻床工艺不足,许是钻头、挫刀等钢材硬度不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对此他也没办法,只能先将就着,日后找机会再改进。

官制鸟铳给黄辰留下了极为恶劣的印象,火药气体泄露,火星四处乱射还算轻的,炸膛都碰到不少次,以致使用官制鸟铳之人,射击时提心吊胆,个个“闭眼、扭头、缩脖子”,本来火绳枪的准度就够差了,这么一弄,能打得准才怪。因此黄辰一再告诫许家肃等匠人,务必用心造枪,若他们敢拿他麾下士兵的生命开玩笑,他便敢拿他们的生命开玩笑。

许家肃在官匠堆里混了大半辈子,最是清楚其中猫腻,解释说官制鸟铳之所以爱炸膛,一是上面有人贪污,克扣三成用料钱算有良心的,克扣一半是常态,再是下面官匠无利,卷铳筒时能糊弄便糊弄,粗细薄厚不均,甚至单筒卷成。上下只顾自己,没人顾铳好坏。

黄辰不置可否,他向沿海奸商购买的民间火铳出事概率相对较低,但亦非没有,难道他们也有这样的原因吗?总之一句话,出了事情就拿许家肃第一个开刀。

许家肃听罢不禁苦笑,第一次觉得匠人头目这个座位有些烫屁股。

接下来的日子里黄辰天天往火器作坊跑,监督匠人工作的态度还有进度。

漳、泉沿海近来形势慢慢有所好转,不是因为官府有何作为,仅是年关将近,海盗们抢够了准备开开心心过个好年,过了十五,漳、泉沿海又会变回原来模样,甚至比那还要糟糕。

这个年,相信巡抚朱一冯、总兵俞咨皋心里绝不会痛快,两人败光了福建的家底,被踢出官场已成定局,俞咨皋更是有生命危险,只待战报传至京师。当今小皇帝可是个杀伐决断的主儿,九千岁魏忠贤都被他生生逼得上吊了,斩一个名臣之后又算得了什么。

眼见除夕越来越近,张刑舰队总算赶在年前返回烈屿岛,此次鸡笼之行一切顺利,获得白银两万余两,货物连上岸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搬入去往马尼拉的西班牙大帆船货舱,伐尔德斯托张刑向黄辰致以问候,并期待两人数月后的再一次会面。

庄默并未跟着舰队回来,抓捕台湾土蛮并非一件容易之事,而且不是土蛮中的佼佼者他看不上眼,预计会在台湾呆上一到两个月。

除夕当日,烈屿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与中左各地门挂白布,愁云惨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黄辰麾下单单水陆兵就超过了五千人,非战人员上百、杂役奴婢数百、俘虏上千,总人数多达六千余人,这么多人挤在一起,热闹可想而知。除了那些新近加入的俘兵,大部分人兜里皆不乏银子使,置办了好些年货,鞭炮从早上断断续续到晚上,最终达到**。

望着漫天五彩缤纷、美轮美奂的烟花,威廉惊叹得目瞪口呆,他有生以来从未见过这么美的烟火,这简直就是上帝的杰作。同时他又对明国人的“奢侈”感到无法理解,单单烈屿一岛就燃放了这么多的烟花,整个中华帝国呢?绝对、绝对、绝对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倘若把所有烟花消耗的火药集中起来,足够大明王朝打无数场战役。

“baas,为什么?要知道这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威廉向黄辰道出了心底的疑问。

黄辰想了想解释道:“我们中国人比欧洲人更容易得到硝石,容易千万倍——还有传统。在火药尚未发明之前,更久远以前,我们中国人就有过年燃放爆竹的习俗,它象征着祛除邪恶,以及获得好运,不止中国人,每个人都希望如此,不是吗。”

黄辰的解释很合理,可威廉还是无法理解中国人这种“疯狂”的行为。

黄辰同样认为这很疯狂,但是,他却是烈屿岛购买烟花最多的人。

深夜,烈浯沿海村子亮如白昼,喧闹无比,黄辰与手下兄弟共庆佳节,沿街摆席,置了好几百张桌子,从街头一直铺到街尾,洋洋洒洒几千人。有资格进黄辰院子的人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他们或为海上船主、陆上百总,或为黄辰亲信部下,欧洲人则被安排在一个角落。有资格进大堂的更是少之又少,十数人而已,无一不是黄辰团队中赫赫有名之辈。

“诸位兄弟,你们有些是随我从大陈山出来的老兄弟,有些是我到福建后入伙的新兄弟,不论是谁,我黄辰皆要感谢你们,没有你们,我绝走不到今天这一步。不多说了,我先干为敬。”随着黄辰一番开场白,宴席正式拉开帷幕。

“大首领、大首领……”

黄辰每踏出一步,都有无数人举杯致敬,他有数千名爱戴他的部下,可惜,他的心依旧感到寒冷,摄取不到半点温暖,能给他温暖的,只有远在大陈山的阿母、哑妹。

外出一年,黄辰想家了,很想很想,恨不得立刻插上一对翅膀飞回大陈山。

…………

大陈山,黄宅。

哑妹今日穿着一身崭新的湖绿衣裳,出落得越发美丽,一双眸子始终那么的清澈干净,不受一尘污染,如同鹿儿般无害,她现下忙碌得紧,在厨房里和张刑之母、胡泰之妻一道张罗着饭菜。

黄家正厅摆了两张桌子,诸儿围着转圈,嬉笑追闹,小脸红扑扑的,煞是可人。

王丰武之母一身朴素打扮,端坐于正席主位,许是时间冲淡了心里对儿子的念想,许是人前强颜欢笑,总之她今日没有刻薄黑脸,反而面露慈祥,笑意盈盈。黄母张氏坐在她的身侧,微笑着同她说着贴己话,看似开心,然而眼中偶尔流露出的一丝暗淡出卖了她,游子在外,渺无音讯,是死是活都不清楚,做母亲的怎能开心得起来。

王妻伴在王母的另一侧,一句话也不说,小心翼翼的为母亲奉茶。王丰武为人豪爽,对手下极为慷慨,死后没留多少余财,多亏黄辰走时留下一大笔钱,保得一家衣食无忧,可王妻身体没操劳,心却很累,一年来头生华发,十分显老。

列席者还有赵弘毅之妻、杨东之母等人,尽是妇道人家、年幼小童,胡寅坐在其中不免有些不自在。

经过一年的独自打拼,胡寅以令人膛目结舌的速度成长起来,再不是过去那个只能庇护于两位义兄羽翼下苟全的少年,蜕变成一位拥有极深城府,喜怒皆不形于色的青年豪杰。他的实力比之黄辰离开时翻了一倍不止,旗下大船十三艘,儿郎千许人,如今在这大陈山,提到胡寅这个名字,不说人人称赞夸奖,亦无人敢说他半个不是,连周三老留守之人都快压制不住他,再给他一年半载时间,大陈山恐怕就要改姓胡了。

“银哥……”黄母张氏看向胡寅。

“是,阿妈。”胡寅恭敬听候。黄辰走后不久,他又拜了黄母张氏为义母,平日称王母为母亲,称黄母为阿妈。

黄母张氏笑着说道:“我刚才和大姐商量,你今年十八了,是不是该到成亲的时候了。”

胡寅微微一怔,继而苦笑道:“杀父仇人尚在世上逍遥快活,一日不把他们全部杀了,使阿爹地下可以瞑目,我一日不敢有结婚的心思。”

黄母张氏皱起眉道:“那要拖到何时,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真有这份孝心,就该早早娶了妻子,为胡家留下后代。”

胡寅斩钉截铁道:“阿妈勿再相劝,仇人不死,我心难安,不会考虑娶妻。”

黄母张氏想到黄辰也是不肯成亲,忍不住叹道:“你们兄弟一个个……该说你们什么好,唉!”

胡寅宽慰她道:“夏天的时候,不是有福建的消息传回么,说二哥在闽地建起好大的势力,足以同周三狗贼相匹敌,我想以二哥的心机手段加上这份实力,周三狗贼定非其敌手。”

黄母张氏闻言叹了一口气,这消息也是半年前的事情了,海上瞬息万变,谁知道现在又如何了。

王母亦说道:“金哥年纪虽轻,却是个干大事的人,妹妹无须太过担心。”

黄母张氏不指望黄辰有多大出息,只希望他能平安。

哑妹和张刑之母、胡泰之妻饭菜烹制好,黄母张氏立刻把她拉到自己的身边,对王母笑说道:“姐姐,这是我认定的黄家媳妇,待金哥从福建回来,便让两人结婚。”

哑妹听得耳根都红透了,整个人像是煮熟的虾儿,垂着头不敢抬起。

王母笑着打量哑妹,连连点头道:“不错、不错……是个好闺女。”

黄母张氏又谓众人道:“新春佳节,大家都开心些。用饭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