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103章 做梦就做大一点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103章 做梦就做大一点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马尼拉我熟,阿卡普尔科是什么地方?”

听了老板的论断,龙五和高健雄第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说到底还是吃了读书少的亏。

“阿卡普尔科是墨西哥中部太平洋沿岸的一个港市,你们就理解为首都墨西哥城的外港好了。”顾鲲也乐于给下属扫盲,便娓娓道来,

“从1565年西班牙人打通全球白银循环开始,一直到1815年,波托西银矿濒临衰竭为止。当时全球的贵金属贸易循环是这样的:

西班牙殖民者从波托西开采了美洲白银、从中南美先沿岸运到最适宜横渡太平洋的阿卡普尔科港。然后再在阿卡普尔科加上一些当地从玛雅、阿兹特克文明那儿掠夺来的黄金,一并运到马尼拉。

而郑芝龙、郑成功这些大明海商,会把茶叶、瓷器也卖到马尼拉,在马尼拉换走西班牙人的美洲金银。然后马尼拉商船再走印度洋航线、把茶叶瓷器卖回欧洲。

之前我们在兰方近海、爪哇海捞到的那些船,都属于这个全球贸易链的第二环,也就是那些已经把金银花掉、进完货的船,所以船上都是茶叶瓷器。

而今天这条沉船,恐怕是属于上述贸易链的第一环,也就是运金银岛马尼拉去的,所以船上才会有那么多银币。”

“一船都是银币?!”所有人瞬间血压飙升起来。

卧槽,老板这运气……太特么逆天了。

哪怕是忠诚度最高的手下,也忍不住一阵心旌动摇,而那些相对没那么铁杆的,已经彻底陷入了羡慕嫉妒的意淫。

幸亏海上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大家也就只敢想想。

顾鲲的直觉,已经让他感受到了氛围的变化,说的玄乎一些,就是能感受到“杀气”。

他恰到好处地安抚:“也没那么夸张,我少年的时候,出于好奇研究过西班牙运银船的资料,历史档案上记载的美洲银船报关载量,也就五六十万银比索而已,黄金则很少。

而且因为墨西哥鹰洋存世太多,所以大家别对银币的文物增值价值抱有太大期望,估计这些银币只能比目前的银价行情稍微贵一两倍出货吧。而银子现在有多不值钱,大家也是知道的,925工业银都才3块多人民币一克,何况墨西哥鹰洋里的银含量连900都没有。”

听了这番话之后,大伙儿的心态稍微平衡了一些,但心思很快都转入到了心算上。

数学稍微好一点的,已经估算出老板所说的运银船价值了。

“墨西哥鹰洋的面额一般有两比索和五比索面额,每比索是16克重,含银九成就是14克4.50万银比索的含银量就是720万克,7点2吨……那也太少了吧?一条一千多吨的大型盖伦帆船,才运了不到10吨硬币?”

顾鲲也看出了大伙儿的疑惑,便开诚布公地作秀:“高哥,你去我船长室里,左手第二个书柜里,把那个装档案的书盒拿过来。我之前读过的古代航海贸易档案复印件,都在那里面呢,应该有相关记载的。”

高健雄连忙回船长室,不一会儿拿过来一个铁盒子。顾鲲喊了几个核心心腹围坐下来,一起翻看搜寻。

这些资料是关于各行各业的古代商船贸易信息,运银船只是其中很小一个例子,高健雄翻了七八份才找到,所以也不虞有人觉得顾鲲是蓄意而来。

高健雄跟龙五一起看,一边坦荡地分析:“原来真的不到十吨,想想也对,毕竟每年要派好几条船,金银那么值钱的东西,怎么可能有更高的产量。

这么算的话,50万银比索,按银价算就是2200万人民币左右,如果鹰洋银币能比银子本身价值溢价一两倍,那就是四千万到六千万……”

龙五想了想,颇为不解:“这么算的话,也没比之前我们在爪哇海捞到的那些船值钱很多倍嘛。怎么会这样?看档案上的资料,当年的行情,郑成功要运来几千吨茶叶,才能换走几十吨银子。可是现在,居然价值差不多……”

顾鲲笑道:“脑子没转过来吧,那是因为瓷器这些东西,随着历史带来的增值,远远超过了银币。明朝的青花瓷放到现在,能增值几百倍,而明朝的墨西哥鹰洋放到现在,才增值几倍。

而且郑成功赚的毕竟只是当时全球贸易中的一小部分:茶叶在马尼拉的价格,跟最后运到阿姆斯特丹的价格,在17世纪至少是相差15倍。到了阿姆斯特丹,一斤银子就只能买几斤茶叶了。”

顾鲲解释这么多,也是为了安抚士气,统一一下作业前的思想,所以他也不想更多废话。

“行了别问了,开工吧!龙五,这次你潜水引路。高哥,你先在船上控制,我坐有线潜航器下去看看,顺便先看看能不能把重要的箱子搬点儿上来——许虎,你就负责看着堆场,捞上来的货都集中起来,谁也不许私自拆箱查看。等我回来一起验。”

短短几句吩咐,顾鲲就把活儿安排好了。

许虎就是当年高健雄手下的兵,在甘泉岛服役过,因为他是第一个办退伍转业跟着顾鲲混的,顾鲲在安排看守收获这些不需要技术含量、但最需要忠诚度的活儿时,就倾向于信任他。

不一会儿,龙五就又带着潜水员下水了。

而“夜莺号”的船尾,也像是船坞登陆舰一样,打开了一道通海的舱门,里面驶出一条在90年代绝对算是颇具科幻感的小型线控潜水艇。

别小看这条只有十几吨的电动潜水艇,这是顾鲲在黑克兰时,最后额外花钱添置的高级装备,花了好几十万美元呢。

这小潜水艇带一条2公里的电缆,所以最远情况下可以行驶到直线距离母舰2公立远的地方。不过最大深潜只有1000米,这是抗压外壳决定的,不是电缆长度决定的。

电缆有手臂那么粗,再加上外面的绝缘层和铠装,几乎相当于人的小腿了。正常情况下,潜艇电机的动力就全靠电缆输入。

不过艇上也是有应急电池组的,能够撑15分钟。为的就是万一出现意外、电缆断裂或者出现供电故障,小艇还能在15分钟里,靠应急电力快速上浮到水面。安全性可谓是万无一失了。

潜艇前方有两根机械臂,关节并不多,不能做什么精细操作,却足够对木质沉船的外壳破拆。

艇尾还有一个可以开关舱门的平台,只有几立方米的容积,平时就是进水的。这个设计,原本的意图是用来收纳运输一些海底科考的发现物,不过到了顾鲲这儿嘛,就直接当运金银的搬运工了。

顾鲲这辈子是第一次开这种玩意儿,不过他有前世的经验,上手还是很顺利的——

上辈子重生前,这些有人驾驶的线控潜艇都已经被淘汰了,大洋国用的都已经是无人遥控的,就一个操作员坐在大船上,在屏幕上看着潜艇摄像头拍回来的画面,跟打游戏机一样操控。

就那种高档货,他也捞过好几条,还上缴给有关部门换取过奖励。

所以,能不轻车熟路么。

而在大船上坐镇的高健雄,刚看顾鲲上潜艇的时候,还有点担心,不过看顾鲲回传的图像很稳,也松了口气。

“老板真是厉害,天赋异禀啊,第一次开电动潜艇都能那么稳,老司机了。”

顾鲲开着潜艇,很快潜到两三百米深的位置,然后在龙五等人的灯光指示下,用机械臂钻开了盖伦船的货舱外壁,然后让潜水员直接把一个个箱子搬到他潜艇的后舱里,他再快速上浮。

这就是有潜艇和没潜艇时,在打捞效率上最大的差距——没有潜艇的时候,对作业速度最大的制约,就是潜水员上浮的速度。

如前所述,潜水员在深海中,上浮太快是会血管内析出气泡,导致氧中毒而亡的。所以龙五他们第一次捞到东西浮上来的过程,花个足足六个小时。

而有了潜艇,就没这个问题了,顾鲲可以15分钟下潜一次、再花15分钟上浮,前后半个小时就能捞一趟,而且一次能运好几吨,比潜水员每人每次只能带几十上百公斤要舒服很多。

龙五他们这次多带了四小时的氧气瓶,专心负责指引,而顾鲲在这段时间里足足往返了20趟,捞了数百口箱子,把两个预计最重要的货舱都搬空了。

最后一趟,顾鲲给了龙五他们灯光信号,让负责指引和搬运的潜水员全部收工。

几小时后,龙五他们才缓缓回到大船上,而顾鲲早已把收获全部清点完了。

“干得很不错,后面几天我们就按照这个节奏,把舱里的箱子都先搬出来,最后往船里塞充气浮筒,对空船壳进行整体打捞。今天所有人奖励一千美元!”

船上早已准备了丰盛的宴席,为已经潜了10几个小时水的卖力潜水员补充体力,还安排了其他人客串理疗师按魔解压。

“老板,这些箱子里真有50万银比索么?看上去箱子很多啊。”龙五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很好奇,忍不住追问。

顾鲲审慎地安抚:“我估算了一下,全部捞完应该是有的。目前的货已经捞了30吨了,不过八成都是玉米、土豆这些,我都封起来了,将来放进博物馆吧。

你们想想也明白的,一千多吨的盖伦船,才运10吨银子,肯定还有很多不值钱的货压舱嘛。不过也别气馁,土豆玉米也是值得捞的,那都有历史和考古研究的价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