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263章 盗亦有道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263章 盗亦有道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半小时后,交大的徐校长,就带了几个心腹助理,来到校门口朱悠然新买的公寓里,跟顾鲲叙旧,顺便谈点跨国办学的合作。

来之前,他们已经大致了解过,知道兰方人的意向。

因为离学校很近,徐校长非常亲民地没有选择坐车,而是健步走来的。进入小区大门的时候,因为带的人比较多,还被盘问了一下,出示了证件才让进。

毕竟眼前这个公寓是去年才投入居住的,算沪江最新的一批楼盘了,安保措施和配套自然不错,管得也紧。如果徐校长是坐公车来的,保安觉得他不会是坏人,说不定也就不阻拦盘问了,但走路来的多半是穷人,怎么能不问呢。

21世纪初,沪江最好的一批小区,服务水平已经充分与国际接轨,跟顾鲲重生初年完全是大变样了——可以设想一下,电影《大腕》在这时候都已经拍出来上映了。可见里面那些精神病人调侃的东西,虽然没有全部实现,却也不远了。否则以编剧那种没有什么预见能力的职业,是捏造不出来的。

徐校长还算有涵养,被盘问了也不恼,只是在最后上楼之前,仰望了一眼,自嘲地调侃:“就是这幢楼了?啧啧,兰方人真是不拿钱当钱,最新电梯楼盘,就为了读个书,把整栋楼都买了?

这两年房价涨得可快,我记得六年前顾鲲读书的时候,才四五千一平吧,现在静安广场都涨到七千了。12层的新户型,两个单元每单元一梯两套,一共48套每套120方,一幢楼就要四千万了吧。”

校长助理在旁边尴尬地低声解释:“那也还不到顾鲲一辆车的十分之一呢,这点钱他还会当钱么。”

徐校长哑然失笑:“是我不够关注时事了,听说顾鲲那辆车才买了半年吧?他那车换成房子,这种楼应该能买20几幢——这整个小区都没20幢吧,够他买两个半小区了。”

一行人谈笑着通过了楼底女保镖的观察,由女保镖摁电梯送他们上楼——女保镖倒是比小区保安客气不少,因为她们是知道雇主也有约客人来的,自然不敢得罪客人。

“徐院长——哦不,徐校长,我还没机会恭喜您高升了呢。”双方一见面,顾鲲就不卑不亢地一边问好,一边暗示。

原来,这位徐校长,在顾鲲当年刚进交大念书的时候,正是海院的院长。

大学里的人事一般也是十年一大级五年半级的调动频率,顾鲲进校的时候,徐院长在当时的位置上已经呆了好久了,所以也不算破格升很快。他是在顾鲲毕业后,从院长补缺到副校长的,又过了三年如今刚刚到校长。

他之所以政绩斐然,也跟交大海院这几年“人才辈出”,各种成绩指标优异大有关联。一来是海院的学生就业率贼高,连续五年冠绝全校,在96年取消100%包分配以来,依然保持了100%的就业率——

虽然以沪江交大这样的名校招牌,即使取消了包分配,绝大多数学生依然可以轻松找到工作,但别的院毕竟也做不到100%,很多都是97%、98%那种。

海院能够始终保持百分百必就业的不败金身,跟顾鲲这个大金主校友这些年的扩张是分不开的——兰方那边那么多海洋工程船舶工程的就业机会。

从海洋石油、地址各种勘探,到建造跨海大桥、跨海大堤铁路,再到兰方帆船酒店这种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甚至还要填海造地搞“奔马环礁棕榈岛”,所以海洋工程系的学生几乎供不应求,稍微成绩排在最后的个别老大难,顾鲲都帮院长解决了。

而且只要对口业绩好,就不光是人员的问题好解决,资金的问题同样好解决——海院下属的设计院,在那么多顾鲲砸钱的“抢奇观”工程里接到了设计的大单,动辄每笔几千万美金级别的设计费,跟隔壁的同济建院差不多赚了。

这在90年代末,也算是大学的超重大成绩了。大学毕竟不是大型创汇型企业,能几千万几千万为国家赚外汇,绝对是凤毛麟角。

国家的教育主管部门天天在喊“产学研一体结合、要变输血为造血、形成正反馈循环”,怎么形成?不就是跟顾鲲这样的大金主合作,“把科学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么。

这一切的利好,让海院这几年在交大内部,就是妥妥毫无争议的最明星院系。

也可以说,徐院长的最终荣升徐校长,相当一部分是顾鲲这个助力推上去的,大家也就格外亲切,合作起来非常好说话。

……

双方分宾主坐定,顾鲲吩咐女秘书上茶,便开门见山:

“徐校长,今天请你来的来意,应该已经了解了吧。我想在兰方建立我国第一所大学,钱当然是我来出,校园所需的土地和基建也全部我来解决,硬件你们不用担心,你们只要提供软件,也就主要是师资力量。

您看这事儿您需要什么条件,该走什么流程。如果有需要我捐款给兄弟单位造势、谋取调度的,也可以直说。大家都是这么多年合作下来了,自己人。”

徐校长接过茶水抿了一口,缓缓地说:“原则上都可以谈,我先了解一下你的具体需求吧,比如需要设置哪些院系专业、办学规模多大、科研型需求多大。

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办学难度,需要协调资源的级别也不一样。如果就是一两个院系,我跟市里帮你跑跑说不定也能决定,再大可能就要跑到部里。”

顾鲲直来直去地回答:“那我就直说了,也不怕你见笑,我们兰方需要的办学力量其实很少。年初的时候我刚规划视察了一下,三年内,我们的高中教育规模,也才扩充到1200~1500人的规模,这里面还包括职高中专这类职业教育了。

所以,三年后这批人高中毕业读大学,我觉得兰方本国国籍的名额,留500人可以上大学,已经绝对够用,再多的话肯定会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泛滥的问题。而且,我还会考虑允许外籍劳工的子女,在一些限定条件下也能入学。”

徐校长轻松笑道:“才五百个一届?那倒是太好办了,不过这算什么大学,最多是个专科学校或者学院的规模。国内大型的综合科研型大学,一年招三四千人是常见的,五六千的也有。如果不够综合,偏文偏理瘸腿,算你招两千。

外国的常青藤级别,走最精英路线,普遍也是一年两三千。哈佛和MIT算是特例,这俩学校挨在一起,基本上一年每个学校1500人以上,基本上哈佛算是MIT的文科和生物院系、MIT算是‘哈佛理工科’了。

顾同学,听我一句劝,你们兰方既然什么都走高端路线,要么就不办,办了也别弄个半吊子被人视为专科学院的掉份儿。”

顾鲲抬了抬手,示意对方听他说完:“徐校长,稍安勿躁,我还没说完呢。刚才不过是根据兰方本国升学人口作的估算,不是没有提升的余地。

你也说了,国际一流的综合科研型大学怎么也得一届招一千多人,我觉得这就不错,我们刚开始就搞本国学生每年招五百、外国留学生七八百,这样也能文理工科专业稍微配全一些。

专业方面,理科还是要以物理大类为基干,辅之部分化工类的,具体应用就以海洋工程和石油化工、计算机、土木建筑水利为主。兰方的海洋工程和船舶航运肯定很好找工作,未来油田开发需要的石化人才缺口也大。

天文、生物、药学、机械、电子、矿冶、纺织这些一级学科就完全不设了,极个别需要的人才未来继续从华夏引进。文科方面,所有务虚的哲学类社会学类经济学类统统不要,其他可以保留,搞点儿实用的就行。”

徐校长听着,玩味地点点头,似乎在暗暗感慨顾鲲这厮目标感真是明确,有钱也不花冤枉钱。

他不得不以调侃的口气提醒:“听你这口气,外国人招七八百人,那摆明了是瞄准了我们大陆这边的有钱生源了?如果是这样,哲学社会和经济学还是可以开的,反正骗骗有钱人嘛,那些富二代不管学啥回去都是进家族企业,不存在某些专业不好找工作没用的问题。”

顾鲲摇摇头:“我是瞄准了大陆的生源,但我没打算做恰烂钱的卖文凭生意——不然,我跟加澳纽三狗还有什么区别?人生天地间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好财取之有道。那么多贵族土豪路线奢侈小国的赚钱门路,唯独这条我是不会走的,这涉及到我的三观和人格。”

顾鲲从骨子里看不起布系五狗,除了父母血海深仇不共戴天之外,另一重原因就在于他骨子里文化基因是个传统华人。

华人从策问察举有几百年,科举有一千三百年,所以正义之士骨子里对于卖文凭这种烂事是非常鄙夷的。布系五狗正是来华恰这个烂钱的始作俑国家。尤其是早期,也就是90年代和21世纪初,大洋国和德日的留学还是比较有节操的,要看你成绩,不是花钱买的,而某些英语国家已经开始这么干了,后来大洋国那些野鸡大学看生意好也涌过来了。

当然布狗毕竟还是有几所好学校的,有本事进牛津剑桥多半还是要靠学习好,不是靠钱买进去的,富二代也就买买轮蹲大学。其余数狗就一个无辜的都没了。

因此面对徐校长的恶意揣测,顾鲲当然要义正辞严地跟那种他鄙夷了一辈子的恰烂钱行径划清界限。

“我是会招大陆生源不假,但我们不是靠钱就能进的。我们兰方国在海外招生时,会承认大陆的高考成绩,考得差一样别想来。”

当然考得好的,也得稍微有点钱,至少自理学费。兰方不是做慈善的,不会为外国人掏学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