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253章 市义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253章 市义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自从顾鲲一出现,朱悠然身边的宫女们就都很识相地消失了,静悄悄地,以至于让人意识不到她们的离开。

坐在御花园里,跟未婚妻聊了足足三五分钟,顾鲲才缓解了这半年多来对未婚妻完全不关心带来的隔膜与尴尬,了解了不少关于朱悠然的近况。

原来,自从9月初,朱悠然就已经去国外留学读大学了,目的地国正是华夏。

只是那时候顾鲲已经在坐游艇去澳洲的路上,所以没关心到这点小事。后来又一连串的奔波,一直忙到现在,竟然消息滞后了一学期之久。

之所以选择华夏留学,也跟如今兰方面临的国际形势和态度倾向有关。

朱悠然的大哥死在剑桥,二姐死在伊顿公学,这是血海深仇。朱猷栋吃了那么大的亏,肯定打死也不敢再把朱悠然往布系五狗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那送的。

如今距离春节只有几天,朱悠然还是放寒假,回来过年,所以才会在兰方。年后以她的特殊情况当然可以多请一些假,过完元宵节是毫无问题的。

今年的元宵节是2月7号。而元宵节之后不到一周,就是朱悠然18周岁的生日了,她是双鱼座的嘛。紧接着便是安排在2月14号情人节这天的婚期、然后就是蜜月……

估计朱悠然怎么也得3月初才能回去开学了。

……

“是我太不关心你了,我向你道歉,原谅我吧——不过,你到底上了哪所学校?惭愧,我就一事不烦二主,逮着你一个问了。”

顾鲲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他也是聊到这一刻,才意识到对未婚妻的关心实在欠课太多,只能一点一点不耻下问。

朱悠然也是一愣,很显然是因为离别太久,聊着聊着比较跳跃性,居然忘了哪些说了哪些没说:“我刚才没说么?呵,好像还真没说,好吧,原来你直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我学校——那就听好了,我不是什么大牌,以后我跟你就算校友了。”

顾鲲下意识觉得不妥:“你去那种学校干什么?你想留学,北大清华还会不收吗?我当年是务实,也不想搞太特殊,才交大随便念念的。”

“那我就该在乎学历虚名?我就是想跟你当校友不行么?”朱悠然半开玩笑地狡黠一笑,见顾鲲表情认真有当真的危险,她才摆摆手示意对方放轻松,

“好啦好啦,刚才开玩笑的别当真,谁稀罕当你校友了。我不过是因为北方天气不适应,所以去沪江咯,那儿硬件生活条件也好,你的朋友也多,方便照料。要是岭南有稍微靠谱点的大学,我去粤州念也不是不能接受,但那些学校实在太差了吗。

对我来说,上大学就是学点实干的东西,差不多能增长见识就行,学历文凭不过是浮云罢了,我要那东西作甚?如果不是为了接触民间疾苦、庶民生活,父王请一堆家教单独教我都没问题。”

天气原因,水土不服,这个理由不错。顾鲲也很快就接受了这个设定,觉得“果然很符合郡主的脾气,日常决策全凭心情”。

顾鲲也就不再问清华北大的事了,只是说:“那复旦呢?你要到沪江念书,复旦的招牌才是最响的。我当年去交大只是因为我要念海洋工程,专业问题。”

朱悠然沉默了几秒钟,转述道:“这其实也是父王的建议,我相信他的决策。父王说,他越到晚年,越觉得咱东方人自己的政治智慧有价值,适应汉人与汉人之间打交道,华夏那种工科生做官的顶层选拔有大智慧。

对我来说,学意识形态或者公共管理的专业,那才叫掉坑里了,三观被西方所谓普世洗脑了,将来还怎么让兰方不被带歪?我们要学的是他们的自然科学技术,至于他们的意识形态和公共管理法律那套,他们自己留着用就好了。

所以,父王让我别选华夏那些近年来的文科强校,父王说那些学校有些院系已经堕入路径依赖了,曾经因为研究西方、走到了学界地位的制高点上。让他们与时俱进就会失去现在的学界地位,最后就汉奸了。我们还是实用注意一点,弃瑕取用。”

对朱悠然这种人,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跟当初胡安.卡洛斯一世那样咯。

千万别被事实上已经过气、但是靠商业互吹继续延长学术生命的学阀利用。

顾鲲听了,倒是有些惊讶。

对于这个决策本身,顾鲲认为以朱猷栋一辈子活下来的阅历,肯定是能够做出的,只是没想到朱猷栋对这背后的道理也看得这么透彻。

“这个倒是对的,西方人最常用的伎俩,就是利用他们事实上强大,然后强行解释他们为什么强大。明明是靠科技霸权实现的强大,却希望外人相信他们是靠Federalist-Paper强大的。”

顾鲲欣慰地附和道,随后又继续建议:“不过,你出国念书毕竟不太方便,尤其你的身份摆在那儿,而且后面几年,我也不太出国,结婚了分居两地挺麻烦的。

要不这样吧,我花点资源,跟交大的人斡旋一下,让他们来兰方开个分校校区,地皮、房子设施都我出,就当是王室资金赞助办学了,外国那些王室和军阀出钱办大学不也挺常见的么,而你也方便两头跑,在外国住不惯,或者想回来见我了,可以随时两边上课。”

“我们兰方也要办自己国家的大学了?这个建议听起来挺体面的,原先我们一直只有一所高中呢。要不你马上去跟父王说说吧。”朱悠然毕竟是十七八岁的年纪,说事儿很容易听风就是雨,觉得好就想说干就干。

兰方目前的教育基础设施情况,依然是跟七年前顾鲲重生之初几乎没有变化——全国只有一所高中,三所初中,若干小学。大学完全没有,甚至高中级别的技校都没有,唯一的高中是综合性的,也就是相当于国内的普通高中。

不过过去这7年,倒是没人觉得兰方这地方教育资源不够用,主要是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当局以王室资金赞助、移了很多老弱病残出去,给他们买一辈子的马来西亚医疗保险、还给他们交养老、或者是弄去砂劳越、后来为顾鲲在砂劳越的那些种植园做承包。

所以兰方的户籍人口是从94年的接近九万人,跌到99年的7万人整。

人口少了,教育资源当然就暂时够用了,不升级设施也不会显得窘迫。

但既然现在顾鲲跟朱猷栋都谈过“全国旧城改造、市容整顿”的问题了,似乎教育和医疗卫生这些升级也能弄一弄,这些东西不一定赚钱,顾鲲也没想过完全产业化。这也是建设国家、提升国家整体给人的土豪程度印象嘛,不算是白花钱。

毕竟眼下的顾鲲,已经把兰方当成是自己的国家了——不是“祖国”那么简单,而是他已经有主人翁的意识了。

此时两人既然聊到了兴头上,朱悠然也立刻一个电话,让分管教育工作的部门送了一份数据过来,没几分钟传真就发过来了。

夫妻俩一起坐在御花园的汉白玉石桌上浏览,

数据显示目前兰方全国的户籍人口中,每年达到学龄的人口大约有接近两千人。目前的小学肯定是可以全部吸纳的,初中环节可以接纳1200人,高中环节可以接纳500人。

在兰方,顾鲲刚重生时的年代,也就是94年,上初中是要学费的,只有小学做到了免费。谁让那时候国家太穷只有渔业呢,财政补贴不起。

后来98年金融危机之后,实现了人口的梳理整顿,老弱病残包袱少了一些,朱猷栋就在当年宣布了“初中免学费”,99年开始正式实施。

所以现在的兰方才算是真正实现了九年制教育不要钱,才刚实施两年,但依然不算完全的“义务教育”——主要是初中规模还没来得及扩建,只能招1200人,有大约三分之一小学毕业的人没法念,就需要升学考试选拔。成绩考到前三分之二的,升学成功,就可以不要钱念书,考不上的刷掉。

初中到高中会再刷掉700人,只留500。

顾鲲看完数据后,用商量的口吻说:“我看不如这样吧,反正这些基础教育也花不了多少钱,这些我都出了,算我的捐赠慈善。全国小学初中都扩充到两千人招生规模,暂时招不满不要紧,可以适当小班化教育提升质量的么。

不过钱也不能白出,要在他们的思想教育类和社会通识类课程教材里加入一些内容,让他们必须知道他们可以白念书、背后是谁花钱在赞助他们。

高中阶段也要扩充,我觉得扩充到三所学校比较好,招生规模从现在的每年500人,提升到1200~1500左右。这样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年轻国民都能接受高中教育了。

三所学校里,弄一所免费的,要中考成绩最好的才能上。一所稍差一点的,正常交学费,门槛也低一点,最后开办一所高中级别的技术学校,培养工匠型人才和技术类服务人才。

兰方旅游产业做大了,也不光需要大学生管理层和基层服务员廉价劳动力嘛。我们也会需要大量的餐饮业厨师、水电基建维护船厂维修的技术工人、职业教育高低配很有必要。

这些都做好了,我们才可以考虑从华夏邀请大学来开分校。大学里面,我们也应该邀请两所,正常本科文理科的,我们可以邀请档次高一点的,就交大好了。再邀请一所大专级别的专科技术学校,这样就行了。

交大的校区来不及完工的话,先开个实验班也行,我保证你九月份那个学期,可以在家门口念交大。”

顾鲲忽然发现自己还是有点宠妻天分的。

自己的老婆怎么能不经常出现在自己面前呢,放在外面也不放心啊。

顺便到时候公布了给国民免费读书的新福利后,收割一波人心,就好推动全国的拆迁改造了,抵触应该也会小不少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