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38章 买到就是赚到!买得越多赚得越多!

实话实说,即使乌经纬没有因为徐锋的多疑神助攻,而误会顾鲲“还有很多没放到台面上的捕捞力量,在海上过驳”。

顾鲲也还是有其他的办法和策略,来让乌经纬相信他的实力,从而给他更大的折扣。

但神助攻总是不嫌多的,乌经纬这么一误会,顾鲲就更有把握再多压掉一些价格。

“看来,这个南洋来的顾老板,背后真实实力不小呢,说不定他只是个代理人。这就值得我先让利,放长线钓大鱼。”乌经纬心里如是琢磨着。

在没有互联网、查不到外国公司信息的年代,让人愿意相信你放长线钓大鱼,这已经是非常重大的魅力成功了。

乌经纬在下最终决断前,准备再问一个最后的问题:“那不知道顾老板准备今年买多少船呢?如果目前这第一条合作愉快的话。”

他需要一个关于后续成交量的准信,哪怕只是画大饼的,也好回去后跟厂里其他管理层交代。

并不是所有国企都可以一把手强势一言堂的。

顾鲲也知道这是最后的试探了,所以毫不犹豫地说:“我今年下半年,就准备添置至少三条船。”

乌经纬眼前一亮:“扩张倒是挺快的,可是,你怎么让我相信你的承诺呢?有没有什么……间接证据?”

“有。”这次顾鲲回答得很干脆。

然后他就当众掏出了两张渔政部门发给友好邻国渔船的临时捕捞许可证,以及两份要求三个月内换正式登记许可证的文件。

毫无疑问,这都是顾鲲出货大洋国新款声呐换来的许可证,是他作为华夏人民的朋友的证明。

第一张证书,如今还剩两个月零几天的注册缓冲期了,正是他第一次来时、在威沙群岛交货的奖励。

第二张证书,注册缓冲期还有两个月又二十九天——正是顾鲲知道了徐锋约乌经纬吃饭后,又去他那套公寓里,偷偷拿了一条声呐,然后在粤州本地的渔政监管处上缴现货,换来的。

不过这些过程,就没必要让外人知道了,他是不会告诉徐锋或者乌经纬,这两张证的来源的,他们也没处查。

他们只要能鉴别出证书是真的,就够了。

而这没有难度,以他们入行多年、跟这类证书打交道的经验,他们当然是一眼就看出是真的了。

“有两张临时证,都没合适的船可以登记,那确实后续购买量很有保障了。”乌经纬内心如是思忖,

然后他补充问道:“那你不是说至少要准备买三条船吗?”

顾鲲神秘一笑,附耳过去:“有了两张,说明我搞这玩意儿有手段。而且我运气好,最近捞到了一样据说肯定能换许可证的好东西——乌厂长要是非要开开眼,可以去我船上看一看。”

顾鲲说的,自然就是最后一条声呐了。

声呐这玩意儿,在手上还持有多条的情况下,当然是不能曝光的。

因为那样就没法用“巧合”来解释了。

但是,只剩最后一条的时候,露露眼就没关系了,甚至还能故作神秘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

顾鲲每一条声呐,都是在不同的地方上缴的,第一条在威沙,第二条在粤东。第三条他将来准备去东海上缴。

94年渔政部门没有信息联网,顾鲲每次的皮包经办人也不一样,所以没人会知道这些货都是他一个人的。对于如今的顾鲲来说,每次立功得到的七八万奖金已经是小事儿了,关键还是许可证值钱。

乌经纬觉得顾鲲没必要在这种看一眼就能辨别真伪的问题上骗他,还是大度一点别看了吧。

不该知道的事情还是少知道点。

“顾老板背后有能人呐,那就祝贺我们双方合作愉快了。”

乌经纬端起一杯剑南春,作势就要跟顾鲲敬酒,算是提前庆祝成交,交个朋友。

顾鲲也直接换了个喝啤酒的玻璃杯,给自己满上,然后面不改色一口闷了。

顾鲲这些日子,已经习惯了用高度白酒和巧克力,来补足他那夸张的卡路里消耗速度了。所以在拼酒砍价的商务谈判场合,也能占尽优势。

你等闲给他两三斤老白干儿都醉不倒。

“顾老板好酒量啊,没想到南洋来客也有你这么豪爽的。”乌经纬赞了一句,自己也干了。

大家虽然没有明说酒量深感情深、喝得多打折多,但乌经纬心里多多少少是存了这样的心理暗示的。

三巡过后,乌经纬也不避讳了,直接一个电话,让自己的助手把报价清单拿来,直接砍。

“顾老板要快点拿到的话,就在这个单子里选,都是原先有客人下了订、都造好了,他们宁可不要订金也不接船的。你交了钱,稍微整修三五天,就能交货。

还有这条全新的样品,我们连设备都装好了,后天就能开到粤州,我们是准备展会期间,有意向客户的话,直接让他们参观的。”

听说有现成样品,顾鲲当然优先看样品了。结果稍微一看,就觉得很满意。

“乌厂长,看来你们也是卡着政策界定的上限造船的呐。”顾鲲调侃了一句。

乌经纬笑笑:“在这行混,没办法。”

原来,乌经纬那条样品,刚好是卡着渔政管理部门对于“中型机动渔船”的定义上限造的。

当初顾鲲第一次在威沙上缴换证的时候,当地管理人员就跟他说过,他的中型许可证,将来登记船只的时候,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标准排水量不超过500吨、主机功率不超过440千瓦、长度不超过60米。”

而乌经纬这条样品,恰好全部满足。

标准排水量420吨,主机功率435千瓦,长度51米。

这就好比后世的房地产开发商,一看国家对不同等级豪宅契税/交易税的界定标准,是90平、140平。那就一水儿的开发88平、136~139平的户型,顶着每一级的上限差一点点,来把政策优惠充分用足。

当然,乌经纬这条样品船,并没有三项指标都卡最高。他卡得最极限的,是主机功率,而吨位和船长都有所余量。

这是因为这条船带了全鱼舱冷库。渔船冷库要耗费大量的电力功率,所以柴油机的输出就要分走一小半。如果船的吨位尺寸也顶格造的话,就开得太慢了。

现在这样的话,可以确保冷库全开状态下,最大航速依然能保持在14~15节。如果关掉冷库、全部动力用来推进的话,能开到18节以上,极限状态逼近20节。

这个速度就比目前印尼佬的大部分老式渔政巡逻船都快一点点了(跟军舰当然没法比)。

而且顾鲲看了一下,船的各项装备都很齐全。

探鱼器的精度挺不错,是很扎实的军转民产品,比南洋那些渔船好多了。

各种网具和卷扬拖曳设备也是90年代中期比较新式的,起码比从刘民那儿租来的船领先七八年。

另外船上的冷库还带可升降的隔热隔断、分段制冷控制。这样如果船上鱼获少的话,可以选择先开三分之一容积的冷库制冷。等鱼获多了堆不下之后,再把后续两段冷库陆续投入。

这样就比那些300多吨、全船只有一个全通式冷库的船,还要经济很多,鱼少的时候非常省电。

顾鲲先在心里估算了一下同样的船,如果在马来西亚或者李家坡买,需要多少钱。

“刘民那条造的时候就40几万令吉了,才200吨。如果装备一样的话,这条420吨的就要75万令吉了。一千吨以下的船,全船冷库和额外主机功率带来的成本,就要占总造价的30%,那就是105~110万令了。

再加上其他新式探鱼器、网具、拖曳设备……全加起来算10万令吧,这条船在李家坡进货,至少要120万令。”

顾鲲心里很快心算出了买外国货的售价。

如果按照如今人民币那么低的汇率,这些钱直接汇兑过来,相当于290万人民币了。

然而,顾鲲看到的乌经纬的原始报价,就只有230万而已,也就是说,哪怕一点折扣都没有,就要比李家坡货便宜60万!

很显然,这是因为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汇率下跌、而渔船在华夏国内的价格还没上涨导致的。

如果按93年12月的汇率算,当时230万人民币相当于130~140万令吉,比李家坡货还贵10~20万令呢。所以到93年12月为止,华夏渔船按官汇在南洋是毫无成本竞争力的(但当时计划内的出口业务,都有国家额外补贴)

赚到了呀!

不过,顾鲲怎么会只满足于60万差价呢!

在乌经纬230万的原始报价上,首先要砍掉因为这条船是别人放弃定金后的滞销货,所以直接打到了200万出头。

顾鲲又卖弄了那么多实力、展示肌肉、跟乌经纬喝酒攀交情。

最后乌经纬把船厂的毛利也砍得差不多了,就当是处理品交个朋友。

最终成交价170万人民币。

三重机缘、三重好礼,买得越多赚得越多!

只花了170万人民币,就买到了在李家坡要相当于290万人民币才能买到的新船!

就这,顾鲲还打算只出110万现金,然后贷60万的按揭,半年后还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