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146章 苟住别浪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146章 苟住别浪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酒席上,顾鲲对华夏文化自豪感的深度解读,给马风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在马风的三观里留下了一颗种子,让他以后在打击假货、引导舆论的时候,每每想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决策。

或许这会让马风走得稍微慢一些,但绝对更有良知更加稳健。

送走马风之后,顾鲲的法、意奢侈品公司股份置换投资工作,在梁锦松的操作下,进展得有条不紊。

当然,过程中肯定是严格按照顾鲲的布局指示、买顾鲲和他的女人们精挑细选出来,觉得未来相对更有前途一些的牌子。

两星期的时间倏忽而过,12月中旬的一天,梁劲松终于有了结果,第一时间前来汇报:

“总算是幸不辱命,你要求置换的那些奢侈品公司的股份,都在这儿了。这三列分别是公司估值、这次置换到的股份比例、以及当初作为转股债融资时的抵押价——我是说那些做了转股债操作的,空着的那就是没有做,直接私募交易的股权。”

“普罗尼,估值4点2亿美元,置换股比例17.5%,耗资7600万美元;

乔治阿玛尼,估值5点8亿美元,置换股比例4.2%,耗资2400万;

古驰,市值55亿,置换比2.3%,耗资1.04亿;

兰姿,市值16亿,置换比11%,耗资1.76亿;

卡地亚,市值43亿,置换比7%,耗资3.1亿;

蒂芙尼,市值35亿,置换比20%,耗资7亿;

芬迪14%……芝柏13.5%……这次一共投了11家公司,最高的单家耗资7个亿美元,平均下来每家花了2亿3千万,总共付出26亿美元左右的金融股置换仓位,把我们在港股市场上剩下的金融股彻底出清了”

与此同时,顾鲲抛售港股金融股板块的过程中,也算是比原计划又少亏了20亿美元的市值。毕竟最后的老大难股份没有再强制变现,而是股换股了,避免了尾仓强制平仓带来的折价损失。

“果然还是要术业有专攻啊,做得很好。”顾鲲对这个资产配置的结果很是满意。

梁劲松:“那还有什么要我注意的么?您是都准备长期持有?如果不需要操作了,近期我会把精力重新全部投入到地产股的出货上——您是知道计划的,要把港股地产股筹码都抛掉,起码还要半年。”

顾鲲想了想:“那只能劳烦你再辛苦一下了,这十几家奢侈品公司的股份,我要分成三批不同的待遇来操作。

一部分是真正的绩优股,或者说我认为的绩优品牌,将来我要全力扩大持股、甚至收购的。

第二批么,就只是财务型投资,捏个几年,等着经营者分红,同时你可以帮我看着点行情,真有很好的套现赚钱的机会,过几年也可以卖掉。

第三批么,原则上跟第二批一样也是财务型投资,但是,是目前其他潜在竞争对手奢侈集团有意想要并购的对象。我们持有之后,甚至摆出一些激进增仓的姿态,可以恶心一下对手,换取一些别的筹码——你懂我的意思吧?”

梁劲松无所谓地耸耸肩:“我懂,所谓的第三批,代表就是兰姿这种品牌了?你知道历峰在重仓兰姿,所以恶心一下历峰,但不是真的要得手,只要历峰肯拿别的合适的品牌股权跟你换,你就会放手了,对吧?”

顾鲲:“跟聪明人说话就是轻松。”

顾鲲和梁劲松都知道,以顾鲲的身份,要想进军法、意奢侈品牌圈子的收购者行列,比阿诺特或者历峰、开云的老板都多一重障碍。

那就是顾鲲通过正常渠道,只能比较方便地买到那些流通股。

对于非上市公司中那些有逼格的独立品牌,顾鲲直截了当跑上门想砸钱当门口的野蛮人,是不可能的,因为对方的股权本来就不流通,不带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玩。

所以顾鲲花了20多个亿美金的置换筹码、也只是拿到了看起来多达十几家奢侈品大牌公司的股份、但每一家的持股比例都没有超过20%的,好多还在5%左右徘徊。

以顾鲲现在在这个圈子里的江湖地位,他只能先从小股东当起。

但当小股东也是有艺术的,自己没能力进场,却有可能给其他有能力进场的大佬使绊子找麻烦。

历峰想买兰姿,开云想买圣罗兰。

顾鲲手头有一点零碎的兰姿、圣罗兰股份,就可以在并购案的关键时刻换来一部分他更想要的古驰、阿玛尼、卡地亚。

持有十几家奢侈品牌子,对顾鲲而言还是太多了。尤其是他并没有真心进军全球奢侈品市场竞争,他的本意只是争夺部分头部奢侈品牌子未来在华夏的利益。

所以,通过把一些添堵用的工具人公司的股份换掉,一年之内把手头的股份缩编到七八个品牌的范围里,是比较合适的。

然后,就要慢慢蛰伏、熬几年“信用期”了。

同时要在兰方大力建设高端品牌零售业,在建帆船酒店和兰方塔的同时,把那些顶级、大型精品购物中心项目强推落地。

一旦建成,就可以把顾鲲有部分持股的品牌大肆集中入驻到兰方那些精品SHOPPING-MALL里,给它们最显眼最豪华的店面铺位、最好的宣传配套、最强的游客曝光流量引流。(当然顾鲲是绝对不会在兰方搞旅游强制购物的,那样逼格太低了。尤其是兰方基本上就是他家的,没必要吃相那么难看)

只要有个两三年的时间,让目前还对华夏市场非常不屑一顾、觉得华夏人还普遍太穷用不起奢侈品的法、意品牌,认识到华夏市场的重要,认识到顾鲲对于左右华夏市场对奢侈品品牌优劣风向标有极大的隐性权力。

那么,到时候再谈扩大持股甚至控股,也不是没有希望了。

至于那些“未来几年营收和品牌市值上涨空间还算稳健、但也没有三大集团想要收购无法作为置换筹码、未来十年八年长期来看肯定会衰落”的牌子,顾鲲也不忙着丢。

他跟梁劲松说过,可以保持一些“财务型投资”的配比。

在他自己心目中,这些财务型投资至少可以捏上三五年,到大约2004/2005年再抛售也不迟。

因为长期来看,奢侈品行业在后世是出现了一定的“赢者通杀”局面的,马太效应加剧非常严重。

这跟奢侈品品牌无形资产的传媒依附度是密切相关的。

说人话,就是互联网是一个让有名的东西名声优势进一步放大的放大器。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有名的奢侈品牌子可以更多样,最有名的相比于不那么有名的牌子,知名度差距没那么大。

互联网来了之后,从上流社会到底层,对于哪些牌子有名其实就更统一了,连卖菜大妈都知道驴牌包包有名。而在没网络的时代,卖菜大妈是不知道驴牌的。

所以,互联网寒冬是01年到04年,这几年也是二线奢侈品品牌可以滋润苟延残喘的年份。

等05年互联网全面复苏后,这些虚拟经济中的“非第一名”的死期,就纷纷到来了。

顾鲲肯定要在04/05年之前把这些二线奢侈品品牌抛了,只留下最一线。

不是说二线奢侈品们未来就卖不出销量或者要倒闭了,而是它们不再配得上“奢侈品”这个定位,最多要掉落到“古典时尚潮牌”这个次一级的定位上。资本市场对其市盈率市营率的倍数估算套用模型,也得降低一个等级。

而保持这些“财务型投资”在05年以前的比例,对顾鲲还有另一个用处,就是“千金市骨”,证明顾鲲不是一个“门口的野蛮人”,而是纯粹为了分红来的,绝不干涉公司创始人经营决策权和产品设计思路、定位。

这对于他未来想进军古驰、阿玛尼是非常重要的。

阿玛尼这种70年代成立的、始终创始人亲自一把抓的公司,为什么抵抗上市、抵抗股权融资?最直接的道理,就是乔治.阿玛尼这种怪癖设计师,不喜欢有大股东老板在他工作的时候指手画脚。

后世古驰拼死抵抗阿诺特收购,逻辑也是一样的。

这些自命为天才设计师的家伙,都是希望绝对的自由裁量,想设计什么惊世骇俗的风格就设计什么风格,想什么时候出新款就什么时候出新款,如果某年某个季度没灵感了,不想出新款那就不出继续卖旧货、大股东不许逼他干活。

不光阿玛尼这样,哪怕是那些大牌子里的二代目三代目设计师,LVMH的加莱亚佐、开云集团的麦昆,也都很讨厌被老板逼档期的。

圈内有一句名言:“对加莱亚佐、麦昆和阿玛尼这类人而言,创作品不过是他们逛夜店体验生活后的呕吐物”。

那是他们对生活的魔幻印象的具象化,哪个本心是想去泡酒吧的人,能受得了喝完酒后有个老板在催吐?呕吐这种事情是要喝多了乘兴而来,兴尽就作罢的。

所以,顾鲲要证明自己不干涉设计师和创始人的节奏,这就需要时间。他得捏着人家公司的股票,捏上年三年五年,人家怎么消极怠工他都不吱声,才能赢得在业内宽厚仁慈的名声,才能徐徐图之让那些公司放松戒心被他蚕食。

别觉得憋屈,人家后世当过世界首富的阿诺特,那也是84年创立迪奥之后,就装作人畜无害地苟了好多年、买了驴牌的股份后持续十年没对驴牌的经营和设计指手画脚,才让圈内人对他放松了警惕。然后95年纪梵希本人退休的时候才毫无排斥地把纪梵希所有股份都卖给了阿诺特。

顾鲲在这个领域如果只苟上三五年就实现人设信用的背书,那已经比阿诺特还快一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