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78章 剪不断理还乱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78章 剪不断理还乱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刘民仅仅读了第一条普惠的政策利好之后,那些不准备移民的年轻水手们,内心的不平衡,立刻就消散了一大半。

“个税起征点从每月300令提高到1000令?这让利幅度倒是有够大的!”所有人都不禁如此想。

兰方如今的税法类条款,大多数是84年刚建国的时候定的,有些影响比较大的,中间调整过,而个交税还是第一次调。

主要是因为84年刚立的时候,“月入300”属于高薪,大家都觉得挺仁政,很满意了。

按照旧的令吉与人民币汇率,当时300令吉就等于800人民币。参考华夏80年代初那些个人税种的税率,起征基本上也是800块。

比如著名的稿费,1981年刚定起征点的时候堪称非常仁政了,居然允许作家每月800块以内不用交税,当时绝对是超高收入。

兰方这边,建国的最初三四年,99%的人是不用交所得税的。

也就进入80年代末,随着东南亚经济的进一步腾飞,平均工资开始超过300块令吉,今年更是人均工资达到600令,所得税成了名副其实的工资税,只有低于社会平均工资一半的人,在兰方才不用缴税。

现在,大部分人刚刚开始有点心疼,因为金融危机,朱猷栋大笔一挥,把起征点调高到一千令,估计大伙儿又能好几年不用交了。

只可惜,很多人没有看出这里面的猫腻——因为立法习惯,兰方新的个税条例上写的统计单位,依然是令吉,没改过来。

不过,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修成人民币了。

只是因为令吉兑人民币刚刚跌了25%,所以修成人民币之后,其实升幅也就没那么夸张了。按照旧汇率,1000令等于2200~2300人民币,新汇率才等于1600~1700人民币。

所以,顾鲲新定的标准,也就跟华夏21世纪初的“1500以下不交税”差不多罢了,没有这些渔民们此刻脑补的那么多。

这并不是顾鲲抠,不够仁慈,而是他深谙幸福感之道。

幸福感这玩意儿来自于对比,来自于意外的进步。

好处要一点点放给普通人,他们才会感恩,一下子放完人民其实没多少获得感。

看完个人所得税之后,刘民又继续往下看,然后就看到一条让他个人最惊喜的优惠。

“连车船运营税都降低了?哎呀,这不是对船东极为利好么。还有部分的企业所得税相关优惠……看来,国家这是对于任何有正式工作的打工者、企业主、渔业物流业经营者,都普遍大力度补贴了。”

“让我算算这个账……个交税每人每月平均少交几十块钱,一年几百块。有车有船的人,每年额外再节约两千多、服务业企业主节约也差不多。另外国家还第一次提出给柴油补贴……

这么一算,不算柴油补贴,七年节约的钱,就可以跟那些放弃国籍移民的人一次性买断拿到的优惠相当了。家里渔船货车功率大的,有柴油补贴,五年就能完全回本了。那咱这种勤奋的人,还是继续当兰方人吧,马来的个人税负不低的,一次性为了补贴一笔,不留后路,太不划算了,有顾老板在,未来兰方经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刘民和他老婆汪菡互相算了一笔账,觉得做兰方人很划算。

一群水手里,只有一个人抱怨了一句:“怎么就补贴渔业服务业物流业呢,看来看去没看到保护包租公和农场主的。这是赤棵棵地歧视地主啊!”

原来,这位水手家里,有亲戚是地主兼包租公,有一些种植园,在主城区还有几幢房子收租。而顾鲲的这次调控,完全没有补到这部分人群。

刘民内心不屑:哼,地主和包租公有啥好保护的。就兰方这小农经济,一看就没竞争力,还不如让顾鲲搞土地兼并呢。

心里这么想,嘴里却不能直说,他只是继续在报纸上找政策细节,然后指着一条新发现说:

“怎么没有补贴?这条不是说了么,凡是想要移民去马来亚、享受马来亚商业养老金补贴的,如果自有资金不足以在古晋置业,兰方慈善基金会愿意按保护价回收其在兰方的土地产权,以所得金额在古晋或吉隆坡、槟城、柔佛巴鲁置业。

种地租房的,要是真想占点一次性的便宜,可以把兰方的土地权放弃了移民的吗。顾鲲给的保护价可比目前的市场价还高30%呢,够意思了。现在槟城柔佛巴鲁那种地方房价都因为危机跌了,趁机抄底从此去柔佛巴鲁当包租公不好吗?”

那个家里有包租公的水手一听,觉得道理也算不错。

虽然兰方看起来因为有顾鲲,前途不错,但靠顾鲲一人之力,应该也无法让兰方超越大马甚至李家坡吧?

如果能去大马最好的城市当包租公,可不比在兰方当包租公爽?

那些对顾鲲没有绝对信心和信仰的包租公、小地主们,差不多都是这么想的,然后就动心了。

他们的眼光,估计也就跟1945年才当汉奸的家伙差不多蠢了。

……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分黑白,往来争荣辱。

芸芸众生在那里有血有肉地奔着自己的前途。

顾鲲和朱猷栋,却如俯瞰众生的神灵一样,把所有兰方人的抉择,都化作一张张冷冰冰的数据统计表。

短短一周之内,顾鲲的计划就执行了个七七八八,把国民彻底鉴别区分了出来。

“有一万七千七百余人,准备移民大马,均满足年龄50岁以上、或虽年龄低于50岁,但有一定生理障碍。每人一次性五千美元大马商业养老保费补贴,四千美元置业补贴,此部分共计支出1亿6千万美元。”

“有五千八百余人,同样准备移民,但不满足年龄或健康补贴条件,主要是父母超过50岁的独生子女,愿意跟随父母移民、全家人在一起将来有个照应。这部分人不满足国家给付十年期商业养老保费,国家只赞助四千美元置业补贴。此部分支出2千4百万美元。”

“另有三千九百人,之前在兰方无正当职业业,以出租商铺、住宅或经营农场收取佃租为业。不满足任何国家补贴条件。但因为相信国外资产降价后的抄底机会,愿意以国家保护价出售在兰方的一切土地权益,移民去吉隆坡槟城柔佛巴鲁等地置业继续当包租公。

为收购这部分人的地产,以及其他因为前两款条件移民出国人遗留的地产,基金会支出共计3亿7千万美元。”

顾鲲把这份报表上的主要数据,如实汇报给了朱猷栋。

目前来说,直接开支最大的一笔,还是用于把想移民的短视者的不动产全部买下。

3亿7千万美元看起来挺多,但实际上完全是必要的。尤其是最后那几千个包租公包租婆人口就花掉了2亿多美元——三千多人口,基本上相当于六七百户人家了,兰方之前没有生育限制,平均每户都有四点几口人。

六七百户包租公/农场主,平均每户的地产价值都有一百多万令吉,还要给保护溢价,加起来就是八亿多令吉,折合两亿美元了。

不过这么一番整肃下来,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兰方国内的国籍人口总数,一下子跌到了6万出头,而经济活力完全没受到影响——移民走的几乎都是包袱,没有什么创造财富的能力,留下最多也就提供点消费,提供不了什么产出。而兰方这种旅游型国家,根本不需要内需拉动经济,它只需要游客的外需就行了。

如今每年华夏来个二三十万人次游客,游客十几天的消费抵得上本国人口小半年的生活费了。

另一方面,兰方的成年人文盲率从23%降低到了2%,小学毕业率96,初中率88。在90年代末的东南亚,这样的数据已经可以超过李家坡。

此外,兰方的土地权益脉络,经此一番清理,也明晰了很多,以后顾鲲再要大展拳脚,几乎不会再遇到钉子户问题,也便于全国一盘棋统一规划。

顾鲲从来不觉得进入当代社会之后,土地兼并还有什么可怕的,尤其是在小国,因为农产品和粮食本来就不指望本国耕种自给自足,那么点人国际市场上随便买就好了。

土地兼并不集中的话,未来兰方贵族化之后,顾鲲想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把房价炒高都很难,因为太多人有土地可卖了。兰方2600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要自然达到“寸土寸金”的稀缺,那起码人口得比李家坡还多,那就是四五百万人以上了。

兰方未来才几十万常住人口、加上更多的游客,所以指望自然稀缺是不可能的,只有顾鲲利用控制土地源头,制造人为的稀缺和高端,就跟香江那些地产家族一样。

顾鲲的计划,是准备把大批适合农用的地皮,精挑细选优化一下,按照土地肥力、矿物元素特性,分别弄成榴莲、猫屎咖啡的特大国营种植园,画一条红线把上千平方公里的国土用强行永久耕地集中花掉。

如果不行的话,他还可以发展马来沙捞越州、沙巴州最有名的燕窝业,搞一些自然保护区,只允许国营的保护队有序收取燕窝。(世界上最有名的燕窝就在马来西亚的婆罗洲,也就是兰方对岸那个大岛)

从人口到土地到国民素质,顾鲲仅仅用了几亿美元,就彻底整合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