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65章 一个国家最穷的人的尊严程度,是这个国家的科学家决定的

因为上辈子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顾鲲而言算是有切肤之痛的,所以他前世对这方面的细节了解得挺透彻,事后还在网上找过复盘资料。

对于自己有没有能力狙击索罗斯、该以何种方式狙击索罗斯,他心里也是很有逼数的,绝对不会盲目冒进。

根据前世事后的资料,索罗斯在97年下半年、第一次出手狙击泰铢的时候,动用的自有资金就有30亿美元之多。

而且,因为索罗斯建仓时间比较短,所以他可以用更高的杠杆倍率,据说是15倍,撬动的总国际游资达到了450亿美元。

或许有人会奇怪:既然建仓时间短、建仓过程中波动小,就能有利于提升调动的杠杆倍率。那么顾鲲为什么要选择建仓慢、杠杆倍数小的方式呢?他要是也跟索罗斯那样快速建仓,不就可以调动更多资金了么?

这是因为,顾鲲本身并没有掀起风暴的能力,他只是先稳一手、建好仓等着庄家掀起行情、跟风喝汤的。所以什么时候会来主行情,索罗斯心里才清楚,顾鲲是不知道的,他得早点儿进去先等着,这就导致他必须稳建仓、容忍低杠杆。

这一世,形势多少会有些出入,但顾鲲选择重视敌人,就当索罗斯至少还能撬动450亿美元。

因此,在泰铢风暴期间就跟索罗斯对着干,顾鲲的实力肯定是不行的,只会血本无归,4亿撬20亿怎么可能跟30亿撬450亿干?他只能顺着索罗斯操作。

那么,看到这一步,对于后续历史如果不太了解的看官,或许又会有第二个问题了:

既然这一波顾鲲不能跟索罗斯对着干,凭什么一年后的港币风暴中,又行了呢?

如果只是跟风、并且提前削峰填谷,顾鲲或许会略微压低索罗斯的收益,甚至于在收益的倍数上比索罗斯更好看,但要论收益的绝对值,索罗斯肯定是远远完爆顾鲲的。

举个例子,假设顾鲲要是4亿变10亿了,净赚6亿、从倍数上算是升值到2点5倍。

那索罗斯可能就是30亿变60亿、70亿,从倍数算是2倍或者2点3倍,没顾鲲的2点5倍高。但绝对收益却是30亿、40亿,比顾鲲多得多。(可能还有上百亿美元甚至更多的收益,被其他跟风索罗斯的国际游资瓜分了)

一年后,顾鲲靠10亿干索罗斯的70亿,不依然是以卵击石么?

如果场内只有顾鲲和索罗斯这两个因素,那或许这么算没错。

但问题在于,顾鲲知道,历史上港币风暴期间,索罗斯本来就铩羽而退,不说把之前泰铢风暴赚到的钱全部吐出来,但也至少吐了一部分。历史上跟索罗斯唱对台戏的,是香江这边护盘托市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动用了大量香江外汇储备的。

所以,即使是一年后的港币对冲中,顾鲲也没打算他亲自扮演主力,他只想做一个诱敌的先锋,让索罗斯追得更深一些,然后等护市的主力出现后,一起把索罗斯打得更惨。

既然是这样,那么只要今年让索罗斯少赚到一点、而明年对抗索罗斯的总资本又增加一点,赢面就更高了。

因为护盘的潜在主力,是一直摆在那里的。索罗斯没想到会出现宏观调控护盘,只是因为索罗斯误判“金融交易绝对自由市场”的招牌很值钱,认为宏观调控会损伤市场自由度信用。

……

有了对自己的明确定位之后,顾鲲在这一波泰铢即将被狙击的前奏中,应对措施也就显得非常游刃有余了。

7月7日这一周开始,一切准备就绪后,梁劲松的黑石基金,开始按部就班帮顾鲲建仓“借入泰铢现货买进美元、期权到期后卖出美元还清泰铢”。

索罗斯就像是一只正在阴谋挤兑某一家银行的黑手。

顾鲲就像是提前知道他要挤兑、所以在挤兑发生前细水长流从即将被挤兑的银行借来足够多的抵押贷款。(这个比喻里的“抵押物”,就是顾鲲那4亿美元的本金)

只不过,在外汇期权市场上,比喻中的那家银行,在遇到挤兑时,是有权作出“为了防止信用崩盘,而给尚未到期的贷款客户打折,换取他们提前还贷给银行救急”这种决策的。

顾鲲到时候“雪中送炭在挤兑期还贷”,就可以少还一点,算上杠杆倍率,差额都能落袋净赚。

梁劲松帮顾鲲建仓的手法很稳健,第一周算上杠杆,也只建了3个亿美元的仓位,所以汇市基本上没有注意到这个波动源。

梁劲松还放出了一些假消息和风声,把顾鲲的建仓粉饰成另外一些国际买家的行为,还把理由粉饰为“有文旅业投资大亨调高了对泰国旅游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这样一来,就更没人警觉了,还当是真有人要暂时炒高泰铢,赚点小差价呢。

在这种氛围中,随着七月过半,第二周建仓期也非常稳健的度过了,在成本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仓位达到了8亿美元的规模。

不得不承认,虽然这一系列的决策是顾鲲本人作出的,但黑石基金细腻的操作手法,绝对也功不可没。否则换个不够稳健的代理机构,肯定早就被其他投资者发现、谣言满天飞了。

不过,随着涌入资金量越来越多,隐藏也就越来越难,到了7月下旬,一切终有被索罗斯察觉的时候。

……

7月下旬的一天,纽约,华尔街,量子基金总部。

“老板,泰铢市场目前有一些异常的泰铢建仓,赎回期限目前还打探不到,但这些买家的长期目的,肯定是做空泰铢的,跟我们一样——会不会是您拉拢的某些盟友,没有按计划节奏、提前抢跑了?”

索罗斯的一个马仔,把最新监控到的异常,第一时间上报给了老板。

索罗斯眯着一双贼眼,不动声色地详细扫视了一遍下属汇报过来的情况,然后摸着大鹰钩鼻琢磨了几秒钟:

“给罗恩斯坦,多恩伯格,XX斯坦、YY博格……都打电话试探一下。”

他报出一大串儿的某某斯坦某某博格之类的闪金族人的名字,很显然,这些都是他提前半遮半掩拉的国际游资同党。

这种事情,行事尽可能保密是必须的,但提前联络又不能不做,否则靠一家根本杠不到那么多资金。

所以一般都是说话不说完,给点儿风声让对方自己领悟、有点心理准备,把钱先备好。然后看到有主谋有动手的风吹草动了了,也第一时间跟风杀进去。

至于要不要跟风,敢不敢跟风,跟多紧,还得看之前的合作是否愉快、索罗斯会不会坑队友。

而这种事情,也难保不会遇到比主谋更敏锐的跟风队友,猜得更超前一步,或者更加贪心冒进。

现在遇到了明显超出计划速度的神秘建仓,就必须内部清查一下了。

可惜,一圈电话打完之后,什么收获都没有。

“是谁骗我了,还是他们当中有哪个蠢货泄露了内幕消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索罗斯不由沉吟,

“又或者,是真的有人英雄所见略同,跟我一样预估到了泰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不可持续性?”

就算找不到答案,也得给出应急对策,短暂思索之后,索罗斯决定当机立断:

“吩咐雪莉,加快建仓!损失5%的成交基础价位也在所不惜!”

“好的老板,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

加快建仓,肯定会让吸筹的行情波动加剧,最后的平均成本比最后做空平仓时的最终价的差价,也就会缩小,从而让做空利润缩小。

而且,目前建仓的成交价损失5%,未来的利润损失肯定是超过5%的。这个很好理解,用小学数学举例算一下。

比如假设目前泰铢的汇率价格是100%,因为加速卖空导致价格跌到95%的话,将来做崩后可能泰铢最终汇率只有目前的40%。100%建仓跌到40%出货平仓的话,利润是60%,95%建仓40%平仓的话,利润是55%。

最终赚到手的钱的损失程度,是要以55%去除以60%,也就是少赚了大约8%。

不过,不管建仓成本的损失有多大,现在更重要的,显然是防止建仓过慢导致的夜长梦多。

索罗斯及其拉拢的盟友势力,在数天内一反常态,加快了建仓脚步,也让泰国当局对于汇率的保卫越来越捉襟见肘起来。

大量的几个月期到最长一年期的沽空,拼命扫泰铢去兑换泰国当局的外汇储备,把泰国金融机构储备的美元几乎买光。

加上从去年年底开始,因为泰国的出口增长陷入停滞、股市下跌,其他种种隐患本来就处在走钢丝的边缘。

当外汇储备压力这个最后一根稻草压过来的时候,泰国金管部门终于准备在八月份彻底放弃泰铢对美元的绑定汇率制。

说句良心话,泰国佬的这次劫数,其实也不是完全值得同情,自己作出来的成分也很大:在95年出口增长率18%的时候,泰国居然就敢为了讨好底层人民,把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了23%。结果才导致了96年的出口增长几乎降低到零增长。

本来这个国家的转口加工业就没有技术优势,全靠劳动力便宜撑起来的,还把劳动力最贱价格抬高了23%,那出口萎缩还不是自找的?

不吹不黑,索罗斯能得手,投机只是起到了次要作用。泰国本身就出现出口萎缩、国际融资市场对泰国前景预期下调,才是主因。

所以,一个国家拿最低工资的人,到底能拿多少最低工资、能活得多有尊严,其实应该感谢这个国家的科学家。大洋国最穷的人的尊严,是大洋国的科研人员为他们争取的。

泰国这种没有任何核心科技的小国,却妄想违背市场规律让最穷的人多一点尊严,最终也就只有被市场规律碾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