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21章 旱涝保收的退路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21章 旱涝保收的退路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连打扫卫生带安顿货物,顾鲲手下三人一直忙活到深夜时分,才算是搞定一切。

这房子是92年装修的,家具也早就搬进来了,原本要作为海关的福利分房。

如今被顾鲲买下,倒是方便了他,不用担心新装修油漆散味儿的问题,直接拎包入住。

最让人满意的,是预留了专门装空调的位置,以及使用管道燃气的热水器——因为楼盘就位于南沙港区,直接连港务局的液化气管道。

能装空调,能洗热水澡淋雨,以94年的条件,还能要求什么,这5万块花得太值了。

“哥,咱终于住上楼房了,我都不想回兰方了。”

洗白白后的顾盼,在床上打滚了好久,依然不能缓解内心的兴奋。

平时在家她哪有条件洗这种爽快的热水淋浴呢。

一想起在兰方住的还是那种木桩架起来的高脚水屋,顾盼就有一种叛国哦不是弃暗投明当华夏公民的冲动。

“瞧你那眼力见儿,这不是国家的功劳,是钱的功劳,别感谢错了对象。”顾鲲笑着敲打了妹妹一句,

“只要有钱,回兰方我们一样能住好房子。至于国籍也肯定是咱兰方这种鼻屎小国的更方便。稀缺,可操作性逆天。

你看看人家李家坡的护照,全球免签含金量最高。西方国家大多给免签,华夏也给它免签,就是这个道理。”

顾盼才念高一,不懂那么多大道理,只能是哥哥说什么她就听什么。

兄妹俩刚聊了两句,龙五和陈丽满头大汗走进主卧,跟顾鲲汇报。

龙五说话比较直来直去:“船长,东西都安顿好了,你看没什么事儿,我们就回船上了,船上虽然没什么值钱东西了,太久没人看也不行。”

陈丽比较细心,等丈夫说完了才请示:“还有,我们回船上之后,是不是该做回程补给准备了?您可是三个月之内,就要买到新船、把那张临时不靠许可证转正呢,这几个月恐怕得拼命干了。”

听了陈丽的话,顾鲲也在内心飞快估算了一下自己的现金流。

这次来,卖海鲜的收入,一共是两部分。按本国捕获处理的那部分,收入17万;按进口处理的那部分,跟徐锋交易,一共是38万。

不过这部分还要按指导价的13%缴纳关税,大约是1万多块钱。(因为指导价比实际成交价便宜好几倍,海关的人不识货)

全部加起来,鱼获的净收入53万。

刚才下午的时候,顾鲲又去渔政管理处,凭着在威沙群岛时拿到的收据和文件,领了上缴声呐的奖金,大约是八万块钱。

不过买房子带家具花了5万块,顾鲲还准备再买个空调和其他电器,所以要留出1万块家电采购预算。

全部加减相抵,这次来华之后,还剩下55万人民币的现金。

另外,他在兰方还有四万多令的马来币。

而他想买一条500吨级左右的新船,起码200多万人民币才够,缺口还是挺大的。

但顾鲲并不担心钱的问题。

他知道,赚钱不是靠一位拼命卖力、当奋斗逼就行的,更要靠脑子。

对他来说,开着渔船从华夏一路捞鱼回兰方卖,这段南下返程的收益完全就是鸡肋,跟北上的生意不能比,自然也就配不上让他亲自开挂。

他需要更加利益最大化的安排。

于是,顾鲲就智珠在握地吩咐:“返航的事儿,我打算这样安排安排——明天你们先带船回去,我打算在粤州休养一星期,到时候再坐飞机回去——我伤还没彻底痊愈,反正也下不了水,与其在船上颠簸,不如彻底静养一周。”

磨刀不误砍柴工,身体是歌命的本钱嘛。

龙五一听就有些惋惜:“船长,可你听鱼的本事比我强太多了,要是就我和阿丽回去,一路上估计都抓不到什么鱼,而且人手也不够啊。”

顾鲲:“没让你们抓鱼,你们有机会,方便的话,能抓就抓,抓不到也无所谓。这次回程,我给你们想到了一条新的赚钱路子。

利润跟贩苏眉和青衣当然没法比,但胜在旱涝保收,而且不用我亲自坐镇,这事儿也能做——这也是对你们的一次考验。”

龙五和陈丽都是眼神一亮,很是积极:“船长您说,您想出来的招,简直就没有不灵的。”

……

第二天一早,南沙渔港码头。

龙五和陈丽采购了一共五吨生活补给物资,做好了起航准备——即使这五吨物资,也不是给他俩回程时用的,更多是准备路过威沙群岛,卖给当地驻扎人员改善生活条件、拥军的。

而剩下的船舱都被腾出来,装上了足足1000桶柴油。

船本身的油箱,当然也加满了柴油。

“这就是您昨晚说的旱涝保收的生意?没什么风险吧?”龙五看着一桶桶的油装上船,忐忑地问。

顾鲲很有把握地说:“当然没风险,这是出口,又不是进口。而我们兰方是没有关税的,两边都不碍事,这是最清白的生意了,只不过一般人想不到抓这个时间差。”

顾鲲打的主意,就是当他本人不在船上坐镇的时候,让船贩卖柴油赚差价。

后世渔民,因为国内油价贵,出海远洋捕捞几乎都是在外国加满油才回来的。

而且人家不但加满,还在船上摆一堆油桶,说是“储备自用”,那法律上也是明确允许的。这就跟出国到关税低的国家买点电子产品,只要你是带回来自用,而不是转卖,那都不算走S。

(但是有一小撮不法分子,名义上储备自用,实际上回国后倒卖,这就是不法行径了。就跟营利性的代购,理论上也是犯法的。顾鲲是绝对不会做这种事情的。上述只是普法。)

更何况,顾鲲如今面临的情况,是华夏油价便宜,外国油价贵,他做的是出口,那就更是天经地义了。

陈丽显然更快理解了老板的算计,在一旁小声心算:“现在兰方柴油折人民币1块4,粤州1块2,赚两毛差价。一桶150升就是30块,一千桶就是3万死利钱。

而且兰方有上千条柴动渔船,柴油这种大宗货完全不愁销路,果然是门好生意啊——不过,这么好的商机,为什么别人就没发现呢?老板,您的眼光真是神了。”

顾鲲智珠在握地笑道:“那是因为人民币汇率暴跌,才刚刚50几天呢,对于兰方人来说,这是发生在外国的事情,没人注意到很正常。而且,一直到去年,华夏买东西是要凭票的。那些消息不灵通的外国人人,说不定高估了在华夏进货的难度。”

1994年,是一个社会变革剧烈的年份,除了价格双轨制、汇率双轨制双双取缔之外,还有一项影响全国人民生计的大事,那就是所有的计划经济票证,也正式全部作废了。

偏远地区,粮票肉票油票这些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一直拖延使用到了1993年,然后翻过篇来才正式彻底废除。从此在华夏大地上,只要是可以合法买卖的东西,你拿着钱就能买到。

人民币的贬值,跟放开票证限制,也是有关联性的。因为社会上突然有一股此前被计划压制着的购买力释放出来了,用于买东西的钱就变多了,物价肯定要上涨,钱当然也要顺势贬值。

只不过,其他跟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资,价格调整很迅速,基本上1月份就在市场的自然博弈中调整到位了。

而汽油和柴油价格却调整迟缓。

这是因为当时私家车极少,绝大多数的车船都是经营性的。国家为了保障生产有序,自然要求亏本补贴也得保障油价不涨。而华夏石油总公司又财大气粗,稍微亏几个月几乎不痛不痒。

最后是到了二季度,发现因为国内油价比周边国家低,连好多外国船都来华夏加油了,再补贴下去,那就等于其中一部分补贴款补给了外国船主。华石油这才连忙涨价,从1块2上调到1块5。

所以,只要保密工作做得好,顾鲲可以独占这条从华夏到兰方之间的油价差价商路,持续赚上三个月的小钱。

龙五在老婆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把这个账算明白,但还是觉得老板有些小气了。

他疑惑地问:“船长,可是你捕鱼一趟就几十万纯利了,你何必还盯着这一星期两三万纯利的小钱呢?这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顾鲲得意冷笑:“几十万不是谁都能赚的,那得是有我这样的听鱼技术、围网水平,还要有我的寻找客户和谈判的能力,这是不可复制的。

如果我只有一条船,我当然可以专注于捕鱼卖钱,可是如果我想趁着这几个月、快速加杠杆扩大生产呢?要是我租了第二条船、第三条船,没法每条都亲自坐镇呢?

要是我让你当其中一条船的船长,你能保证只用两三个船员、每周给我上缴三万净利润么?”

龙五一时语塞,不得不承认老板说得对。

顾鲲的巨额收益,是建立在他几乎如同开挂的本事上的,那是老天爷赏饭吃,无法规模化复制。

没开挂的正常人,捕鱼哪能有那么高利润?肯定还是贩油单位时间赚得多了。

顾鲲的思路,显然才更像是一个当大老板的,时时刻刻想着怎么找可以复制和扩大经营的路数,而不是光靠个人武力值吃饭。

顾鲲见说服了手下,便继续分析:“而且,你们能够把这条商路跑通的话,以后的生意就可以规模化复制了。我们可以多弄几条船,错开航程时间差。

我本人只跑从兰方来粤州的北上路线,而把南下回航路线托付给你们打理。每次我到粤州后,,坐飞机回古晋。

如此一来,每艘从兰方出发来粤州的船,都能专注于捕鱼,专注于寻找马来热带鱼,甚至是海上过驳采购马来热带鱼。每艘从华夏回航的船,都能先运1000桶柴油保本小赚,这不就把我捕鱼的天赋发挥到极致了么。”

顾鲲已经算过了,因为兰方当地海鲜不值钱,所以回程就算有他本人开挂抓鱼,最后综合算下来,利益也只有来的时候的四成左右。

既然有异能的挂逼只有他一个,那当然要把挂逼的利益最大化了,也就是他只操心从兰方来粤州的半程。

至于回去的时候浪费一张飞机票,不过八百块钱而已。跟增收的部分一比,完全忽略不计的。

赚大钱的人就是要舍得下本。如果为了节约成本而蝇营狗苟,能成屁的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