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开局一条小渔船 > 第3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开局一条小渔船 第3章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12-20 20:22:07 来源:笔趣阁

1994年,兰方群岛。(本书主角华人,但基地在南洋,有永久土地产权、矿产私有化。请放心阅读,不必担心为人作嫁)

湛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一幅不逊于马尔代夫和仙本那的南洋风情。

洁白的珊瑚沙滩上,一个溺水少年,在旁边少女的急救下,呛出几口海水,悠然转醒。

“卧槽,老子不是被人阴了么,居然重生了?”

他叫顾鲲,睁开双眼后,仅仅花了几秒钟,就接受了重生这个设定。

错不了,因为他明明记得,自己刚刚死过一回——那是2019年的一天,手下已经拥有好几条船的他,因为一时大意没忍住“声呐无铜、捞走无用”的诱惑,被那些卑鄙的白人算计了。

他没来得及回忆更多,面前少女的哭喊就把他拉回现实。

“哥,这种天气怎么能出海呢?要是出事了我一个人可怎么活?咱没吃的,忍两天就是了,又饿不死。”

顾鲲缓了缓,认出这是他妹妹顾盼。妹妹也年轻了很多,还是中学生模样。

“我这是往回重生了多少年?看这样子……应该是25年前吧。”

稍一回忆,顾鲲就定位了重生的时间点。

他想起高中毕业那年,父母留下的抚恤金花完了,学校又扣着毕业证问他追缴积欠的学费。家里青黄不接,他冒险在大风天出海捕鱼,结果出了事故差点溺死。

所以,现在是1994年。

这里是他少年时的家,位于兰方群岛主岛的一座渔村里。

或许有看官会好奇:兰方群岛在哪里?

事实上,这是一个与地球高度类似的平行世界。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大马砂劳越州和印尼纳土纳群岛之间的南洋海域,多出了几个小岛。(被马印夹在中间,跟华夏领海并不接壤)

因为生命的奇迹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儿的海底珊瑚虫自古以来涨势特别喜人,砂劳越河又带来了足够的泥沙沉积,天然形成了一些珊瑚岛。

近代的时候,兰方群岛当然也逃不过侵略者的魔爪,跟隔壁文莱一样沦为“被保护国”,直到1984年1月1日,才跟文莱同时结束傀儡的命运。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各项指标缩水版的文莱。

总面积2600平方公里,主岛1800,当前人口8万,后世人口20万。

经济法规和政策也相似:永久土地产权、没有地产持有税、允许矿藏资源私有化、矿藏权归土地权人所有。

不过这后面两条目前还没什么意义,因为1994年的浅海油田勘探开采技术还比较落后,兰方的海上油田还没被发现呢。

顾家祖籍华夏东海省,二战时因为战乱从大陆逃到兰方,顾鲲的父母在84年牺牲了,所以家道中落。

当时顾鲲才7岁,顾盼4岁,是靠抚恤和一边念书一边打渔活下来的,也算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前世他已经42岁,奋斗出了一份家业。名下有几条千吨级的远洋渔船和海运船只,搞渔业和外贸。还买了一个小岛的地皮经营渡假村,走马尔代夫模式,净资产数千万。

如今重生,等于是要再来一遍。

不过他并不担心,因为多了一世的阅历,完全可以少走弯路。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重新挣回上辈子的家业,而后更进一步,前途无量。

……

花了两分钟想明白现状后,顾鲲拍了拍妹妹的后背:“别哭了,哥不会再冒险了,咱回家。”

兄妹俩光脚踩着礁滩,一脚深一脚浅,回到自家的高脚水屋。

高脚水屋是一种用木桩子在滩涂上支起来的的木屋,省去了打地基,在婆罗洲很常见。

没见过的,想象成吃鸡雨林地图里那种小木屋就行了。

进屋后,顾玩顺便看了一眼墙上的挂历,日期是2月1日,腊月廿一,再过两天妹妹的学校就该放年假了。

挂历下方的墙边,放着几个编筐,家里的食物就储存在那里。

顾鲲记不太清当年的苦逼程度了,所以走过去翻看了一下。筐里只剩十几条咸杂鱼,以及一杯熬粥的马来长米(香米)、几片椰子干。

至于现金,只剩下十几块令吉。

穷成这样,难怪被逼得大风天出海打鱼,17岁的年轻人还是冲动呀。

顾鲲出神回忆的同时,妹妹已经把咸鱼和香米收走,去屋外石灶上,用红树枝生火熬鱼粥。

顾盼知道哥哥刚受了点伤,需要补补身体,就把家里最后的米都煮了。

顾鲲闻到粥香才回过神来,循味走到灶边。

顾盼把一碗刚煮好的鱼粥递给他,顾鲲本来想谦让,但实在扛不住漂泊后的饥饿,稍微吹了吹凉,几口就喝完了。

喝完粥抹抹嘴,顾鲲长叹一声:“都怪哥没用,咱把余粮都吃完了,将来怎么办?”

顾盼想了想,很懂事地建议:“明天开始就纯吃鱼呗。咱家就剩这条船还值几个钱,要不抵押给刘叔、问他借点钱吧?等台风季过了,大不了我们上刘叔的船帮工,我也不念书了。”

17岁的顾鲲,驾船跑海已是一把好手。如果给别人打工,确实能混个温饱。

无非收益上限会比自己当船主差很多,没什么奔头。好处则是稳定,不用操心柴油涨价、海鲜跌价带来的亏本。

前世这次出事之后,顾鲲还真是把船押出去,才换来了活路。然后兄妹俩过了三年极为艰苦的日子,才攒够钱重新赎了条N手船。

不过,既然已经重生了,顾鲲不想多走这几年弯路。

因为他知道,未来的几年,是非常珍贵的——到了98年,金融魔头索狗一来,南洋各国经济起码倒退十年,血流成河,到时候什么生意都难做。

他前世之所以发展那么慢,快三十岁才混出点名堂,就跟他刚恢复元气时,便赶上了索狗收割的屠刀,大有关系。

既然如此,怎么可以重蹈覆辙?

他肯定要尽快让自己强大起来,留好后手。

“船是咱最后的谋生工具了,不能押出去。哥会想办法的,你好好念书就行了。”顾鲲把碗里的余粥一饮而尽,摸着妹妹的头谆谆教导。

……

喝完粥之后,顾鲲躺在床上养伤,一边静静地想着出路。

94年真是个创业的好年份,他的第一反应,就是应该北上华夏做进口海鲜生意。

当年1月1日,华夏央行正式宣布,不再发行人民币外汇券,汇率双轨制正式结束——

对于想向华夏出口商品的外国商人而言,这条政策价值千金。

在此之前,人民币的官方汇率是很坚挺的。

93年12月,1块美元才兑5块7外汇券,而94年1月份,直接跳水到了兑8块6普通人民币。(在黑市上,外汇券比普通人民币贵50%,但是官方计划价是1换1)

所以嗅觉灵敏的对华出口商人,如果肯用人民币结算的话,你同样的生意收到的钱,就能比上个月瞬间多一半!

当然了,如果你直接把这些人民币运走,那也是没什么赚头的,因为人民币汇率贬值了嘛。

但如果拿着这些钱直接在华夏当地采购成物资,那就大赚了,因为人民币在本国境内的购买力并没有马上下降。

94年信息流动并不快,所以眼下几乎还没有南洋的外贸商人注意到这个商机。顾鲲要是能喝头口水,做第一个把马来特产海鲜卖到粤东省的人,绝对能爆赚一笔。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顾鲲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操作层面的困难。

首先就是自家的渔船太小。这船是父母还在世时留下的,已经年久失修。扛不住风浪也就无法驶过南海到达粤州。

看样子,还得先另想办法捞一笔外快,换条大船才好做事儿。

一说起捞外快,顾鲲自然而然想到了前世的老本行——他可以先去附近的爪哇海捡“垃圾”卖钱。

重生前的顾鲲,涉猎打捞水文探测设备的生意十几年,加上后世有不少资料到期解密,所以他对于南洋马、印海域有多少大洋国人留下的垃圾了然于胸。

早在80年代,大洋国就经常在兰方西南边的爪哇海投放声呐,以防备露西亚人。

如今因为露西亚已然解体两年了,这些设备没了假想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都成了真正的海洋垃圾,终止维护捞走都没人知道。

作为一个热爱大海的渔民,为了保护环境,顾鲲于情于理都该把这些遗弃物回收。

不过,顾鲲现在还太弱,也不想被人盯上,所以他决定只干一票就收手。

因为你偶尔试试水,还能解释是渔船拖网不小心割到的,卖得多就没法解释成巧合了。

至于自己的合法收入来源,主要还是靠捕捞海鲜的生意来掩盖。

想明白一切后,顾鲲说干就干。他立刻仔细检查了一下自家的船况,看看明天能不能出海。

柴油不太够了,船略有受损也要花钱修。

另外这次出海估计要一周,顾鲲要给妹妹留足口粮和生活费,他自己也需要补给品。

他决定找人借钱。

……

半小时后,顾鲲踅到邻居刘民家。

刘民就是顾盼口中提到的那个“刘叔”,四十岁光景,是他们父亲当年的战友。他家如今挺宽裕,有几万令吉积蓄和一条两百吨的渔船、雇了三四个水手帮工。

只是刘民娶妻后怕老婆,所以从来不帮衬战友的后人。

因为大风天,刘民也没出海,一家人都在。

看到顾鲲,刘民还没吱声,倒是他老婆汪菡笑着招呼:“呦,小顾啊,坐,别跟婶子客气。”

“婶子您自便,不用招呼我。”顾玩也没敢让对方端茶倒水。

刘民偷看了一眼老婆,轻声问:“小顾,可是有什么难处?”

顾鲲也不废话:“刘叔,我是没办法了,家里一点余粮都没,冒险出海还遭了灾,想问你借点钱,2000令吉,一个月之内还,我也不白借……”

一听是借钱,汪菡立刻插嘴了:

“小顾,不是叔和婶子不帮你。你叔也不容易,别看咱家船大,可是还欠着贷款呢,大风天没进项,一天天的都是白花花往外亏,银行才不跟你讲道理,下个月按揭还得照还……”

对于渔民家庭,船始终是最值钱的财产。顾家那条破机帆船,如果新造也要五六万令吉,十几年的旧船都能值一万多。

而刘家的船有两百吨,还有电动绞索的拖网机,起码值四十多万令吉。所以刘家也做不到全款,肯定要欠些按揭。

汪菡拿按揭的借口来堵借钱者的嘴,也是屡试不爽了。

顾鲲不想跟妇人饶舌,就直截了当跟刘民开价:“刘叔,我想过了,要是这次出海回不了本,那说明我不是经营的料,以后我投奔你、帮你跑海。

你要是觉得我这一身本事,不值你赌一把,那我只能去找别人了。”

听顾鲲这么说,汪菡眼神立刻就亮了。

她知道顾鲲是跑海的一把好手,潜力不错,如果肯给刘家打工那就太好了。

“既然你这么困难,叔和婶子也不能见死不救,”汪菡满面堆笑地应承,还掐了把丈夫,“你个死货,还不快拿钱给大侄儿!”

刘民乖乖从家里柜子翻出二十张100令吉。

……

拿到钱后,顾鲲先去岛上唯一的杂货店,采购了足够兄妹俩吃用一个月的生活物资,还把船开到附近的船坞,交了修理费,吩咐修好后加上油。

这些全部弄完后,他才回家。还剩700令现金,顾鲲决定一分为二,给妹妹留200应急,自己身上带500。万一后续还有花钱的地方,总不能不留余量。

顾盼见他回来,欣喜地出来迎接,还接过大包小包清点。

“二十斤香米,五十斤棕榈粉,三十斤香蕉,两斤棕油,还有香茅薄荷叶……”

看着这些食物,顾盼心里就踏实了。

棕榈淀粉就是粤菜甜品中常见的西米。

哪怕在马来亚,棕榈粉的价格也是比香米要贵的。

不过在兰方,因为大部分岛太小,土地盐碱度高,种不了水稻,只能种椰子、棕榈、芭蕉这些海滩树种,所以这儿的西米比香米还便宜。

饭都吃不起的穷人,就经常拿棕榈粉煮揉成团子吃,跟吃珍珠奶茶里的珍珠口感差不多。只不过这珍珠有拳头那么大,一顿吃两三颗就饱了。

至于烧菜用到的油,也是油棕榈榨的油,因为其他油都得进口。

珊瑚岛种不了蔬菜,所以缺维生素就靠薄荷香茅这些热带香料解决,或者吃水果替代蔬菜。

最常见的就是香蕉了,又饱腹又有维生素。这儿的香蕉便宜得跟土一样,1个令吉只能买一斤半香米,却能买十斤香蕉。

顾盼一边把食物收好,做了晚饭,一边也跟哥哥打听他的计划。

顾鲲当然不可能跟妹妹说实话,他饱饱地吃过晚饭,随口编了一些借口搪塞,然后就睡下了。

一夜的充分休息,让他第二天醒来精神抖擞,些许伤痛似乎也消退了。

17岁的身体,恢复力就是强啊。

不过他觉得很饿,起床后又连喝了五大碗昨晚剩的凉鱼粥。他觉得自己重生后似乎胃口大增,也不知道那么多能量都消耗到哪里去了。

喝完粥,顾鲲去附近的船坞,把昨天修的船开回来。

今天海上风力的已经降低到了五六级,是个适合出海的日子。

……

清晨的兰方岛海滩,白沙蓝海,碧空如洗。论景色,着实不逊于巴厘岛和仙本那。

只不过,对于在这住了一辈子的人而言,眼前的苟且求生最重要,实在没闲情逸致欣赏这种司空见惯的美景。

顾鲲深呼吸了几口咸腥的海风,确认海况后,就决定先做点恢复性适应。

毕竟这是重生后第一次出海,他对这具年轻的身体还不是很适应,稳妥一点比较好。

把船在离岸一里多的地方降帆抛碇,顾鲲穿上蛙蹼和呼吸器,一个鱼跃扎进海水里。

刚一入水,他就感受到了异样。

“我的听力怎么变得这么灵敏?”

他有点后怕,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似乎十海里内的大片鱼群、鲸鲨,都能清晰听见,而且方向感还贼准,简直就是耳朵里内置了声呐。

不过一旦离开海水回到船上,这种听觉异常就不怎么明显了。

莫非因为重生前骟了一条阿利伯克级的声呐,导致他发生了什么难以描述的变异?

那可是2019最新款高精被动声呐,比94年地球上最先进的声呐还领先25年呢。

不管怎么说,穷人逆天靠变异嘛,只要没副作用,总归是好事儿。

接受了这个设定后,顾鲲又满怀期待地熟悉了一下水性。

这一试更不得了,他发现自己简直是天赋异禀。

他先是试了浑身放松状态的水下憋气。

结果等他实在撑不住浮上来时,一看表竟然已经半个小时了。而地球人原先的静态憋气世界纪录,只有22分钟。

测完肺活量,下一步就是各种游泳速度。

顾鲲掐表估算了一下,自己戴上手蹼脚蹼和呼吸器后全速冲刺,可以游出大约15节的逆天速度!

而地球人的器泳世界纪录,原本只有8.5节。

至于不使用装备的比赛就更没有可比性了,比如奥运会自由泳冲刺纪录只有5节左右。

所以他的游泳能力俨然超出了世界纪录七成,达到了海豚的一半。毕竟他还是人类嘛,不能违反物理法则。

熟悉了这些变异后,顾鲲的心态很快平和下来,也没过多期待,就当是锦上添花。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想成为海贼王一样强大的男人,终究靠的是智商和战略,而不是武力值和“见闻色霸气”。

确认了自己状态很完美之后,顾鲲就航向正西,正式起航了。

……

六级的海风并不算大,但顾鲲的船太小,所以别的水手还真不敢一个人开出来。

风浪的大小,从来都是一个相对值。如果开的是万吨轮,十级大风也轻松航行。千吨轮则能轻松扛到八级。

至于几十吨的小船,六级的风就能让海浪比船还高。

航行在波谷中时,经常能看到左右的浪盖过舱顶。

顾鲲却跟没事儿人一样,不但如履平地,甚至敢关掉柴油机、升起风帆航行。

六级的顺风,足够让渔船无动力满帆开出十几节航速,还省油。

风帆状态的唯一缺点,在于船的纵向扭矩会更大,穿越波峰和波谷的时候,也就更颠簸。

可惜对顾鲲而言,颠簸都不叫个事儿。

只见他的身体,能够非常自然而然地随风摆动,平衡感极强。哪怕船斜了40°,他都站得稳得一笔,在甲板上走动如闲庭信步。

他也不穿鞋,五个脚趾能张开扒住甲板,就跟猿猴的脚能抓住树枝一样。

其实这也没什么稀奇的,好多经历几十年大风大浪的老船长,都会练出这项技能。

让疾风来得更猛烈些吧。

因为顺风顺水,到了傍晚时分,顾鲲已经开出去一百多海里,绕过了婆罗洲的最西北角,进入了爪哇海。

距离最终预期的目的地,还有不到30海里。但考虑到夜晚不适宜作业,顾鲲选择了找个海角浅滩下碇,然后自己在船上煮了一大锅东西吃,又在吊床上美美睡了一夜。

养足体力第二天才好全力潜水作业。

至于晚餐的内容,也没什么好赘述的。

无非从今天随手拖到的各种杂鱼里,挑出那么五六斤,简单清洗去内脏后,加上两斤香米几根香茅一起煮了。饭后再吃几根香蕉算是甜点和补充维生素。

跑海的人本来饭量就大,因为一般每天只吃两顿,而且还是停船下碇再吃,免得吃完后因为船太颠簸而难受。

而顾鲲觉得自己重生后不仅水性和听力变强了,连卡路里消耗速度也比正常人快了数倍。

他这两天如此猛吃,整个人体脂依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肌肉倒是没小,但皮肤下面的血管都看得见了。

看来以后不能每天光吃鱼和饭、水果,还要多吃酒肉和巧克力。

……

第二天醒来,精神状态非常好,风力也更小了,只有三到四级,很适合潜水作业。

顾鲲二话不说,就准备开干。

首先,他测定了一下自己目前的位置。

然后拿出出发前,根据记忆在海图上草草标注的那几个坐标。

这些坐标,都是顾鲲后世从已经解密的文档里看来的,前天意识到自己重生了之后,他回到家就第一时间掏出小本本,把还记得的那些数据,连忙记录下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事实上,顾鲲能记住的这部分,跟他前世看过的数据总量相比,只占了不到两成。

毕竟谁也不是预料到自己要重生、提前时刻准备着。

所以如今只能记得哪些就捞哪些,没得挑食。

“最近的一个水听站,应该在山口洋港正东17海里、偏南2点5海里,与伯努阿岛之间的海槽内。我现在的位置是山口洋港正北的近海,直线距离还有27海里,经济航速还要开两个半小时。”

顾鲲自言自语念了一遍,然后绞起船锚,启动柴油机,调准航向直奔而去。

在海上一个人开船久了,难免会因为无聊而神经质。所以老水手都习惯把心里的想法自言自语说出来,制造一些社交错觉。

看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就知道他们捕个鱼都能哔哔叨叨半天。

海明威算写作风格最简练的作家了,所以海明威都碎烦的人,肯定是真碎烦。

两个半小时后,机帆船停到了一号目标点。

顾鲲下锚熄火,换上潜水服和氧气瓶、手脚蹼、潜水手电,先下去探探路。

入水感觉很良好,他的听觉异能又开始发挥作用了。

附近几海里内鲸鱼、船只,只要是长度5米以上的活动目标,全部能判断出方向。

而对于几百米之内的目标,探听精度就更高了。基本上可以做到连海豚或者金枪鱼这种1米左右的动物都听得见。

凝神感受了一会儿,顾鲲很快就发现了目标位置。

在他东北方五六百米外,有一个被重锚固定的金属浮筒,在海槽中顺着洋流来回摆动,发出空响的回音,深度大约80米。

对于正常人来说,80米的潜水深度是非常危险的了,但顾鲲显然不是正常人。前天出航的时候,他本来还想测试一下自己的潜水能力,可惜当时水太浅,如今正好用这个练练手。

地球人的无器械潜水记录是120米,穿增压服记录能到330米。顾鲲觉得80米对他来说毫无难度。

他慢慢游过去,靠自己的力量急速潜到指定深度,然后打开潜水手电贴近观察了一下,果然是个几米长的圆筒,两端是半球形的。

两世为人的顾玩,对这玩意儿再熟悉不过了。

这玩意儿一般有大小两类。小的是反潜机丢的,尺寸跟火箭筒差不多,探测范围近、而且是一次性的,往往用漂在水面上的浮标固定。

大的就是眼前这家伙,一看就是军舰丢的,筒身就有几百公斤重,下面用沉底的重物锚定,探测范围能有几十甚至上百海里,能用好多年,捡垃圾也能卖不少钱。

要把这种大家伙弄走,最常用的办法是连着下面的锚定配重一起绞走。顾鲲前世有大船的时候都这么干。

但如今他的船太小,只能把金属缆绳弄断,单独弄走声呐。

顾鲲试了试,只是普通的绞股钢丝绳,还没电瓶车锁条粗呢。而且在海里泡了三五年,哪怕镍铬钢都有些锈蚀了。

他有备而来,拿出身上背的液压钳,剪了几次,稀稀拉拉崩断了其中好几束钢丝,估摸着还剩几平方毫米截面积没断,他就停手了。

然后他快速浮上水面,回船上把拖网的纲绳牵上,重新回到刚才的位置,用拖网把浮筒裹扎实了,准备开船硬拽。

正常的深水潜水,讲究的是快下慢上。因为压力下降太快的话,会导致血管内溶解氧析出、形成气泡,这就是氧中毒,非常凶险。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如果下水总时长还不满20分钟,就可以快下快上。因为那么短的时间里,血管内还没有适应深水高压,这时候立刻又减压,也就不存在氧气析出的问题。

顾鲲显然是后一种情况,因为他游泳迅捷、体能变态,从下潜寻找连操作带上浮,全加起来二十分钟都不到。

而他刚才之所以不直接把缆绳彻底剪断,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因为他希望出货的时候,让买家看到声呐浮筒的钢丝绳,是呈现扯断的状态,那样才能解释成“打渔的时候拖网不小心缠到的”。

如果断口很整齐,一看就是液压钳剪的,那就穿帮了,别人会怀疑你蓄谋已久。

第二个原因,是直接剪断太危险——可以想象一下,一张拉满的硬弓,弓弦被突然剪断后,弹到弓箭手身上得多疼。

而小指粗的钢丝绳,崩断瞬间甩出去,能轻松弹死一个潜水员。

幸好,作为二十多年经验的老司机,顾鲲轻松就把上述风险化于无形。

换个没本事的潜水员来干,就刚才那一会儿,已经特么死两条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