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说好悬壶济世却成了阁老? > 第二百一十二章 云中伯的问好

云中伯府,秦墨看着从京城赶回来的沉三,眉头微挑问道。

“事情办妥了吗?”

“妥了,公子。”沉三抱拳说道,“给成五他们送了一批枪械,问起来就是马匪抢了,小皇帝应该也不会在意。”

“他不是不在意,是没空在意。”秦墨幽幽说道,“现在小皇帝忙着呢,内外廷的争斗就够他焦头烂额的。”

“可是公子,我总感觉怪怪的。”沉三犹豫道。

“什么怪怪的,”秦墨指了指那椅子,说道,“先坐下喝口茶。”

“谢谢公子。”沉三坐下后皱着眉头说道,“我站在小皇帝旁边,总是感觉到一阵心季,似乎小皇帝并不像世人说的那样顽劣.......”

闻言,秦墨沉默了一瞬。

“从你递回消息说小皇帝不喜欢那批枪械的时候,我就大致预料到了。”

“公子何解?”沉三问道。

“没什么解不解的,小皇帝书读的不多,脑子却很聪明。”秦墨说道,“先帝不止一次在我面前夸过小皇帝聪明。”

“真正不学无术的人反而不会如此,小皇帝不是不学无术,是不学文官那套。”

“公子所言有理。”沉三附和说道,“当今身上自小就是皇太子,作为一国储君来培养,如何处之也不可能平庸。”

“世人言一半被文官掌握,自然是他们想说什么就是什么。”秦墨说道,“我们倒是不必顾忌那么多,文官赢不了的。”

“话虽如此,但公子,让钦天监帮内廷说话恐怕会得罪那帮文官吧?”沉三问道,“若是内廷不领情,张道长可能会陷入两难的境地。”

“帮外廷说话才是真的危险,那刘瑾也不是什么好人。”秦墨说道,“这场内外廷之争文官必输,我们谁也不能帮,要两边拿。”

说着,秦墨做了个拿捏的手势后,继续说道。

“大明现在的军权,政权,全都在文官的管控之下。刘瑾就是小皇帝的一把对付文官的刀,即使长点锈也并不妨碍使用。”

“内宦能兴风作浪,无异呼背后有皇权撑腰。刘瑾不是赵高,做不到权倾朝野,真正掌控朝野的只能是他背后的小皇帝。”

听闻秦墨的分析,沉三顿时觉得之前想不通的地方忽然间明朗了许多。

他下意识兴奋的饮了一口茶水,看着自家公子问道。

“公子,这么说的话,我们还是有机会的。”

沉三口中的机会是吞并大同的机会,小皇帝年幼,若是他们能以西北方为营即可坐拥一方。说不定秦墨这个云中伯,还有希望更进一步扩张。

现如今,大明孱弱,边境军将世家并不多了。一是难出良将,二是处处被朝廷掣肘。

镇守太监与巡抚,就是内外廷用来限制武将的手段。现在的武将更像是文官手底的一条狗,指哪打哪。

坐镇一方的王侯较少,除了沐英这等世代镇守西南的西平侯之外,朝廷并不放心其他的藩王或是伯爵就地做大。

不放心是一回事,秦墨想要割据一方又是一回事。

小皇帝心思难测,文官又是内争外斗。大明已经积重难返,秦墨唯一能做的就是先独善其身,再兼济天下。

弘治皇帝把秦墨从大同巡抚撸成了云中伯,只能说是按章办事吧。为的是防止文官作大,加上秦墨功勋卓着,直接破例封伯爵。

虽然是不能世袭伯爵,但明中期文官做到头也是一个伯爵。即使是在大同这种边边角角的地方,比不上富裕之地的伯爵。

例如什么长沙伯,昌平伯之类,秦墨肯定是没法比了。这大同重镇,说话算数的还是文官为首的大同巡抚,镇守太监,再往前是三边总督。

“机会肯定是有的,这次让你回来也是准备交给你办件事。”秦墨说道。

“公子尽管吩咐!”沉三起身抱拳说道。

“那好,这封伯爵也有些时日了,也该建立府卫了。”秦墨顿了顿,接着说道,“府卫募集你上点心,记住宁缺母滥。”

“是。”沉三答道,随后又问道,“公子,招多少人为好?”

自打明太祖建立明朝以来,吸取了元朝藩王动乱的教训,用儿子守天下。列爵临民,拱卫应天府。

朱元章死后,建文帝削藩太狠了,结果被朱棣夺了位置。朱棣接过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大业,提出了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原则。

诸王向大明内土迁移,不掌兵权。

现在秦墨头上顶着的,其实只有一个爵位。相较于轮流坐庄的大同巡抚来说,有利也有弊。好处是永久爵位,贵族标识。

在这明中期,文官一辈子到头就是个伯爵。武将除非再打一次开国战争,否则撑死一辈子也是个伯爵,封侯遥不可及。

收获一个伯爵的弊端在于秦墨根基太浅,除了一个伯爵的名号,剩下什么都没有。先帝走的急,没来得及赏赐。

现在小皇帝继位大统,根本不想理会秦墨这个云中伯。所以,秦墨现在只有自己那个小班底,一个云中伯府,还有二娘的王氏。

即使秦墨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但他现在已经不是大同巡抚了。时间一长,谁还能记得秦墨这个人?

“自然是越多越好。”秦墨瞥了他一眼说道,“不是还有王氏吗?把人分配在他们那就好了,以雇佣的形式。”

“正好王氏那边有一批财物被马匪劫走了,借口不就来了。”

过往功劳都成了云烟,秦墨想的也很开。皇帝喜不喜欢,都不妨碍他壮大势力。如果以后有可能的话,势力往大明边境外发展。

“是,公子,那我这就去办了!”沉三脸上一喜,抱拳离开了。

秦墨坐在原位上,心里估摸着二娘那边的事应该也办妥了。虽然说手段有些绝情,但在此时也是必要之举。

刘宇马上就要空降大同当巡抚,对于自己这个前任巡抚还待在这,多少都有些膈应他。况且以刘宇的性子,估计上任没多久就要开始搜刮民脂民膏。

不压榨底下人,他刘宇怎么有钱买通上官,以至于内阁都举荐他。

肃清王氏,纠集府卫,秦墨才能腾出手脚应对刘宇。至于京城那边的内外廷之争,如果非要站队,他自然站文官.......坟头。

世道马上就要乱了,文官时运低垂,天下大乱之际才是浑水摸鱼的好机会。

京城,夏季多雨。

望着远处低垂着的灰蒙蒙的天空,谢迁心事重重的走入了东阁暖阁之中。李东阳还是那副不慌不忙的模样,镇定自若的处理事务。

“西涯。”谢迁开口出声道。

“何事?”李东阳抬起头,看向自己这位多年共事的亲密的战友。

“刘瑾必须死!”谢迁咬牙道,“今天我们就集体上奏,让皇上处死那几个阉人!否则斩草不除根,恐后患无穷。”

李东阳没说话,想说什么还是没能说出口,只能点了点头。

刘健与谢迁彻底被刘瑾为首的内宦激怒了,发誓赌上内阁的尊严,非要将刘瑾八虎弄死不可。李东阳明白大势不可违,也同意了。

只是与谢迁与刘健不同的是,李东阳主张裁撤刘瑾等八虎权利,废为庶人永不启用即可。因为他心里也清楚,小皇帝不会杀死刘瑾一众宦官的。

摇了摇头,李东阳再次将目光从谢迁身上收回。暗地里幽幽叹了一口气,心道要变天了。

针对刘瑾八虎的绞杀开始了。

文官齐齐上奏,弹劾刘瑾等人的罪行,逼着小皇帝表态。

大臣们矛盾直接指向皇帝平日里那些糜乱的做派,一口咬定是刘瑾带坏了小皇帝,如此下去国将不国。

殿内争论不休,文臣群情激奋,恨不得手撕宦官。

无奈,看着场面混乱,敲钟太监宣布中场休息。退朝,容后再议。

群臣不依,一定要皇帝给个说法,不然就集体罢工。

外廷罢工可是件大事,整个朝廷都会停摆,对于天下民心来说危害极大。一般这种情况就是死谏了,不达目的不死不休的那种。

皇帝也很人性化,虽然人已经走了。但朱厚照连续派出人与大臣们谈判,摆足了态度总之就是一切好商量。

“朕痛改前非,每日上朝行不行?能不能不杀刘瑾?”

“不行!”

“那朕罢免刘瑾几人的官职.......”

“不行!”

文臣一口咬死要处死刘瑾,底气来源于皇帝怕了。他们从传信的太监那里听闻了皇帝的反应,惊慌失措。

所有文官精神振奋,想着一鼓作气彻底弄死刘瑾,让内廷依附于外廷。

唯有李东阳忧心忡忡,提议见好就收。但此刻怎么会有人听他的,谢迁与刘健拍板,二比一,提议无效。

文官没有见好就走,继续对皇帝施压。

这群文官之所以如此疯狂,其原因有两个。其一是他们还有一个大杀器没放出来,那就是钦天监正张春明。

小皇帝或许对于文官的话不怎么在意,但是钦天监正的话绝对会上心的。这是天言,老天的警告。

其二,内阁外加六部、十三御史与内廷里刘瑾的另一伙刘瑾的死对头也参与了这次斗争。他们有足够的信心逼着小皇帝妥协,杀掉刘瑾八虎。

而此时的小皇帝并未像文官想象的那般坐立不安,而是躺在美人的怀里饮酒,享受着柔香玉骨的按头服侍。

司礼监太监王岳赞同杀掉刘瑾,以荡清宫中之风气。

下午,天色昏暗,轰隆一声,暴雨骤然落下。

殿内,红袖盈盈,玉人吹箫。

小皇帝笑嘻嘻的望着年近六十的刘瑾,没个正形的说道。

“刘爱卿,他们都要杀你,这可怎么办?”

平日里朱厚照并不会如此称呼刘瑾,这也将刘瑾吓得不轻。小皇帝喜怒无常,时常让他这个陪伴朱厚照多年的老奴也惊惧不已。

扑通一声,刘瑾颤抖着跪在殿下,哀求道。

“皇上,奴才对皇上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呐!求求皇上念在这么多年的主仆情谊上,救救老奴!”

看着刘瑾声泪俱下的模样,朱厚照脸上立马挂上一副坏了兴致的神情。向着桌下摆了摆手,宫女立即起身离开了。

“我也没说要杀你。”

朱厚照的话让刘瑾为之一喜,勐地抬起头看着自己的主子。

“多谢皇上!”

“你先别谢这么早!”小皇帝打断刘瑾说道,“外头那些人现在铁定了心思要弄死你,现在不知道藏着多少招数没出呢。”

“我不会杀你,但他们会。你们几个的命能不能保住,关键不在我,在你们自己身上,明白吗?”

刘瑾不明白,但朱厚照也没有给他解释,挥了挥手把他赶走了。

待他躬身缓缓退去时,小皇帝朱厚照的声音又幽幽传来,慵懒而散漫。

“你们暂时不会有事,下去多琢磨琢磨。”

哗啦啦的雨水洗濯着偌大的宫城,琉璃瓦的重檐与朱红色台基隐于骤雨。

面容苍老的刘谨一个人默默走出大殿,眺望了一眼瓢泼的雨势。远远望去,刘谨就像是个小黑点,印在宫殿前的丹陛之上。

节次鳞比的宫殿在雨中如同戴着蓑衣的江湖剑客,将玩世不恭的小皇帝锁在重重宫门之中。

刘谨一边走着,脑海里不断响起小皇帝朱厚照的话。小皇帝让他自己好好琢磨琢磨,到底琢磨什么呢?

纷乱的思绪飘入雨幕,刘谨开始复盘这一场针对他为首的八虎的朝堂绞杀局。其一,以内阁为首的几乎所有的文官都站了出来威逼着皇帝杀掉自己,这行为本身就是对皇权的攻击,所以皇帝于情于理都不想被妥协于文官,从而杀掉自己。

既是如此,那问题的关键就在群臣的谏言上了。教唆皇帝是事实,但他还没来得及祸乱朝纲。

其次就是钦天监的折子……正当刘谨沉思时,一个人影忽的停在了他的面前。

他疑惑抬头,一张年轻的脸映入眼帘。那人二十左右,穿着天文生的衣服,笑起来唇红齿白极为好看。

“你是何人?”刘谨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走出了殿外很远,下意识朝着那年轻人错愕问道。

“刘公公,小人名为钱开,钦天监正的弟子。”年轻人温声行礼道,“我家老师让我给您带句话。”

“什么话?”刘谨皱眉。

“云中伯向公公您问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