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说好悬壶济世却成了阁老? > 第一百七十二章 难题

人生就是各种问题组成,十有**都是无法解开的难题。秦墨目光从皇帝身上收回来,他才发现自己确实很不适合做官。

从一开始他想的不过是中个进士,外放出京独霸一方。可中了个状元开始,日子反而过得越来越如履薄冰。

每次百官看向秦墨,他总感觉自己这个状元是偷来的似的。皇帝愈发看中,百官愈发觉得秦墨就是下一个李广。

偌大的奉天殿中,秦墨看看自己身上的七品青袍,忽的想起执意穿蓝袍的兵部尚书于谦。

趁着众臣窃窃私语之际,他又飞快的扫了一眼同僚。还好,绯红的官袍后方也有一小撮青袍。

天子宠臣与奸佞似乎并无太明显的界限,秦墨不知道百官怎么看他,他现在唯一的优势就是干净。

一个不好财不好美人,不留恋京城,巴不得被外放的人,很难有软肋。

图名的人,要么伪善,要么疯狂。显然,秦墨两者都有。

“既然秦爱卿已经将话说得如此明白了,论医术想必朝中无人高于秦爱卿。”朱右樘开口说道。

“既然秦爱卿已经有了解决之法,那就不必再论了,几位阁老意下如何?”

皇帝没再理会言官,这些人忠于皇权,朱右樘态度可以随意一些。阁老那边只要有个反应即可,调用秦墨本就是内阁做的决定。

即使朱右樘昨晚花了极大的代价才说服内阁,好让他们那群老头跟着自己赌一把,但此时朱右樘也不可能承认。

李东阳与谢迁、刘健回应的很干脆,同意!

情况已经很明朗了,一边是不明朗的疫病,另一边人家秦墨已经抛出了版本答桉,选谁还要犹豫吗?

况且这人是皇帝保着的,内阁已经不是那个随意可以得罪皇帝的内阁了,皇帝也不是那个热血的皇帝了。

君臣生了间隙,对于内阁来说没什么好处。

下朝之后,吏部官员悉数离场。秦墨连跳两级,一举从六品的修撰跳到了从五品的侍读学士。

翰林院的官员有独特的晋升体系,靠近权利中央,以低职摄高权。本就是为皇帝服务,例如秦墨这种就是标准的权利来自皇帝。

无论他升什么品级,荣华还是被废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这才是帝制,公平制度下的独裁君王。

走出殿门,秦墨勐地呼出了一口气。

忽的身后走来一个府军前卫,腰间悬刀,客客气气的对秦墨说道。

“皇上让秦大人去文华殿一趟,陛下随后就到。”

“劳烦将军带路。”秦墨亦是回礼,恭敬的回道。

秦墨这般态度倒是让侍卫有些受宠若惊,秦状元的事情也算是这几天茶余饭后的谈资,谁都知道这个状元郎满身带刺。

“不敢不敢,请大人随我来。”侍卫姿态放得更低了,走在前方引路。

禁军分为京营与二十六卫,京营在外守备京城顺带着干工地,二十六卫在内守卫皇城。

二十六卫一般由贵勋子弟担任,其中拱卫皇帝的贴身侍卫一般有三支,由锦衣卫、旗手卫,府军前卫负责,

府军前卫与其他不同,大部分都是从京卫的军官中挑选,这些人武艺与身份都非寻常军士。

入了文华殿,秦墨站在堂下等了一会,只听着一阵动静传来。踏踏几声匆忙的脚步,连带着一声咳嗽声。

“好小子,嘴挺会说啊!”

人还没出现,朱右樘洪亮的声音就从殿后传了出来。帘子拉开,皇帝着常服,大刀阔斧的坐在堂前。

“臣不善言辞。”秦墨低声说道。

“你不善言辞?”朱右樘脸上露出个笑容,背靠着宽大的椅子,整个人显得很松弛,“只能要根除京城的疫病,你就算是要七巧玲珑心,我也能给你找来。”

私下里,朱右樘也自称我。

闻言,秦墨沉默了一瞬,忽的开口说道。

“皇上要治到什么程度?”

朱右樘的笑容凝固住了,神情也顿时变得严肃了起来,问道。

“什么意思?”

“方才朝堂之上人多嘴杂,臣有些不能说的话没说出口。”秦墨说道,“京城此次大疫病确实是鼠疫,但恐怕没法根治。”

“你之前说能根治,所以你在骗我?”朱右樘声音冷了下去,眼睛却仍旧停留在秦墨那张没有任何情绪的脸上。

他没有愤怒,也没有怪秦墨欺君,只是在等着秦墨说出下文。朱右樘不相信一个状元,能有这种胆子欺君。

“臣不敢。”秦墨神色并未有半分慌张,“皇上有所不知,世间疫病,全然根治之法。”

“但若一场染即必死的疫病有药可治,有法可循,阻断其传播根源。后世即可效法,即便再起疫病也能迅速控制。”

“再对染病的病人对症下药,分批救治。如此一来,死病化活病,百姓心中的惧意就会消退。疫病虽未根治,但在百姓心中已然已经根治。”

“你的意思是说疫病无法根绝,但是染病不死能活,朝廷能控制即算是根治?”朱右樘皱眉问道。

“皇上,不算吗?”秦墨说道,“风寒热毒亦是会死人,若是疫病如风寒一般可治可活,那还有什么可怕的?”

“古往今来,鼠疫可从没几人能活。若是在大明朝,染病者十存七,那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绩。”

xiaoshuting.info

一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朱右樘的神色稍缓。

别说十存七,大明开国以来哪次疫病的百姓存活率不是以千分之几来算的。并且还包括一些轻症的壮汉,孩童妇孺更是染病即死。

大唐提出隔离,将染病者与活人迅速隔离开,创立了安乐坊用于隔离染病人群。彼时医者对疫病的理解还停留在阴阳失衡之上,是瘟神降世。

通常的应对办法只有隔离,掩埋死者,施以汤药。是生是死听天由命,遇二十年难得一见的大疫就只能硬生生的熬。

直到宋朝病气说产生,才使得医官对疫病的认识更深一步。邪气,邪气入体染病。

“既然爱卿有应对之法,为何又言无法根治?”朱右樘问道,“爱卿所言根治与字意相差不大,无妨。”

闻言,秦墨犹豫了片刻后说道。

“因为.....染病而死者不能掩埋,要烧尸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