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豪强变成温顺的小绵羊,审配在其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的家族虽然是现在渤海郡当之无愧的顶级豪门,但审配头脑清醒,根本不让家族走上之前的老路,而是在维持族人优渥生活的同时,将多余的钱财泼洒出去,大力促进本郡的发展。
放眼渤海,除了官府牵头的项目之外,其他的学馆义舍,有一半都是审家资助的,并且审配还极力推动家族的年轻人走出去,去到幽州观摩学习,再回到渤海郡这个新家园教书育人。
“不瞒使君说,我如此规划家族道路,也是存有私心。”面对刘备的赞赏,审配倒是落落大方地笑了笑,随即便解释起来。
在审配看来,刘备集团依仗得天独厚的钢铁和粮食产量,以及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土地和人口资源,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远远超越所有对手,扫平宇内,让天下重回正轨只是时间问题。
从这个前提出发,刘备在幽州与河北大地进行的所谓“改革”也势必要推行到整个大汉王朝,到那时候,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就会席卷天下,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天翻地覆的改变。
“使君只要选对接班人,保持数十年的稳定,以坞堡和丁壮作为武力后盾,以庄园生产作为其他后盾的世家豪强就会荡然无存,越早做出改变,重新构建关系网,就越能在这场变革中占得先机。”审配说道。
“继续,说说我还有什么想法。”刘备既是欣赏又是好奇地望着审配,希望从他口中听到更多的东西。
审配也不推辞,继续说道:“使君不惜花费巨大的投入,也要在治下全境推行蒙学和更高等级的学堂,传授的学问也不再是寻章摘句,而是儒法墨诸家兼容并包,各级官吏也大多是从书院中选拔,这就说明,只要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使君就会推行新的官员选拔制度,取代现今的察举制。”
“正南果然是能人,把我心中所想摸得一清二楚。”刘备长叹一声,“新的制度叫科举,是考校筛选年轻人各方面的能力,然后将其安置到合适的官位上去,吏员也是一样的选拔方式。”
“这就对了!”审配一拍桌子,有些激动地说道:“大汉近些年来颓败不堪,民间风气一日恶似一日,很大程度上就是被察举所累,所有人都想着如何扬名,如何相互吹嘘,做一些表面文章,却没有人愿意做实事,学真本领。民间流传的童谣,说是举茂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些话说得让人笑掉大牙,却又无不戳到了那些人的痛处。”
茂才就是秀才,因为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才改为茂才,意思就是能力超群的优秀人才,一般来说都是从已仕官吏和孝廉之中举荐,举荐者的身份更是高贵,主要是王公、将军、光禄勋、司隶校尉和各州刺史。
孝廉则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之人,也就是品德优异,天下各郡都有固定名额,每年按照规定人数举荐,然后送至朝廷,说起来要比茂才低一个档次。
再结合童谣中的歌词来看,所谓能力优秀的人才没有学问;所谓道德高尚之人不孝顺父母;所谓清白寒门子弟肮脏如泥;所谓上等门第的良将胆小如鸡。
这种考核松弛,察举不实,高门大户相互勾结、互相吹捧的做官途径,与卖官鬻爵,吏治**的政治环境互为因果,不断地形成恶性循环,然后反过头来,更加凶残地兼并、盘剥,使普通百姓深受其害,不得不揭竿而起,起义的浪潮接连不断。
审配出身于魏郡大族,见惯了世家豪强在这种分赃式的做官途径上勾心斗角或是相互串通,甚至连他自己,也是这种不正当行为的受益者。
但他就是不服气:明明我是有真本事的,跟那些依靠家世才能做官的蠢材完全不一样,但在察举制下,又只能与蠢材为伍,一起踏足官场,忍受无端而来的耻笑;明明我是有真本事的,却又必须按部就班熬资历,看着那些真正的高门大户子弟盘踞在朝廷中枢,尔虞我诈尸位素餐,把天下弄得一团糟。
这一切太不公平,必须改变。
这也就是他与刘备一见如故、一拍即合,宁愿放弃家族花费了几代人的努力,才在魏郡建立起的基业,毅然决然地跑到渤海,期间甚至被刺客暗杀,险些死在沟渠之间也不曾有半点退缩的原因。
“所以你大力资助贫寒学子和普通人家的孩童,就是为了广结善缘,让家族长盛不衰?”刘备笑着问道,不打算继续纠结察举制的问题。
在他看来,审配是既得利益者的一员,所作所为虽然有进步的一面,但更多还是因为打不破门第的天花板,这才跟着自己掀桌子,希望重铸秩序。
世家豪强都是分等级的,虽然在现在这个年代,他们还没有完全把持天下,不能像后来的九品中正制一样,按照家庭出身决定一个人所处的高度,但门第的隐形天花板已经初露雏形,笼罩在每个人的头顶了。
比如说,汝南袁氏的子弟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们这一代的成员想做官就做官,想收名望就收名望,袁绍“隐居”在洛阳,大肆结交豪杰,给党锢之祸中的党人提供庇护伞,如此嚣张的行径,也只不过是招来了大宦官赵忠的几句间接斥责,之后依旧我行我素。
一手策划了诸多变故,把朝廷弄成一团乱麻,把自己家族的骨干全部坑死之后,袁绍还能召集起诸侯,自己当上盟主,他的兄弟袁术更是觊觎皇位,企图改朝换代,这难道是他们真有本事?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他们拥有这一切,只不过是由于出身于汝南袁氏,是袁逢的儿子,仅此而已。
反观审配,他的家族在魏郡都不能做到鹤立鸡群,审配年轻时搭上了时任繁阳县令的大儒陈球那条线,成为陈球的下属,但没过几年陈球就被宦官给拍死了,审家一番苦心经营也化为了泡影,直到韩馥入主冀州,审配才能再次被启用。
这种不上不下的阶层地位,决定了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审配就算跟对了明主,也最多是个两千石的郡守,很难再升上去了,他为了搏一把,就必须跟随刘备,砸烂旧秩序。
或者说,把头顶上那些碍事的家伙搬开,也是可以接受的。
作为后世穿越过来的人,刘备很了解所谓的历史局限性,他也不在意身边的人究竟心里打什么算盘,只要能提供助力,他就来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