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的失败虽然远远算不上伤筋动骨,却也让董卓和李肃清醒了许多,尤其是董卓,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他放弃了最近一段时间陪伴自己的美女和美酒,重新把生活的重心放在了朝堂和军事方面。
在研究了几天之后,董卓骇然发现,当前的周边形势非但不是自己之前想象的那样好,甚至还有几分凶险的意味在其中。
虎牢关以东的地界已经完全不是董卓可以控制,这点可以理解,河内的袁绍王匡联军、酸枣一带的诸侯联军就像是一把铁钳,牢牢卡在黄河两岸,隔绝了从洛阳向东发号施令的途径。
之前没有被董卓放在眼里的白波军,如今也和南匈奴于夫罗部联合,在河东一带兴风作浪,随时可以南渡黄河,截断董卓军向西返回凉州的道路。
最令董卓感觉到恐惧的还在西边,他的凉州老家,大汉朝当今最出名,最能打的大将皇甫嵩就在扶风,手里还有三万大军,那可都是货真价实,勇悍绝伦的凉州边军,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西凉铁骑。
纵使自己抓住机会进到洛阳,并且攫取了大汉帝国核心决策层的权柄,但这种建立在军事威慑上的权力,若是遇到同等级别、甚至是更高一级的对手,也会迅速地崩塌。
“以在下愚见,我们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在关东,而是在雍凉之地。”这一天李儒前来求见,说出的第一句话就让董卓觉得,这个人真是自己的心腹。
“老夫也深有同感,只是这么多的难处集中在一起,一时也难以解决啊。”董卓叹息道。
李儒不露痕迹地端详着董卓的神情,确认对方所言是出自真心之后,方才缓缓开口,但这一开口,就又让董卓吃了一惊,“相国,可曾想过迁都长安?”
“什么?”董卓悚然站起,盯着李儒看了半天,这才将信将疑地走到屏风旁边,对着一张司隶地图琢磨起来。
李儒跟了过去,就着地图上的各种标识记号,向董卓阐述起他的战略意图,
在李儒看来,关东地区承平日久,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一没有久经战阵的士卒,二没有能征惯战的将领,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他们人数众多,一时间难以剿灭干净。
董卓麾下的军队是以凉州边军和并州边军为核心,虽然战力惊人,但吃亏在人少,想要维持洛阳地区的威慑力,同时东出虎牢与关东联军交战,还要顾及到洛阳与长安畅通无阻,着实是太困难了。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洛阳城的政治力量太复杂,根本不是他们这些凉州人能够适应的。
洛阳当了二百年首都,世家大族久居于此,各种势力盘根错节,如今董卓军力强盛,这些家伙还只能夹起尾巴做人,万一战事拖延下去,给了世家可乘之机,他们一定会四处串联,搞出些事情来。
“迁都长安,避免腹背受敌,又能将洛阳世家豪强的潜在力量连根拔起,把朝廷牢牢掌握在手中,听起来不错。”董卓听得连连点头,但他随即就想起了另一个隐患,“皇甫嵩的三万大军还在扶风,万一我们去了长安,他再勾结皇帝作乱,又当如何?”
勾结皇帝作乱,董卓这不是指着自己鼻子骂奸臣吗?
李儒却不管那么多,胸有成竹地答道:“所以在此之前,我们还要做一件事,把皇甫嵩调来洛阳为官,找个机会杀了他,如此一来,就再没有能与相国抗衡之人了。”
“调虎离山,不错。”在董卓看来,只要除掉皇甫嵩这个拦路石,再将他麾下三万凉州边军收归自己麾下,就算袁绍等人跳得再凶,也根本动摇不了自己的根基。
只是如李儒所说,洛阳世家在此耕耘了近二百年,所有的权势、财富、人脉都集中在这个地区,他们怎么可能容忍董卓迁都长安的决定?
若是遭受大多数、乃至于绝大多数朝臣反对,迁都行动又该如何进行?
“相国可曾想过,今日关东能组织起声势浩大的联军,正是因为对世家豪强过于纵容,过于优待了?”李儒见董卓又开始犹豫,不禁冷笑起来。
董卓一想,可不是这样吗,关东联军那一群反贼,几乎全是自己提拔起来的,当初自己初掌朝政,还想着和世家大族、尤其是汝南袁氏搞好关系,想不到一番好心,现在全变成了砸向自己的石头。
李儒继续说道:“世家豪强本就不是什么知恩图报之人,他们世受皇恩,能有今日的权势地位,都是依靠朝廷的庇护,相国想想,他们连皇家的恩德都不念,又怎会念着太师的恩德?”
这一番诛心之言可谓是鞭辟入里,句句印在董卓心里,让他眼中渐渐泛起凶光。
“伍琼、周毖!”董卓反复念着这两个名字,心中杀意陡生。
当初放弃通缉袁绍,并给他授予渤海太守职位,又将一干袁氏门生故吏安排在关东各州郡的紧要位置,都是出自这二人的建议。
现在想想,恐怕这都是他们早就策划好的。
董卓转向李儒,如今他能够信任,并且委以重任的也就是这个人了,“文优,依你之见,老夫是要杀人立威?”
“杀掉一个看不顺眼的,再杀掉几个为他抱打不平的,其他人就都老实了。”李儒笑着说道。
“老夫想杀的人太多了,怎么办?”董卓心中计算着要杀的人,口中继续问道。
李儒也不含糊,“杀人这种事费不了太多力气,相国只要觉得能解气,多杀几个便是了。”
于是,初平元年正月,在董卓指使下,郎中令李儒毒杀废少帝、弘农王刘辩,天下震惊。
紧接着,董卓召开朝会,向满朝文武宣布了自己想要迁都的想法。
为了让自己的行为显得不是那么可笑,董卓特意找到一本极为冷门的谶书——《石包谶》,堂而皇之地地宣称,当初高祖在长安建都,一共历经十一世;后来光武帝在洛阳建都,到现在也正好是十一世了,正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按照《石包谶》的说法,我们正当迁都返回长安,才可以让天下长治久安。
这话一说出口,立刻遭到了激烈的反对,而反对的声音,还是来自于董卓极力拉拢的高官——司徒杨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