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冒顿 > 第22章 互试探终归和境,兄弟争诱敌一搏

冒顿 第22章 互试探终归和境,兄弟争诱敌一搏

作者:墨茗忧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14 11:26:32 来源:笔趣阁

陈平面色凝重,扶须沉思后,缓缓说道:“朝廷在太后治下休养生息多年,征伐燕赵对朝廷来说易尔,关中十万虎贲东出,半年即下,臧衍、赵利只不过是待死之徒尔,不足为惧。

但燕赵背后的匈奴人怎么办?前日冒顿掀战却不吞地,就是为了在汉匈间留下余地。

若是咱们趁其空虚而伐之,汉匈边界瞬时绵延万里,匈奴马多来去自如,再起国战恐非朝廷之福,休养之民亦复战国之态,此决非大汉之幸。”

吕雉蹙眉道:“你的意思是不伐?”

陈平壮着胆子反问道:“太后知悉匈奴否?”

吕雉摇了摇头,道:“刘恬每年倒是会有一二信来,但大多只述思乡之情,问候之语,其余倒是少说。”

陈平道:“今日匈奴之强朝廷无所察,老臣不知兵,但亦明知己知彼方能战而胜之。

太后且容老臣斗胆推测一二,白登时匈奴已能发动四十万骑,十年生养,又征伐多地,再添二十万骑不难。

六十万骑,此时匈奴兵锋如日中之阳,朝廷何苦去撩拨虎须?”

吕雉冷着脸沉声道:“朝廷总不能因为忌惮,将中原膏腴之土裸露在外,燕赵若存则山东难以保全,胡刀之下朝廷又该如何安枕。”

陈平叹道:“老臣也不是反对北伐燕赵,进而北御长城,只是觉得时机不佳罢了。

此时匈奴单于冒顿年高未崩,其帐下人才济济,此时要伐,朝廷难以全退。

左传云: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匈奴初立之国,国本难成,百族难附,兴衰忽焉,朝廷何必与其争一时意气。

冒顿帐下各族人才辈出,他是个异数,又能容人,这正是匈奴兴盛的映照,不过历来有这种胸襟的帝王少之又少。

匈奴国内匈奴人少,人少而握大权,统大疆,为了稳定国内,其贵族必然要小心防范其余各族,此非人力能阻,皆赖天意。

一旦单于崩,到时候冒顿培养出来的忠犬诸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必然会推举一位贵族们期盼的新单于,而登顶后新单于又必然要反哺他们,强大的公室必然也会借机要权。

皆时新单于无老王之威,如何服四方?只能背靠公室,驱异士,以位酬爵,当年秦人驱逐六国士的事情必将重演。

到那时才是朝廷收复燕赵的机会,新单于继位,金帐排外导致国内人心惶惶,到时候就算真要战,我军亦有胜算之机。”

数息后,吕雉深深望了一眼陈平,起身道:“这事本后会考虑的。

丞相府还是多些侍女的好。”

望着吕雉要起驾回宫,陈平连忙又道:“太后不妨想想秦灭六国时,齐国因何而降。”

吕雉转首看了眼陈平,道:“好一个齐国降秦,本后知意。”

望着銮驾离去,屋外送行的陈平心生庆幸,太后尚没有糊涂到皆听吕家子弟之言的地步。

吕雉回宫后并没有再提北伐燕赵之事,而是在燕赵两国周围的郡县,推行更吸引人的策略,以汉廷庞大的软实力,来消耗燕赵两国的战争潜力,于无声处待惊雷。

数月之后,夹缝中的燕赵面对汉廷的抢人政策亦是浑身难受,比起风俗习惯迥异的匈奴,两国百姓自然更倾向于同风同俗的大汉。

燕赵二王互相通气后率先自救,为了防止国内人口不断流失,他们首先选择将国内人口迁徙到都城或者大城附近就近管理。

其次为了有兵力对抗南北的两个庞然大物,两国的兵役力度不断增加,这导致两国国内大量的耕地被人为撂荒。

地少了,粮产亦少,两国维持庞大的兵力开销又需要大量粮食,燕赵两国彻底陷入了死循环。

而集中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大城附近的人地矛盾,此举可谓民心尽失。

两相比较,与民休息的大汉则显得吸引力巨大,燕赵逃户与日俱增。

发展到最后,南逃汉廷还不算,后面在两国的严防下,很多逃户开始北逃,前往匈奴境内的辽河流域耕作。

比起燕赵的严管,辽河流域的匈奴人,一年仅仅来收个骑田税而已,其余这些逃户想主动找个匈奴人都难。

面对燕赵几近崩盘的国运,赵利和臧衍不得不低头去寻求金帐助力,希望冒顿能出面禁止汉廷继续接纳燕赵逃户。

冒顿也没想到两王能如此作死,按这个情况发展下去,不需两年,汉廷几乎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燕赵,好厉害的手段,这还是自家无法复刻的操作。

不过此时为了燕赵,去跟汉廷再来一仗却是难行,且不说冒顿班师回来的当年秋天,塔塔就率骑兵重新进入了伊列水下游,跟留守的稽粥打的有来有回,消耗战下,需要新服的西域诸国源源不断的为其输血作战。

九原和辽河的粮仓也早在西征时就被消耗殆尽,处在恢复周期的金帐根本没有能力出兵南下。

但燕赵两国又必须要保下来,拉住喽,否则当年的南征岂不是白打了,处在两难选择的冒顿不禁有些头疼,如何能既扼住汉廷的势头,而又不用兵呢?

求战!

双方都不想开战,主动求战的一方显然更具主动,况且臧衍和赵利这些年没干别的,就是将自家都城修的水泄不通,若是汉廷先去碰的头破血流,待来年秋熟,也许就是金帐再一次南下的契机。

思来想去,冒顿决定按匈奴习俗给吕雉写了一份信,直接以近乎侮辱的口吻,激怒她放弃汉廷休养生息的国策,逼着她用兵燕赵。

可惜冒顿显然小瞧了这个帝国的主人,吕雉以损失个人名誉为代价,继续维持了汉匈间的和平。

面对这个对自己都狠的人,冒顿拿着汉廷的回信,不禁感慨道:“忍常人所不能忍,得常人所不能得,成常人所不能成,大汉何其幸也。

罢了,告诉燕赵二王,谨守国土,莫要轻易挑衅汉廷。”

随后金帐亦开始休养之策,臧衍、赵利二王自然无力再搅动风雨。

......

两年后,伊列水上游大营。

“小主人,这是大阏氏从漠北送来的消息,右贤王或许要掌管九原了。”

稽粥有些烦躁的将羊皮信拍到了案机上,抬手端起一杯葡萄酿一饮而尽。

他愤愤不满的低声道:“当年者莫言舅舅借着昭武城马场的事,将河西支持罗姑比的势力连根拔起,至今咱们这才安闲了几年?

罗姑比回到单于庭后靠着谄媚,让父王将河西再次赐给他,这次没想到连九原都要保不住了。

九原的意义对我们两兄弟来说意义非凡,阴山南北是父王起家的地方,这么一闹,怕是金帐内要再生波澜。”

瞧着因酒劲红着脸的稽粥,铁脸老奴笑道:“左贤王何苦如此,近些年金帐扶持右贤王,也是应有之义,毕竟都是大单于的儿子,总不能厚此薄彼。”

稽粥面露不悦,哼道:“不过是父王的平衡之术罢了,我和罗姑比,就是以前的父王和忽室尔,但本王可不想落得个忽室尔的下场。”

铁脸老奴伸出干瘪的手为稽粥的金杯倒上酒,这次他并没有主动接话。

心中被勾起心思的稽粥一把拉住铁脸老奴的手,郑重的问道:“本王可不想当第二个忽室尔,但本王知道你带着铁面毁容来到我帐下,亦不简单,你可能教我?”

铁脸老奴弓着腰陪笑道:“匈奴自大单于以来,首重军功,不论右贤王在漠北闹的有多欢,但他绝没有大王此时的机会,只要能争得大功,大王回到漠北后,自然不受那些邪风怨气。”

稽粥蹙眉道:“大月氏近年跟我军焦灼在伊列水下游,双方在湖西的甜水区来回争夺,若不考虑调动天山南北的驻军,他们跟我军可谓在伯仲之间。

若想挣得回国大功,非大决战不可,本王需要说动南北两道诸王支持。

而且塔塔老王宛若老狐,轻易怕是不好相赢。”

铁脸老奴道:“大王何必忧愁,输一场,月氏人会起疑,输两场,月氏人会更加谨慎,但若是我们输十场呢?”

稽粥眼中带光,道:“不需十场,五场大月氏人就坐不住了,毕竟我军有西域诸国供给粮秣,所部皆兵。

塔塔身后还有万千部族要养,他比本王更着急拿回伊列水流域。”

“正是如此。”

似是想到了什么,稽粥敛起笑意,道:“不过,我军下辖皆是贵胄之子,若是连败必然损失惨重,恶了诸贵,虽胜犹败啊。”

“猎骄靡大王跟大王情同兄弟,乌孙人已经没得选了,不是吗?”

稽粥的脸色凝重了起来,铁脸老奴的计策无非就是填人命进去,让大月氏人轻信罢了,但牺牲谁,是一个抹不开的话题。

轻易难决的稽粥摆摆手,道:“你先退下去吧,本王要好好想想。”

“诺。”

退出帐的铁脸老奴转头对着大帐露出了个渗人的笑意,他知道稽粥没有直接拒绝,就是同意了,只不过此刻是心里有些过不去的坎罢了。

翌日,稽粥选择约见了猎骄靡,两人在帐内密谋许久,最后猎骄靡阴着脸走出了大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