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冒顿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心忌惮起意约和,互妥协天下罢兵

已经有了撤兵约和的想法,冒顿开始在脑海里寻思着如何找台阶下了,他散了诸将,只留下几个谋主继续商讨。

冒顿沉声问道:“金帐召赵利和臧衍前来议事,他们怎么说?”

柯世列压着火气的回道:“回大单于,北撤时臣便按金帐令传信二王,不过他们二人倒是很有默契,尽然同时宣称抱病,不能亲身前来金帐侍候单于左右,只派人跟着使者回使,还送来了百余牛羊和数十车粮食,言称是来犒劳大军。

蓟城和邯郸的暗探回禀,臧衍和赵利已经秘密回到了各自的都城,进攻齐国的军队也撤了回来。”

冒顿眼露玩味,嗤笑道:“牛羊?粮食?他们倒是打的好算盘,汉匈鹬蚌相争,他们算得上是渔人?

既然如此,本单于便如了他们的愿,我们打汉军的时他们不出力,到时候本单于要看看,汉军东出井陉的时候,他们能抵挡到何时。

如今我们在平城跟汉廷对峙,不好轻易出手惩治他们,告诉令狐苟和匈燕边境的部族,严查出入草原的商队,断了他们的财路,让燕赵两国的地主们去找他们的主子去闹腾,不要让这两个家伙太清闲。”

柯世列显然没想到冒顿会轻纵两国,毕竟匈奴人历来讲究有仇必报,燕赵两国其实已经算是潜在的背盟了,但他很快想通关窍,应诺而坐。

冒顿如此选择并不是烂发好心,而是不得不做出的妥协,自己若是攻打燕赵,对内是打了自己的脸,对外则会把潜在背盟的燕赵推给汉廷,这两者显然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唯有对燕赵小惩大诫,才能让两国继续当汉廷的敌人,毕竟只要臧衍、赵利两人对中原有所求,他们就必然要和汉廷擦出火花,这是利益使然。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时效性,汉廷若是国力恢复的快,燕赵国小的天然劣势暴露,必然难撑,到时候金帐和汉廷之间必然会因此再生波澜,如今这样做,也只是将汉匈间的争斗推迟了些年月罢了。

处理完燕赵事,便是有些头疼的平城之战收尾了,冒顿接着问道:“对汉廷本单于已决议约和,不准备进行大决战,今当如何止战?诸君可有所见?”

伯尔班尼开口说道:“大单于,臣以为,以战求和,方能如愿。

汉廷此次北进指挥混乱,自我大军退兵,汉军在平城的帅旗就换成了樊哙。

从刚开始在晋阳时的陈豨,再到平城突然换帅而战的韩信,再到今日统兵御我之樊哙,汉军短时间内频繁更换统帅,这不是正常事。

依臣看,这是汉廷内部夺权之争,在汉廷看来,前两者都不是此时统兵的最佳人选。

汉廷新帝登基,朝堂上真正管事的是太后,及其外戚吕家做主,在吕雉眼中陈豨是旧臣,韩信却是异数,樊哙才是她真正想推出来的汉军统帅,毕竟大汉人口虽数倍于我,但平城汉军亦是举国之兵,吕太后不会轻托人手。

我们不妨在此事上做做文章,借助汉廷的力量,除掉对我们最有威胁韩信。”

冒顿思索道:“似乎是有些意思。”

赵炎见机补充道:“此事或许可行,汉廷朝堂上吕家想打击刘姓并不是秘密,要是此时我们送上借口,汉廷必然会顺水推舟。

不妨用在谈判上的承诺来打开缺口,金帐承认韩国四郡归汉,来换取韩信的脑袋。”

柯世列也颔首道:“韩国四郡内并没有几座坚城,就算金帐许给汉廷,咱们骑兵占优,四边郡实际上依旧在金帐的威慑下。

我想汉廷国内也乐得如此,毕竟他们也不想看见一位不受长安钳制的将军,而且这位将军还有随时控制汉军的威望。”

冒顿想了想也觉得可以,毕竟不发一兵,能干掉对手的大将自然最好,不行也没有什么损失,反正都决定要和了。

最终冒顿拍板道:“此事是你先提出来的,伯尔班尼,你去办吧。”

“诺。”

随后冒顿又吩咐赵炎,新到的九原粮优先供给前线的阿尔斯楞,以供养其跟汉军继续对峙。

饭后,冒顿背着手开始了养生步,思绪也随着神游天外。

匈奴大军停滞在诸闻泽大营的原因有很多,还有一个深层原因他连对赵炎都不愿意提及,这也是他最忌惮的,汉军此战着重打击了狼骑。

从平城回到大营后,私下里冒顿让五部狼骑各自统计损失,结果吓得他心惊。

冒顿赶忙下令封锁消息,但他又明白这只能解一时之急,毕竟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匈奴不似汉廷统御关中、关东人口众多,对金帐来说人口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狼骑这次的损失需要长时间来补充,否则金帐将难以像以前般压制左右两部,进而维持国内稳定,跟一帮军头打交道,自然是拳头大的好说话。

冒顿在战后有预见这种结果,所以在撤军途中就发密令给稽粥,要他带着左贤王本部骑兵火速赶来诸闻泽,为的就是平衡金帐对左右两部的绝对压制。

待诸部王爷们知道狼骑大损的消息后,稽粥的骑兵也应该到了,想来辽河培育出来的骑兵,一定会让他们再吃一惊的。

长安。

大殿内,侍者宣读罢。

吕雉望着诸臣问道:“匈奴来使所提,诸位有何见解?”

“太后,平城之战我军大胜匈奴,险些擒住其单于,这是大胜,岂能顺意胡人。

韩世子亲自去辨认过平城战场的死尸,可知匈奴狼骑损失惨重,此时约和,急的应该是匈奴人,朝廷不如压一压他们的气焰。”

“不妥,匈奴大国也,损失数万之兵必然尚有余力,韩世子的话大人怎么不说完呢,此次平城战场上,匈奴的右部骑兵一个都没到,但谁能保证今年秋天他们不会来呢?

依臣看见好就收,先得四郡再说,有了这四郡在手,朝廷俯视燕赵,由弱至强,方能扫除祸患。”

“那淮阴侯?”

“韩信本就犯有谋反重罪,全赖先帝宽厚留其性命,殊不知其不思悔改,随意暗杀朝廷的边关大将,大胆窃取军权,险些掀起汉匈两国连年苦战,此时能借其命熄戈,自当行之。”

“可是淮阴侯早被刘丘带着不知所踪。”

“效仿先帝处理张耳事,找个相像之人送给匈奴人,蒙混过关即可。”

话到这,吕雉点头道:“准。”

事后诸臣散去,见儿子刘盈在位上郁郁寡欢。

知子莫若母,吕雉上前问道:“皇帝可是觉得委屈了淮阴侯?”

刘盈道:“母后,平城能胜,全赖淮阴侯谋划血战,此时朝廷送首级予匈奴,岂不是寒了平城大战的将士之心,今后谁还会报国投军?”

吕雉问道:“那皇帝认为,汉军是该听朝廷的,还是应该听韩信的?”

刘盈不假思索的回道:“自然是朝廷。”

吕雉再问道:“天下有能制住韩信的?”

刘盈蹙眉思索,随后摇了摇头,说道:“恐怕未有。”

吕雉道:“所以朝廷必须杀了韩信,就算没有匈奴人插一手,也是如此。朝廷赐死的只是韩信的名,没了这个名,汉军便只能听朝廷的。

韩信是个能统百万大军的人,你父亲尚且压他不住,盈儿,你又有什么本事去让韩信辅佐呢?

就让刘丘陪着他安度余生,也算是落得善终。”

刘盈执拗道:“难道我大汉有淮阴侯,还打不赢匈奴人?为何还要继续和亲,将自家的女人送到草原去?”

吕雉道:“盈儿,贩夫走卒都知道伸手护住妻儿,大汉皇家却要让王女北去,难道皇家不如农家呼?听上去担着骂名,让匈奴人耻笑大汉无男儿矣,但和亲争的是时间,为的是以后!

你若令汉强,和亲自你止,你若令汉弱,则和亲代代相传矣。”

刘盈站起来激动道:“朕必使和亲自止于此!”

吕雉摇了摇头,叹道:“皇帝,你要先知道朝廷的粮仓已经见底,天下州府的户口百不存一,大汉的一只脚已经踏空在了悬崖边上,此时朝廷又拿什么去贪恋秦时的北伐雄举呢?

天下需要的是一位带着他们休养生息的皇帝,而不是一味好勇斗狠,带领大汉去打一场不知道胜负的战争。”

刘盈低下了头,颇有些颓然的回道:“朕明白了。”

......

瞧着锦盒里装着的韩信人头,冒顿心中顿生乏味,双方都知道这是一个假货,但大家都要承认这是真的,因为只有这样,汉廷才能杀死韩信的名,今后就算真韩信再出来,也只是个假的罢了。

金帐也需要这颗人头来平息失败的怒火和凝聚人心,算是各取所需。

汉廷的这个举动也告诉冒顿,双方都有求和的意向,至于细节上的掰扯,自然由臣子们去慢慢谈。

汉匈对峙一直持续到秋末,期间两国竭力维持前线大军的消耗,致使国库内的银粮在飞速消耗,最终汉廷搬空了关中、晋阳的粮仓,匈奴则将九原、辽河积攒起来的家底也搭了进去,双方没有在军事上两败俱伤,却在经济上吞下了苦果。

期间汉廷和金帐几次互使都是无疾而终,谁都不愿意先露怯,进而影响最终的谈判。

好在今冬的第一场大雪给了汉廷与金帐一个天然的台阶,冒顿显露诚意,金帐留下柯世列全权处置南方事,冒顿率先引部北归,带领匈奴各部散部归家。

见匈奴退兵,汉廷也相应的撤回关中兵,至此天下罢兵。

年后两国互使,默契的选择了继续维持和亲,不过韩国的灭亡是注定的,平城亦重归汉土。

......

回到草原的脱木兀惕独马孤影难掩忧伤,脸上的新疤预示着他的侥幸,差一点他就在迂回的冲锋路上身亡了。

瞧着落雪渐渐加大,脱木兀惕回头瞧了一眼马背上驮着的半副残甲,这是弟弟最后的遗物,平城之战找不回尸首的人有很多,这无疑是对家属的再一次打击。

回到营地,在得知小儿子乌恩格沁战死平城后,母亲德图娅本就因阿茹娜去世落下的病根再次发作,终是再经不住丧儿之痛,冬日寂寥不久便随着去了。

哈斯纳图家的欢声笑语再也没有了,或许只有在孩子身上,还能再见到几张纯真的笑脸。

乌恩格沁的妻家则彻底因为此战败落了,巴勒巴和乌恩格沁战死,没有身孕的女人显然无法撑起两家间的纽带。

似巴勒巴家的牧人家草原上还有很多,他们随着金帐的胜利而快速崛起,自然也会跟着金帐的失利再次坠入谷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