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冒顿 > 第一百零一章 汉廷备战分主次,边军示弱溃韩军

匈奴方面最先集结完毕的,还是在匈奴南境由金帐扶持起来的燕赵韩三国。

他们的领地接连汉土,在金帐五年前的计划里,三国就是预留的排头兵,而今是该他们展现作用的时候了,毕竟再紧密的联系,也不如体现自身该有的价值。

有着金帐兜底的承诺,三王虽然难免对春日开战颇感肉疼,但对开疆拓土的执念,还是驱赶着他们做出了选择。

一时间平城、蓟城、邯郸三座国都内的府衙都异常忙碌了起来,军营里甲士林立,街道上骑兵飞驰。

各地军队频繁的调动,引得田中耕作的老农频频起身侧目,这还没安稳几年,这仗又要打起来了。

三国的动作并未做过多的隐藏,潜伏在三国的汉军细作很快将消息传回汉廷。

临淄王宫,齐王刘肥在丧父悲伤之余,更清楚三国来势汹汹,山东少险要,齐军对燕赵的骑兵是非常忌惮。

刘肥一面下令调集齐国各地的军队前往济北备战,又命各级官府调运粮草,另一面则飞报长安求援。

因为前几年韩王信的背盟,三国早生间隙,赵利和臧衍相约联兵,赵燕两国发兵进攻齐国,而韩王信则引兵向南,准备独自进攻太原郡。

一时间伴随着先帝驾崩,北境和山东的兵祸接踵而来,长安城内除了悲戚,难免又增添了一丝慌乱。

朝堂上,对三国趁乱来袭的对策争论持续不断,带着孝的刘盈跪坐在王位上,眼神清冷的望着殿内据理力争的众臣,他袖口里拳头紧握,但很少有人去顾忌新帝的哀乐,他们更多的是频频侧目,时刻关注着卷帘后的动静。

突然一声磬响,余音绕梁,诸臣立马静了下来,规矩的跪坐了下来。

女官绕开卷帘走了出来,先是躬身一礼,随后正声道:“先帝崩于前,新帝初立于后,燕赵韩三伪王不识天命,趁机作乱,妄想列土封疆,图谋大汉社稷。

太后问诸臣,有何谏言?”

诸臣神色不一,一时间又摸不出太后和新帝的脉,只能尽皆选择讷讷不言,谁都不愿意当出头的椽子。

短短几息,殿内可谓演尽了世态炎凉。

却见女官主动附耳帘内,听命后再次正声道:“太后知道众卿家难言,不若就按左右丞相、太尉先谏。”

“诺。”

左丞相陈平出列,道:“禀陛下、太后,三伪王不过小恶,与朝廷来说不过疥癣之疾,此时突来犯边,除了其心中贪念,必然还有人背后指使。

朝廷需要思量,是否要因此,彻底放弃先帝与匈奴人和亲修养的国策,转而准备跟匈奴正面作战。”

话音刚落,右丞相王陵便出列急道:“太后,河东战事年前才稍歇,陛下又刚刚登基,朝廷此时亦在求稳而共渡时艰,岂能轻言开战。

打小仗,击三国尚可,但若要跟匈奴在北方掀起大战,此时,恐非国家之善。”

左右丞相意见相左,殿内众臣窃窃私语了起来。

太尉周勃出列道:“太后、陛下,齐王已经遣使向朝廷求援,山东情况危机,臣意朝堂上可以继续争论,但不妨先征关中之兵东屯于荥阳,以备战局变化的不时之需。”

围帘后默声数息,吕雉说道:“皇帝,关中之兵乃朝廷基石,轻易不得妄动。

不若令平阳侯引兵坐镇睢阳,看顾山东局势,平阳侯前些年辅佐齐王梳理齐国数年,熟悉山东河川,当能担此任。

舞阳侯勇武过人,统兵有方,可令其征关中兵暂屯于灞上,国府各衙优先供给粮秣、器具,再视北境多变的情况,准备随时支援晋阳,防备匈奴。

各地宗室、诸王当严防此时宵小作乱,谨守封国,无诏不得外出。”

刘盈蹙眉道:“母后,平阳侯在睢阳屯住,齐王怕是轻易难顶燕赵两伪国之伐。”

吕雉冷声道:“关中有数之兵不得轻动,匈奴才是朝廷的亡国大患。”

刘盈望了望卷帘不再辩驳,有些失落的低头应诺。

随着长安城内信骑四出,汉廷亦在为即将爆发的大战着手准备。

晋阳城,随着韩王信引兵进攻太原郡最北边的霍人县,汉韩相争已经不可避免。

身为赵相国的陈豨闻听战报,立即着手集结晋阳周边屯驻的汉军,准备迎战。

相国府内,坐着轮椅的韩信正在欣赏着满园春色。

身披甲胄的陈豨主动前来拜见,望见韩信如此悠闲,他笑道:“大将军倒是好兴致,此次韩国举兵犯边,不知大将军可能教我。”

韩信浑不在意的笑道:“阳夏侯乃朝廷北境主官,信白身一人,何敢言教。

不过要是换成信,此时定当速燃狼烟,快马向朝廷求援。”

陈豨眼神一冷,心中有些不可思议,说道:“大将军,豨虽不才亦行伍多年,但韩军刚到霍人,就求援,是否有些小题大做。

我晋阳十万大军在侧,何惧韩军数万,不用求援也能打的韩军丢盔弃甲。”

韩信并不在意陈豨的反应,顺手捻了几粒鱼食扔进鱼池,引来池鱼争抢。

看了看鱼儿争食,韩信缓缓道:“你在晋阳多年,应当知道三国间早生嫌隙,此次却首尾相顾,共约南来,是为何?”

陈豨蹙眉道:“匈奴?”

韩信示意丘伯将他推离了鱼池,继续说道:“自先帝与冒顿战于平城,时来五年有余,匈奴人如弓矢引而不发,修养这些年,再重的伤也应该痊愈了。”

陈豨亦是参加过当年平城大战的人,匈奴铺天盖地的铁骑冲锋,此时想来依旧脊背发凉。

顿了顿,陈豨还是相信了韩信的判断,说道:“末将这就快马向朝廷求救。”

见陈豨不算蠢,韩信又道:“三国嫌隙轻易难愈,其中必然有匈奴的手笔,韩王信被赵利和臧衍孤立,此时不管是顾忌匈奴,还是发展自身,其必然都会急于求成,你且先放一二城池予他,再令士卒多备大盾,韩军可下。”

“诺。”

陈豨应韩信先放后收的骄兵计,连放北境的三座县城给韩军。

短时间内成果斐然,韩军上下大喜。

汉军果然因为皇帝的新旧交替,国内惶惶不可终日,根本无心抵抗,这种猜测在韩军中被坐实。

韩王信当年就是刘邦的左右手,自然不会将后来居上的陈豨放在眼中,狼行千里吃肉,韩军昂首阔步大举驱进,兵锋直指孟县,只要攻破此城,晋阳近在眼前。

万余韩军前锋刚刚抵达孟县城下,前锋将军王黄便迫不及待的派人前去劝降,他心里想着一回生二回熟,孟县的汉军必然跟前面一样,不敢再做抵抗。

瞧着信使打马而去的背影,王黄走一步看两步,心中已经盘算着怎么攻打晋阳了,毕竟那可是座北方重镇。

谁知这次韩军踢到硬茬子。

陈豨所引大军此时已经在城内以逸待劳数日,汉军上下养精蓄锐,严阵以待。

接过韩军的劝降信随意一撇,陈豨顺手将信扯的粉碎,骂道:“狗屁不通!狗屁不通!要不是等后面的韩军主力,本将如何能忍此僚聒噪。

去,斩了信使,激韩军攻城。”

汉卒手起刀落,陈豨的亲信都尉亲自将使者的脑袋扔下了城,引得城上汉军士气大振。

城外,王黄眼瞅着派去的使者被汉军枭首,脑袋还扔下了城,立刻怒骂道:“这城内的狗贼不识天数,老子破城后定要好好炮制他们!

攻城!”

王黄鼓噪韩军攻城,韩军连续两轮冲击孟县城墙都是效果寥寥,但随着曼丘臣和韩王信率领的韩军主力陆续赶到,韩军的士气也达到顶点。

望着城头上防守严密的汉军,韩王信用马鞭前指,冷声道:“不要让孟县小城耽搁大军的时间,我军要趁着汉军无心恋战的机会,速取晋阳,进而抢占太原全郡,否则后面匈奴人来了,咱们可拿不到大头。”

一旁的曼丘臣说道:“大王,依末将看,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让击刹弩兵压阵,我带弟兄们一鼓作气,冲下孟县。”

韩王信颔首道:“好!击刹弩兵尽数压上,擂鼓攻城!”

“诺。”

韩军擂鼓冲城,城墙上陈豨自然将韩军的变阵看在眼里,早已准备好的大盾上墙,进一步完善了孟县夯土城墙低矮,防御不足的问题。

韩军铺天盖地的箭矢雨落而下,压的墙上汉军抬不起头,但在大盾的护佑下,士卒死伤稀少。

韩军抬着简陋的云梯鼓噪攻城,汉军亦奋起反击,双方在城墙上下快速陷入拉锯。

汉韩双方在孟县的攻防一直打到日头西落,在城墙下折尽锐气的韩军渐露疲态。

见守孟县的汉军如此顽强,韩王信心中气恨,但同样知道今日定是拿不下城了。

陪在一旁的王黄见自家主子气闷,哪敢吱声。

眼看着曼丘臣组织的进攻再一次被汉军打下,韩卒溃败而逃,韩王信终于忍不住决定道:“鸣金收兵,明日再战。”

闻听撤退的鸣金声,如释重负的曼丘臣下令各部,从孟县城下陆续后撤。

望着韩军撤退,陈豨猜到了韩军的打算,他果断命令道:“左右墙角起烟,令城外的骑兵冲击韩阵。

弟兄们,打开城门,随本将杀敌!”

“杀!”

见攻了半天未果的孟县城门突然大开,汉军列队顶盾而出。

正在撤退的曼丘臣被侍卫叫住。

“将军快看。”

曼丘臣循声望去,只见孟县里的汉军居然敢追出来,这守城的汉将怕是真昏了头,摸不清自家的斤两。

白捡的功劳不要白不要,意识到机会的曼丘臣即刻指挥韩军掉头迎上,另一边转头吩咐道:“快去禀告大王,让中军速来支援,我部已经咬住了汉军,孟县一鼓可下。”

立功心切的曼丘臣指挥韩军和汉军瞬时战成一团。

听令兵传信,韩王信不免蹙起了眉,战场抗命绝不是好兆头,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韩王信立刻改变命令,喝道:“弩兵抛射掩护,全军压上,给寡人一口气吃掉这伙大胆的汉军。

拿下孟县!寡人在晋阳城给你们庆功。”

“诺。”

带兵由退改进的王黄望着孟县两头的烟不明所以,但很快他就知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