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臣 > 第三十四章.解元之难(中)

逆臣 第三十四章.解元之难(中)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02:58:05 来源:笔趣阁

“绝对不行!!”

听到萧慎言的拒绝,萧漠不由一愣,疑惑的问道:“为什么?”

萧慎言满脸严肃的解释道:“我可以在其他方面尽我所能的帮助你,比如查漏补缺,校正等等,但在旁证这方面,你必须一个人来完成。这篇《中庸新解》意义非凡,旁证所涉及到的东西方方面面,繁杂诸多,各家经义更需要熟读引用,如果我来帮你进行旁证,固然能让你在一段时间内轻松许多,进度也会大大加快,但对你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浪费。”

说话间,萧慎言拍了拍萧漠的肩膀,缓缓的继续说道:“实际上,完成这篇《中庸新解》,对你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亲自只有去旁证,期间固然需要查询无数资料,或许艰难无比,但这种经历,却能极大的促进你的学识。而当你能真正的独立完成这篇《中庸新解》的那一天,你就会发现,你对儒家经义的理解,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上升了不止一个境界,而到了那个时候,哪怕这些年来我什么都没教你,你也有足够的能力去参加殿试了。”

萧漠却摇了摇头,看着萧慎言,认真的说道:“四爷爷,我想让你与我一起完成这篇《中庸新解》,并不是为了偷懒,而是想让您获得您应得的名望,四爷爷,我很清楚,如果没有当年的那件事情,您现在的成就就不仅仅只是一个举子,而这篇《中庸新解》,正是为您正名的一个大好机会啊。”

听到萧漠的话,萧慎言不由一愣,却没想到萧漠这般决定竟然都是为了自己,定定的看着萧漠良久,心中不由大为感动。

但萧慎言最终却还是拒绝道:“这篇《中庸新解》是你的想法,所有的荣耀也都应该是你的,四爷爷我怎么能偷自家孙儿的名气?更何况,我年纪已经不小了,对我而言,所谓的名气声望已经不再重要,相比较让我恢复应有的名望,我更希望你能有一个更好的前途。再说,如果我与你一起完成这篇《中庸新解》,不知情的人光看你我的年龄,会搞错主次,以为是我在借机为你扬名的。”

听到萧慎言这么说,萧漠叹息一声,点了点头,终于不再强求。

而就在这时,一直静静站在旁边伺候着的邓尚全,却似乎发现了什么,走到萧漠身边,低声说道:“少爷,吴掌柜来了。”

听到邓尚全的话,萧漠微微一愣,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天上午吴构才刚刚来过一次,与萧漠讨论新书《仙问》的问题。

细细一听,院外果然有叩门声不断响起。

难道吴构依然不同意《仙问》的种种构思?

带着疑惑的心情,萧漠领着邓尚全和王霁睿去迎接吴构。

打开院门,叩门之人果然是吴构,在吴构身后,却还停着一辆马车,上面驮着大量用红布包裹的礼物,林林总总。

萧漠还没有来得及询问吴构的来意,吴构就已经笑容满脸的抢先说到:“恭喜萧小兄弟在县试中高中解元,老哥特地来贺喜来了。哦,从今天开始,要称呼小兄弟为解元郎了!哈哈。”

脸上笑容之殷切真诚,竟是比往日任何时候都要深切的多。

听到吴构的话,萧漠微微一愣,失笑道:“吴掌柜的说笑了,县试榜单尚未公布,解元之名*尚不可知,吴掌柜切莫开此玩笑。”

吴构哈哈大笑道:“小兄弟你不知道,老哥我这些日子一直派人在德阳城内候着,榜单一出他就马上快马加鞭的把消息把送来了,小兄弟你高中解元之事千真万确,现在榜单还在半路上,但老哥我讨了个巧,这不,赶先来小兄弟这里贺喜来了。”

听到吴构的话后,萧漠却并没有像吴构想象中那般喜不自禁,脸上的笑意依然平静,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然后引手笑道:“那么多谢吴掌柜的厚意了,房中请。”

在这个时代,能获得一个解元的名号,可是能吹捧一辈子的事情。看到萧漠此刻这般宠辱不惊的模样,反倒是让吴构吃了一惊。同时又不由的在心中大为赞叹,有如此心智,吴构越加的肯定萧漠在将来必成大器了。

只有萧漠自己知道,这场县试他只要发挥正常,有嵩山书院的暗中帮助,获得解元之名几乎就已是注定了的事情,既然结果早已知道,萧漠又哪来的惊喜?

这般想着,萧漠竟是觉得这次县试有些索然无趣,甚至连惊喜的表情都懒得伪装了。

“吴掌柜,你说什么?漠儿获得头名解元了!!??”

而就在萧漠引着吴构向书房走去之时,萧慎言却是从房中疾步走了出来,赶到吴构面前,拉着吴构的双手,满脸兴奋的问道。

本来,萧慎言对吴构是没有丝毫好感的,虽然吴构对他一向恭谨,但他对吴构却一向都是爱理不理,但这次所听到的消息太过惊人,让萧慎言一时间也顾不得这些了。

“哪还有假?我的人在德阳城已经一再确认过了。”

听到吴构的回答,一向矜持的萧慎言却是少有的仰天大笑,同时喃喃说道:“我虽然对不起萧家,但能教出漠儿这个族孙,今后在九泉之下,也终于有颜去见列祖列宗了。”

萧漠细细看去,却见萧慎言在这一刻却已是泪流满面,心中也不由唏嘘。

接着,萧慎言亲自拉着吴构来到客堂,然后不断的询问着吴构关于萧漠获得解元的种种细节,同样的话语,连续听了几十遍却依然不觉得厌烦,而吴构也是笑意盈盈的不断回答着,没有丝毫不耐之意。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一边吴构在不断的在夸奖着萧漠天赋异禀前途无量,而另一边萧慎言则得意洋洋的不住谦逊,一时间宾主尽欢,而经此一事,萧慎言对吴构也是好感大增。

唯有萧漠,却是坐在一旁插不上嘴,任由两人把自己捧来捧去,不由苦笑连连。

偶然间,萧漠发现身后的王霁睿却是神色迟疑不定,似期待似焦急,却又不敢开口,知道王霁睿在想着什么,萧漠转头向吴构问道:“吴掌柜,我的伴读王霁睿此次与我一同参加县试,却不知他的成绩如何?”

听到萧漠的询问,吴构脸上不由闪过尴尬之色,这次王霁睿与萧漠一起参加县试的事情吴构也是知道的,但在吴构看来,萧漠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根本没让人去留心王霁睿的成绩,再说,吴构也根本不认为一个伴读能取得什么好的成绩。

“这个……我的人光注意萧小兄弟的成绩了,至于王小哥的成绩,却是并未查探。”

萧漠了解的点了点头,然后转头对王霁睿笑道:“霁睿,既然德阳城那里已经张榜,那么单县的榜单估计也很快就要送来了,现在反正也没你什么事,你就去学府那里看看吧。”

听到萧漠的话,王霁睿迟疑的转头向着萧慎言看去,待萧慎言也笑着点了点头后,王霁睿忙对众人躬身行礼,然后就向着院外跑去了。

接下来,吴构又与萧漠、萧慎言聊了一刻钟的时间后,就知趣的告辞离去了,让萧漠族孙独自享受着高中解元的喜讯。

同时,吴构还留下了二十贯铜钱,各式糕点十盒,还有一根百年人参,以及一本唐版的《东野诗集》作为贺礼。

而待吴构离开后没多久,王霁睿也兴冲冲的跑回来了,满脸兴奋。

一看王霁睿的神色,萧漠就已经知道的答案,问道:“多少名?”

“我、我也中秀才功名了!!”王霁睿兴奋的说道:“第二十一名!!”

听到王霁睿的话后,萧漠心中总算是高兴了一些,而不像之前那般全靠伪装才能维持脸上的笑容。

一来,王霁睿的成绩并不如萧漠所获得的解元那般早已注定,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惊喜;二来,却是萧漠自认为自己的实力比之王霁睿还要高上不少,如果王霁睿都能考到第二十一名,那么萧漠自己的成绩自然也会更高。

想到自己的解元之名似乎也不全是水分,萧漠心中总算是平衡了许多。

而另一边,待听到王霁睿的成绩后,萧慎言脸上的笑容也更浓了一些。

虽然他对王霁睿并不如何关心,但王霁睿总算是他的学生,而王霁睿能获得功名,将来对萧漠而言也是一个助力,总的来说,这是一件喜上加喜的事情。

看着萧慎言兴奋的在书房内走来走去,口中喃喃自语,脸上笑容密布,似乎兴奋的都有些不知所措了,萧漠笑着提醒道:“四爷爷,我们是不是应该给家里去信,把这件事告诉祖父祖母?”

经萧漠提醒,萧慎言一脸恍然,急冲冲的写信去了。

看到萧慎言的这般模样,萧漠不由一笑,突然觉得,和嵩山书院合作,似乎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能在这个时候给家人带来莫大的快乐。

摇了摇头,萧漠来到书桌之前,神色也变得认真肃穆,开始继续完善他的那篇《中庸新解》。

萧漠并没有因为一个解元的名号而沾沾自喜甚至被冲昏了头脑,他很清楚,这个名号中,有着多大的水分。

而就在此时,随着县试榜单的公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此次长子县县试头名,是单县内一个叫萧漠的书生,年仅十四岁。

而随着萧漠的名字在单县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得知,萧漠也很快就体会到,解元这个名号,给他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家人的开心,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痛苦。

~~~~~~~~~~~~~~~~~~~~~~~~~~~~~~~~~~~~~~

若论单县第一富豪,无疑是郭家了。

郭家家主郭良栋,早年中过举子功名,还曾在京中担任编修官,辞官之后回到单县,也将郭家经营的极是兴旺。

只是,郭良栋最近这段时间却遇到了一些让他头疼之事。

比如自家的大女儿郭筱婷,今年已经十三岁了。看起来还小,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否则再过两三年,一旦郭筱婷到了十五六岁,再去寻觅,可就来不及了。现在即使尚不到婚嫁的时候,至少也应该把婚事给确定下来。

但娶嫁这种事情,历来讲究的是门当户对。但遍数单县甚至云州内的所有人家,却不是他看不上人家,就是人家看不上他,而少数几个门当户对的人家,不是子弟早已订婚,就是年龄不合适。

为这个事,郭良栋已是头疼良久。

这一日,郭良栋听说县试榜单公布后,就向管家询问详细的情况。

却听管家满脸赞叹的说道:“这次可了不得,这次县试的解元竟是我们单县人士,而且那个解元郎现在才十四岁,名叫萧漠……”

听到管家的话后,郭良栋微微一愣,接着似乎想到了什么,思考片刻后,对管家说道:“你去打听一下那个解元郎的所有情况,品性、出身、相貌,要详细一些的。”

管家微微一愣,接着恍然,笑着从命了。

与此同时,单县内所有的媒婆都在几天内都接了新的活计,主顾虽然不同,但目标大部分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解元郎萧漠!!

~~~~~~~~~~~~~~~~~~~~~~~~~~~~~~~~~~~~~~

另一边,单县县令柳宗盛在看了这次的县试榜单后,也是笑意盈盈,心情大好。

这一届县试,单县内的读书人很是为他争气,三县五乡,共有一百七十个人获得了秀才功名,而在单县内就有八十余人。最为重要的是,这次县试的解元,也出自单县,而且年仅十四岁!!

这代表着什么?

对这个时代的官员而言,这就代表着他们教化有方,就代表着功绩!!

虽然这些成绩都是读书人自己获得的,与地方官并没有什么关系,这般想法也毫无道理,但对这个时代的官员而言,确实是如此认为的。

尤其是在楚朝,下官向上官汇报自己的政绩时,最先说的,并非每年上税几何、人口增长多少,在他任内,治下共出了多少名进士、举子、秀才。

在这种情况下,柳宗盛此刻自然是心情大好。

考虑到一般而言能获得解元功名的读书人,大部分在事后都会进一步考取举子功名,说不定这个名叫萧漠的书生在今后还可能成为自己的同僚,柳宗盛犹豫了一下后,对着身边师爷说道:“你去,把那位解元郎请来,我要与他好好谈谈。”

师爷应是,匆匆去了。

而与此同时,单县主簿郭平,却早已经来到萧家之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