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臣 > 第六十六章.古今天下(中)

逆臣 第六十六章.古今天下(中)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02:58:05 来源:笔趣阁

有时候,萧漠都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面对张衍圣,因为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与张衍圣之间关系如何,究竟是敌是友。

若说两人是敌,但张衍圣对他多次示好,也从未主动做过任何不利于他的事情。甚至,张衍圣还经常与萧漠进行各种合作,比如互通消息,比如一同抵御草原蛮夷,比如战后的利益分配。

事实上,无论见识、眼光、才学又或者性格,如若萧漠与张衍圣真心相交,其实最为相搭。

但要说两人是友,却也不适合,张谦对萧漠一直有种隐隐的敌对意味,而张衍圣却是张谦之孙。即使抛开这一层关系不谈,随着将来两人门下势力的膨胀,也必然会出现种种利益纷争。

有人说,庙堂之间,非友即敌;也有人说,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但在萧漠看来,政客之间的关系只分为两种,或是眼前的对手,或是将来的对手,所谓党同伐异,不过是联合将来的对手,对付眼前的对手罢了。

不管自愿还是被逼,萧漠和张衍圣二人,都已是成为政客了。

所以萧漠并不会奢望他和张衍圣之间真的会出现“友谊”之类的东西。

但对于张衍圣,萧漠却是连他究竟是自己“眼前的对手”还是自己“将来的对手”都分辨不清楚。

所以,萧漠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面对张衍圣,相处相交,皆是谨慎,对于张衍圣的所言所行,也是信五分、疑五分。

有时候,萧漠觉得,自己之所以觉得张衍圣的身上有种危险的感觉,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从来都看不透他。

宰相之孙?风流才子?不甘被控制?忧国忧民?

或许这些都只是他的表象与面具。

~~~~~~~~~~~~~~~~~~~~~~~~~~~~~~~~~~~~~

萧漠也经常会带上面具,尤其在与人应酬的时候。

比如现在,虽然对张衍圣心有疑虑,但听着张衍圣的倾诉,即使只信五分,然而萧漠的神情,却依旧友好亲切,并隐带同情。

“其实宰相大人只是还没能想明白,过于看重中枢的作用了。”见张衍圣心中烦闷,不住饮酒,全无往日的儒雅洒脱,萧漠终究还是忍不住劝道:“我朝提拔官员入阁,虽然并不是很看重治理地方的经验,但有总比没有好,更何况我朝有功必赏,北地初经战乱,也正是容易出政绩的地方,政绩多了,将来仕途也会更顺畅一些,如若宰相大人能考虑到这一点,未必不会同意你外放到北地为官。”

张衍圣叹息,神色间闪过一丝无奈,说道:“这些道理我也同祖父讲过,可惜祖父并不赞同,按他的说法,北地数州,如今虽然最容易出政绩,但百废待兴,流民遍地,却也最容易出乱子,对我如今而言,仕途前景,早已可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稳妥为上……他终究只看重我的仕途,却根本不关心其他。”

听到张衍圣这么说,萧漠神色间亦闪过一丝凝重,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并继续安慰道:“如今北地数州初经战乱,状况确实不大稳当,迁派的官员能力经验但凡稍有不足,怕又是一场大乱,子佳你虽然饱读诗书,才华是有的,但毕竟经验尚浅,你祖父的考虑,倒不一定只是为了你的仕途,恐怕亦是为大局着想,子佳你还是莫要多想为好。更何况,不管是立足中枢,又或者外放为官,在哪儿都是为百姓做事,又何必细究?”

当初草原蛮夷入侵,说根道本,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抢粮过冬,当时他们根本没想到楚朝的军队竟已是虚弱至此,只是想着劫掠边境,也没后来那改朝换代的心思,所以他们是趁着秋收之时出兵的。但因为楚朝早有准备,又根据萧漠的建议,北方数州积蓄的粮草全都向南转移,而来不及收割的、来不及转移的,则全都焚毁,坚壁清野,使得草原联军劫掠到的粮草不足,最终后劲乏力,这亦是他们侵略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然而,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楚朝虽然最终击退了草原联军,迫使他们投降称臣,但自身也留下了莫大隐患,北方数州被破坏殆尽只是表面现象,而真正让人担心的,一是流民太多,二是粮食不足,而说根道本,却还是粮食不足。

在楚朝,北方之地虽然繁华稍逊南方,但人口却要多得多,经此战乱,北方百姓家园破败,处处废墟,手中无粮无财,只得流离失所,以期安命。

据萧漠所得到的情报,如今北地四处涌乱的流民,数目已是不下三十万之巨。

自古诸般大乱,皆因流民而起,对于这般情况,中枢自是重视无比,然而却也是有心无力。

无他,安抚流民需要放粮赈济,但楚朝如今根本没那么多余粮。

草原联军入侵时,秋末冬至,正是最缺粮的时候,然即将要收割的粮食,或是被焚毁,或是被劫掠,皆化为虚有,这对楚朝而言,这无疑是一大重创。其后征兵用兵调兵,又是一笔极大的粮草耗费;待与草原联军议和时,考虑到草原的灾乱,为了防止他们狗急跳墙,也是付出了一笔数量不小的粮草物资。

如此诸般消耗之下,待楚朝在结束了战事后准备安置流民时,却惊讶的发现,他们手中所能调动的粮草已经不多了,莫说是安置三十万流民,哪怕是只安置十万流民,怕也差得远。南方尚有余粮,但如若调往北方各州,怕光是路上的消耗,就能把这些余粮吃掉大半。

所以,如今的楚朝,庙堂之上虽然看似平静,但实际却已是暗流汹涌,各个衙门都在为这粮食的事情发愁着急。

对于这一点,萧漠心知肚明,也曾暗暗想过办法,这些日子终于有了点眉目,虽说作用不大,但也聊胜于无,有意派遣肖桓去北地各州协助赈灾,也是有此考虑。

而另一边,听到萧漠的安慰,张衍圣却满脸冷峻,摇头叹息说道:“子柔莫要欺我,我不信你想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遇此百年未遇之大变局,那些人太平官做惯了,又有什么经验?往日之经验,用于今日,怕是反而会弄巧成拙。子柔你遍读史书,又哪里会不知道,像这般战后重建,往往只会让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更有那贪官污吏上下其手、顺手牵羊,如此种种,恐怕本来不会有民变,亦会激起民变,我之所以自请外放于北地,就是想亲自支持北地的安抚赈济事宜,以防出事啊。”

说完,又是一杯酒,一饮而尽,心中无奈愁结尽显。

萧漠心中默数,不算张衍圣之前的自斟自饮,自两人落座之后,张衍圣已是连尽七杯了。

不过,张衍圣所讲的道理,萧漠也懂得。

战后之地,百废待兴,事务繁多容易出错,暂且不谈。

光说那被毁了家园的百姓,能留得一条活命已是不易,积蓄的财产又哪里能得到保存?心中本来就有怨气。而他们的房契、地契,恐怕也会有大半不复存在了,或是被抢,或是遗失。

如此一来,战后之地,就会出现无数“无主财产”、“无主田地”、“无主房屋”,这些财产、田地、房屋,并非真的没有主人,而是他们的主人或是死了,或是没办法证明这些东西是他们的。

而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这些无主之物,都是要充公拍卖的。

如此一来,无主财富开始大量聚集到手中尚有余财的大族豪门手中,更有那贪心之人,联合官员窜改档案、趁乱强取豪夺,而寻常百姓一生辛苦积蓄,顿时化为虚有,期间肮脏污秽,自不用提。

而这正是张衍圣所说的“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之意,也是张衍圣不愿意让其他官员主持北地诸般事宜的原因。

张衍圣看的明白,按老规矩办事,只会让民怨更深,多半要坏事。

而这些,却是萧漠从未考虑到的。

就在萧漠默默思考之时,张衍圣却已是放下酒杯,目光炯炯的看着萧漠,沉声说道:“正是因为有这些考虑,所以在祖父他不同意我外放为官后,我才会如此愁苦无奈。但我已经下定决心,为百姓天下计,北地的安抚赈济事宜,我一定要亲力亲为,不能任由北地败坏。所以,过几日朝会总结之时,我会再次请求陛下外放我到北地为官,总揽北地重建事宜,子柔,我的心事你已尽知,到时候,祖父他肯定会反对,但你一定帮我。”

听到张衍圣的话后,萧漠不由的眉头一皱,心中突然恍然。

他终于知道张衍圣此次找他的目的究竟为何了。

原来他想要萧漠助他总揽北地战后重建之权!!!

所谓战后重建,可不仅仅只是流民安抚、粮草赈济,北地数州的钱粮调动、官员任命,都有牵涉。

可以说,张衍圣一旦得到了总揽北地各州战后重建之权,那么他马上就能成为权柄最重的地方大员,亦可以轻轻松松的培养出一大批亲信——独属于张衍圣的亲信,而不是张谦的亲信。

胃口很大的想法。

抬头,看着张衍圣神态真挚,萧漠再次分不清,张衍圣的所作所为,究竟是真心为了天下百姓?还只是扩充门下势力的一种手段?

萧漠希望是前一种,否则,张衍圣就太会演戏、野心也太大了些。

“子佳虽然心意是好的,但你朝中资历、声望皆浅,又年纪轻轻,而北地战后重建事宜又太过重大,怕是就算没有宰相大人反对,陛下也不会赞同的。”

萧漠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

但并没有反对。

因为无论张衍圣的真正目的究竟为何,他所说的种种忧虑,总是事实,而朝中那些只会作诗弄词的阁老们,萧漠也不看好他们能担任如此重担。

萧漠对自己都没有这般信心。

但张衍圣就有此能力吗?

萧漠不知道,所以他没有赞同,但也没有反对,他在等,等张衍圣说服自己,也等张衍圣开出他的条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