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臣 > 第六十二章.闲情十日(上)

逆臣 第六十二章.闲情十日(上)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02:58:05 来源:笔趣阁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从前还是往后,没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

这是一句废话,然而废话往往皆是真理。

对于肖桓、范贯的转变,萧漠亦是用这般废话来安慰自己的,并没有将那份感慨表现出来,只是对二人在各自衙门的情况详细询问了几句后,又夸奖了几句,亦鼓励暗示了几句,而肖桓、范贯二人则是连连保证,必不会给萧漠丢人、今后会视萧漠马首是瞻云云。

三人间的谈话,其语气语境,不期然间,已是越来越像官场中应酬了。

萧漠尚有些不习惯,但看着肖桓和范贯一脸的理所当然,却又无从改变,只能顺其自然。

事实上,对肖桓、范贯二人的安排,萧漠一直都是深有考虑的。

肖桓虽然有些鲁莽憨直,但为人老实本分,做事亦无比认真踏实,去职责最为繁琐零碎的户部做事正合适。

而范贯一向言谈无忌、语言刻薄,毒舌功夫炉火纯青,又最善抓人把柄,去其他地方为官只会平白无故的得罪人,但在“不管做事只管骂人”的御史台任职,却是天然绝配。

最重要的是,户部管着天下钱粮、御史台则管着官场言论,都是朝廷之中最重要的衙门之一,萧漠亦需要两个自己能信得过的人在其中任职,不需要多大权柄,也不需要多强的能力,但至少要让萧漠能及时得知那些他应该知道的消息,不至于变成官场上的瞎子聋子。

所以,对于两人日后的安排,萧漠心底早已是有了计较。

只见萧漠沉吟片刻后,先是对肖桓说道:“如今北方各州初经战乱,流民无数,百废待兴,正是需要户部帮忙赈济安抚之时。过些日子,我会向陛下保举你去负责这方面的事务。当然,以你现在的官职与资历,总揽全局怕是不大可能,但担任巡察观风使,负责一州之地的流民赈济与安抚事宜,我还是有把握求下来的。所以,这些日子你莫要管其他事,多跟户部的那些前辈们学学安置流民、钱粮挪移的本事,往年的相关档案,也抽空多看看,省的到时候什么都不懂乱了手脚。”

顿了顿后,萧漠又保证道:“如果你能把这些事情做好,自是大功一件,到时候官升一等,也是自然。”

听到萧漠的保证,肖桓心中大喜,连忙起身躬谢:“多谢萧兄,我必不会让萧兄失望的。”

“又多礼了,你我之间不讲究这些俗礼,不必客套。”

萧漠抬手虚扶,笑道。

待肖桓落座后,萧漠神色间却已是换成了歉意,又对范贯说道:“范兄,我当日向陛下保举你去御史台担任御史一职,乃是考虑到你的性子过直,去其他衙门为官,怕是要得罪人受到排挤,而去御史台任职倒正合适,但却是忽略了御史台这地方,虽言论自由,但无权无势,清水衙门不说,想要升迁也最困难,全凭熬资历拼声望,就像今日,我有的是手段让肖桓更进一步,但如何保举你,却没有什么办法。你……不会因此而埋怨我吧?”

听到萧漠这么说,范贯连忙否认,说道:“萧兄哪里的话,这御史台虽说清水衙门,但轻松快活,其职责又正合我的性子。我不过去刚刚中举的二甲进士,排名又不高,能担任从七品御史之职,全凭萧兄抬举,如今已是不知羡煞了多少同窗同学,又哪里会这般不知足,反而心生埋怨?”

另一边,肖桓亦是不住的点头称是。

萧漠却摇了摇头,道:“你如今为官不过数月,眼界尚不开阔,亦不知其中利弊,自然会如此说,但日后怕就不会这般想了,不过,如今我在御史台没什么信得过的人,恐怕还要委屈你在那里多呆一段时间,待日后稳定了下来,你若有心到其他衙门为官,再与我说就是,我自有办法。”

事实上,看到萧漠对肖桓的诸般保证抬举,而对自己却只是一番抚慰,范贯自诩无论能耐还是才学皆还要高于肖桓,虽然不至于因此而对萧漠心生埋怨,但还是有些不平衡的,所以对于萧漠的许诺,范贯并没有推辞,只是点头应是。

那崤州州牧任兴,乃是一名清瘦的中年文士,风度翩翩,眼神明亮,颇显精明。

见萧漠对肖桓范贯二人如此亲切看重,羡慕之余,任兴亦有心表现,轻咳一声后,插话道:“萧大学士,其实在御史台办事,油水固然不多,但想要左迁,还是有捷径的,只要找对了方向,说这御史台是我大楚升官最快的地方,也并不为过。”

萧漠微微一愣后,道:“竟还有此事?我为官尚不足一年时间,其间又有大半时间在外御敌,经验不多,门道不清,对御史台的情况也不了解,却是在这里不懂装懂了,还请任大人指教。”

听到萧漠的话后,任兴心底却是一跳,以为自己的话无意间得罪了萧漠,落了萧漠的面子,连忙小心翼翼的抬头看去,却见萧漠并没有什么生气的样子,反而神情真挚,似是真心讨教。

放下心来,又有意在萧漠面前显摆能耐见识,任兴终于恢复了一州州牧、从二品大员应有的气度风范,缓缓道:“萧大学士过谦了,这般门道,不过是官场小道,您身份高贵,有所不知,也是自然。却说这御史台衙门,以御史大夫为首,正三品,下设御史中丞两人,从四品,再下面则分别是从五品侍御史、从七品御史、从七品主簿、正八品检查御史以及正九品巡按。”

顿了顿后,任兴对着范贯一笑,却是继续说道:“虽说是以御史大夫为首,但实际上,御史大夫能直接管辖的,也只有负责辅助的主簿、负责办事的监察御史以及负责跑腿的正九品巡按,而御史中丞、侍御史、御史三职虽说名义上归御史大夫管辖,但他们想要弹劾谁、监察谁,却轮不到御史大夫插手,自由度极大。也正因为如此,御史大夫虽说是名义长官,但在御史台,说话却不一定能算数,经常出现某位御史因为声望大资历高,从而在御史台一呼百应,想要弹劾谁,整个御史台都会闻风而动,反倒是御史大夫,或是因为资历不足,或是因为名望不够,应者寥寥。”

“原来如此。”萧漠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这般说来,我让肖桓担任御史一职,也是错有错着了。但却不知,任大人为何说御史台升官最快呢?我遍查大楚历史,却也没有发现有谁在御史台升官快的。”

“回萧大学士的话,御史台负责弹劾,有风闻言事之权,对历任帝王而言,即是一柄利剑,用来对付看不惯的臣子,也是一根绳索,让帝王们亦是束手束脚。而御史想要升官,也正在于此,只要揣摩对了当今陛下的心思,陛下对哪位大臣不满了,就率先弹劾谁,称了陛下心意,自会受陛下看重抬举。只是,圣心难测,又哪是寻常人能猜得到的?即使能猜中了一次,又哪里能连连猜中?有时候,陛下对某位臣子大加斥责,实际上却是准备重用,有时候陛下对某臣子封官加爵,但实际上却早已心生不满,只是没有表露,御史们如果贸然跟风行事,说不定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说,在御史台想要被升官重用,是有捷径的,但这捷径,却不好找。”

任兴这番话,对帝王之心的种种评断,即使在“不以言论定罪”的楚朝,亦称得上是诛心之言,如今对萧漠款款而谈,却也是表达忠心的一种手段。

另一边,听到任兴的提点后,范贯反而一脸的无奈,道:“瞧任大人你说的,历朝历代,历任御史,又有谁能屡屡猜中帝王心思?我不过是初入官场,连陛下的面都没见过几次,这般捷径,对我又有何用?”

任兴却笑道:“范小兄弟虽然不知圣意天心,但若论如今陛下对谁最亲近,萧大学士当之无愧,范小兄弟不知,萧大学士还能不知?萧大学士知道了,难道不就等于范小兄弟知道了?”

听到任兴的话,范贯心中恍然,自是大喜。

而听着两人的对话,萧漠也是暗暗点头,明白这任兴虽然因为失地被俘之罪而被召回京中,如今算得上是无权无势,甚至朝不保夕,有感萧漠将他从蛮夷手中救下的恩德、以及帮他脱罪的允诺而主动投靠,但毕竟在官场摸爬滚打数十年,眼光经验,远非萧漠这般初手可比。

所以,萧漠对这崤州州牧任兴,以及晋城太守赵顺、梁州城太守郑文同等人,都颇为看重,并没有因为他们曾经失地被俘而有所看轻。

而刚才萧漠之所以在对他们不大搭理,只是一味的对肖桓范贯亲近,倒不是下马威之类,而是在向任兴等人表明,他萧漠对亲信亲近之人,究竟有多么的看重与爱护,亦是要让他们明白,投靠于自己,只要归心用心,今后会有多大的好处。

否则,像任兴这般官场老油条,之前的官职亦不差萧漠太多,资历年龄人脉等等更还要强于萧漠,即使投靠,又怎会死心塌地的为萧漠帮衬辅佐?恐怕即使是真的投靠于萧漠门下,也难免会心生轻视。

敲打暗示,自是必然。

所以,待鼓励了范贯几句后,萧漠已是将目标转向了任兴等人。

对于这些人的处置,萧漠心中也早有打算。

“任大人、赵大人、郑大人……”

随着萧漠的话声,任兴、赵顺、郑文同皆是精神一振,坐直了身体,一副恭听垂询的模样。

萧漠一笑,道:“三位大人如今的处境,自不用我多说,失地被俘之罪,虽非你等本意,说根道本,亦怪不到你们这些文官头上,但无奈陛下震怒,彼时蛮夷来势汹汹,势如破竹,我大楚连战连败,一城接一城的失守沦陷,让陛下颜面大失,所以必须要有人来负责的,如今陛下的怒气虽然歇了些,但罪责依旧不可避免,过段日子朝议总结时,估摸着枢密使王翰不会好过,而像你们这般失地被俘之臣,怕也会受到牵连,贬的贬、谪的谪。”

听到萧漠的话后,任兴、赵顺、郑文同三人皆是面色严肃,缓缓点头称是。

这些事情,萧漠能想到,他们也能想到。

虽然萧漠已经保证会帮他们脱罪,至少会让他们罪责轻些,不至于贬官为民,但终究心中不安,此次来访,也是代表那些同样立场的官员,向萧漠套些准话,问一下萧漠准备怎么做,心里也有个准备。

见到三人面色严肃,萧漠却是一笑,悠悠道:“不过,虽然到时必然会有人出来负责,但恐怕不会轮到三位大人,彼时敌军势大、力不能挡,然三位不失气节,至始至终不曾有过丝毫逃跑怯战的想法,这才最终被俘,虽有罪,但足见忠贞。而被俘之后,草原蛮夷敬几位大人操守与才华,百般利诱威压,想让几位大人变节投靠,但几位大人宁死不屈,这般事迹,我与草原联军谈判时,也多有听闻,自可作证。”

听到萧漠的话后,任兴三人皆是一愣。

他们之所以被俘,却不是因为没有逃跑怯战的想法,而是蛮夷联军来的太快,根本来不及逃跑;他们之所以没有变节,也不是因为忠心耿耿,宁死不屈,而是因为草原联军从重武力而轻文事,并没有多少让他们投诚的想法。

但是,怎么到了萧漠嘴里就变了样子?

疑惑间,下一刻,三人已是大喜。

无论事实如何,只要萧漠这般说了,那就是事实。

毕竟,是萧漠把他们从草原联军手里救下来的,也是萧漠在负责与草原联军谈判的,萧漠是最有资格“决定事实”的人。

而只要楚灵帝得知这般“事实”,他们的罪责也必然会轻些。

然而,他们的惊喜还在后面。

只见萧漠顿了顿后,又说道:“而更让人敬佩的,则是三位大人的为国之心。在被救回上元城之后,三位不顾身上的伤病与疲惫,丝毫没有修养的意思,反而主动参与到上元城的战事之中,多有谋策建议,后来我得以战胜草原联军,亦多亏了三位之智……这般一来,三位虽有罪责,但不仅对我大楚忠心耿耿,事后亦多有补救与功勋,想来陛下得知后,亦会体谅三位大人难处,不会为难的。”

很显然,这又是萧漠捏造的“事实”——这三人被萧漠救回上元城之后,就整日惶惶,又哪有心思为萧漠出谋划力?

但还是如之前所说的那样,萧漠主理上元城战事,萧漠说他们出谋划策了,那么他们就的确出谋划策了。

按着萧漠随身师爷张茂宗的计策,为了让任兴等人彻底归心,萧漠不介意将自己的功勋分给他们一些,反正功勋这东西,是越分越多的。

而如此一来,三人有了“忠心耿耿”打底,有了“罪后立功”傍身,虽罪责依然,但恐怕楚灵帝得知这三人的情况后,对他们的好感,反倒会比其他无罪臣子更多一些。

其间好处,自不用提。

想到这里,三人皆是大喜,起身连连拜谢。

这般处置,虽然萧漠早有暗示,但终究只是暗示,这般明显坦然的允诺,却还是第一次,自是让他们好似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般。

另一边,肖桓、范贯二人,看向萧漠的眼光,却颇为怪异。

在萧漠出现之前,他们与任兴等人相谈多时,而任兴等人知道他们是萧漠旧友后,也是有意相交,有什么说什么,所以对于任兴等人的经历,肖桓范贯又怎会不知晓?

而萧漠这般信口捏造,再无往日的洒脱淡然,又哪里是他们熟悉的那个萧漠?

最开始,萧漠与肖桓、范贯见面,觉得肖桓、范贯变得陌生了,而肖桓、范贯却觉得,萧漠依然是那么萧漠。

而到了现在,不仅萧漠觉得肖桓、范贯变了,肖桓范贯二人,亦是觉得萧漠变得陌生了。

或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

Ps:昨天电力春检,停了一天电,没赶上更新,见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