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臣 > 第一百七八十章.人生如戏【两合一超大章节】

逆臣 第一百七八十章.人生如戏【两合一超大章节】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02:58:05 来源:笔趣阁

以萧漠为首,上元城所有的文武官员们,此刻齐齐聚在上元城门之后,静静的等待着。

片刻后,城门终于缓缓打开,萧漠抬头看去,却见三千楚军将士,此刻正排着整齐的队列,护送着近五六百名衣衫褴褛,神态狼狈的老少,出现在萧漠眼前。

“大人,幸不辱命,卑职将毅王爷等人安全护送而回。”

看到萧漠出现,赵英快速向前两步,单膝跪在萧漠面前,垂首沉声说道。

赵英虽然至始至终都不赞成以粮草资敌之事,但对于萧漠的命令,却依然是不择不扣的完成。

萧漠拍了拍赵英的肩膀,道了声辛苦后,就不再多说什么,当先向着那群被一众楚军护卫在中间的狼狈老少们走去。

这些人,正是被俘的楚人官员贵族,沦陷之地的文坛名士,以及获得过举子以上功名的书生们。

然而,这些人中,无论其原本是一位身份尊贵的王爷,还是一位享誉一方的大儒,此刻形象却再无往常的神采飞扬、雍容华贵,一眼看去,每个人皆是衣衫褴褛,形象狼狈脏乱,身上处处伤痕,虽然已经回到了上元城,但仿佛受惊的兔子一般,神色间虽有大难不死后的庆幸,但隐约间依旧带着后怕与惊恐,甚至不少人神色间满是麻木,仿佛依然不知自己已是获救。

这几个月的经历,对这些习惯了安享富贵的人上人而言,显然是不堪回首,也不知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其中,最为引起萧漠注意的,却是众老少中那名站在最前方的六旬老者。

老者身材富态,很显然虽然被草原联军俘虏,却也并没有受太多的苦难,只是神色间有些憔悴。

虽然身处于一群“难民”之间,但其余众人依旧在不自觉间将其拥护在最显眼处,神态恭敬,显然身份与众不同。

看着这名老者与楚灵帝相似的相貌,以及其虽然落魄却仍显雍容的气质,萧漠已是了然,这名老者应该就是楚灵帝的三弟,三王爷毅亲王了。

说起来,毅亲王在楚灵帝的一众兄弟中,也算是一个传奇人物,虽然不像八贤王和十二王爷那般引人瞩目,但当年也算是一位名动风云的人物。

这位毅亲王之所以出名,却是因为他的“爱才”,以及他对人才的鲜明态度。

当年毅亲王还是一位皇子的时候,对于那些才华出众、出身高贵、薄有名望的文人,必然会敬若上宾,态度亲近,几乎有求必应,因此也曾被无数才华之士所爱戴。但与此同时,他对于那些才华一般,出身低微,名声尚浅之人,却是表现的极为不屑一顾,甚至毫不采理,也因此而受到了不少人的非议。

不过,毅亲王的“慧眼”之名,也颇为出名,事实证明,他所看重的人才,事后确实大都出人头地,名动一方,而他不屑一顾的人物,时隔多年,也确实没见过有哪个人闯出了自己的名号。

而自楚灵帝登基之后,除了八贤王和十二王爷之外,其他几位王爷全部被分封到京城之外,少归京城,其中毅王爷的封地,正是最先沦陷的凉州。而毅王爷本人,也是第一位被俘的皇亲国戚,在当时可谓是震动朝野。

而在毅亲王的身边,却另有两名老者、一名中年,气质神色与毅亲王相似,显然是同与毅亲王被俘的三位郡王了。他们虽然不是楚灵帝的亲兄弟,但也血缘亲近。

只是,相比较毅王爷而言,这三人无论是圣宠,又或者本身名望资历,都不为不如。

~~~~~~~~~~~~~~~~~~~~~~~~~~~~~~~~~~~~~~~

心中暗暗回想着毅王爷等人的资料,萧漠神色却变得愈加恭敬,快步走到毅亲王身前,拜伏于地,垂首道:“臣上元监军、枢密承旨、中书舍人、崇政殿侍讲萧漠,拜见毅亲王,宫郡王、显郡王、和郡王,各位王爷受苦了。”

昨日萧漠在上元血战中,不幸肩头中箭,虽然伤势不重,却也颇为痛楚,此刻肩头之上,更是包扎着厚厚的纱布。跪拜行礼之间,牵动伤势,眉头不由紧皱。但虽然如此,萧漠的神色气质却依旧淡雅平静,与身后那些面色急切的众官员截然不同。

另一边,为首的毅亲王,也如其他重获自由的老少一般,神色感慨间,又带着些许茫然,似乎为自己大难不死而庆幸,又像是为自己竟然逃离苦海而感到不可思议。

思绪复杂间,萧漠出现了。

毅王爷本就是爱才之人,对萧漠久仰大名,早就相见,而此刻见到萧漠后,那不应属于战场的淡雅气质、肩头上的伤势、亲切而又不失恭敬的慰问,皆是让毅王爷心生好感,想到这些日子萧漠所建立的功勋,更是激赏不已。

只是,此刻他的形象太过狼狈,大损身份,心身更是疲惫,却也不想在此时与萧漠深谈,所以只是快走两步将萧漠扶起身来,亲切的拍了拍萧漠的肩膀,沉声说道:“子柔为救本王等人所付出的种种,本王已是姜涛提及了,如若没有子柔,本王最终会落得何等下场,简直不敢想象,救命之恩,本王记下了。”

虽是感激之言,但听到耳中,却更像是某种承诺。至少萧漠身后的一众官员,听及此言后,看向萧漠的眼神,满是羡慕。

另一边,其他三位郡王也是对萧漠交口称赞,言语间如毅亲王一般,不乏承诺之意。

萧漠站起身来,却再次躬身一礼,说道:“各位王爷言重了,这都是微臣的本分,不值得各位王爷如此重誉。”

听到萧漠之言后,毅王爷言重赞赏更重,刚准备说些什么,萧漠身后的一众官员却是抓住了机会,齐齐上前,向着毅王爷等人恭贺起来。

“恭喜王爷,磨难终止,必有后福。”

“王爷万安,正如萧大人所说,我等救王爷您与万难,本就是臣子本分。”

“王爷您这些日子受苦了……”

转眼间,毅王爷等人已是被一众上元城官员所围住,每个人都期望能与几位王爷交谈几句,得些许赞赏,如若能让毅亲爷留下印象,自然是更好。

事实上,这些人却是让毅亲爷留下的印象,但却不是他们所期望的好印象。

看着在一众官员的慰问下,为首的毅亲爷不仅再无与萧漠交谈时的喜色,反而脸色渐渐阴沉,萧漠的眉头也是不由皱起。

被草原联军所俘虏,对身为皇亲国戚的毅亲王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耻辱,即使萧漠在与毅亲王交谈时,也是小心翼翼的没有提及,然而这些官员们,却是一而再的提到这点,毅亲王自然不快。

更何况,被俘两个月的时间,毅亲王虽然并没有受到明显的磨难,却也惶惶不可终日,此刻回到上元城,最大的心愿恐怕只是洗食之后,好好的休息一番。却被这些不开眼的官员所围住,却又不好发怒,自然是愈加的不快。

“这些人究竟怎么当官的?竟是连最基本的形势也不会判断……”

萧漠暗暗想到。

“各位大人。”

终于,在毅亲王神色终于变冷、而其他三位郡王也面色难看之后,萧漠说话了。

“各位王爷来到我上元城自是好事,但这些日子的经历,想来王爷他们必然是有些疲惫了,来日方长,各位大人何不待王爷休息一些时日之后,再去问安?”

萧漠在上元城威严日盛,声音虽然不大,但在他开口后,一众官员却皆是不由的闭口静听,待萧漠的话声落下后,皆是意识到了什么,脸露尴尬之色,齐齐站在萧漠身后,却再也不敢多说什么。

“四位王爷,下官已是为您安排好了食宿,您先休息一番,明日下官再来拜访,与您一同商议抗夷之策。”

听到萧漠的话后,毅亲王的脸色终于缓和了许多,再次拍了拍萧漠的肩膀,说了句“子柔很好”后,就与其他三位郡王一起,随着一直垂首站在一旁沉默不语的刘行之离去了。

而萧漠亲自将四位王爷送到住处安顿一番之后,却是毫不停留,马上回到了太守府的大厅之中。

~~~~~~~~~~~~~~~~~~~~~~~~~~~~~~~~~~~~~

在那里,除了毅亲王和三位郡王之外,其他被萧漠所救的楚人官员贵族、以及沦陷之地的名士书生们,却是齐聚一堂,静静的等着萧漠。

其中,那些官员贵族们,在经历了最初的清醒后,此刻神色却最为焦虑。

和四位王爷不同,王爷们乃皇帝近亲,就算被敌所俘,皇家为了自家颜面,也会千方百计的为他们掩饰,或许会声明有损,地位降低,但绝不会被朝廷所责难。事实上,这四位王爷本身虽有封地,却并没有太大的实权。

但这些人不同,身为朝廷的官员和低阶贵族,代表着朝廷的颜面,战败之事,或多或少都有罪责,一旦被敌所俘,如果没有过硬的背景靠山,那就是有损朝廷颜面,而北方战事接连大败,朝廷也要找一些替罪羊来开罪,而这些人,自然是最好的人选。

他们几乎已经可以想象,回朝之后,他们当官的会被贬斥,有册封封号的也会被收回,严重的,抄家入狱也有可能。

所以,虽然此刻被萧漠救回,免于大难,但对他们而言,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而他们也毫无毅亲王等人那般休养的心意,在张茂宗透露出萧漠会与他们相见后,根本顾不得疲惫,马上就来到太守府大厅内等待着萧漠的出现。

正如张茂宗所预料的那般,在这个时候,这些官员贵族马上就想到了萧漠——这个在上元城建立了楚朝近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功勋、楚朝第一大才子、楚灵帝对其宠信世人皆知的上元城监军!!

与这些人的境遇不同,以如今形势来判断,萧漠归朝之后,无论如何加官进爵都不奇怪。

如果到时候萧漠肯为他们开脱几句,他们所受到的责难必然会大大减轻,虽然如此一来他们从此之后就会被看成萧漠的人,但考虑到萧漠的无量前途,这对他们而言还是一件好事也说不定。

相比较而言,那些沦陷之地的文坛名士、有举子以上功名的书生们,虽然也聚在这里,但心思却要单纯的多。

他们只是为了感激萧漠的救命之恩而已。

除此之外,萧漠本身在文坛的地位,以及其在文事上百年未有的成就,也是为他们所敬仰的。

事实上,对他们其中很多人而言,与逃的大难相比,能与萧漠相见,或许是让他们更为激动的事情。

最重要的,还是这些日子,萧漠在上元城所做的一切。

在所有人皆是认为草原联军不可抵挡,楚朝即将面对丧权辱国的境遇之际,萧漠临危请命,不顾危险,亲自镇守上元城,接下来的半个月中,与草原联军血战无数,不仅没有落得下风,反而屡屡挫敌,戏耍蛮夷于鼓掌之间,这般成就,更让他们敬佩,甚至崇拜。

楚朝扬文抑武不假,军士地位低下也不假,甚至百余年来,楚朝将领无论立下何等功勋,所产生的影响,还远远没有某位出名文人所著的诗词显著。

但如果这般建立武勋之人,本身就是一个文坛大家的话,那所代表的意义,就截然不同了。

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国家安定之际,著书立传,千古流传,大厦将倾之际,弃笔投戎,谈笑间敌军灰飞烟灭,这般事迹,不仅能大大提升文人的尊荣与地位,更是所有文人的终极梦想。

而这一切,萧漠做到了,不仅做到,而且还是游刃有余。

面对这样的萧漠,他们这样平日里自诩不凡的文人,甚至连嫉妒的心情都没有,只剩下高山仰止的敬仰与憧憬。

甚至,这些一向“敬鬼神而远之”的文人们,也开始有些相信坊间所传言的,萧漠乃天上文曲星降世的市井传言了。

所以,与那些贵族官员相比,这些名士文人们,神色间少了些焦切与利益,却多了许多纯粹与狂热。

终于,万众瞩目中,萧漠终于出现了。

~~~~~~~~~~~~~~~~~~~~~~~~~~~~~~~~~~~~~

当萧漠来到太守府大厅之后,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人群,不由也是为之一愣。

只见原本不算小的太守府大厅之中,此刻人群密集,密密麻麻,人挤人,肩挨肩,不下于两百之众。

众人中,有资格坐在大厅之中的,莫不是五品以上的高官、有伯爵封号的贵族、以及享誉一方的大儒。有资格站在大厅内的,或是官居七品以上的一方大员、或是有进士功名的书生、或是封爵的中阶贵族。

【顺便说一句,世人常言,“七品芝麻官”云云,实际上,在宋之前,七品官员地位绝对不低,皆是小城的太守或者畿县的县官。自明朝之后,七品官员才成为县级以下的官员,同时一县之地的范围大大缩小,地位才开始降低。见到评论区有读者质疑,特此解释一下。】

而在大厅之外,却另有三百余人站在庭院中,翘首以待着。他们皆是没有资格进入大厅之人,但神色之狂热,比之大厅中之人,还要犹有过之。

很显然,被萧漠所救的所有楚人官员贵族、以及名士书生们,此刻一个不落,全部聚齐在这里了。

微微一愣后,萧漠的神色随即恢复了正常,大步来到大厅之前。

见到萧漠出现,原本喧哗的大厅顿时变得无比安静,每个人的目光皆是集中在萧漠身上,目的虽然不同,但神色却是一样的狂热。

原本安坐在大厅之中的高官显赫们,无论其原本是萧漠的前辈,还是官阶比萧漠还高的五品大员,又或者是身份尊贵的子爵伯爵,皆是连忙站起身来,与其他人一同向萧漠躬身行礼,神色恭敬。

大厅之外,跪拜者,更是无数。

“多谢萧大人救命之恩!!”

“救命之恩,永生难报,今后下官必然唯大人为首。”

“萧大家救老朽一命,绝不相忘,今后但凡有事相托,老朽必然无不答应。”

如此这般,无数感激之言、承诺之言,甚至**裸的投靠之言,喧杂间混杂在一起,齐齐向着萧漠涌来,或真诚,或势利。

萧漠却面色不变,神色依旧平静,似乎孤傲,但隐隐间却又带着些许谦逊,来到上首处,向着众人躬身还礼,口中说道:“各位大人,各位前辈,各位文友,这些日子受苦了。”

顿了顿后,向着众人环视一圈后,又接着说道:“各位皆是我朝精英之士,对我大楚重要无比,救各位于苦海,本就是本官的本分,感激之言,愧不敢当。今日各位来到我上元城,就再也不用担心其他,还请多多安心休养,珍惜身体为重。如今战事未定,待恢复之后,本官还要仰仗各位出谋划策,与本官一同抵抗蛮狄,保家卫国,建立千古功勋。”

听到萧漠的话后,所有人皆是愣住了。

对那些官员贵族而言,被草原蛮子俘虏,不仅是他们不堪回首的惨事,更是笼罩在他们前途和富贵上的一片莫大阴影,前文已提过,虽然萧漠将他们救下,但他们的真正麻烦才刚刚开始。

而萧漠此时所言,看似只是几句客套,但细细品味,内中的含义,却大为不同。

如今上元城之战,在萧漠的带领下,不仅已是坚守了近十日时间,更是隐隐占着上风,与很多人一样,在这些官员眼中,只要有萧漠在,这般持续下去,楚军即使无法获胜,也绝然不会大败。

而对如今楚朝的形势而言,不求大胜,只要能原地坚守,那就是最大的胜利。

如果萧漠刚才所言为真,让他们参与到将来的战事中,就等于将唾手可得的功勋分给了他们。

如此一来,功勋在手,之前战败被俘之事,自然可抵消许多,如若事后萧漠再肯为他们开脱,归朝之后,他们无罪复职的可能也是存在的,即使出现罪责惩罚,也绝然达不到抄家贬官为民的程度。

萧漠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不仅代表着慰问与安心,更是挽救了他们的前途和命运!!

另一边,沦陷之地的名士与书生们,神色之激动,丝毫不差于那些官员贵族。

前文已经说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乃是文人终极梦想,他们虽然自问没有萧漠这般的绝世才华,但如若能亲身参与到这般事务之中,对他们而言也是难得的殊荣。随在萧漠左右,助萧漠成就千古功业,更是难得的荣耀。

最主要的是,时至今日,这些出身于沦陷之地的名士书生们,哪家的族人没有被草原蛮子害死?哪家的子女没有被草原人所凌辱?这般仇恨,在惶惶不可终日间,却是被掩盖了下来。

今日此时,当他们终于安全之后,新仇旧恨,却是不可抑制的涌上心头,然而书生无缚鸡之力,想要报仇,却是有心无力。

而萧漠此言,无疑等于给了他们报仇的机会,虽然不是亲手报仇,但却也足慰他们之心!!

“多谢萧大人给下官如此机会,下官在日后必然尽心尽力,辅助大人成就千古功业!!”

“萧大人,我的这条命今日就卖给你了!!但有命令,哪怕是让鄙人阵前相搏,也绝不退怯!!”

“必以大人马首是瞻!!”

“老朽这般老骨头竟然得大人如此看重,日后绝不会让大人失望!!”

……

林林总总,又是无数感激之言,承诺之言,不少人还言语哽咽,但声音比之初时,却又大了三分。

如此一幕,众志成城,本是感人,但萧漠的眼神却依旧冷静,哪怕萧漠脸上带上了感动的面具。

萧漠很清楚,他根本不指望这些官员贵族、名士书生们能帮助自己什么,那些官员贵族如若真有本事,他们所负责的城池就不会连三天时间也坚守不了。至于那些名士书生,做文章或许是一把好手,但对于政务战事,他们不添乱就算是好的了。

所以,虽然一众官员贵族、名士书生们对萧漠感激无比,颇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但至始至终,萧漠所言只是为了收揽人心,利用他们罢了。

在这般情况下,萧漠自然不会出现感动的情绪。看着眼前众人,心神反而不自觉间飘远,想到了依然被草原联军所驱使,也依旧绝望的近万楚人百姓。

另一边,张茂宗也没有丝毫感动的情绪波动,反而看着身前的萧漠,满是惊喜之色。

这些日子以来,与草原联军谈判之余,张茂宗也在不断思索着交易之后,究竟该施展何般手段,才能让这些被救的楚人官员贵族、名士书生们,从此之后能对萧漠死心塌地。

数日之间,张茂宗确实也想到了不少有用的计谋。

但张茂宗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此时萧漠不过与这些人刚刚见面,不过是简简单单的寥寥数言,却是产生了他所有计策加在一起也不能产生的效果。

张茂宗不得不承认,一旦下定决心之后,萧漠所看到的,远比他长远,也远比他清楚。

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底线,但在此之上,为达到目标,手段又可以不拘泥于正邪,有这样的主上,又有什么可求的呢?

~~~~~~~~~~~~~~~~~~~~~~~~~~~~~~~~~~~~~

接下来的三日间,实是萧漠来到上元城之后,最为忙碌的日子里。

每日清晨之际,萧漠就要来到城头,带领楚军与草原蛮子苦战,虽然草原联军军势已疲,但毕竟依然是草原战士,实力远远强于楚军见识,不可小觑。

事实上,在接下来的三日中,虽然明显可感觉到草原联军在保存实力,不知目的为何,但依旧为上元城和萧漠带来了无数麻烦,城头防线,前后出现了三次险境,惊出所有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那般“脱离军户”的承诺依旧激励着众将士,使万将用命,上元城早已沦陷。

此外,傍晚之后,萧漠在安排明日战事防务之余,还要应付那些明显热情的过了头的官员贵族、名士书生们。

人有自知之明本是好事,但无奈的是,有自知之明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三日之间,几乎每个被萧漠所救之人,都向萧漠提出过这样或者那样的“退敌良策”。

大开城门,举大军以堂堂正正之师迎战,这般建议虽然无知,但相比较之下还算是好的。

夜间偷袭(通过萧漠,他们知道草原联军不善夜间是因为夜盲症,却根本没想到大部分楚军将士也有夜盲症)、扰敌于后里应外合(在得知鲜卑与萧漠达成协议之后,很多人大为振奋,显然在他们看来,只要有鲜卑接应的话,那么三万楚军出城,脱离草原联军的包围,是不可能被敌人发现的)……如此种种建议,也算是正常。

但那些提议以儒家大义感化草原蛮夷,让他们主动休战投降的提议,萧漠就不知这算是天真,还算是愚蠢了。

正如萧漠最初所预料的这般,北地真正有才华的人才,如今不是战死,就是提前发现危机后逃向了南方,而自己救下的这些人,不给萧漠添乱,就算是好的了。

虽然有些失望,但萧漠并不在意,毕竟他最初想要的,只是日后为自己摇旗呐喊的拥从罢了。

唯一的麻烦在于,每日大战之后,萧漠还要拖着疲惫之躯,将这些人所提出的种种“良策”逐一反驳,还要小心的不要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却是感觉比指挥一场大战还要疲惫。

唯一让萧漠欣慰的是,毅亲王和其他三位郡王,或许是习惯了身份尊荣却手无实权的日子,所以对于萧漠的指挥,并没有指手画脚,他们唯一做的,就是在细细听取了萧漠的计划后,露出赞叹之色而已。

~~~~~~~~~~~~~~~~~~~~~~~~~~~~~~~~~~~~~~

此外,当日萧漠之言,虽然制造了极佳的效果,但为了将这些官员贵族、名士书生们彻底收为己用,死心塌地,萧漠按照张茂宗的计划,三日间但有空闲,就会与这些人频繁接触。

面对那些贵族官员们,萧漠明言,他们虽然战败被俘,但却并非是因为他们指挥不力,懈于指责,只是那草原联军势大,而楚军战力低下而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根本上而言他们并无罪责。

这番言辞,让那些官员贵族们大为感动,颇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萧大人”的感慨。

而在这些官员贵族们接连或明或暗的请求之下,萧漠也向他们保证,待日后归朝后,必然亲自向楚灵帝求情,而众官员也知趣的向萧漠承诺,如此恩情,必不相忘,日后唯萧大人马首是瞻云云。

期间,萧漠虽然表现的颇为亲近,但却是至始至终都主导着众人间的话语权。而众官员贵族对此,却也没有任何不满,显然已是有了日后以萧漠为首的心理准备。

……

而在与一众名士书生交流接触之时,萧漠亲切随和之余,却又变成了一个良好的倾听者,无论这些人是交流学术、还是对战事提出建议,当然最多的还是对萧漠的敬仰之言,萧漠表现得仿佛是他们的至交好友一般,只是平等的交流着看法,毫无大楚第一才子、皇帝近臣应有的骄傲,却让一众名士书生们对他更增好感。

不过,在有些时候,萧漠也会满脸慎重的向这些名士书生们提出,往日国泰民安,我等安心在家中研究学问自无不可,但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像各位这般饱读诗书之士,却应该投于朝廷,担任官职,与志同道合之士一起,合力于一处,振兴大楚,挽大厦于将倾之时。

当然,萧漠自然是与他们志同道合的人,而他们入朝为官之后,只要以萧漠为主,自然就可产生更大的力量——这般话语萧漠虽然没有明说,但对众人而言,却是心知肚明,并且认为理所当然。

事实上,对于这些志大才疏的名士书生而言,没有什么话语比“振兴大楚,挽大厦于将倾之时”更有蛊惑之能了,所以每次萧漠说出如此之言后,绝大部分名士书生们都会神色激动的向萧漠保证,待战事结束之后,必然想办法入朝为官,辅佐萧大人重振朝纲云云。

……

在毅亲王等几位王爷面前,萧漠又是不同的面孔与表现。

畅谈天下大事、交流学问诗书,这就是每日萧漠与毅亲王等人做的事情。

谦逊却才华横溢,淡雅却自有乾坤,这就是萧漠给四位王爷留下的印象。

对于这些王爷而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没有什么野心和抱负,利益之言、蛊惑之言、大义之言,对他们根本不起作用,所以趁着这四人依然记挂着萧漠的救命之恩,加深他们对萧漠的好感,使他们在日后朝堂之上多有支持,方为上策。

……

总之,这些日子里,萧漠极尽收拢人心之能事,虽然成果显著,独属于自己的朝野势力,更已是渐渐成型,正如张茂宗所言,上元城之战,虽是大楚之浩劫,却更是萧漠崛起的天赐良机。

但无数应对之后,夜里辗转反侧之间,萧漠却突然发现,自己有些不认识自己了。

之前,萧漠对于张衍圣、王简等人带着种种不同的面具生活,虚伪的收拢人心的行为,是颇为不屑的,但如今,萧漠却也是踏上了同样的道路。

人生如戏,这就是萧漠如今的感慨。

~~~~~~~~~~~~~~~~~~~~~~~~~~~~~~~~~~~~~~~

迎来送往,虚伪应对之间,三天时间过去了。

大楚一百五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色阴沉,对萧漠而言,却是颇为疑惑的一天。

时至今日,草原联军已经围困上元城半个多月的时间,期间强攻十余日,哪怕再有伤亡,何等艰难,也毫不间断。

但这一日,清晨之际,萧漠就早早的领军来到城头,准备着种种防务,但等待了整整一天,草原联军却是偃旗息鼓,毫无战意。

而萧漠在疑惑之间,担心草原联军诡计,却也不敢轻离城头,站在他所习惯的位置,平静之余,也监视了草原联军整整一天。

“你们说,草原联军这般突然停战,究竟为何事?又有何目的?”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至黄昏,草原联军显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相战了,萧漠安心之余,却又像身边众官员问道。

“难道这些草原蛮子怯战了?这些日子,他们的攻势确实大不如往。”

刘行之猜测道。

赵英却摇头道:“他们刚刚得到十万五千担粮草,再无后顾之忧,以他们的心性,不应该就此罢手才是。”

而就在众人议论之间,一名官员匆匆来到萧漠面前,满脸喜色。

“大人,大喜啊!!”

“何事?”

萧漠疑惑的问道。

“回大人,据城中几名老农推测,就在这几日,上元城就有大雪降下……”

这名官员的话语还没有说完,萧漠身边的众官员已是一阵欢呼。

降雪!!还是大雪!!

这对于守城一方而言,自然是极大的好事。

此外,草原联军显然冬衣缺乏……

总而言之,上元城的胜算,又增加了三分!!

然而,就在此时,异变突起。

一列马队,突然从草原联军的大营中离开,向着上元城方向快速驶来!!

~~~~~~~~~~~~~~~~~~~~~~~~~~~~~~~~~~~~~~

PS:恩,二合一大章节……修复人品……修复人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