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臣 > 第一百二十七章.军国大事(下)

逆臣 第一百二十七章.军国大事(下)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02:58:05 来源:笔趣阁

本来,八贤王对于萧漠的第三策“破釜”,还有些不以为然。

但听到萧漠最后的那番话之后,神色却也沉了下来。

一来是因为他听出萧漠对楚狄之间的战事并不看好,二来却也觉得萧漠这番话言之有理。

八贤王自幼读史书无数,自然知道这些草原民族如狼一般的秉性,对于那些民族而言,稍有示弱,所带来的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良久之后,八贤王终于缓缓的点了点头,表示他已将萧漠所提的三策记在心中。

但接着,八贤王却是紧紧盯着萧漠,缓缓问道:“子柔,你的才智,早已无须证明,和那些平日里只知道吟诗作对的朝中大臣截然不同,你所提的这三策,本王受益匪浅,自是牢记心中。但本王不明白的是,为何子柔至始至终都对狄族入侵之事表现得如此担心,甚至在我楚朝二十万大军布防于北地之后,依然是患得患失,毫无信心?难道在子柔看来,以我楚朝之强盛,还无法敌过那小小的狄族吗?”

萧漠摇了摇头,叹息道:“王爷,您应该知道的,一个国家的强盛富裕,与其军力的强弱并无直接的关联。更何况,晚辈并非毫无信心,只是晚辈习惯在事前先行做好最坏的打算,以免在最坏的情况发生后却措手不及罢了,仅此而已。”

听到萧漠的解释后,八贤王眉头一皱,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却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虽然他能看出萧漠并没有将心中所想完全说出,但既然萧漠并不愿意讲,八贤王却也不好逼迫。

实际上,萧漠之所以对楚朝的军力毫无信心,最大的原因却还是因为楚朝的军制——以文臣御武事、实行募兵制却俸禄极低、仰文抑武、“三九轮换”等等制度,在萧漠看来,这些制度早已将楚朝将士的血性和士气扼杀得干干净净,在这种情况下,军队尚存战力的可能性实在不高。

再加上整个社会皆是重文轻武、兵士地位低下、军队已有百年时间未经历大的战事等等原因,更让萧漠对楚朝大军的战力评价愈低。

但这些制度皆是当年楚太祖亲自制定,面对眼前这位楚朝的皇室子孙,萧漠又如何能提?

就在八贤王沉默之际,萧漠抬头看向窗外,却见已是月挂枝头,于是起身向八贤王说道:“王爷,天色已晚,明日您就要赴北地巡视,晚辈就不再打扰了。”

八贤王也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然后轻轻的点了点头,却是亲自将萧漠送到了书房之外。

在离别之际,八贤王拍了拍萧漠的肩膀,对萧漠说道:“子柔,殿试之后,你就要入朝为官了。我看得出来,你和朝中其他的大臣截然不同,我很看好你。以皇兄对你的喜爱,将来必然会有无数人拉拢与你,但我希望你在那个时候能更加慎重一些,现在朝中的形势,并非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今后如果遇到什么事,可来找我,我虽然身为宗室,在朝中并无固定的职责和实权,但我的话,在朝中却还是有些影响力的,望你好自为之。”

听到八贤王突然没有再自称“本王”,又听到那最后那一句意味深长的“好自为之”,萧漠不由微微一愣。

“八贤王这些话的意思,是让我不要参与到朝堂上的是是非非之中?还是让我投靠于他的暗示?”

萧漠暗暗的想到。

虽然心中有些疑惑,但萧漠却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向八贤王躬身致谢后,就告辞离去了。

~~~~~~~~~~~~~~~~~~~~~~~~~~~~~~~~~~~~~

坐在返回“状元楼”的马车车厢之内,萧漠默默的回思着之前与八贤王的交谈。

通过八贤王的描述,让萧漠知道,楚朝庙堂内的混乱,军队的无力,尚还在他的想象之上。

“现在的楚朝,和另一个时空中的北宋很相似,一样的繁华,但却又一样的混乱无力。当年北宋的国力远胜于辽,但与辽之间的战事却是屡战屡败,如今的楚朝又会如何?”

萧漠用双手揉着眉头,继续想道:“与北宋相比,楚朝幽云之地未丢,长城险地和牧马场依然控制在手中,也更加繁荣富裕。但与此同时,楚朝的军队,比之北宋却还要不如,至少北宋一朝,至始至终都有名将支撑,这点就非楚朝能及。至于兵士,更是百年未经战事,相差更远……”

想到这里,萧漠对于楚狄之间即将开始的战争,却愈加的没有信心了,苦笑着喃喃说道:“难道楚朝的军力当真连那北宋都不如?北宋的军队,已是出了名的无用啊。”

暗暗叹息一声,萧漠知道这些事情他根本帮不上忙,索性不再多想,对于狄族之事,萧漠已是尽了全力了,剩下的,却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接着,萧漠却又想到临走之前八贤王对他的那番隐晦的话语,也不知究竟是不是在暗示萧漠投靠于他,如果当真如此,那么很显然,八贤王并非只是想着当一个闲置王爷。

再加上张谦和王翰之间的明争暗斗,萧漠却是越想越乱,索性闭上了双眼,缓缓假寐了起来。

第二天,八贤王亲自率领着八千御林军,前往北地巡视,楚灵帝为此特地举办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送行仪式,却是使京城中人人尽皆知,围观者无数。

再加上之前所盛传的有十万大军调往北方各州的传闻,所有人都隐约猜到,楚朝可能要有战事发生了。

楚朝多年来少有战事,上一次动用军队的时候,还是五年前河间府“李三之乱”的时候。

然而,对于战事的出现,京城中人却没有太大的恐慌,反而是略有兴奋。

出于对楚朝实力的信心,所有人皆是认为,即使楚朝又出现了什么战乱,楚朝大军也会像对付“李三之乱”那般,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之内轻易平息。

对他们而言,战争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所产生的影响,不过是让他们多了一件谈资可打发时间罢了。

在楚灵帝在京城之外为八贤王送行之时,萧漠也特意离开“状元楼”,前去旁观。

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本只是负责巡查的八贤王,在离开京城之时竟是一身戎装,看上去威势更甚。

在饮下了楚灵帝亲手递去的三杯清酒之后,八贤王就登鞍上马,带着八千御林军,在无数围观之人的欢呼中,向着南方疾奔而去了。

默默看着八贤王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自己视野之中,萧漠轻轻的叹息一声,默默祝愿八贤王此行可以一帆风顺。

或者说,萧漠是在祝福包括他在内的所有楚朝人,不要承受那狄族之劫。

隐隐的,萧漠觉得,楚朝与狄族的这一战,将是决定楚朝今后气运的一战!!

~~~~~~~~~~~~~~~~~~~~~~~~~~~~~~~~~~~~~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萧漠依旧呆在“状元楼”内少有外出,或是与微服私访而来的楚灵帝一同撰写《理学》一书,或是独自在书房中温习功课,为即将举行的殿试而准备着。

偶尔,萧漠也会为北方各州的形势而担心片刻,但却是很快就将之抛在脑后,因为萧漠很清楚,事到如今,形势如何变化发展,他已是无能为力了。

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城中人在讨论猜测了一段时间之后,也是渐渐忘却了北方可能要发生的战事,对于他们而言,战争太过虚无缥缈,还不如即将举行的殿试来的重要。

而在这段时间之中,京中接连发生了两件大事,而这两件事对京城人而言,才是真正引人注目的。

第一件事,却是一篇名叫《长生》的仙侠故事问世,同时在京城之内各大书店贩卖,但作者却并非萧漠,而是一位笔名为“黄山居士”的人。

黄山居士,自然就是楚灵帝的化名。

一直以来,类似于《长生》、《问仙》这般仙侠故事,一直都是萧漠所独写。自萧漠封笔后,许多喜欢这些仙侠故事的人皆是颇为落寞,现在发现又有人写了一篇相似的故事,抱着打发时间的想法,皆是买回家中品读,然后却惊讶的发现,这篇《长生》的可读性竟是丝毫不在萧漠之前所写的那几篇仙侠故事之下,在对道家的理解,整体的严谨性,甚至所表达的内涵等方面,更在《问仙》等书之上。

一时间,《长生》一书名声大振,京城内各大书店三千余册,竟是在短短七日内被抢购一空,虽然有人批判“黄山居士”有如此才学却专研旁门左道,实在玩物丧志,但楚灵帝依然兴奋了良久,看样子似乎很有再写一篇的想法。

不过,与此同时,很多没落的文人突然发现,原来类似于《长生》、《问仙》这般仙侠故事,并非只有萧漠能写,也并非只有萧漠才能写好,或是因为兴趣,或是因为稿费,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陆续开始有人学着楚灵帝这般,以笔名撰写各种离奇故事,卖于各大书店,赚取钱财。

因为楚灵帝的一时兴起,竟是造就了一批以撰写各种故事为生的文人,小说这种题材更是因此而提前兴起,但这都是后话,无须再提。

如果说第一件事只是让萧漠觉得世事叵测的话,那么第二件事,就是与萧漠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了。

~~~~~~~~~~~~~~~~~~~~~~~~~~~~~~~~~~~~~

PS:今天第二更!!还有两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