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臣 > 第一百一十六章.理学之思

逆臣 第一百一十六章.理学之思

作者:虫豸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8 02:58:05 来源:笔趣阁

楚朝文化兴盛,历来又讲究百家争鸣,文人出书立传,本是很普遍的事情。

萧漠手中的这本《云溪四书注》,乃是云溪之地的几位较有名望的儒生合著而成,在三年前问世。

但因内中所表达的观点不在楚朝文人主流观思想之列,所以不受世人所喜,流传不广,即使是萧漠,也是好不容易才得到了一册。

本来,对世人而言,以萧漠如今在文坛的地位声望,早已远远超过了著这卷《云溪四书注》的那几位文人,此刻如此认真品读他们的作品,实无必要。

但在萧漠看来,却是不然。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的眼光角度,皆是不同,所以对于诸般儒家经义的理解,也必然会有其不同之处。

而既然这几名儒生敢于让这卷《云溪四书注》问世,则必有其独到之处,而萧漠只有博览群书,采众家之长,触类旁通,方能开拓视野,使自己的学识更进一步。

当年写完《中庸新解》一书之后,萧漠的学识虽因此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却也陷入了一个瓶颈期,文章虽然日益娴熟圆润,但最基本的学识一途,却是迟迟无法再做突破。

也正因为如此,近一年来,萧漠花了大量时间将楚朝内所流传的种种《四书注》、《五经解》一一品读,倒是获益颇大,至少萧漠自觉自己的思维眼界在这一年中得到了极大的开拓。

事实上,类似于《四书注》、《四书解》、《四书新解》的书册,在楚朝几乎每隔一两年就会有文人以此为题出书立传,仅仅萧漠所见过的,就至少已有十六七种。

不过,萧漠如今所读的这篇《云溪四书注》,内中所提到一些观点,却是让萧漠大为吃惊。因为内中的观点,隐隐已经有些“灭人欲、存天理”的味道了,在感性方面过于保守,而在理性方面却又过于偏激了,让萧漠看的眉头紧皱。

良久之后,萧漠终于将手中的《云溪四书注》缓缓合上,同时眉头却皱的更紧了。

“这篇《云溪四书注》中所提到的观点,已是与理学思想中的‘心性理欲论’相类似了。这么说,与‘程朱理学’相类似的观点,已经开始在楚朝抬头了吗?”

萧漠暗暗想到。

~~~~~~~~~~~~~~~~~~~~~~~~~~~~~~~~~~~~~~~~~

理学,又称道学。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元、明、清初,在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由北宋程颢、程颐提出,又有南宋朱熹将之完善推广。

在一百多年前,楚朝也有两位儒学大家名为程颢、程颐,成就也是惊人,四书五经就是由这两人合编注释而成。但这两人并未提出过理学观点,或者曾提出过,却并未得到世人的重视。

毕竟,在楚朝这样的环境中,“灭天理,存人欲”这类的观点,很难得到世人的认同。

而相对于二程,对理学的影响更大的朱熹,在楚朝却并没有出现。

事实上,楚朝的二程,是否就是另一个时空中同时期宋朝的二程,萧漠本身也不敢确定。

另一个时空中的朱熹,出生于南宋,世称朱子。是继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师。他继承了北宋时期程颢、程颐的理学,并将之完善推广。

南宋之时,理学新出,不受世人所重视,而朱熹为人又太过固执耿直,更不为权贵者所喜。至于理学的观点,在当时更是影响极小。

直到明朝出现,朱元璋拜朱熹为祖,对其所提倡的理学观点大加推崇,并将理学观点当作了他封建统治的核心思想。理学思想才因此而兴起。

而明清两朝,之所以迟迟无法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除了因为蒙古一族将宋朝刚刚萌发的资本主义萌芽给扼杀在摇篮中之外,程朱的理学思想兴起,禁锢了国人的思想,使明清两朝的封建统治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后世之人对朱熹的评价褒贬不一,既有人怒斥其为伪儒,因为朱熹所推广的理学观点整整禁锢了国人思想数百年;也有人尊其为博学鸿儒,因为自宋以后,朱熹是唯一一个“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的思想大家。

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是,在思想界,自宋朝以后,朱熹对后世影响之大,无人可比。

而在萧漠看来,理学的出现,只是历史必然,即使没有朱熹,但同样会有李熹张熹提出同样的观点。比如现在的楚朝,二程并未提出理学观点,已是逝去百余年,更没有朱熹的出现,但同样有人提出了相似的观点。

不过,萧漠也知道,即使理学思想依然出现,但其在楚朝并不会引起太大的重视,要知道,在另一个时空中,二程和朱熹虽皆是宋朝少有的儒学大家,但其在当时却并没有得到当权者的重视。毕竟在宋朝或者楚朝这样的环境里,理学并没有发挥的空间和成长的土壤。

但想到在另一个时空中,理学对后世的深刻影响,以及其引发的种种弊端,《云溪四书注》虽说只是略微显示了一些苗头,却依然引起了萧漠的注意,隐隐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萧漠并没有改变历史进程的雄心,而理学的出现虽说是历史必然,但如若将来狄族不能像另一个时空中蒙古灭宋那般将楚朝彻底灭去的话,这些理学的观点,也不可能像明清时期那般影响深远。

萧漠现在所犹豫的是,他是否应该把这些已经在文人中出现的理学思想拨乱反正,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毕竟,除开“灭人欲存天理”等那些“心性理欲论”观点,理学思想还是颇有可取之处的。

但是,自己如果这么做,会不会适得其反,让程朱理学提前兴起呢?

毕竟,“心性理欲论”的出现是历史必然,萧漠如若将后世理学观点公诸于世,即使他抛开理学中的“心性理欲论”不谈,但依然会有人将萧漠所提出的理学观点和“心性理欲论”相结合,使程朱理学提前得到完善。

思考片刻之后,萧漠走到书桌之前,邓尚全察言观色,早已取出文房四宝摆好,而萧漠则用兔毫在宣纸之上,缓缓的写下了几行字。

“五教之目,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

“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为修身之要。”

……

“政权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即处事之要。”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为接物之要。”

一口气写了许久,皆是萧漠心中所记得的除开“心性理欲论”之外的“理学”观点,不知不觉间,竟已是写下了满满几张宣纸。

就在这时,房内突然响起了叩门声,同时也打断了萧漠的思绪。

邓尚全开门之后,楚达闪身进入萧漠的房间,躬身向萧漠说道:“公子,范先生来了。”

萧漠微微一愣,放下了手中兔毫,问道:“可有人注意到?”

楚达摇头道:“有几个人一直监视着少爷您的房间,但他们已经被曹飞引开,并未注意到范先生的出现。”

萧漠点了点头,说道:“请他进来。”

说着,萧漠带着邓尚全来到了书房之外,在那里,范祥正在静静等待着。

萧漠示意范祥落座后,邓尚全早已将香茗捧上,而萧漠则向范祥笑道:“我也没想到张衍圣竟然会亲自迎接与我,倒是让你们白白准备了,还险些暴露了暗营的存在,却是我思虑不周了。”

范祥摇头道:“少爷您过虑了,暗营如果能那么轻易就被他人发现,那么属下也就无颜前来与公子相见了。更何况,属下在京城中所准备的住所,也远不如这状元楼,少爷您由这张衍圣接待,反而会更好。”

萧漠点了点头,问道:“现在暗营在京城中发展的如何了?”

听到萧漠的询问,范祥不由皱起了眉头,答道:“京城中的形势很复杂,上至朝廷内的各个官员,下至市井间的三教九流,都早已被朝中权贵所瓜分,留给我们的发挥余地很小,属下现在只是将一家酒楼、两家茶馆秘密买下,并控制了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小帮派,倒是一百三十名探子,已经全部插入了许多消息集散之地,但因为时间尚短,所以暗营尚无法发挥作用。属下办事不利,还请少爷责罚。”

说着,范祥站起身来,垂手低头道。

萧漠笑着摇了摇头,示意范祥坐下,并说道:“你不过比我提前两个月入京罢了,能做到这一步,已是很不简单。一个情报组织的搭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放心,我并非是那般没有耐心之人。”

听到萧漠的回答,范祥神色稍稍轻松了些许,向萧漠躬身一礼后,再次坐在一旁,继续听着萧漠的询问。

而萧漠思考片刻后,又问道:“萧然和李立明那里又如何了?”

范祥说道:“七少爷和李管事已是在京城偏僻处买下了两处作坊,并在繁华地段买下了一处铺子,各般材料也已是收集完毕,这段时间正在训练学徒,在殿试之前,第一家香水铺子就能在京城中开张了。”

萧漠满意的点了点头,又询问了范祥一些细节后,再无他事后,范祥就躬身离去了。

然而,当范祥走到房门之前时,却是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迟疑了一下后,又向萧漠问道:“少爷,王霁瑞王公子这次没有陪您一同入京吗?”

萧漠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抬头看着范祥的双眼,问道:“你问这个干什么?”

~~~~~~~~~~~~~~~~~~~~~~~~~~~~~~~~~~~~~

PS:今天第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