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 第七百五十一章 战争之后,必有凶年

赵括和阿善德交谈了一会儿,互相说了一些场面话。

由于对对方实力的忌惮,双方都很克制,表现得非常有礼貌,交谈的也很开心。

毕竟除了实力上的竞争之外,赵国和孔雀王朝在很多方面是互补的,孔雀王朝非常需要赵国的丝绸、瓷器、纸等等。

赵国也需要孔雀王朝的粮食和棉花。

至于香料、玉石啥的,赵括其实是看不上的,这两种东西一种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一种本质上就是石头,因为好看才被捧起来的,更多的是智商税。真正的价值并没有多少,更无法和粮食、棉花相比。

不过大家愿意花高价买,赵括也乐见其成,反正朝廷能够从中赚钱,怎么都不会亏。

“寡人听闻孔雀王朝西方还有一个名叫塞琉古帝国的国家?使者可否和寡人说说。”赵括问道。

阿善德闻言,心中顿时有些警惕,这两年孔雀王朝将赵国的丝绸倒卖到塞琉古帝国,可没少赚钱,这还是因为从赵国到孔雀王朝的商道刚刚开发,没有真正形成规模,否则孔雀王朝还能够赚更多的钱。

如果赵国绕过孔雀王朝,直接将丝绸卖给塞琉古帝国,孔雀王朝将会少赚不少钱。

“禀赵王,塞琉古帝国确实在我孔雀王朝西方,不过那里的人不像我孔雀王朝的人这般友好,遍地土匪和盗贼,喜欢掠夺其他人的财物,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拒绝和对方来往。”阿善德说道。

赵括笑了笑,塞琉古帝国是啥样他不知道,但他知道阿善德的话不能轻信。

不过从赵国到塞琉古帝国也不是必须走孔雀王朝的,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都能绕过去,只是现在商路刚刚开辟,赵国对那里的环境还不熟悉,也没有军队驻扎,让孔雀王朝多赚一笔,也是对赵国商人的一种保护。

“我赵国打算和孔雀王朝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往来,使者觉得如何?”赵括说道。

“这是我孔雀王朝的荣幸。”阿善德说道。

按照惯例,朝会之后就是宴会。

阿善德对此非常期待,赵国连街边的食肆做的菜肴都如此的美味,宫中御厨做的美食可想而知。

不过阿善德毕竟是贵族出身,代表的是整个孔雀王朝,不可能在这件事上表现的急不可耐,而是学着赵国人,慢慢的吃着,只是阿善德不会用筷子,用的是勺子和叉子。

大家吃的差不多了,一名名貌美的舞姬从殿外走了进来,不管是赵人还是孔雀王朝的人,都非常擅长歌舞,诸多大臣纷纷起身,在大殿中央舞动着身躯,孔雀王朝使者见状,也开始参与其中,场面非常热闹欢快。

宴会一直持续到傍晚,大家尽兴之后,孔雀王朝的使者才被送回官署住处。

接下来就是赵国和孔雀王朝的正式商谈关于双方贸易往来的事情,因为赵牧对孔雀王朝最为了解,所以由其担任主使,鲁仲连担任副使。

因为双方都是第一次,没有什么经验,这次商谈足足持续了三天,双方才将所有细节敲定。

不过由于赵国最需要的粮食和棉花,无法大批量走陆地运输,因此还要等到袁华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在赵国和孔雀王朝建立商业往来的同时,秦国也不甘寂寞,派人联络楚王,并提出和楚国联姻,将女儿嫁给楚王。

同时秦王柱还派人向韩国求亲,请求韩王嫁女给太子,想要用联姻的方式瓦解三晋的联盟。

但老天似乎并不眷顾秦国。

四月份,仅仅当了数个月的秦王柱驾崩,谥号秦孝文王。

太子子楚继位。

由于国君驾崩,秦王柱无法娶亲,只能将联姻之事暂停。

国接连遭逢大败,又连续失去两位君主,老天似乎在警示秦国要走向衰落,朝堂上暮气沉沉,朝臣都提不起来精神。

子楚虽然成功的成为了秦王,却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他爷爷留下的战争赔款还没有还完。持续多年的战争,将秦国打的千疮百孔,百姓心中敢怒不敢言,朝廷威望大降,行政效率降低,多地发生百姓逃亡的事件。

此时秦国可谓是内忧外患,如果他不能将这个烂摊子解决,秦国将有亡国之危。

“大王,秦国接连大战,多次加派赋税和徭役,百姓苦不堪言。臣以为,我秦国现在应该减免赋税,降低劳役,来减轻国人的负担。”吕不韦抱拳说道。

范雎死后,他也成功当上了秦国相国。

不过秦王柱和秦王子楚并没有对他像以前那样信任,反而有些疏远,子楚也没有像当初在赵国承诺的那样,和他共同享有秦国。

后来吕不韦才知道,秦王柱和子楚的后宫中,有人说他坏话。

也就是吕不韦本事足够大,让秦王柱和子楚离不开他的帮助,但凡换个人,可能就不是疏远那么简单了。

“相国说的轻巧,减免赋税,国人的压力确实减轻了,我秦国拿什么来赔偿赵国和齐国每年的两百万石粮食。拿什么给官吏发放俸禄,拿什么训练军队?不训练军队,等到赵国再次打过来,我秦国拿什么抵挡?”王翦沉声说道。

陇西骑兵自上次近乎团灭之后,直到现在都没有完成补兵。

陇西骑兵的兵源陇西郡已经落入赵国手中,唯一能补兵就只有北地郡,但是北地郡人口稀少,符合陇西骑兵条件的士卒就更少了。

同时战马也是问题,陇西郡和河西走廊在手的时候,秦国并不需要为战马发愁,但如今只剩下北地郡,战马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除此之外,养这么多战马和士兵,对于秦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秦国国土大幅缩水,每年赋税去掉给赵国和齐国的赔偿,已经不剩多少了,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

原本应该在年初发放的俸禄,更是直到现在都没有发。

朝堂上大臣没有说什么,但不少地方官吏已经颇具怨言。

那些***有大量的土地,不差这点俸禄,但是他们这些基层官吏,可就等着这点米下锅呢。

朝廷不发放俸禄,他们拿什么养活一家老小?

朝廷现在的情况是有目共睹的,王翦也知道朝廷不好过,但就算再不好过,也不能耽误了大军。

没有大军,就不是好不好过的问题了。

而是亡国的问题。

接着朝堂上又是一番争吵,最后谁也没有说服谁。

秦王子楚无奈的挥了挥手,宣布散朝。

这样的场景,他已经见了很多次了。

五月,本来应该是丰收的喜悦,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战之后必有大灾的原因,今年中原各地的收成都不是很好。

魏国和韩国,楚国淮北地区皆出现干旱,赵国南部同样如此,情况比魏国稍微好一点。

河套和燕地却获得了罕见的大丰收,经过五年的开垦,河套已经化作十万顷良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河渠纵横,俨然一座塞上中原。

大家心中充满了骄傲,这一片沃土是他们从无到有一点点建设而成的,每个地方都凝聚着他们心血。

五年减免赋税已经结束,没等官府收税的小吏催促,大家已经将准备缴纳的粮食扛到地头,等待着小吏过来收取。

小吏一边和大家讨论收成,一边给大家计税,记完之后,取出两张纸条,上面写清户主姓名,家中几口人,多少亩地,水田多少

旱田多少,上田多少,中田多少,下田多少,应该收多少税,实际收多少税。

户主核实清楚没有问题之后在纸条上签字,不会写字则按手印,一式两份。

户主若是瞒报,被官府查出来之后,会遭受罚款,甚至罚没土地。

小吏若是多收或者少收,轻则停职,严重者抄家。

户主发现问题,可以向官府反映,官府不应,则向乡校反映,乡校直接反映给赵胜。乡校不管,还可以通过同乡的士兵从军队反映给太尉。

最后实在没人管,则敲登闻鼓,一般来说,到这种程度,至少整个郡上上下下都会被彻查,但凡有点问题,一个都跑不了。

虽然无法彻底杜绝类似淋尖踢斛这种事情发生,不过在现有的条件下,赵国已经将乱收赋税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丰收之下,燕地迅速恢复元气,田亩已经重新统计,赵国可不管你权贵不权贵,所有土地都要丈量,登记在册。

赵国在辽东和辽西建了数个港口和咸鱼加工厂,还有造船厂,盐场,其他海产品加工厂等等。招纳当地百姓做工。

对于没有和赵国对着干的贵族,朝廷也会卖给他们船,让他们捕鱼。

赵括对贵族没有什么仇视,但前提是他们遵守赵国法律。

过了农忙之后,大家就跑去挖河修路,或者去工厂上班,修路的工钱已经从十钱涨到了十五钱,工地管一顿午饭。

郑国还实行了激励政策,对于表现好的俘虏,减少其服刑时间,最多能够减少一半,也就是说,两年半就能回家。

这对于俘虏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兴奋的好消息。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辽河平原的开发速度显着提升,几乎是一天一个样。

按照郑国预计,照这样下去,最多十年就能完成辽河平原的改造,这还是因为俘虏只能干五年,否则时间还能再缩短一点。

当然,十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已经很短了。

赵国南部干旱仍然在继续,大家都在想办法灌溉,不少水渠都没有水,邯郸城外的牛首水淤泥***在外面,都能够看清河底,随时都有可能断流。

滏水和漳水的水位也大降,百姓面带忧愁。

赵括下令各地一定要稳住物价,粮食,盐等必需品禁止涨价,赵国边境禁止一粒粮食流出。

同时组织百姓挖河,疏通河道,过去疏通河道很麻烦,只能等到秋冬,水落石出的时候疏通河道,这个时候天气又已经寒冷了,无法持续太长时间。

如今由于干旱,各个河道都没有水,正是疏通的好时机。

赵国的情况还算是好的,韩魏两国和楚国北部干旱更加严重,三国国君多次公开祭祀天地求雨,但都没有什么效果。

赵括也率领赵国民众在邯郸城外,使用九鼎作为礼器,祭祀天地,但这次没有任何天地异象发生,别说雨了,连风都没有。

“老子就知道这玩意不靠谱。”赵括拍了拍九鼎,不满地说道。

抛开时代和文化传承的因素,怎么看都是普通的铜器罢了,就算用精神力探测,也没有任何神异的地方。

不过上次祭祀,九鼎确实发光了。而且大家都说秦武王就是举鼎遭受反噬而死。

赵括也不敢过于放肆,有什么话只敢在心里说说。

“天上连一片云朵都没有,即便是人工降雨都做不到。”蔺相如叹了一口气。谋士使用精神力降雨的前提是有水汽,现在天上一点水汽都没有,就算赵国所有谋士加一起,也别想下一滴雨。

“你们赵国在这方面就比不上我们孔雀王朝,我们那虽然也有沙漠,但大部分地区都雨水充足

土壤肥沃,从来不会干旱,随便撒把种子就收获,每年可以种植两季,少数地区可以种植三季。”

阿善德回国了,但是留了一位副使驻扎在邯郸,等袁华回国之后,走海路跟随袁华返回孔雀王朝。

这段时间随着副使对赵国的了解越发深入,心中也更加吃惊,赵国似乎哪哪都比孔雀王朝强。

但是现在,他终于发现了赵国不如孔雀王朝的地方:这块地不行!

轰!

恐怖的精神压力从荀子身上爆发出来,如同狂风暴雨朝着四周席卷而去。荀子脸上再无往日的温和,眼睛中射出两道精芒,他努力压低声音:“使者说的是真的?”

“当然。”孔雀王朝使者昂着脸说道,“我们国家从来没有为粮食发愁过。”

“你们国家没有人饿死吗?”荀子问道。

“当然有,不过都是些首陀罗和贱民。死了也无所谓的。”使者毫不在意的说道,种姓制度的下层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人。

等到使者离开,荀子脸色顿时一沉,走到赵括面前,郑重的说道:“大王,一年三熟之地,即便是倾全国之力,也要将其打下来。如果不打下来,以后子子孙孙都会怪我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