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 九十章 天山决战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九十章 天山决战

作者:公孙无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2:22:51 来源:笔趣阁

李肆笑道:“明公多虑了,楼兰王在登上王位前,一直在匈奴为质,登上王位后也一直没有到过长安,岂会与太子殿下有关系!”

张越疑惑的道:“既然如此,殿下怎会如此偏袒楼兰王,而不顾吾汉家将士的死活。”

李肆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不过是殿下身边的人收了贿赂罢了!”

张越思忖片刻,恍然大悟,大汉如今的利益集团主要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关东豪强,一派是关西军事贵族。

关东豪强一直是反对战争的,认为只需要每年给予匈奴人一点点钱财美女就可以避免战争,何必与匈奴人死磕到底呢。他们典型的做法就是“不如和亲便!”

另外一派就是关西与各边郡了,因为他们是直面匈奴人的,知道胡人的本性是什么,所以一直支持战争,想要彻底解决匈奴。

当今皇帝幼时就见到过甘泉宫的烽火,见到过匈奴入侵的惨状,是以在即位之后,就一直对匈奴采取强力的态度。

但这样一来,关西与边郡之人往往能通过军功而进入朝堂,而关东这些自称为贤良方士之辈的进身之路就窄了许多。

这群贤良方士原本也寄希望于改变皇帝的想法,但在发现无能为力之后,先是聚集在了淮南王刘安身边。

淮南王谋反自杀之后,他们又聚集到了太子殿下身边,寄希望于太子殿下登基后能改变皇帝的政策。

不过可能是文人们的通病吧,他们做事情从来只看自己的利益。只要对自己的利益有好处的就是正确的,一旦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竭力反对。

如今太子身边的这群人也是同样的情况,基本上只要是战争他们就全部反对。

不过好在他们如今还没有真正掌握大权,是以还无法动摇根本。

在张越看来儒生真正掌握国家大权只有三个时期,一个是西晋、一个是宋朝,一个是明末。这三个时期也是后世历史上最悲剧的三个时期。

太子殿下之所以偏袒楼兰王,应该是受身边的贤良方正们的影响在打击帝国内的强硬势力而已。

但如今真正掌握中央大权的是强硬的皇帝和军功贵族们,所以李肆才会劝张越不用担心。

这时李肆又继续道:“即使楼兰王之事有争议,但吾大汉还有另外一个封侯标准,那就是斩首两千级。”

“即使不算楼兰王的首级,明公如今斩首也足够两千级了,何况还有匈奴王子与山国国王的首级。”

“肆以为,明公此战之后封侯是必定的,可虑的是能否成为千户侯!”

汉朝的列侯其实也是有等级的,千户以下的列侯,实际上权力并不算大,但到了千户以上就不一样了。

千户以下的列侯必须要担任两千石以上的职位才能上殿议事,而千户以上的列侯则不然,他们即使什么职务都没有,也拥有上殿议事的资格。

张越了然的点头道:“原来如此,看来吾还真得准备往长安走一趟啊!”

其实张越心中对长安的朝堂是有所抵触的,或许是因为受后世史书的影响,在他眼中朝堂之上就是不停的玩弄阴谋诡计。

在内心中他还是希望做一名纯粹的军人,可是他也明白,这只是痴心妄想而已,任何一名军人当他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政治都是避不开的。

张越叹了口气,“虽然如此,但山国的建设不能放弃,李公先做一个规划吧,咱们先在这里建立一个据点再说。”

“即使吾被调回长安,吾也会竭力上书,争取在此地建立一个塞障!”

……

张越与欧脱王在山国交战之时,李广利率领的汉军主力也在天山北麓与匈奴右贤王所部展开了大战。

这一代的右贤王也是一位枭雄,在他统治匈奴右部的这些年,匈奴右部的实力急剧扩张。

如今在匈奴内,右贤王的实力已然仅次于单于。

右贤王直属力量就有八万控弦之士,再加上听命于他的诸小王。

右贤王能够调动的兵力达到了十五万骑。

就连西域第一大国,号称拥有十八万骑兵的乌孙人也不得不在他面前低头,年年向匈奴进贡。

这一次右贤王足足调动了十万骑兵与李广利决战,就是想打破汉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同时也为自己将来争夺单于之位,争取一些加分。

为了这一次决战,右贤王做了很多铺垫工作。

不但在汉军刚刚出塞时就不断骚扰汉军。

而且不惜大价钱买通了汉国太子周围的贤良方正,让他们在汉军的粮草补给上做做手脚。

而且在楼兰和山国也布下了伏兵。

为了疲惫汉军,更是从蒲类地区开始就不断的派出各小王的军队,与汉军不断进行小规模的战斗。

应该说右贤王的这些布置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历史上这一战,汉军就是先胜后败。

最后因为粮草断绝不得不仓促退兵,从而落入了匈奴人的重围之中。

如果不是危急关头,军侯赵充国突然爆发,汉军这一战恐怕会全军覆没。

即使如此,汉军在这一战也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士卒。两万多名汉军精锐埋骨天山。

最让人心痛的是,这些死去的士卒真正战死的不到三千人,其余都是因为缺粮而被活活饿死的。

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大大不同,楼兰和山国的匈奴人都已经被张越解决了。

虽然贤良方正们仍然在后方拖后腿,使绊子。但即使汉军还是如历史上一样需要退兵的话,也多了一条选择。

天汉二年八月,历史上著名的天山之战终于正式开始了。

第一个与汉军交锋的是匈奴日灼王所部。

日灼王在匈奴内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他原本才是匈奴单于的继承人。

只是在前任单于死后,他自己感觉实力不足,所以主动放弃了单于之位。

最后为了避免被猜忌,还选择了离开王庭,来到了匈奴右部。

日灼王所部的装备和战斗力在匈奴右部之中也是最强的。

在与汉军前锋接触后,日灼王亲领万骑主动向汉军发起了进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