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 第三百六十章 软硬兼顾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第三百六十章 软硬兼顾

作者:公孙无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53 来源:笔趣阁

经过长达三个月的讨论,修改和补充。

属于诸夏本土的宗教终于被提前催生了出来。

在此之间张越处理完都护府的事务后也尽量抽出时间参与其中。

最后经过大家一至同意,这个属于诸夏的本土宗教还是被命名为了道教。

只是与历史上新生的“道教”的不同之处在于。

历史上初生的道教乃是与基督教、绿教一样是一神教,至高神为昊天上帝。

后面成为多神教乃是因为两次宗教战争的失败为了生存下去而不得不进行改变,这才成为了多神教。

而且还把昊天上帝给去掉了,改以三清为至高神。

但现在的道教从一出生开始就是多神教,至高神昊天上帝之下还有着诸多的仙神。

因为张越的关系,这些仙神也都有着严密的体系。

先皇帝封禅泰山时祭祀昊天上帝的礼仪乃是儒家制定的,这个礼仪民间无法使用。

因此吕方与杜陵等则按照张越的要求重新制定了祭祀昊天上帝与三清四御的礼仪。

如今新的道教至高神乃是昊天上帝,总管宇宙大道。

昊天上帝之下则是三清,再下则为四御。

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为三清。

后世的道教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一般供奉在三清殿的中央;灵宝天尊居于第二位,供奉在元始天尊左边;太上老君供奉在元始天尊右边。

这一世则不同,三清地位并无高下之别。在供奉之时太清道德天尊居中,左右分别是玉清元始天尊和上清灵宝天尊。

确定道家老子为太清道德天尊在人间的化身。

尊老子为道祖,奉老子的着作《道德经》为道经之祖。

三清之下则为四御,四御乃是辅左三清的四位天帝。

分别是玉皇大帝,位列四御之首,总管天道。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四时气候。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协助玉皇执掌天地人和世间刀兵,统御诸星。

第四为后土皇地祇,掌管阴阳生育、大地山河。泰山君则为后土皇地祇的助手,管理生死亡魂。

四御之下则是四方神兽,负责镇压邪魔。

四方之神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

四方神兽之下则为众星神。

众星神中地位最高的是北斗七星神,也只有北斗七星神是固定的。

普通星神皆不固定,凡人通过修行亦可成为星神。

星神之下则是负责管理四方天下的阴阳神。

阳神根据修行之路不同又分为仙神两道。

仙道不受约束可自由修行,只是世间有危机之时需出世救民。

神道则为各地的山神、土地、水神、海神,诸神并无地位高低。

与仙道不同,神道需要协助四御管理四方。

按照新的道教理论,万物修炼之后皆可为阳神。

阴神则是死后为神,阴神无需修炼,根据人在世时所做的贡献直接封神。

贡献越大死后被封神的机会越大,地位越高,其中为传播诸夏文明而死之人死后必为阴神。

新的道教还吸收后世佛教的六道轮回理论。

六道分别为:仙道、人道、畜牲道、魔道、鬼道、神道。六道由泰山君掌控。

为了限制道教对世俗的干预,防止道教与历史上一向寻求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在新生的道教教义中张越特意要求加入一条。

“修行之士不可干预世俗皇权。”

至于具体在道经中如何表述就交由吕方为首的方士与黄老之士。

集议之后吕方等人并没有离开轮台,接下来还有更多的事留给他们。

吕方第人除了整理编纂各种道经之外,还需要继续制定祭祀诸仙神的礼仪,并完善仙神以及六道理论。

其余参加集议的黄老之士与方士则成为第一批道士。

他们不日也将在汉军将士的护卫下前往各地传播道教。

元凤三年九月,张越正式以西域大都护的名义下令,以道教为西域法定宗教。

并在轮台设立宗教管理司统一管理宗教事物。

宗教管理司的首任长官由杨友兼任,由吕方负责协助。

吕方也被张越授予“天师”称号,成为早产的道教实际上的教首。

因为杨友本身事物繁多,张越与杨友商议之后,原本由他兼任的缇骑司之职改由张允担任。

为了鼓励道教的发展,张越个人出资在轮台城内改建了第一座道观,并命名为太一观。

道教被张越确定为法定宗教后,最先响应的乃是摩尼。

摩尼公开宣布自己改宗道教,他先是带着全家之人前往太一观祭祀。

随后又宣布自己家族将会出资在河中修建两座道观。

摩尼之后,一向紧跟大汉的龟兹国王也宣布改宗道教,并把道教立为国教,原龟兹国中的沙门教寺庙全部改建为道观。

龟兹国之后,姑墨、车师、鄯善、莎车、于阗诸国也相继宣布道教为国教。

……

张越处理完宗教事物之后,再度把注意力转移到军事方面。

此时长安同意西域进行军制改革的诏书已经传到轮台。

张越按照原定计划开始对西域军制进行改革。

这一次西域汉军的编制还是以部曲为根本。

原本大汉军制,部由校尉统帅,曲由军侯统帅,校尉与军侯之间又有两司马。

曲下有官,官下有队,队下设是屯,屯下为什、伍。

大多数情况下两司马或者别部司马并没有直属的军队,只是临时调配。

这一次改制之后则不同,在部和曲之间确立了一个固定的编制为师。

每师由三曲加上师部直属力量构成。

这样一师的兵力约为两千上下,因为一师的兵力远超通常两司马指挥的兵力。

因此张越在与众人商议之后,确定一师的长官为别部司马。

一部则为两师再加上直属于部的警卫、后勤、攻城、斥候等兵种组成。

改制后一部的兵力由原来的五千余人增加到六千余人。

按照新的编制无论是部还是师皆由独立作战的能力。

如此小规模作战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出动一个师或者部。

若是大规模战役,则由数个部组成军而作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