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 九十七章 封侯之议

大汉风华从扫平西域开始 九十七章 封侯之议

作者:公孙无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53 来源:笔趣阁

天汉二年十二月十三这天,张越等人终于进入了魂萦梦绕的长安城。

“明公这就是长安城?”

杨友和赵意在进入长安城后都被那宏伟大气的建筑所震撼。

张越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强忍心中的震撼与激动。

“对,这就是长安,世界的中心!”

这时一名郎官打扮的男子却是走上前来。

“敢问可是轮台营田司马张公一行?”

张越道,“吾正是张越,不知君子是?”

那人笑道,“下吏乃是平乐监傅介子,奉命来此迎公……”

张越闻言却是好奇的打量着眼前之人。

如果没有弄错的话,此人当就是与班超齐名的义阳侯。

没想到此时这傅介子竟然就已经担任平乐监之职。

“如此多谢了!”

张越拱手一礼,随即在傅介子的带领下往城中而去。

……

张越进入长安城之时,一场跟他有关的战斗,却已同时在丞相府打响。

未央宫位于长安城西南,而未央宫东门那两座高大的汉阙名曰“苍龙阙”,因为苍龙是东方七宿的总称,阙上亦有无数条鸿龙缠绕的浮雕。

此为未央正门,内诸侯入朝皆从此门而入。

而未央宫外正对苍龙阙的,是一座规模堪比宫室的府邸,此为丞相府。

丞相府西门口,有丞相长史带着十二名吏士持戟守卫着。侍卫们警惕的注视着来往的任何一个人。

而就在他们不远处,正有一辆轺车缓缓驶来。车中坐着一位年青官员。

他们认识来人,来人正是如今颇受皇帝赏识的驸马都尉金日磾。

金日磾下车后,照例等待通传后,这才走入丞相府。

此时丞相府中已有数十名官员在等待。

这些官员明显的分为了两个圈子。

北军诸校尉,以及贰师系的官员们基本集中在左侧。

而另一批官员则簇拥着一名仪表堂堂的中年官员在右侧。

那人面含微笑,长袖善舞,礼貌地与每个人交流着,显得极有涵养。

但当他看到刚走进丞相府的金日磾时,笑容却顿时消失了。

他向身旁的人压低声音问道:“这驸马都尉怎么来了!”

那人皱着眉道:“恐怕与张越那庶子有关啊!”

问话的那人,正是如今的太子家令郑会,而回答他的则是东宫詹事李元。

两人这一次到丞相府来就是劝说丞相公孙贺反对张越封侯的。

李元皱着眉:“张越这小儿正是驸马都尉举荐的,他这个时候来见公孙丞相恐怕对吾等的计划不利啊!”

这一次两人前来劝说公孙贺反对张越封侯,其实并不是对张越有什么仇视心理,而且说起来张越同样也是出自关东。

他们反对张越封侯,主要还是为了打击关西军功贵族和公羊学派。

如今帝国的文化界占统治地位的正是主张“内圣外王”和“大复仇”的公羊学派。

公羊学派与儒家其他学派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在对外的时候与关西集团是一致的都是主张强硬,简单的说就是主战派。

而在朝中不得势的“贤良方正”们,则主要出自于关东豪强以及谷粱学派和左传学派。

两派如今都聚集在太子殿下左右,希望能够通过太子殿下来改变如今的不利处境。

两派的领导人正是太子殿下的老师,江升和王宣。

两人认为张越在长安城没有任何背景势力正是一颗不错的软柿子。

只要能阻止张越封侯,不但可以打击军方的士气,同时也可以削弱公羊学派的影响力。

金日磾进入相府后,自然看见了郑会与李元两人。

不过他并未理会,只是独自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坐了下来。

这一次他前来丞相府议事,其实更多的是代表皇帝的意志。

不过他自己也仔细了解过张越的情况,对张越在西域的表现他也大感满意。

虽然如此他也没有在皇帝面前为张越做出任何点评。

因为他知道作为外族出生的自己,最好的生存之道,就是顺从皇帝的命令。

作为一名皇帝的近臣,最怕的就是太有自己的思想了。

……

大约半刻钟后,帝国丞相公孙贺从中门缓步而出,他身穿丞相袍服,面色红润,看起来颇有威仪。

但其实这位丞相,连他的前任石庆都不如,无法决策任何大事,不过是一个上传下达的工具。

公卿百官均向其作揖,丞相亦还礼,随后公孙贺当先进了中门。

公孙贺进后,众人这才解下腰上悬挂的兵器,陆续进入中门。

丞相府中门内为相舍,设有正堂、庭、后园与诸曹吏舍,今日的集议,就要在正堂召开。

进了宽敞的正堂后,众人在丞相长史安排下陆续入座。

金日磾扫视周围,却见以太子家令郑会为首的太子系官员们全部坐在东面。此时他们正一脸紧张的望着自己。

金日磾笑了笑,往西面走去,他的座位与九卿们一样都在西面。

至于北军诸校尉和贰师系的官员们则聚集在了南边。

随着一声钟鸣,一名官吏走到中央,宣读诏令:

“轮台别部司马张越者,解楼兰之危,斩楼兰王、山国王首级归来,不日将抵长安。

陛下命丞相府议此事,延问公卿、大夫、博士、议郎,考合古今,明正其功,然后乃加爵土。今日诸卿畅所欲言!”

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之事,皇帝一般是不会亲自参加的。

这种事只需要让丞相、御史大夫领衔将结果以书面形式交给大谒者,大谒者上奏,皇帝若是认可,就批示“制曰可”,若是不同意,就打回奏疏,重新再议。

不过,当今皇帝是个例外,他不但喜欢亲自参加集议,还常袒护自己喜欢的一方。

这一次皇帝没有亲自参加,甚至下令让太子系的官员、博士们参与讨论,其实是有意为之的。

皇帝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太子周围这些人的成色如何,能不能担当起辅佐太子的重任。

如果这一次这些贤良方正们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恐怕又要掀起一阵血雨腥风。

还有那清河张氏这一次他们又会做何选择呢?

金日磾静静的坐在后排位置,扫视堂内众人,嘴角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不知这次又有哪些人会跳出来呢?”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