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五百七十七章 仓惶大败退

逆天换明 第五百七十七章 仓惶大败退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3-19 08:54:07 来源:笔趣阁

阿济格率部连夜启程,赶回沈阳,还未入城,便已经感觉到了笼罩全城的紧张和恐慌的气氛。闒

周边村镇的部众已经接到谕令,知道大敌压境,要搬家避祸。尽管舍不得经营了多年的家当,可性命要紧,还是尽量带上财物,赶来沈阳,准备迁徙。

大车小辆、骡马牲畜,不管是旗人,还是包衣奴才,抑或是被裹协的剃头辽人,都是面带凄惶,向着沈阳城集中。

房屋,耕地,以及笨重的家什,全部都要放弃。十来年了,窃据之地已经成了他们的家。现在,终于要放弃,灰溜溜地逃回北方苦寒之地了。

曾几何时,这样的景象在战乱的辽东就上演过。大批的辽人在恐惧中拖家带口,向着远方逃难。只因,凶狠的建虏要打来了,他们是杀人不眨眼的畜牲。

“败了呀!”阿济格心情沉重,看着这将亡的末世惨景,知道以后会更惨,几百里的路上,还要遭到敌人的追击,不知要有多少人横尸荒野。

来到汗宫,很快就得到了多尔衮的召见。同时,还有其他的高官,也一起出席了会议。

敌人数万骑兵杀入纵深,形势急转直下,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最关键的还是辽阳的失守,敌人没有了牵制,全力发动,难以抵挡。闒

显然,从接连的行动上,建虏已经意识到辽阳完蛋了。哪怕没有侦察到实际的情报,也能够基本确定。

议事殿内,气氛极为压抑。尽管阿济格带回了两万多人马,加上沈阳的守军,还能凑到三万,可令人头痛的问题依然摆在眼前。

“启奏汗王,撤退的事情已经基本准备好,能够随时出发。”看到多尔衮投来的目光,苏克萨哈赶忙躬身奏道。

多尔衮微微颌首,说道:“时间紧迫,现在就商议一下撤退事宜,然后便马上行动。”

扫视着众人,多尔衮继续说道:“敌人数万骑兵袭破抚顺后,烧杀抢掠,一路向北面的铁岭等地奔去。你们觉得,我军的撤退计划是否也要更改?”

多铎接话道:“某以为,该改变路线,从抚顺先撤回建州,比较稳妥。”

见众人的目光投来,多铎开口解释道:“虽然我军现在还有三万左右,可敌人的骑兵也是这个数量,正面交战的话,纵是取胜,也必然是损失惨重。这对日后在北方之地稳定发展,甚为不利。”闒

“况且,敌骑烧杀抢掠,继续沿此路迁徙,已经失去了就地的物资补给。身后再有追兵,作战就更加不利。”

这番分析相当正确,多尔衮面露赞赏,但并没有开口赞成,显然还是想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满达海犹豫了一下,开口说道:“你说得甚有道理。但我觉得,敌人轻骑远袭,肯定不能携带重武器。一直以来,敌人最大的倚仗都是火炮。在缺乏火炮的情况下,敌人未必敢与我军正面交锋。”

“当然——”满达海话锋一转,说道:“从抚顺退回建州,从表面上看,确实是最快捷,最稳妥的。”

从这番话听来,满达海是犹豫迟疑的,也没有确定该从哪条路撤退。只是,对于后者有些不太甘心。

阿济格沉吟了一下,说道:“依某之见,走抚顺返建州,是最为安全的。虽然敌人骑兵是轻装袭远,但也不可低估其火力强度。在遵化,敌人也是跨海远袭。”

没错,当时的皇太极等奴酋都认为东江军远道而来,火力不足,兵力也不是太占优势,完全能够战而胜之,杀出一条通路。闒

可事实上呢,一场激战,东江军的火力依然凶猛,导致他们伤亡惨重,连皇太极都被生擒,代善、莽古尔泰等人更是身死战场。

所以,当阿济格知道敌人骑兵的数量与己军相当时,便不想与其正面交锋。同时,多尔衮在书信中也透露了自己的意思,那就是从抚顺尽快撤退。

“敌人不守抚顺,想必是怕分兵势弱,两条撤退之路,根本无法全部堵死。”阿济格继续说道:“况且,敌人还有水师,说不定现在正在沿浑河东进,要在我军之前赶到抚顺,切断我军的第二条退路。”

李永芳连连点头,说道:“阿济格贝勒所言极是。敌人水师迟迟未动,应该是在麻痹我军,使我军不急于撤回,以便在作战中消耗我军实力。现在,情势已经明朗,想必敌人会全力发动。”

多尔衮终于不想再听另外的意见了,他已经反反复复地思虑过,认为走抚顺才是最佳的撤退路线,拖得越晚,却越是危险。

他干咳了一声,说道:“抽调一万精骑,由多铎统率,马上赶往抚顺,守住城池,保证退路通畅。”

多铎起身应喏,看了阿济格一眼。闒

“其余人马由阿济格率领,保护部众,即刻出发,撤离沈阳,向抚顺转进。”多尔衮再次下达谕令。

阿济格也躬身领命,知道情势危急,必须争分夺秒地展开行动。

如果阿济格所率的人马不赶回,沈阳只有不到五千的兵力,多尔衮根本不敢派出去,他还担心敌人的飞骑团南下攻打沈阳呢!

现在,手中兵力一下子宽裕起来,终于是能够行动,不用再焦躁不安地等下去了。

“苏克萨哈,李永芳,你们率三千人马最后启程,按照计划行事。”多尔衮心头在流血,声音还力求保持得镇定沉着。

所谓的计划,就是破坏。建虏定都沈阳,也是经过了不少建设的。比如汗宫,比如府宅。

既然已经保不住了,多尔衮也不会留给敌人,建好的,带不走的,统统地付之一炬。闒

这项摧毁计划准备在军民撤离沈阳几十里路后,再开始执行。以免冲天的烟火,给敌人提前发出信号,能够放心地向沈阳开进。

同时,也避免撤退的军民在情绪上更加低落。眼不见为净,自欺欺人而已。

还有一项工作,多尔衮没有当众宣布,那就是挖坟掘墓,抬上老奴的棺材,一一起逃出辽东。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老奴是万万没有想到,他闭眼嗝屁之后,竟然还有此劫。可惜,就算他能从棺材里跳出来,也改变不了什么了。

各人都领命下去,多尔衮留下阿济格,又说了一番话,才散去。

整个沈阳城立刻喧嚣混乱起来,多铎先率领一万精骑,出了东门,全速向抚顺前进,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占领,保证退路不断。

紧接着出城的,则是已经待命而发的部众。闒

携家带口的旗人,骑马的、驾车的,还的挑担推车的包衣奴才,仓惶而行,哭叫、吵闹、喝斥等声音交织一起,不绝于耳。

虽然多尔衮早就在北迁部众,但这大规模撤退得还是很急,这是多数建虏所没有料到的。飞骑团插入纵深烧杀破坏的消息,才传到沈阳两天。

也就是说,建虏的准备时间也就两天。城内的还好说,周边的还在往沈阳集中,可能还有一些人并没有意识到形势已经非常危急。

多尔衮等奴酋却知道撤退之路充满危险,如果只是军队还好,建虏多是骑兵,在速度上要快于东江军的步兵。

可带着部众,还有粮草物资,在东江军的追击下,很难全身而退。他们也只能寄希望于争取的这点时间,是一天,还是半天,却是说不定。

多尔衮心情沉重地走在汗宫内,这里的房屋建筑,这里的树木花草,很快就会变为残垣断壁和一片灰烬。

从起兵叛明,到横扫辽东,再到狼狈窜逃,不过是十余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起浮变化,如同做了一场梦。闒

“再也没有了重返辽东的机会啦!”多尔衮眯着眼睛,望着汗王宫殿,内心痛楚,即便再不甘心,却还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

东江军的目标只是收复整个辽东?多尔衮可不这么看。

如果只是毛文龙,兴许还有这种可能。可郭大靖呢,一个年轻有为的将领,岂会没有进取之心?

也就是说,退出辽东还不安全,连建州也难以成为立足之地。退到海西,甚至是更远的北方,兴许才能有休养生息的安全保证。

当然,这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工作。多尔衮相信,东江军收复全辽后,也需要休整经营。

至少,从现在的辽南基地运输粮草物资,以支持东江军向北拓展,还是很困难的事情。

“汗王。”苏克萨哈赶来汇报,“奴才已经在城内布置完毕,请汗王启驾。”闒

城内放置了引火之物,现在轮到汗宫了。苏克萨哈劝走多尔衮,才好带人继续自毁的工作。

多尔衮点了点头,说道:“敌人尚未出现,你也不用着急。骑兵的速度快,敌人想追,也是追不上的。”

“奴才晓得,会亲率骑兵前往河岸监视。”苏克萨哈自然知道多尔衮的意思,那就是自毁计划尽量晚点实施,迷惑敌人,争取时间。

毕竟,敌人也不知道沈阳城才已经近乎空城,还是要谨慎小心地上岸侦察,缓缓推进。

如果自毁计划太早开始,敌人望见烟火,自然能够猜出大概,便敢于放心前进,甚至是开始穷追。

多尔衮又慰勉了几句,才在侍卫的陪同下,出了汗宫,骑马而去。

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不舍,行出很远,多尔衮再次回头张望,高大的汗宫还矗立在那里,可很快就会在火焰中坍塌烧毁。闒

重重地叹了口气,多尔衮回过头去,马上加鞭,一路疾驰。

………………

辽阳光复的捷报,以最快的速度送至京师,又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北京,再次掀起了民众的欢庆。

辽东尚在明朝统治之中的时候,辽阳的地位高于沈阳,相当于辽东的统治中心。所以,光复辽阳的意义,在军民的心目中,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意义。

“攻克鞍山驿刚几天,连十日都不到吧,东江军便围攻辽阳,一举破城,令人惊叹啊!”

“听说是郭大靖率军围住了辽阳城,却又攻城乏术,毛文龙不得不亲临指挥,才攻破辽阳,斩首数万,获此大捷。”

中年酒客煞有介事地说着,引来旁人的目光,更显得他深悉内幕,不由得显出几分自得之色。闒

“郭大靖从无败绩,若说是不会攻城作战,某却是不太相信的。”一个年轻士子模样的酒客轻轻摇头,不是很相信。

“不管是谁指挥的,辽阳既下,平辽便指日可待。”有人打着圆场,笑着说道:“辽东重镇,只剩下沈阳。建虏必然拼命死守,东江军一战便能定胜局。”

酒客们对此倒是没有异议,十数年的辽东战乱将平息,任谁都感到精神振奋。

“可惜西北的民乱还没有平息的迹象。”中年酒客摇着头,又找到了凸显自己的话题,“虽然官军打了几个胜仗,可反贼又窜入豫西楚北,官军穷于追剿……”

洪承畴继任三边总督后,改杨鹤的“边剿边抚”为“全力清剿”、“以剿坚抚,先剿后抚”方针,集中兵力进攻西北的农民军。

在官军的压力下,农民军向庆阳突围。洪承畴与总兵曹文诏、贺虎臣一起围剿农民军,战数十次,农民军损失惨重。

遭到挫败后,农民军转进至明军力量薄弱的豫西楚北,以郧阳为中心,分部来往穿插于豫楚川陕之间,利用官军分兵守境,互不协同的弱点,进行游击性质的流动作战。闒

明军不得不分把守要隘,穷于追剿,陷入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困境。义军的势力又逐渐壮大,明廷又面临着考验。

“等辽东平定,调东江军过来,区区乱贼,旦夕可灭。”青年士子把酒杯在桌子上墩了一下,说道:“关内官军的战力,照东江军差得可不是一点半点。”

酒客们纷纷赞同,在他们看来,建虏是最凶恶的,乱贼不过是拿着锄头木棍的饥民。东江军能够消灭建虏,乱贼又何足挂齿?

可惜,他们并不深悉乱贼频出,并能发展壮大的根源所在。或者,他们即便知道,也不敢直斥朝廷,指责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