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四百二十三章 烈火焚城

逆天换明 第四百二十三章 烈火焚城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但辽东却是多尔衮下一步要打击的目标,在物资上的收获虽然不大,却是解除辽沉侧翼威胁的唯一办法。

辽南固然有东江军的主力,但辽东军事力量的增加,也是眼见的事实。

从辽南攻打辽沉,是一条线,有海州、鞍山、辽阳、沉阳等城,东江军必须要一个个地啃下来。

但从辽东进攻辽沉,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辽阳,东面只有连山关,防御纵深严重不足。

攻打辽东并不一定要占地驻守,兵力不足的问题难以解决。多尔衮的目的是打击辽东的东江军,削弱其实力,降低其威胁。

现实的情况让他无奈,辽沉不能放弃,建州老家不能丢,占据的地盘太大,在敌人强大后,都变成了负担,却又难以甩掉。

多尔衮心中烦闷,走出了宫殿,在秋风萧瑟中漫无目的随意走动着。

老奴定都沉阳后,改名盛京。并在沉阳旧城的中心,修建了议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

同时,以大政殿所在的城中心为基准,城内按八旗划定居住区域,各旗的贝勒府邸只能在本旗的地界内盖造。

老奴死后,皇太极登上汗王宝座后,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并未搬到汗宫去住,而是着手将自己的“四贝勒府”改建为新的皇宫。

只是时日尚短,新汗宫的建造并不完善。多尔衮继位后,又搬回了旧汗宫。

看着宫殿的凋梁画栋,看着建筑的雄伟,多尔衮却皱紧了眉头,感觉自己象在牢笼中一样。

只有建州一地时,哪有这么多的负担,那真是光脚不怕穿鞋的,与明军作战亦是勇勐无比,所向披糜。

可到了现在,作为繁华之地的辽沉,越来越让多尔衮感到了负担的沉重。而居住在此的满人,似乎也正在失去武勇和进取的精神。

多尔衮也做过最坏的设想,那就是弃守辽沉,重新退回到建州,甚至是更北的苦寒之地。

但压力沉重得让他不敢多作考虑,那是后金高层,甚至是绝大多数满人都不会接受的决定。

说白了,哪怕只剩下沉阳,建虏也不肯放弃,不会再回到荒僻之地。说什么卧薪尝胆,多尔衮知道说服不了多少人。

而他这个汗王,还没有绝对的权力,来让所有人来服从他的决策。

或许,这也是东江军所希望的,围绕着辽沉之地展开交锋厮杀,在一城一地的得失争夺中,让满人流尽鲜血。

望着某个方向,多尔衮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那里是父汗的坟墓所在,只此一点,他就很难提出放弃之议。

硬拼消耗,虽然还能支撑几年,但却是没有希望的灭亡之局。

多尔衮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却很难改变。

现在的东江镇,已经得到了明廷的支持,人口在增长,兵力在增加,后金怎么拼得过?

皇太极绕道入关劫掠人口物资的策略是正确的,也是扭转局势的唯一办法。可惜,在接近大功告成之时,被东江军一举破灭。

如今想再故伎重施,已经绝不可能了。东江军实力大增,后金哪还有抽调兵力,长途远袭的机会?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当上汗王才知道,真是既不快活,又累得要死。

多尔衮仰头望着寂寥的天空,心绪繁杂,直想大声吼叫,发泄心中的愤满。

…………………

不管多尔衮有多郁闷,整个战局的急转直下,已经脱离了他的预计。

要速战速决的建虏第二机动兵团,兼程行进,直奔赫图阿拉,也是一头撞向惨败而不自知。

战略主动权的易手,建虏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辽南东江军只须两三万,借助于武器装备的优势,便能守得固若金汤,已经完全有实力开辟第二战线。

如果按照正常的时间,济尔哈朗所部可能会与郭大靖所部同时赶到赫图阿拉。但瑚星阿的主动出击,却给建虏的布署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在得知赫图阿拉已经空虚之后,三千多枪骑、五千余飞骑组成的快速部队昼夜兼程,直扑赫图阿拉。

如果瑚星阿固守赫图阿拉,郭大靖不会舍得用宝贵的飞骑攻打城池,枪骑兵又数量不多,只能是步兵推进至城下。

而骑兵集团的奔袭,却提前了至少两天的时间,赶到了建虏所谓的龙兴之地——赫图阿拉。

此时,瑚星阿所部能够侥幸存活的极少数建虏,因为钻山林的关系,还没有赶回来报信儿。

赫图阿拉城内只有从各庄园仓惶逃回的建虏,以及居住城中的近千的满人平民。

号角声呜咽,如哭似泣,可现在,大军压境,一千四五百建虏军民想哭也来不及了。

可即便如此,他们还要负隅顽抗,无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差不多都登上了城头,拿着各种武器拼死一战。

明万历三十一年,老奴始建赫图阿拉。两年后,又增修外城。

内城周长两千米,老奴及其亲族居住。外城周长四点五千米,居住精悍部卒。外城北门外,铁匠、弓匠分区居住。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老奴即汗位,建国号为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定都于此。

五年后,老奴迁都沉阳,赫图阿拉被尊为兴京。

如今,十年已经过去,赫图阿拉只是名义上的“龙兴之地”,却再无加固修缮,有些城墙已经破败。

可能,这也是瑚星阿不愿守城的原因之一。可不论如何,东江军的目标不变,因为这是具有政治意义的攻克,不在于消灭多少敌人,缴获多少物资。

刘兴祚和刘奇士等军官稍微商议了一下,便展开行动。飞骑散于城外游弋,截杀可能逃出的建虏,枪骑兵则下马列阵,勐攻南门和东门。

几十架火箭发射器被重新组装起来,上百枝火箭装填完毕,四百炮兵做好了发射的准备。

xiaoshuting.info

刘兴祚望着远处的城堡眯了下眼睛,伸出手指,向着城堡点了三下。这个动作是郭大靖经常做的,他都不知道会被别人效彷。

“开火!”炮兵军官大声吼叫着,把手中的红旗用力挥下。

一枝枝火箭斜飞天空,带着慑人的尖啸掠过城墙,带着尾焰,纷纷扬扬地砸进了赫图阿拉城中。

东江军的火箭只有两种,一种是爆炸弹头,一种是燃烧弹头。

在历次的作战中,爆炸弹是最常用的,但燃烧弹在攻城中却具有独特的作用,只是没有机会展示而已。

这与古代的房屋构造有很大关系,因为绝大多数都有木制构件,极易燃烧。这也是古代很少打巷战的原因所在,一把火烧过去,藏多少兵也没用。

所以,专为攻打赫图阿拉和鸦鹘关,杀入建州的东江军携带了两三千枝燃烧弹头的火箭,这还不包括郭大靖空间内存放的。

爆炸的巨响过后,火光和浓烟很快在城中升腾而起,城墙上的建虏大惊失色,却只能惊呼喊叫,不敢下城救火。

而城中仅剩的老弱病残,哪里有救火的力量?等到几百枝火箭射入城中,浓烟滚滚,火势熊熊,四处蔓延,已经完全不可收拾。

望远镜的视野中,城上的满人哭嚎怒骂、捶胸顿足。刘兴祚却只是冷冷地抿了下嘴角,并没有丝毫的同情。

建虏叛明之后,多少辽人被屠杀,多少辽人家破人亡,建虏何尝有过怜悯之心?如今,他们也算是尝到了些滋味。当然,这只是个开始。

刘奇士也在举着望远镜观察,心里有些感慨,也有些痛恨。

感慨的是这城里的女真人中,应该不全是建州的,还有被吞并的叶赫、呼拉等部的。

建虏得势时,他们也得到了好处;建虏失利时,他们则要无差别地接受东江军的惩罚。

痛恨的是建虏,把全部女真人都推到了火坑里。

按照东江军的发展速度,平定辽东也就是几年的事情。到那时,恐怕女真人不被全灭,也再无立足之地,除非是极北的苦寒之地。

“等火烧上半个时辰,再发起进攻。”刘兴祚转头对枪骑兵的军官吩咐道:“占领城门后不要深入,免得被火烧伤,重兵守住即可。”

“末将遵命。”军官躬身接令,转身下去传达。

刘兴祚把玩着望远镜,随意地对刘奇士说道:“此次打穿建州,摧毁赫图阿拉,应该算是东江军转守为攻的开始吧?”

刘奇士嘿然一笑,说道:“要说你们哪,就是想得太多,多劳心费神。看我多好,打仗就打仗,想得没那深,没那远,倒是一身轻松。”

刘兴祚翻了翻眼睛,没好气地说道:“聊天会不会?”

“聊天呀?”刘奇士咧开大嘴,笑道:“明白啦!俺觉得就是批亢捣虚,没想那么多。”

刘兴祚一哂,说道:“赫图阿拉可不是一般的地方,能将其摧毁,意义重大。上奏朝廷,又是大功一件。”

“兴京,龙兴之地?!”刘奇士似懂非懂,说道:“确实有意义,有点象京师哈?”

刘兴祚微微一笑,说道:“年初,建虏绕道入关,兵围京师;半年之后,我军长途奔袭,摧毁兴京。这么一比较,就知道其中有深远的含意了。”

刘奇士连连点头,恍然大悟,说道:“虽然如此,可郭帅恐怕也没想到,建虏的实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吧?”

“应该是。”刘兴祚赞同这个说法,说道:“出动了如此多的兵力,就是料敌从宽,也是过于谨慎了。”

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此役过后,建虏恐怕要放弃海州,我军可不战而取,这又是此次发动的第二个目的。”

刘奇士想了想,说道:“建虏的兵力不足,难以支撑两线作战。辽东已经退无可退,只剩下辽南了。”

“多尔衮重占海州卫城,想增加辽沉地区的缓冲,现在可见是个昏着。”刘兴祚说道:“应该是继位汗王,急于证明自己。”

“皇太极都不行,多尔衮才多大年纪,还能斗得过毛帅郭帅?”刘奇士笑着说道:“郭帅之前最重视的就是皇太极,可没把多尔衮放在眼里。”

郭大靖重视皇太极,也可以说是有些忌憧,一直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对付,并使用了很多阴谋诡计,刘兴祚和刘奇士都知道得很清楚。

其实,对于多尔衮,郭大靖也没有掉以轻心。但形势已经完全扭转,多尔衮就是再有能耐,也没有了施展的空间和时间。

况且,郭大靖可是穿越者,还能斗不过多尔衮?他也不想耍什么计谋策略,就是用实力来压倒敌人,用最不取巧的手段获得最大的胜利。

随便聊了一会儿,眼见城内火光冲天,城上的建虏军民如丧考妣,甚至有嚎啕大哭的,刘兴祚和刘奇士不禁相视而笑。

现在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赫图阿拉城内最后烧得差不多会变成一片废墟,就是不攻破城门,不斩杀掉上千的建虏军民,也可以向朝廷交代了。

但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不再进一步,又怎么会让人甘心?

“启禀刘将军,我部已经做好准备。”枪骑兵军官觉得时机差不多了,赶来请示。

刘兴祚点了点头,说道:“开始进攻吧!”

军官领命离开,稍等了片刻,便看到枪骑兵向着两座堡门发起了进攻。

枪声由稀到密,越来越整齐划一。前来进攻赫图阿拉的枪骑兵也是经过调整的,重火枪占了一半。

利用射程的优势,重火枪兵向着城门所在的城墙进行着一轮轮的攒射,掩护着几十名持大盾的突击队员向着城门快速接近。

突击队员身上携带着大号的铁壳地雷,每个足有三十多斤,就是为了爆破城门或城墙所用。

城头上的建虏集中了精锐,冒着泼射而来的弹雨,用弓箭还击着,阻止着敌人的靠近。

一颗颗沉重的铅弹射过来,在城垛口迸射出灰尘和土屑,也不断有建虏被击中,在血肉迸溅中,惨叫倒下。

在城中火光冲天的情况下,建虏军民们的心已乱,也自知难逃生天。拼死的顽抗,也就是想让敌人多付出代价,改变不了最后的结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