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野战开端

逆天换明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野战开端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对于将领来说,建功立业是他们的理想和希望。对于士兵来说,一是能养家湖口,二是能报仇雪恨。

从东江军的组成来看,与建虏有深仇大恨的,占据多数。这也是与辽镇最大的不同,尽管都是辽人为主体。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多数士兵并不能戎马一生,他们还是希望战争能早点结束,和家人平安快乐地生活。

可哪怕是为粮饷而当兵,东江镇也争取给他们最好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后顾无忧,专心作战。

毕竟,粮饷充足是一支军队是否有战斗力的基本条件。随着军队的不断扩充,与建虏有切身仇恨的,也会越来越少。

所以,甲坚兵利,粮饷充足,军纪严明,便成了保持东江军战斗力的三大要素。

其实,封建时代的军队,也没有太过复杂的手段,来保证战斗力。能做到这三点,已经很了不起,堪称强军了。

郭大靖对于东江军的改造,除了军人待遇的提高,还有社会地位的提升。见官不拜,躬身捶胸礼,陵园祭祀等等,都是政治方面的。

以从军为荣,以军功为耀,在东江镇军民中,已经形成了风气。即便是退役,也会得到官府各方面的照顾,能够昂首挺胸地接受百姓们敬慕的目光。

而对武人崇尚的风气,对刚来的移民感触还不算深,对于东江镇的老百姓来说,却已经知之甚深。

家中有个军人,不说挣到的粮饷,就是各种优待的政策,也足够一家从温饱阶段向前迈进一大步了。

所以,嫁给军人,便成了很多家有女儿的百姓的首选。说什么自由恋爱,在那个时代,就是父母之命。

对于将士们的婚姻,郭大靖也制定了规章制度,主要是鼓励和帮扶。并没有不许婚配的限制,从人口增加的角度,甚至希望已婚有子女的男子从军。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种情况在东江军中是不会出现的。正常的服役年龄规定在二十至四十,军官的年龄还要更放宽。

当然,这是现在的规定。如果辽东平定,部队就要裁撤缩编,退役后的官兵也将衣食无忧,家人团聚。

而且,退役后根据年限和战功,还有一笔大的奖励,足以令人动心。

只要平定了辽东,一切都不是问题,根本不用担心物质方面跟不上,说了不算的事情发生。

对军人的优待政策是越来越完善,东江军的战斗力也随之不断提升。在几年来的作战中,体现得越发明显。

就在特战营潜近鸦鹘关的时候,郭大靖率领的部队在通化和赫图阿拉之间,又与建虏展开了一场激战。

这支建虏是赫图阿拉的三千守军,得到消息后,几乎是倾巢出动,前来截击孤军深入的敌人。

在甲喇额真瑚星阿看来,敌人应该是三四千人,最多五六千人的规模,性质也是袭扰牵制,并不可能是主攻。

所以,他在向沉阳派出信使,并向周边通报情况后,便率守军全体出动,要在野外击溃敌人。

对于守城,瑚星阿觉得己军并不擅长。野战才是建州勇士的优势,能够所向披靡,以少敌多。

而且,如果只是龟缩赫图阿拉,就意味着其它地方要遭到敌人的破坏和摧毁,他并不希望是这样的被动。

初战的结果似乎也验证了他的判断,先是一千,后是两千敌骑,在接触之前,便先后掉头逃窜,根本不敢与建州勇士交锋。

“追击!”瑚星阿并没有多少犹豫,便下达了命令。

兵力相当,骑兵对决,建州勇士的无双骑射,将给敌人以沉重的,甚至是歼灭性的打击。

敌人在发射旗花火箭,可在瑚星阿看来,即便后有援兵,哪怕是一倍的敌人,在野战中也不是己军的对手。

他当然想不到,借助于望远镜,刘兴祚所部已经提前探悉敌情,提前发出信号,让后队步兵作好迎战的准备。

这样做还觉得不把握,刘兴祚还命令骑兵在退却途中不时地撒铁蒺梨,并派出小队枪骑兵进行阻击。

铁蒺梨不是太多,封锁道路做不到,枪骑兵的阻击也不是很坚决,但迟滞敌骑一会儿,也给步兵争取了时间。

从最简单的思维出发,敌人不想你做的,你就一定要做。这些手段在瑚星阿等建虏看来,却成为了畏战逃窜。

排除障碍,击退阻击之敌,瑚星阿率领三千建虏紧追不舍,一头撞进了对手迅速布置的围击口袋。

接到信号后,李维鸾立刻命令部队展开,一营三千人化整为零,三百人一队,在广阔的原野中依据地形散布开来。

二营出动两千人,沿着大路两侧疾进两三里,借助于树木杂草沟坎洼地,隐蔽起来。

这些布置都是提前商议,多次演练的,军官们接到命令便能迅速实施,以最快的时间完成。

等到瑚星阿率部追击过来,眼前豁然开朗,看到的是当面拦路的千余步兵结成的战阵,战阵后则是数千的骑兵。

“吁!”瑚星阿勒住战马,仔细观察着对面的,以及两侧的大小战阵。

当面的步兵不算多,以几十辆厢车作为阻挡,这是要用火枪打击,再出动骑兵展开厮杀。

两侧的原野中,各错落布署着五个小型战阵,阵前只有简单的木制长矛组装而成的拒马障碍,后面是排列紧密的火枪兵,以及一排排黑洞洞的枪口。

不论是瑚星阿,还是李维鸾和刘兴祚等将领,在宽阔的原野作战厮杀,都是第一次。

但东江军已经提前有了这样的演练,又有飞骑压阵,大不了就强硬碰撞,在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不太会有失败的担心。

而且,步兵对骑兵,战术也很简单,就是顶住,顶住!不溃败,尽量用火枪杀伤敌人,就基本完成了任务。

瑚星阿面临的压力却要大得多,他看着对方的奇怪阵势,有些摸不清头脑,不知道要从哪个方向进攻。

几年来,与东江军的数次作战,都是一个模式。建虏进攻,东江军依靠险要,或是预设工事进行防守,从而击退建虏的进攻。

瑚星阿之所以要穷追不舍,也有他的盘算,那就是不给敌人构筑工事、施展防御所长的时间。

显然,他应该是达到了目的。可对手摆出的阵势,却让他有些摸不清头脑。

如果是仓促结阵,象其他明军那样,瑚星阿可以采取先用弓箭掠射,打乱明军的战阵,再铁骑冲击,从而获得胜利。

这套战术打法对于建虏来说,是相当成熟老练的。叛明之后,他们靠着这个战法,打败了很多明军。

但在面对东江军的时候,瑚星阿却有些犹豫。因为他知道,东江军的火器犀利,与其他明军相比,并不在一个档次。

如果只是当面一个战阵,瑚星阿可以派出数队骑兵,左右纵横驰骋,包抄绕袭运用自如,他相信很快也会打乱对手的阵脚。

可侧翼的小型战阵,破灭了他的设想。何况,敌人也有骑兵,想要包抄迂回,也并不容易。

“大人。”旁边的将领多阿罗见主帅犹豫,便开口说道:“卑职请命,率五百骑先行出击,进攻左翼的敌人。”

瑚星阿看着这个主动请缨的手下,缓缓说道:“敌阵错落布置,应该是互相呼应支援,发挥交叉火力。”

“卑职明白。”多阿罗紫铜色的脸膛上有一道斜着的疤,这是他的荣耀,此刻微微颤动,显出几分狰狞,说道:“卑职先攻最突出的一阵,以掠射打乱其阵脚,再冲杀进去,利用败兵的掩护,攻击其它战阵。”

听起来象是那么回事,可未必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瑚星阿沉吟了一下,沉声道:“多加小心,勿要轻敌。”

“卑职遵令。”多阿罗躬身领命,勒马而去。

尽管一切按计划行动,李维鸾也觉得胜券在握,只是会出代价的大小而已。但被动挨打,依然不是东江军的习惯。

火枪的射程与弓箭相差无几,对拼的结果是略占上风。但东江军还有射程更远的武器,比如易于携带的火箭。

火箭发射器也不沉重,不过是铁架子,或是铁皮圆筒,甚至是更简陋的轨道装置也可以。

为了轻便行军,李维鸾所部只携带了几十架六筒发射装置,以及上千枝火箭。此时,已经在阵后架设完毕,随时可以开火。

“稍等一下。”李维鸾举起的手又放了下来,眼睛微微地眯了眯,并没有给炮兵军官马上下令。

建虏已经有所行动,李维鸾想看看敌人会用什么战术,以及摆出的大小战阵的威力。

至少,这也是检验自身部队的一次机会。能够顶住建虏的进攻,哪怕只是一次,也将使将士们增加更多的实战经验。

多阿罗率领五百骑兵驰出大队,分成五队,每百人为一队,向着野地里的小型战阵疾奔而去。

一队接一队,斜掠过敌人阵前不足百米,向敌人投射出持续不断的箭雨,这是多阿罗的想法。

要知道,弓箭的射速明显快过火枪,在掠过敌人阵前的时间里,至少能射出三四箭,甚至是更多。

箭雨的密集,鸟铳威力的不足,也正是其他明军纵然拥有火器,也难以抵挡䢖虏的骑射,甚至是重甲步兵的冲锋。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战斗意志。建虏悍不畏死,多数明军却缺乏这样的斗志。

铁蹄奔腾,多阿罗指挥着所部径直向最突出的小型战阵扑去。这其实是一种假象,是建虏惯用的战术,在有效杀伤的距离之外,诱使明军开火射击。

但多阿罗和其所部的建虏显然要失望了,尽管他的出击只是一次试探性的进攻,要为主帅找到更合适的战法,或是寻找到敌人的弱点所在。

拒马之后的火枪兵不动如山,在军官的高声命令下,前面三排火枪兵突然变得紧密。

第一排跪立,第二排弯腰,第三排站立,三排火枪直直地指向前方。近百名重火枪兵站在两侧,听着尖厉的哨音,扳开了机头……

如果有楯车掩护,应该采取步弓大箭,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敌人火器的杀伤也会被减弱。

多阿罗有些遗憾,但箭已在弦,不得不发。骑在马上,只能用射程和威力都打折扣的短弓,与敌人的距离也不得不接近。

直冲的骑兵转了方向,象慧星甩着尾巴,斜插向步兵战阵。

轰鸣声勐然爆发,白烟升腾,步兵战阵中的重火枪手率先开火射击。他们不必仔细瞄准,只是向着敌人的骑兵大队轰击,不管是人是马,打中即可。

即使是建虏的长弓大箭,在射程和威力上也要逊于重火枪,更何况是要用短弓掠射,要更加接近的建虏骑兵。

一团团血雾迸溅,在人喊马嘶声中,眼见得便有几十名建虏人仰马翻。这影响到了建虏的继续驰奔,队形稍有些混乱。

左侧的重火枪兵射击完毕,立刻持枪后退,退到阵后紧张迅速地装填弹药。

尖利的哨音再次响起,已经摆好射击姿势的三排轻火枪兵伸出大拇指,把击锤扳开,手指也放到板机的外环处。

火枪的训练在东江军是最重要,花费时间最长的科目。在训练和实战中,郭大靖和军官们也发现了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尽量保证士兵的同时击发。

紧张情绪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特别是缺乏实战经验的新兵,误扣板机是难以避免的。

这才有了更加细化的射击步骤,一起扳机头、手不放在板机上,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了士兵的误射。

蹄声如雷,建虏骑兵更加接近。久违的哨音响起,火枪兵才如释重负,手指伸进铁圈,扣住板机。

不用再等多长时间,也就三五秒后,最后一声尖厉的哨音终于在耳旁响起。

轰鸣如雷,浓重的白烟升腾而起,几乎遮挡了战阵中火枪兵的身影。

这是一次勐烈的打击,三排齐射的威力尽显,密集的铅弹打倒了一大片建虏人马,极大地阻碍了后续建虏的正常骑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