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三百九十六章 软硬两手,大喜

逆天换明 第三百九十六章 软硬两手,大喜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在冷兵器时代,制作刀剑、盔甲都需要钢铁。因此从戒备心理出发,明朝三令五申,严禁铁制品及军器出境。

这就导致生产力落后的蒙古人极度缺乏铁锅、针等铁器用品,在明朝,因为铁锅而与蒙古人进行的战争并不鲜见。

一口铁锅能换一头牛,有时候,甚至一包针线也能换一只羊。走私到边外的铁器,就是如此暴利,也难怪口外商人即便贿赂交结边将,依然赚得盆满钵满。

蒙古人入寇劫掠时,铁锅也排在金银财宝之后,“铁锅为虏中炊煮之日用,第次攻城陷堡,先行夺掠,以得锅为奇货”。

没有铁锅,不会烧制陶锅、砂锅嘛,那煮起羊肉来,也是满香的。

也别怪郭大靖满脑子问号,当时的蒙古人还真就不会做陶锅砂锅。实在没锅的时候,他们甚至用皮袋盛水煮肉吃。

就在何贵忠等人赶到秦皇岛时,孟浩的汇报也用快船送到了盖州卫,呈到了郭大靖的手中。

“利益链早已建起,从商人到边将,损害的是国家利益,也阻止了别人插手其中,分薄利益。”

郭大靖看过报告,想起了晋商,想起了皇商八大家,轻轻摇了摇头,并不准备投入太大,打通关节,与走口外的商人展开竞争。

十五六两的牛马价钱,甚至是二十两以下,东江镇都能够承受。就让商人赚个对半的利,省力又省心。

只不过,他看到走私铁器给蒙古人的暴利,也不免心动不已。随着思绪的飘飞,他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

在广宁牧放的蒙古诸部,未必要用武力解决,与他们展开贸易,应该是有利可图,且着眼长远的谋划。

平辽灭虏,只是郭大靖的战略目标之一。看眼前的形势,不出两三年,就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那下一个敌人就昭然若揭,号称蒙古共主的林丹汗。

要和虎墩兔开战,郭大靖也不准备只动用东江军的人马,那些反对虎墩兔的蒙古诸部,都是可以联合的对象。

逃到广宁地区的蒙古诸部,就是虎墩兔的敌人。留之与灭之,对东江军影响不大。但从长远来看,似乎留下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后金势衰,投靠和依附的蒙古诸部肯定不会吊死在这一棵树上。等到胜败之势明朗,蒙古诸部反戈一击,向东江军示好,也不是不可能。

依附于强权,就注定了会左右逢源。皇太极的惨败,就已经影响到了草原上的形势。

林丹汗借此而重新振作,有统一左右两翼蒙古之势,却又不敢与后金交锋,这在郭大靖看来,并不是好事。

说白了,林丹汗重新东返,只是补上了四方封锁的一环,对后金的军事压力却远远不够。

建虏这棵大树摇摇欲坠,郭大靖不相信那些归附的蒙古诸部还能忠心耿耿,不会有另外的谋划。

可除了宁死也不能投降的虎墩兔,建虏一倒,东江军或者是明廷,便成了这些蒙古叛徒的唯一出路。

爱好中文网

至于建虏遭到东江军猛攻时,蒙古诸部会不会援助。

郭大靖淡淡地冷笑起来,脑子进水了才会这么干。就凭蒙古诸部的战力,连明军都打不过,又岂会是东江军的对手?

“两手准备,乖顺就放你一马,不服就灭了你们。”郭大靖拿出纸笔,给毛文龙写信汇报。

如果开马市的话,就在盘锦。东江镇这边用砂锅陶锅、针线、花椒大料、茶叶、酒等日用品,来换购牛马羊。

既然担心蒙古人用铁锅打造兵器,换成砂锅就万事大吉了。难不成你把砂锅摔了,用碎片砸我不成?

花椒大料,还有辣椒,也是好东西。不管是煮,还是烤,立刻把牛羊肉的滋味提高了几个层次。

牛、马、羊,甚至是羊毛,东江镇都需要。这样一数,蒙古人的好东西还真是有一些。

郭大靖的鼻中似乎闻到了羊肉串的香味,除了孜然,作料应该都全了。还有火锅,味道也是极好的。

写完书信,郭大靖封好,命人急送给毛文龙。伸展着胳臂,他走出了房门,春光更加明媚,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惬意。

“郭帅,刚送到的信件。”一个亲兵小跑进来,施礼之后,将书信呈给郭大靖。

郭大靖只看信封,便认出了藤野英的笔迹,不禁露出笑容,转身回屋,取出观看。

崇祯在裁撤驿站,以至于很多消息都延误,甚至是不通。辽南三州却建立起愈发完善迅捷的邮驿系统。

一方面,驿站为移民前往各地安置提供了诸多便利,成为沿途旅馆般的存在;另一方面,民间的信件传递,因为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也逐渐被老百姓所接受。

随着县名、镇名、村名的统一规范命名,地址便能够确定下来。信到村公所,再通知村民自领。

要知道,当时民间的通信,通常是请人捎带。在时间上,会耽误很久。等到回信,有时都不知道猴年马月了。

当然,现在占大头的通信是将士们寄回家里的,然后家里也学着按地址写回信。村里的教书先生和军队里的文书,则又增加了一项工作——代写读阅书信。

这又是郭大靖按照心目中的样子,加以设立,并不断完善的。

同时,军传的信号塔也完善起来,进入到实用阶段,紧急消息从盖州传回旅顺,只需要小半天的时间。

哈哈哈哈……郭大靖在屋内发出畅快的笑声,引得门口的亲兵转头侧目。

先有阿秀,后纳藤野英,加起来总有了两三年的时间。终于,终于要有后了,也不枉自己的辛勤耕耘。

郭大靖喜悦激动,连读了两遍信,也感觉到了藤野英那字里行间,与他同样的感情。

虽然嫁晚了,只是个妾室,但在这生娃方面,终于是抢了先,争回了面子。

郭大靖取出纸笔,几番欲落,却又停笔不写。情绪还未平静,竟然一时不能成文。

好样儿的,真是块好地,真厉害,也是我卖力的结果……

郭大靖自失地笑了笑,觉得自己心里刚蹦出来的这些话,不太适合写于书信之中。

还有阿秀,应该是有些失落,有些难堪吧?

身为正妻,却断了一臂,成了残疾;受封诰命,却无所出……即便她善良,也不争抢,可要她处之淡然,也不符合正常人的心理。

郭大靖放下笔,摸着下巴上的小胡子,这封信该如何写,他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对于阿秀,自己着实还是关心的少了一些。始终没有怀上,还是她的身体在以前亏欠的太多,需要慢慢调理。

在辽南三州,倒也有那么几个比较好的老中医。倒也不用自己出面,在信中让藤野英请来给阿秀看看,吃中药调理一下,也能增进二人的感情。

郭大靖心中有了计议,又勘酌了些字词,才提笔开始写回信。

………………

秦皇岛。

孟浩热情地招待着抵达这里的何贵忠一行,在席间便热情地发出邀请,“老何,要不你留在这里帮我,论做生意,你应该是最在行的。”

何贵忠笑着摇头,说道:“你这可是过奖了。郭帅留你在秦皇岛,定然是知道你能胜任。某奉调回旅顺,应该是还有别的差使。”

孟浩想了想,说道:“情况你已经听完了,那你给出个主意,怎么能买到便宜的牛马?”

何贵忠苦笑了一下,说道:“从商人手中大量购买,这已经便宜了不少。若是想直接与蒙古人交易,岂不是在抢商人的利益?他们可是地头蛇,不好对付。”

孟浩无奈地耸了耸肩膀,说道:“我也是才想到这些。本以为就是做生意而已,没想到这其中有这么多人在插手,从官到商,这一路关节,可不是短时间内能打通的。”

旁边的小桌上,小翠姐弟在慢慢吃着饭菜,与大桌上是一样的菜式,花样不多,但量足够。

“没想到何老板交游这么广阔,连东江军的官儿也这么熟。”小龙低声嘀咕着。

小翠也十分惊讶,但心里却有些托了底。既有这样的关系,在辽东自然会得到关照。

孟浩的耳朵很尖,对何贵忠带来的这姐弟俩也有自己的猜测,闻声笑着说道:“你们哪里知道,何老板不仅会做生意,还能上阵杀敌。”

说着,他有些不太确定地对何贵忠问道:“老何,你与郭帅并肩作战是在朝鲜吧?”

何贵忠点了点头,说道:“当时,郭帅还是个小旗官,与我们几个夜不收埋伏在鸭绿江边,负责提供报警的。第一战,郭帅就杀了五六个建虏,其中更有建虏最厉害的捉生图鲁希。”

孟浩也是第一次听说,还有陈忠和另一个谍子,都停下筷子,瞪大了眼睛。

何贵忠呵呵笑着,眼中是追忆之色,说道:“郭帅与建虏有深仇大恨,打起仗来不要命。光在朝鲜,前前后后就干掉了五六十个建虏。还有奴酋岳讬和硕讬,也都是他杀死的。”

“两个都是啊?”孟浩感慨道:“报上去的可是只有一个,想必是让郭帅受委屈了。”

“郭帅倒不是很在乎这个。”何贵忠轻轻抿着酒,说道:“如果不是有那么多的功劳,怎么能一下子就升到广鹿岛守备?”

小翠和小虎都听傻了,没想到何老板竟有如此辉煌的过往,竟与名扬天下的郭大将军并肩杀敌,交情匪浅。

郭大将军在京畿地区的知名度尤其高,遵化大战,那是杀得天昏地暗,最后是击败凶悍不可一视的建虏,还斩杀数位奴酋,更把建虏的汗王生擒活捉。

茶馆、酒肆里,有关郭大靖的传闻不绝于耳,有着各种各样的描绘和猜测。

什么身高过丈、膀大腰圆,什么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什么纵横冲杀、血染征袍……

有些急智的说书人更是与时俱进,编出了各种版本的短篇,来招徕听众,借着热乎劲儿多赚上几两银子。

于是,郭大靖时而使李元霸的大锤,时而使吕布的方天画戟,时而又使关二哥的大刀……反正,说书人就可着自己熟悉的进行改编再创造。

“郭大将军,使的是沥泉枪吧?”小虎终于是按捺不住,大着胆子又带着期待地开口问道。

酒馆里也有来搭桌说书的,何贵忠也不抽成,全为了给东江军和郭大靖作宣传。而小龙最喜欢听的,就是改编自《说岳全传》的。

众人都失笑起来,小翠不好意思地红了脸,小龙也讷讷地觉得说错了话。

何贵忠笑着说道:“郭帅嘛,会用长枪,但最擅长的还是弩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图鲁希和岳讬便是被他一箭射杀。”

“近战的话,他用的最多的是一把形状怪异的宝刀,削铁如泥,全力劈砍下去,建虏难以招架。”

小龙的眼中又闪出了亮光,原来郭大靖和黄忠差不多,用的是刀,射箭也是百步穿杨。

“那把宝刀后来送给了刘将军,郭帅的结拜兄弟。”何贵忠说道:“你们应该都见过,飞骑营的刘奇士将军。”

孟浩点头,说道:“刘将军性情豪爽,酒量极好。”

几个人继续吃喝闲聊,何贵忠又向孟浩询问了遵化作战的经过。

作为亲历者,孟浩知道得相当详细,可比何贵忠等人听说得更加真实。

“建虏一早上便全体出动,向着遵化城外的阵地发动猛攻,只要能攻破我军阵地,他们就能夺路而走,带着掳掠的数万百姓和牲畜,以及大量钱财绸帛,退出关墙……”

“……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我军边战边退,让建虏以为再加把子劲儿,就能突破。八旗和蒙古人轮流上阵,不停歇的进攻,打得激烈无比。我估计,敌人差不多伤亡了一万多,我军也得有五六千……”

“现在想想,还是郭帅的计谋高明。打到建虏筋疲力尽的时候,我军是千炮齐发,铺天盖地的炮弹砸在建虏队伍中,爆炸是一个接一个,比鞭炮还要密集……”

小龙张着嘴巴,已经忘了吃喝,听着这与评书完全不一样的激烈战斗的描述,完全颠覆了他已经生出的印象。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