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三百七十七章 千刀万剐真解恨

逆天换明 第三百七十七章 千刀万剐真解恨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心若死灰,就是说的皇太极。

他何曾想过会有这样的下场,力排众议要绕道入关时,自以为对明国内部的军力已经了如指掌;哪怕东江军跨海来援,也不能阻止他达到目的。

入关之后如入无人之境,遵化、三屯营等城池一鼓而下,数万勤王明军也轻松击败,更把明国皇帝围在京城,一夕数惊。

掳掠到的人口牲畜、钱财物资不可数计,只要安然出关,便能过数年滋润的生活。

可惜,这一切一切,都如泡影般地破灭了。遵化城下的一场惊天血战,万炮齐轰的胜败转折……

从被俘的那一刻起,皇太极已经死了,只是还在苟延残喘,等着结束生命的一切而已。

“挡着点,别给砸死了。”曹化淳大急,万万没想到进了京城还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赶忙吩咐官兵。

杯盘碗碟,石子雪块,甚至还有银子砸过去。这些或许不容易打死皇太极,谁知道还会不会有菜刀啥的致命武器。

囚车被遮护起来,行驶到了何贵忠跟前,他已经掏出了几块碎瓷片,却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

“这特么的白准备啦!”何贵忠十分不满,可也没收回去,嘴里嘟囔道:“还有其他俘虏呢,肯定不白带。”

“兄台说得极是。”旁边的汉子伸手拿过两三个碗茬,嘿然笑道:“一会儿咱俩使劲砸,可得过过瘾。”

何贵忠用力点头,目光投向小翠。小翠赶忙摇头,说道:“我没劲儿,也砸不准。”

皇太极的囚车驶过,后面便是一辆一辆装着人头的车子,又吸引了百姓的目光,掀起了一阵议论。

“建奴的狗头,哈哈,砍得好,砍得真多啊!”

“瞧那金钱鼠尾,真丑哈。”

“看那个人头,眼睛都给冻冒泡了。”

人们没有了恐惧和害怕,指点着,议论着,建虏的凄惨,正是他们群情振奋的催化剂。

何贵忠脸上带着有些狰狞的笑意,恶狠狠地盯着那死相各异的人头,心中充满的自豪和快意。

这些凶悍的敌人,都是被东江军,也就是自己的袍泽杀死的。自己虽然未厮杀血拼,但这次大行动也参与其中,也有功劳。

“这么多车辆,真的斩首了一万多呢!”有观众发出惊叹之声。

何贵忠笑了笑,故意提高声音,说道:“东江军报捷都是实打实的数字,这两年来还不都是如此。可不象关宁军,动不动就杀伤数千上万,可人头呢,各种理由敷衍。”

“是啊,什么宁远大捷,什么宁锦大捷,拿出来的人头,还没东江军的零头多呢!”有人大声地附和,“袁崇焕这个卖国贼,还能干什么好事?”

袁崇焕的表现,关宁军的窜逃,几乎坐实了袁督师的罪名。尽管朝廷还未下定论,但老百姓却已经认定了袁督师导建奴入关,都恨得咬牙切齿。

长长的人头车辆终于在老百姓的惊叹和议论声中,走了过去,大批的俘虏则出现在眼前。

“建奴,汉奸——”人们唾骂着,再次挥动手臂,各种各样的杂样雨点般砸向俘虏。

俘虏们发出阵阵哀嚎,特别是汉奸,抱头惨叫,却激起了百姓更大的愤恨。

“让让,让开点。”何贵忠和伙计们大声叫嚷着,把手中的碗茬、碎瓷用力地砸过去。

那个汉子力量大,扔得也准,碎瓷片狠狠地砸在一个汉奸的头上,在汉奸的惨叫流血中,他发出畅快的大笑。

老百姓是朴实的,想法也单纯。建奴本为就是凶恶的,可汉奸呢,身为汉人,却为虎作伥,更加地可恨。

“书读到狗肚子里啦?”何贵忠向着一个金钱鼠尾的文人汉奸扔出了手中的碗茬,嘴里还唾骂道:“王八蛋,连祖宗都不要了。”

小翠瞪大了眼睛,没想到何老板还有这暴躁的一面。可她并不同情那些俘虏,看着他们头破血流的怪叫,心中也升起了阵阵快感。

午门,曹化淳已经赶到,跪倒交旨。

崇祯手中握着随报捷信使一同送进宫中的望远镜,在午门上举了起来,瞭望着那辆撤掉防护的囚车。

皇太极,葺尔蛮夷,祸乱辽东,妄自称帝……竟然敢孤军入关,围攻京城,烧杀淫掠,实在是放肆已极。

幸好有东江军力挽狂澜,摧强敌、壮国威,震慑四方蛮夷,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即便是有望远镜,囚车里皇太极的脸面依然看得不是很清楚。但狼狈不堪是明摆着的,崇祯以皇帝之尊,也不屑于到近处观瞧。

一车车的首级在承天门下排列开来,蔚为壮观。这就是长驱直入、围攻京城的凶悍建奴,如今和你们的汗王在一起,还能猖狂吗?

崇祯抿起了嘴角,心中升起阵阵快意。

从万历、泰昌、天启,再到自己,对东虏所取得的战绩,尤以本朝为盛。这说明,自己绝对是英明神武,绝对能够励精图治、中兴大明。

成群的俘虏押了上来,建奴和汉奸分成两堆。崇祯在望远镜中,着重观看了那些汉奸败类。

与老百姓的想法差不多,崇祯也更恨辜恩卖国的汉奸。

特别是那些生员,享受着朝廷的优惠政策,不交粮不当差不纳税,不思报国,却主动投靠建奴,可恨之极。

“骆思恭——”崇祯放下望远镜,沉声唤道。

骆思恭赶忙上前拜见,“万岁,微臣在。”

崇祯伸手向承天门下一指,说道:“那些汉奸,下狱严审,查清后诛灭九族。”

“微臣遵旨。”骆思恭领命退下,吩咐锦衣卫去把汉奸们收监下狱。

只剐一人已难消崇祯心中之恨,他更要借此机会,重惩严治,以儆效尤。

大汉将军在报着斩首数量,不断重复的声音越来越大,方圆数里都能听得清楚。

崇祯抬起头,望着远处围拢的臣民,君临天下的感觉又涌现而出。嗯,亏了东江军,才保全了朕的颜面。否则,还真是很难面对他们。

或许,下旨让东江军入京献捷,朕亲迎凯旋之师,更能振奋民心士气。

这个念头在崇祯脑海里闪过,但随即便甩开不想。

“行礼!”负责典礼的官员大声喊着,又被大汉将军如雷鸣般地重复,回荡在午门上空。

御林军上前,将战俘全部按趴在地,听候发落。

刑部尚书上前跪倒,“启奏万岁,东虏跳梁小丑,犯我大明疆土………如何发落,请吾皇降旨。”

“我大明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崇祯从御座上站了起来,瞪大眼睛,高声喝道:“拿去!”

一时间,大汉将军不断重复,“拿去”的声音从低往高,从近到远逐渐延伸开来。

如何处置,已经商议妥当。在柴市和菜市口两处行刑,俘虏全部凌迟处死,以震慑四夷。

崇祯和臣民实在是恨透了建奴,通常献俘礼之后,就是斩立决,或是秋后问斩。现在,全部是千刀万剐,以报仇雪恨。

远处围观的百姓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万岁,万岁”如山呼海啸,令崇祯更加振奋,便立于午门之上,傲然环顾,享受着臣民亿兆、山呼万岁的荣耀。

这恐怕是他登基之后最感快意的时刻了,转眼便是春节,终于能过个消停年了。

鞭炮声响了起来,开始只是一两处,后来便是满城燃放、遍地开花。臣民们无法抑制心中的喜悦和兴奋,把过年准备的烟花爆竹都拿了出来。

崇祯脸上露出了微笑,转头吩咐王承恩,“今晚在午门燃放烟花,朕要与民同庆。”

“奴婢遵旨。”王承恩满脸谄笑,领旨退下。

百姓们纷纷向柴市和菜市口涌去,在鞭炮声此起彼伏的气氛中,他们还不满足,还要看到建奴被千刀万剐、惨叫哀嚎。

“老板。”小翠跟在何贵忠身后,提醒道:“要不咱们回去开店营业吧,生意肯定好得不行。”

何贵忠摆了摆手,说道:“生意啥时都能作,不看着奴酋被千刀万剐,我是不会安心的。”

人群拥挤,小翠还想再劝,却被一下子推到了何贵忠身上,要不是何贵忠一把揽住,就要被撞倒在地。

何贵忠揽着小翠,着急忙慌地往前挤,生怕去晚了,没了好位置。

小翠轻轻地挣了一下,见何贵忠没有觉察,依旧拉着她往前走,一脸急切的样子,满心思都是去看奴酋的凄惨下场。

轻轻抿起嘴角,小翠脸上浮起淡淡的笑意。没想到大叔还象个小孩子,倒显得分外可爱。

不知不觉,小翠已不是何贵忠在揽着,而是她有意无意地挽紧了何贵忠的胳膊。

………………

船头劈开海水,斩开浪头,向东昂然而行。

郭大靖不知道京城的欢腾庆祝,站在甲板上眺望远方,归心似箭,只剩下尽快回到辽东的心思。

“这西夷的海船,适于远海航行,在北方海域,沙船更适合一些。”张焘走到近前,微笑着说道:“要从三岔河口进入内陆,威胁辽沈,就只有在江河航行的平底船了。”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平底船能有多大,可装载千斤重炮嘛?”

“能装,但数量有限。”张焘说道:“倒是那种迫击炮,大型平底船上能放置个二三十门。”

郭大靖沉吟着,考虑着船只类型和适用火炮。

对于红夷大炮,建虏畏之如虎,但郭大靖却觉得限制太多。当然,对于步兵的话,在攻打坚城时,红夷大炮倒是更容易轰塌城墙。

辽河通航历史悠久,早在汉魏时期,东吴孙权便派遣庞大的东吴船队,从东海一路来到渤海并溯辽河北上,抵达辽阳。

辽、金、元以后,有关辽河航运的记载更是屡见不鲜。

辽河河道虽长,但适合行船的航道并不长,主航道六百多公里,支流太子河、浑河各约两百公里,总长大致在一千公里左右。

利用水师直捣黄龙的困难很大,但运输粮草、载兵偷袭,却比较容易。作为牵制力量,大有可为。

“装载迫击炮也不错。”郭大靖思虑清楚,展颜笑道:“让建虏不得不防,就是成功。能够取得多大的战果,倒不是很重要。”

“如果能载重兵进逼辽沈,倒也不失为良策。”张焘说道:“建奴没有水师,还不是望河兴叹。”

郭大靖微笑颌首,说道:“现在是探悉河道,小规模袭扰,待到兵力雄厚,恐怕要等到明后年才成。”

张焘走近船舷,轻拍着舷板,笑着说道:“建虏遭此重创,战略主动权已经易手。怎么打,我军都有多种选择。”

转头望着郭大靖,张焘调侃般地问道:“郭帅,如果你是建虏,该当如何应对目前的不利局势?”

郭大靖嘿然一笑,说道:“扒了老奴的坟,带着尸骨回建州,兴许还能多挺几年。”

张焘眼睛瞪得溜圆,不可思议地看着郭大靖,好半晌才眨了下眼睛,苦笑道:“你这是让建虏自取灭亡啊!”

郭大靖笑而不语,其实说得是大实话,让出大片的地盘,缩成一团,这恐怕是建虏最好的选择。

放弃辽沈,放弃除建州外的所有土地,东江军会如何做?如果以现在的兵力,占领那么大的地盘,显然是左右支拙,不敷使用。

这就是建虏的机会,利用机动优势展开袭攻,东江军便会陷入被动。这和目前建虏的形势差不多,占领区太大,会在东江军的行动中,不断地损失人马。

如果东江军不去占领那些失地,一是放弃了立大功的机会,其次则会引起朝廷的不满和猜疑。

这样一举两得的计策,显然又是建虏所不能接受的。和皇太极的误判一样,建虏恐怕并不认为形势有那么恶劣。

从地盘,以及兵力上,建虏肯定觉得还能与东江军继续抗衡下去。况且,放弃大城市,重新缩回到建州苦寒之地,大部分建虏也不会同意。

所以,郭大靖也并不准备对辽沈施加太大的压力,而是从建虏的虚弱处下刀,不断消耗其力量,还能把建虏牢牢控制在辽沈地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