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三百七十五章 欢庆的金州

逆天换明 第三百七十五章 欢庆的金州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已经是腊月二十六,再有几天就是春节,家家户户都在做着辞旧迎新的准备,喜庆的气氛随处可见。

红灯笼已经挂起来,屋里屋外也收拾得干净整洁,阿秀却是没有多少笑模样儿,显得心绪烦乱。

郭大靖已经率军出征快两个月了,除了顺利登陆秦皇岛外,便再没有消息传来,岂能不让阿秀牵肠挂肚?

“秀姐,还有什么要添置准备的?”孙嫂把冻好的馒头收到缸里,走过来问道:“要不,让老孙驾车,您去逛逛大集,这可是年前最后一次了。”

阿秀勉强挤出笑容,说道:“都准备好了,不用再忙活了。你也收拾收拾家里,缺什么就去买。要是钱不够,就从我这拿。”

孙嫂说道:“您不用担心,郭将军吉人天相,带的又是精兵强将,肯定能打胜。算着日子,也该有回信儿了。”

阿秀点了点头,说道:“孙嫂,你忙去吧,我这里没事了。”

孙嫂转身离去,阿秀看了看天色,转身回到屋里,拿出一双未做好的鞋子,又一针一线地缝了起来。

“秀姐,秀姐……”蓉儿连声叫着,猛地推开房门,跑了进去。

阿秀吓了一跳,不由得嗔怪道:“你这丫头,忙三火四的,就不能稳稳当当的?”

蓉儿却不管这个,满脸欢欣兴奋,大声道:“靖哥哥打胜了,消灭了一万多建奴,还活捉了奴酋皇太极。”

“真,真的?”阿秀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却又万分期盼。

“真的,真的。”蓉儿用力点着脑袋,小辫子也跟着摆动,笑得开心砍畅,“消息刚到大连港,英姐便让我先回来告诉你。”

阿秀的眼睛弯成了月牙,牵肠挂肚的心哪,一下子落到了实地,发出欢快的笑声。

“可靖哥哥要回来晚了,赶不上过年了。”蓉儿有些小小的不满,嘟了下嘴。

阿秀慢慢收住笑声,说道:“正月都是年,一定能回来的。”说着,便跳下炕,嘴里嘟囔着,“我得去看看,还缺什么不。年上没集市,想买都不好买。”

蓉儿抱着阿秀的胳膊,咯咯笑着说道:“我和你一起去,靖哥哥喜欢吃啥,我都知道。羊肉、鸡肉、猪肉,还有辣椒、白菜、蘑菇……”

一大一小两个女人说笑着出门,再看红灯笼、对联啥的,立时觉得充满了喜庆,却又稍嫌不足,又商量着再加点什么才好。

胜利的消息如风一般在金州、复州传播开来,前所未有的大捷,更令人欢欣鼓舞的还是皇太极被生擒活捉。

建奴是东江镇军民最大的敌人,皇太极则是最大的奴酋。被生擒活捉,要被千刀万剐,怎能不令人兴奋激动,精神振奋。

“每家再发一瓶酒,两条鱼。”陈继盛脸上的笑容,这一天就没下去过,时不时还畅快地大笑两声。

陈有善笑呵呵地连连点头,脸上的皱纹显得更多,但能看出他心情的愉悦。

“等到大靖凯旋而回,还要再发放酒肉,好好地庆祝一番。”陈继盛有些坐立难安,激动的心情难以平抑,“派人去登州,买酒,多多地买。”

对于采购物资,陈继盛一向是精打细算的。并不是钱不够用,发行军票,卖给建虏丝绸锦缎,以及生产经营的顺遂,东江镇的财政情况已经比较宽松。

但陈继盛还是很节俭,特别是酒肉之类的,他卡得较紧,不想把钱花在这口舌的享受上。

只不过,前所未有的空前大捷,振奋了民心士气,似乎也只有痛饮才能表达沸腾的情绪。

“时值春节,再搞些民间活动,庆祝这双喜临门,陈大人以为如何?”陈有善笑着建议道:“在广鹿岛的时候,郭将军曾举行过火把游行,百姓们还弄了很多雪雕冰雕。”

“好,好,应该比往年更加喜庆热闹。”陈继盛又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大靖每每独出心裁,却往往效果极佳呀。”

“对了,给大靖家送去的年货呢?”陈继盛又想起一件事情,问道:“还有其他出征的将士,应该都送到了吧?”

陈有善笑着说道:“有家室的都送到了,大人尽管放心。”

“那就好。”陈继盛终于能安静地坐下来了,沉吟着说道:“年后便要开始征兵,至少要招募一万,宣传工作要提早布置啊!”

抬头看着陈有善,陈继盛有些无奈地说道:“政务官员还是少啊,陈先生要多辛苦了。”

陈有善不以为意,笑着说道:“这有什么辛苦的,政务官员会越来越多,我还怕老了,他们抢我的饭碗呢!”

“再说,想要从军的人多的很。依现在的人口数量,别说一万,就两三万,也没有问题。”陈有善信心十足地补充道。

建虏放弃镇江、宽甸地区后,给逃跑的剃头辽人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而东江军在镇江、宽甸地区建立根据地,也等于阻隔了建虏与朝鲜,这使得朝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林庆业也不用再偷偷摸摸地接纳辽人。

在鸭绿江沿岸,哪怕不是从义州沿江偷逃出来的剃头辽人,朝鲜地方官也偷偷地送到义州,再转送到皮岛。

只是今年,东江镇就接收了将近十二万的剃头辽人。建虏大饥荒的影响还有持续,入关劫掠也遭到惨败,情况会更恶劣,逃跑的剃头辽人会更多。

十二万剃头辽人,男丁还占多数,差不多有七八万。这也是陈继盛和陈有善的信心所在,兵员并不缺乏。

当然,有当兵的,也要有生产的。七八万男丁,最多能有一半从军入伍,或者要再少一些。

其实,郭大靖与毛文龙已经商议过,今年将扩编一个步兵协,飞骑则根据战马的数量,越多越好。

从现在来看,飞骑扩充到一万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一个新编协,东江军的总兵力将达到六万多。

如果都不算总动员的兵力,东江军已经超过了建虏,具备了反攻的基础。

当然,这都是今年要完成的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大规模的反攻,却是要等到明年。

此时,金州卫城也是一片欢腾的气氛。坐镇于此地的毛文龙,仿佛年轻了十几岁,与众将们酣酒高歌,竟然极少见地喝醉了。

从率数百人跨海征战,在艰苦卓绝中开镇东江,十数年来与建虏交战厮杀,终于是胜利在望,平辽灭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希望。

“大帅,您——”毛承祚迎上前来,脸上现出担心和关切的神情。

“无妨。”毛文龙呵呵笑着,轻轻拂开毛承祚的搀扶,自嘲道:“到底是老了,不过两碗酒,就醉倒了。现在好多了,不用担心。”

毛承祚笑了笑,说道:“东江军建此奇功,不开怀畅饮,着实难以压抑心中的狂喜和激动。”

毛文龙轻轻颌首,深吸着清冷的空气,缓缓说道:“本来以为大靖用兵谨慎,重创建虏是肯定的,却不会有这盖世奇功。没想到——嗯,皇太极是恶贯满盈,合该有此报应。”

在遵化全力阻击,这是毛文龙和郭大靖商议的作战计划。

不分兵固然稳妥,但也只能获得有限的战果,对于全为骑兵的建虏,不会造成歼灭性的打击。

而且,毛文龙也没想到郭大靖携带着数量惊人的火箭,狂轰滥炸之下,建虏的损失要超过预计。

“建虏失陷其主,亡无日矣!”毛文龙意气风发,说道:“那袁崇焕大言不惭,要五年平辽;本帅现在却敢说,只要三年。”

“袁崇焕算个什么东西,只会吹牛,此番必死无疑。”毛承祚冷笑一声,说道:“关宁军也是原形毕露,朝廷想必会看得清楚。”

毛文龙连连点头,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已经不可避免,但在总体上,却是对东江军有利无害。

在这一点上,郭大靖在给他的书信上已经分析清楚。并且,郭大靖认为东江军以后每年至少能分到一百多万两。

为了这些钱粮,郭大靖委婉地劝谏毛文龙,如果朝廷向东江镇安插文官,可以妥协接收。反正东江镇与朝廷隔着大海,文官至此,也不敢太嚣张。

对此,毛文龙也觉得看在钱粮的份上,可以捏着鼻子接受。就象方正化那样,好好供着就是,军事作战却是不让插手。

其实,更令毛文龙兴奋激动,直至醉倒的,应该是大有希望晋爵封侯。

如果没有满桂的东平侯在先,皇帝和朝廷想必还会装糊涂,用一些虚的赏赐来敷衍。

估计万岁在后悔封满桂为侯的事情,以至于东江军建此奇功,不晋爵已经显不出酬功之意。

毛文龙想到这里,嘴角上翘,脸上又浮起了笑意。

书信上的这些密语,毛文龙并没有告诉他人,尽管将领们在酒宴上也有猜测,但他却以“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等语敷衍过去。

多少年了,除了李成梁的宁远伯,再没有武将晋爵。哪怕是戚爷爷那般的战功,也只能发出“封侯非我愿”的无奈慨叹。

“郭副帅此次跨海远袭,扬我东江军之威,大明第一强军的称号,应该跑不了的。”毛承祚笑着说道:“不知道万岁会不会召其入京?”

毛文龙捋须微笑,说道:“十有**是不会的。说是勤王,却直奔遵化,虽获大胜,总让万岁心里有些不痛快吧?”

毛承祚笑了起来,说道:“总归是打胜了,挽回了皇帝的颜面。心里不痛快,也不能说到明面。”

“正是这个道理。”毛文龙有些无奈地笑了笑,说道:“所以,由大靖率军前往,便要比本帅亲去要好。本帅坐镇金州,也让大靖更安全。”

崇祯但凡有点头脑,也不会在东江军获得大胜的时候有什么举动。哪怕是心里有芥蒂,也只能做表面文章,让朝野都看到他是个赏罚分明的好皇帝。

“不知道朝廷会怎么对关宁军?”毛承祚猜测着说道:“估计也不会马上处罚,但削减粮饷应该是肯定的。”

毛文龙一哂,冷笑道:“关宁军嘛,那就还是关宁军好啦!”

毛承祚不解其意,看了毛文龙一眼,看毛帅没有解释的意思,也没问出口。

关宁军,就是山海关和宁远,其它没用的地方就别占着,堂而皇之地向朝廷要粮要饷了。

所谓的关宁锦防线,锦州就是个鸡肋,对建虏既无威胁,又耗费粮饷,更是建虏围点打援的好目标。

至于袁崇焕吹嘘的明年要过河,看关宁军的德行,过了大凌河也是给建虏送人头。或者是再占几个残破的城堡,伸手向朝廷要钱修筑。

崇祯也应该看明白了,关宁锦防线既挡不住建虏入关,一步一步修城修到建虏鼻子底下,更是扯淡,除非建虏都死光了。

“要平辽灭虏,还得靠咱们东江军。”毛承祚笑着说道:“大帅,到那时,您的功业可要远超宁远伯李成梁啦!”

毛文龙矜持地摆了摆手,说道:“还差得远哪,不可狂妄自大。”

“那也不能妄自菲薄不是。”毛承祚嘻笑着说道:“大帅不是说了,平辽灭虏也就两三年的事儿。”

毛文龙笑着拍了拍毛承祚,说道:“那是一切顺遂的情况下,谁知道会不会出现别的变故。好啦,不说这些了,派人去看看盖州卫的情形。”

“是,末将遵命。”毛承祚躬身一礼,快步离去。

郭大靖跨海勤王,毛文龙在辽南收复失地,牵制建虏,这本就是计划好的事情。

把防线推进到盖州,既是战功,又得到大片的土地耕种,一举两得的好事。

毛文龙相信建虏经此惨败,再加上南关一役,对于攻坚作战,肯定已经产生了恐惧心理。

尽管这不意味着建虏以后不会主动进攻,但绕道入关的失败,使建虏在短时间内并不具备发动的物资条件。

况且,有孔有德和李维鸾的两个协在盖州和复州各要地驻守,已经是十分稳固,不怕建虏前来攻打。

等到年后扩军完毕,兵多将广的东江军就更不惧建虏。当然,军队扩编之后还要经过数月的训练,也就是六七个月后,才具备发动攻势的条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