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三百四十四章 袁督师死期不远

逆天换明 第三百四十四章 袁督师死期不远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镇上的百姓稍微多了些,但都是在远远的观望,对于军队的畏怯是当时老百姓的普遍心理。

“栓子。”老杨在栓子还有些惊愕的目光中,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这里就交给你了,我要随军去打建奴。”

栓子嘴唇翕动了两下,嗫嚅道:“师傅,打完建奴,您还回来吗?”

“不回来啦!”老杨摇了摇头,说道:“我去了哪里,以后你会知道的。”

再次拍了拍栓子,老杨笑着坐上骡车,满载着栓子也不清楚的火箭发射架,随着士兵上路行进。

“那是杨铁匠嘛?”

“是老杨,从军了呢!”

“看,老杨在向咱们招手呢!”

有熟悉的人在军队中,还坐在车上笑着招手,立时让百姓们减少了恐惧和疏离。有的已经敢凑近些,仔细观察这支去打建奴的军队。

个别胆大的,和老杨比较熟识的,还走得更近,问候着老杨。

“多谢乡亲们的照顾,俺老杨去打建奴啦!”老杨一反平日的低调,大声说着,拱手和乡亲们告别,“等俺胜利回来,兴许还能和乡亲们见面。”

“回来,俺请你喝酒。”有人大声说着:“一定要把建奴打跑啊!”

老杨用力点着头,朗声道:“放心吧,这回建奴一个也跑不了,把他们的狗头都砍下来。”

队伍越走越远,留下思绪复杂的百姓,望着这支滚滚向前的钢铁队伍。

孟浩带着士兵,押运着十余车粮食,也跟了上来。

在李老爷的宅院,不仅征收到了粮食,还有骡马和车辆,收获不小。只是李老爷留下看家的仆佣苦着脸,心情复杂地目送着队伍远去。

沿途搜购骡马、车辆,已经是计划好的事情。虽然没有这些,也能够行进,但速度肯定会受到影响。

对于老百姓的,东江军会给钱,按照之前调查好的市价;对于地主、豪绅的,则打欠条,准备战后留给朝廷买单。

什么秋毫无犯,什么不拿一针一线,在当时是不存在的。或者说,至少不会那么严格。

其实,这也是以防万一。在郭大靖想来,遵化和三屯营应该有官仓储粮,建虏以战养战,不会搬着粮食机动,只是他不会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那里。

在沿途村镇,不断增加着骡马车辆的数量,减轻了将士们的负担。他们也在逐渐调整海上颠簸的不适和疲累,行进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清冷的寒气吹拂在脸上,郭大靖纵马而行,前后是望不到头看不到尾的东江将士。

精甲耀日,铿锵而行。在这坚硬的北方大地上,两万多东江军如钢铁洪流,向着遵化奔涌而去。

一个哨探疾驰而来,在近前下马施礼,禀报道:“永平守将派来信使,询问我部是哪个军镇,统军将领为谁?”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可如实告之,并请他们提供战马。”

大军在行进中,并未张出任何旗号。虽然冒充辽镇,却是迷惑建虏,也不须刻意为之。

到现在为止,行动还算顺遂,唯独缺少战马,没法组织起至少两千的枪骑兵,以最快的速度奔袭遵化。

张嘴三分利,不给也够本。郭大靖并不奢望永平守军能支援多少战马,哪怕一匹也没有。反正,这也不在计划之内,可万一真给了呢!

而且,遵化、三屯营等地的建虏,加起来也不超过一千,就是不攻袭,也绝不会是对手。

“将军。”沈硕庆在旁建议道:“卑职以为,可让飞骑先切断遵化与石门驿的退路,使建虏难以西窜,待我大军到来,再一鼓歼之。”

郭大靖微微颌首,说道:“此议甚好。但我军不要全歼建虏,还要漏出通风报信儿之敌,使建虏主力尽快回师。”

停顿了一下,他有些无奈地说道:“飞骑将是我军最后获胜的重要力量,他们所骑的战马也非仓促搜集的可用。”

枪骑兵对于骑乘的马匹或骡驴要求不是很高,只要能加快行进速度。反正,他们作战时也要下马。

但飞骑的战马都是挑选过、训练过,损耗后,比较难补充。

所以,郭大靖要决战开始之前,要尽量保存住飞骑的实力,最后还要倚仗飞骑给予建虏致命一击。

不是主场作战,要考虑的因素就比较多。郭大靖不指望明军能帮忙,不添乱就很满足了。

…………………

保存实力,在不同的场合,作用不一样,所要达到的目的也不同。

在京城脚下,同样有人在保存实力。但后果很严重,不仅葬送了自己,还使上至皇帝,下至臣民,都恨之入骨。

建虏在京城外的第一波攻击之后,移军南海子,在此一面休养一面牧放马匹,伺机再攻。

十一月二十三日,崇祯帝于紫禁城平台召见袁崇焕、祖大寿、满桂、黑云龙等,对勤王将士英勇奋战予以慰勉,并拔内帑五万予以奖赏激励。

袁崇焕穿黑袍黑帽觐见,以示请罪。

但在面对前来询问形势的朝臣时,袁督师又犯老毛病,危言耸听道:“满人此来是要做皇帝的,己经算好了良辰吉日准备登基了!”

朝臣们都惊得目瞪口呆,户部尚书毕自严更是把舌头都吐了出来,好半晌都收不回去。

威胁恫吓,挟寇自重,推卸责任……所有人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心思。你完了,你完了,到这个时候还想再赌一把。

平台召见时,袁崇焕向崇祯帝提出,连日征战,士马疲惫不堪,请求援引满桂所部进入德胜门瓮城的先例,准予所部官兵进到城内稍事休整。

崇祯帝拒绝了他的请求,心中猜疑更重,却隐忍不发。

十一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向整顿后的明军发起进攻,激战于左安门,满桂被攻打甚急,于是向袁崇焕部靠拢,迎接他的却是——一片箭雨。

满桂被箭伤之后,率部西退,愤怒如狂。

随后,满桂入京面圣,解开衣服光着膀子让崇祯看,“万岁,袁崇焕用箭射我,差点要了我的老命。这,这,还有那,那儿,共是五处。”

崇祯帝好言安慰,赏金赐服,还是忍而不发。

建虏从南海子撤营,在京师乡畿烧杀抢掠,视城下明军如无物。抢光掠光之后,又向西杀奔良乡,攻克固安。

此时,城外的外戚勋臣的庄园土地被建虏蹂躏殆尽,勋戚大臣对袁崇焕极度不满,纷纷告状:“袁名为入援,却听任建虏淫掠,不敢前去阻拦。”

朝堂上,崇祯面色沉郁,群臣也多噤声不言。形势至此,实在是让人既愤懑又屈辱。

“虏不大创不回,朕有旨着袁崇焕相机剿杀,使他匹马不还,却也不见怎的。奴酋零骑在我城下,任其抢掠,是何道理?也不见崇焕剿杀?”

崇祯的目光扫视群臣,似乎想听到合理的解释,让他的心能得到些宽慰。

成国公朱纯臣躬身奏道:“崇焕言兵少,宜慎重。”

崇祯沉声道:“慎重固是。但崇焕之兵俱是堪战的,人上挑人,马上挑马,他曾面奏过。又说虏精骑不满五千,其余不足杀,为何不动一动?”

群臣面面相觑,没有人能作出回答。吹牛吹大了,如今原形毕露,谁还能替袁崇焕分说。

崇祯暗自叹了口气,也是深自无奈,转向新任兵部尚书申用懋,问道:“今援兵到的几何?”

兵部尚书申用懋躬身奏道:“除袁崇焕而外,只有宣大二处各兵五千,今两支兵或溃或损,山西总兵张鸿功所领五千三百名已到良乡,因饥抢掠而去,其余屡催尚未见到。”

崇祯皱着眉头说道:“卿部议个限期与他们。”

申用懋奏道:“臣署事日,便定限行文各处催调了。”

崇祯说道:“调兵有不依节制,援兵有不遵限者,卿即系来究治,不然他借口说挑选未就,又说行粮不足,一发逗留观望了。”

“微臣遵旨。”申用懋躬身退下。

崇祯扫视着众臣,缓缓说道:“屡有旨命崇焕相机剿杀,今虏骑猖獗,烧毁我房屋,掳掠我人民,再无人剿杀,便是零星虏骑亦不驱散,似这样把边腹都蹂躏尽了,关宁兵也不见调将来,只恐一时不能整顿,忧方大耳。卿等可传与崇焕,要相机动一动,大创他一番方可。卿等起。”

众臣山呼万岁,退出槛外,叩头已毕,纷纷退去。

崇祯坐在龙椅中,轻抚着额头,思绪繁乱,却多在袁崇焕和关宁军上。

关宁军倚城坚守、不动如山,或者只是出动几百人虚应故事,崇祯身在皇宫,也是屡有耳闻。

若说是造谣诬陷,可战果如此,关宁军真拿不出什么闪亮的战绩来让人释疑。

这就是朕竭天下财力培养训练的精兵强将,这就是袁崇焕要用来五年平辽的悍勇之师?

崇祯很烦闷,很恼怒。付出全部真心,却一直被欺骗,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愤怒的事情了。

挟寇自重,就是挟寇自重,真以为朕就能忍气吞声,奈何不了你了吗?

崇祯的眼内射出阴寒的光,握紧了拳头。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破灭的不仅是希望和期待,还要否定自己识人的眼光和智商。

这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所谓爱之深,恨之切吧!

可惜,袁崇焕并不知道大祸已经临头。

这其中肯定有挟寇自重的心理,在建虏未退的时候,他认为皇帝还要倚仗他,不可能处置他。

而即便是他的判断没有错,野外浪战的话,关宁军根本不是建虏的对手。倚城坚守,还有那么点击退建虏的可能。

但形势已经到了这种地步,神京遭到重创,庙社震动,舆论纷纷,想要活命的话,唯有拼死力战一途。

孙承宗被重新起用后,连夜赶赴通州,还派了使者前去告诫袁崇焕。

意思尽管委婉,却也很简单。建虏兵薄城下,你其罪难辞,唯有奋力作战,以死报君王。若是在战斗中受伤未死,皇帝兴许也能饶了你。

但袁崇焕却依然我行我素,令皇帝猜疑震怒,令臣民失望愤恨,死不远矣。

………………

遵化。

刘兴治举着望远镜,瞭望着城上的情况。

五天时间,作为先锋部队,刘兴治率领特战营及一营步兵,还有两千飞骑,赶到了遵化城下。

至于三屯营,他看都没看,在飞骑的警戒下,直接率军绕城而过。

情报不断得到确认,三屯营只有十几个建虏,以及数百降军防守,交给后面的大队,一鼓可破。

八百建虏,再加千余降兵,刘兴治微抿起嘴角,并没有仓促发起进攻,而是谨慎地进行了安排布置。

不是四面围攻,而是在东、北、南三个城门进行主攻。没有红夷大炮,用的是火药车爆破城门。

“建虏甚是凶悍,要小心他们冲出城纵马厮杀。”参将程宝林在旁不忘提醒。

刘兴治心中鄙夷,但脸上丝毫不露,点头道:“程将军提醒的是,刘某会小心布署,不使建虏有可趁之机。”

程宝林是蓟辽总督刘策的手下,奉命率领三千人马前来反攻遵化,以及石门驿等城的。

刘策被袁崇焕遣回密云后,很快获悉建虏潜越蓟州,进抵京师,不禁大吃一惊。

这下子,别说自己要戴罪立功了,连袁崇焕这回也差不多要完蛋,还是想办法自救吧!

于是,打探完情报,刘策从密云和蓟州调动了守军,派出参将程宝林,前来袭攻遵化,并招降滦阳等城。

程宝林率军而来,在遵化城下摆开阵势,四面围攻,本以为能以众凌寡,一举建功。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遵化城内的建虏因为兵力不足,防守全城有些困难。参将英古尔岱率领五百建虏纵马杀出城来,横扫城外的明军,并一举击溃了程宝林所部。

五百骑兵击溃三千马步兵,这也并算不上太过意外。在辽东,还曾有过几百建虏追着上万明军跑的战例呢!

程宝林带着溃兵跑错了方向,正与从三屯营奔向遵化的东江军前锋相遇。

看着这远途赶来的友军依然是铿锵昂然,程宝林带着几百溃兵,又跟着刘兴治所部杀回了遵化,想着是不是能沾点光。来个反败为胜,好向刘策交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