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三百二十二章 皇太极的震惊

逆天换明 第三百二十二章 皇太极的震惊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踏上归途的将士们都很振奋、喜悦,走起路来也轻快,精神面貌比来时更加昂扬。

郭大靖也轻松下来,和李九成共马而行,随意地闲聊着。

李九成虽然是孔有德的副手,但很有头脑和谋略,孔有德对他是言听计从,实在是不亚于后协的指挥官。

历史上,孔有德所部在吴桥发动兵变,就是李九成的主谋,甚至有裹挟的意味。

叛军在攻克登州城后,又推举李九成为首,孔有德次之,耿仲明又次之。后来李九成在作战中被明军斩杀,孔有德等人便无战意,渡海北逃。

郭大靖在相处中也发现李九成在后协的威望,甚至要超过孔有德。这和李九成的性情和为人有关系,一个苛待手下的军官,是得不到官兵的拥护的。

“总的来说,如果地形地势不利,或者是很宽广的范围,步兵对骑兵,还是难脱被动。”

对于李九成的分析,郭大靖也是比较赞同。而有利的地形地势,自然是不适合骑兵纵横驰骋的,但步兵的适应能力却要强过骑兵。

当然,所谓的被动也是相对而言。

步兵结成坚实的战阵,与骑兵厮杀,顶多是拼消耗。但骑兵可战可退,步兵移动缓慢,追击不上,自然没有主动权。

“能顶住骑兵的游射和冲击,也算是步兵的胜利了。”郭大靖沉吟着说道:“火力再能加强的话,就更好了。”

李九成连连点头,步兵有天然的劣势,你不能有太高的奢望。

就目前来说,数量差不多的步兵和骑兵能打得难解难分,就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车载炮是一方面,或许还有别的办法。”郭大靖思索着说道:“待某好好琢磨,看有没有提高火力的办法。”

李九成笑着恭维了一句,“郭将军奇思妙想,令人钦佩,末将肯定我东江军的战力还会大有提升。”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如果不能提升,东江军就只能跟建虏拼消耗了。人力、物力、财力,看谁最先倒下。”

“那肯定是建虏无疑。”李九成想都没想便下了结论,笑着说道:“要论长袖善舞,郭将军当属第一。只要有钱,什么人力、物力,还不简单。”

郭大靖也是这么认为,哪怕朝廷不支持,大不了多花几年时间。民乱蜂起,朝廷就是想收拾东江镇,也没那个精力和实力。

何况,还有辽镇那个无底洞。一日维持着关宁锦防线,就要投入上万两的银子,这绝对是朝廷难以承受的财政压力。

“李将军所言,某是十分赞同。”郭大靖并不谦虚,还点着头赞同李九成对自己的夸奖和恭维,“要说赚钱,某还真不能妄自菲薄。”

李九成对于郭大靖的当仁不让也并不奇怪,老是谦虚谦逊,多了就显得虚伪。郭大靖能当着他面这么说,倒显得亲近自然。

李九成笑着点头,深以为然的样子,半晌开口道:“郭将军,旁人要是有您的本事和身家,估计是不会留在辽东这战乱之地。天下之大,随便找个安乐或繁华之地,尽情享受岂不是好?”

是啊,我也这么想。可建虏不灭,内乱不平,天下之大,也将遍是腥膻。

郭大靖心中叹息,缓缓说道:“有钱就能尽情享受,郭某却不能想得如此简单。什么安乐繁华之地,没有根基,没有人脉,无亲无助,时势变化无常,兴许也过得提心吊胆。”

李九成有些奇怪地看着郭大靖,并不是很理解他的话中之意。

别的都不重要,只有曾经惨痛的历史,才是郭大靖的心病。

内忧外患,华夏沦陷,遍地腥膻,那是他全力要改变的,也是最不能忍受的。为了自己,为了亲人,为了华夏,他必须拼命地奋斗。

但除了他,谁也不会想到人口不过百万的建奴会窃据天下,谁也不会相信这会成为现实。

如果是百年之后的历史,郭大靖或者可以躺平,拿着钱财尽情享受。可如果他不能改变历史,那不过是二十年后的事情。

这或许是穿越者的通病,缺乏安全感,总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有那个可能,便会为之而奋斗。

“郭将军宏图大志,李某虽不是很明白,可却钦佩万分。”李九成的神情说明他是真心的。

换做是谁有成千上万的银子,也不会如此康慨地投入到东江镇的发展中去。毕竟,这不是郭大靖的私军,连毛文龙的也算不上。

可郭大靖就这么做了,不仅是军队,还有百姓,他都在尽力照顾。几年下来,没细算也知道上百万两银子砸进去了。

就说东江军的装备吧,现在将近五万人马,光武器装备就二十多两吧,还有各种火炮,几千匹战马,以及军民的吃穿用度等等。

图什么?或者说这样的投入能得到多大的回报?

只是要平辽灭虏,还是要晋爵封侯,对李九成来说,他都觉得不值。反正换做是他,有这么多的钱财,是不会这么做的。

尽情享受多好,出着钱、卖着力,甚至是拼着命,真是——

郭大靖也不多说,说了李九成等人也听不懂。他确实有着宏图大志,那是对整个华夏的责任。

也只有把东江镇当成自己的集团和根基,郭大靖才会如此大度地投入。

闲说着话,众人已经来到了马市岛。江面上船只来来往往,载人装物,再向着出海口驶去。

“沉兄,咱们就此别过。”郭大靖拱手,说道:“过江便是义州,请向沉大人、林大人带上郭某的问候。”

沉器重拱手还礼,也不多说,带着历练完毕的两百多朝鲜兵登上大船,返回朝鲜。

沉硕庆和两个随从留在了郭大靖身边,不管是学习历练,还是成为两方的沟通者。

全部人马都登船出发,郭大靖站在最后一艘大船上,禁不住举起望远镜,瞭望着越来越远的镇江堡。

皇太极要是明智的话,连遭重创之后会收缩防线。镇江堡应该弃守,凤城则要加强驻兵力。

辽东实在是太大了,对于人口不多的建虏来说,如果处处要守,那就是处处薄弱,处处漏洞。

只要辽沉作为统治中心的性质和功能不变,建虏就必须集中兵力。而辽沉相距镇江堡,实在是有些太远了。

如果是半放弃,也就是建立哨地,驻守少量人马的话,已经在宽甸地区的特战营,将给建虏制造新的惊喜。

……………………

沉阳。

皇太极在汗宫内,正在处理着政务。

今年可谓是流年不利,继金州惨败过后,饥荒是愈演愈烈,已经造成了统治的不稳。

“斗米银五两,良马银两百两,牛百两……”

这还不是涨到最高的物价,但已经触目惊心。在这种情况下,有人铤而走险,干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偷窃牛马,抢劫杀人。

“盗贼若不按律严惩,恐不能止息……”皇太极看着大臣的上奏,皱起了眉头。

严厉惩罚盗贼,以求在重典下保持治安,以及社会的稳定,但皇太极对此并不同意。饥饿会让人发疯、发狂,都要饿死了,还怕重刑处罚吗?

正在思虑之时,侍卫入内禀告,范文程奉召晋见,皇太极命其入内。

时间不大,范文程来到殿内,施礼拜见后,便躬身而立。

皇太极命人把大臣的奏报递给范文程,颇有些无奈地问道:“宪斗,国内盗贼四起,大臣们主张严惩,以儆效尤。你以为如何?”

范文程只是看了看奏报的内容,便躬身奏道:“启奏汗王,奴才以为当宽免之。一来国中乏食,民不得不为盗;二来可彰显汗王之仁,遏制逃人。”

皇太极轻轻点头,在呈回的奏折上写了回复,“今岁国中因年饥乏食,致民不得已而为盗耳。缉获者,鞭而释之可也。”

范文程又躬身道:“奴才以为国中银两虽多,却无处贸易,才致银贱而诸物腾贵。朝鲜国小物乏,不堪索取。哈喇沁部却能从高台堡换粮,可多予其银两,以缓我大金国之粮荒。”

皇太极缓缓说道:“此事已经去办,但明朝边储有限,恐也不是长久之计。”

沉吟了一下,皇太极说道:“今年的收成如果好,我大金国才算能渡过难关。否则……”

虽然说要看秋收的情况,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皇太极也知道不乐观。

范文程知道皇太极已经把绕道入关提上了日时议程,尽管没有公开讨论,但却在暗中作着准备。

如果能用别的办法渡过饥荒,范文程也不希望兵行险着。可饥荒如果不能得到缓解,这恐怕就是唯一的选择。

毕竟还有数月的时间,范文程也不必此时劝谏,便躬身道:“汗王雄才大略,奴才以为要绕道入关,必须要提防东江军,防备毛文龙。”

皇太极轻轻颌首,说道:“东江军防守有余,但攻取不足。若是敢离开堡垒工事,轻进浪战,未必不是重创其的机会。”

对于南关惨败,皇太极还是耿耿于怀。但与宁远、宁锦的失利一样,他并不看重东江军的野战实力。

与辽西明军一样,只能倚坚防御的话,那就是被动的,不会对大金国构成太大的威胁。

范文程连声称是,对后金军的野战能力,推崇不已。

正在此时,侍卫匆匆而入,呈上紧急军报。

皇太极拿过军报看了一眼,腾地站起,脸上现出惊色。等他仔细认真地阅看过之后,眉头皱成了疙瘩,无力地坐回椅中。

范文程不明所以,但也知道是不好的消息。前两三日刚有急报,东江军突然进攻镇江堡。

镇江堡建虏发出求援时,还有些坚守的自信,凤城也很快派出了援兵,报到沉阳的军报便没有那么危急。

皇太极也不认为镇江堡三千守军,凤城三千人马,抵挡不了登陆作战的东江军。

正因为如此,接到镇江堡失陷、援军遭伏,损失了近五千人马的消息时,皇太极才大惊失色。

关键是时间太短了,镇江堡虽然不算太坚固,可刨去来回送信的时间,差不多一天多便被攻破,这实在是太令人震惊。

“怎么会这样?”皇太极一时接受不了,脑子有点乱,把军报交给侍卫,转给范文程看。

范文程拿过军报看过,也是极为惊诧,好半天没转过思维。

一下子损失了近五千人马,还是两三天的时间,还是有城池可恃。东江军刚打完南关防御,就有实力展开主动进攻,令人难以置信。

好半晌,皇太极才缓醒过来,沉声说道:“东江军应该是倾巢而出,勐攻镇江堡,才能有此结果。”

范文程猜测着皇太极的想法,不太确定地说道:“汗王要出兵再攻金州?”

皇太极摇了摇头,说道:“从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若是前几天接到军报时便出兵,兴许能够奏功。”

调动人马,倚仗骑兵的机动优势,趁着东江军主力在辽东,袭攻金州,或许比现在的结果要强。

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皇太极认为是自己的失策。他为了以防万一,还派多尔衮从沉阳率部驰援镇江。

范文程却不是这么想,他不认为东江军是出动了大部,应该是有足够的兵力防守金州。

镇江堡失陷,援军遭伏,军报上说得并不是很清楚,具体的作战经过,以及东江军的兵力,都不是很详细。

“汗王,事已至此,还是等详细的报告上来,再作决定不迟。”范文程委婉地说道:“东江军已经移至辽南发展,镇江堡的重要性已经大为降低。关键是要弄清此次作战的详细经过,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皇太极想了一会儿,说道:“看来,本汗王对东江军的实力还是有所轻估。或许,这也是毛文龙故意要显示出来的一种警告。”

范文程躬身道:“汗王英明。毛文龙在南关防御战刚刚结束,便发动进攻,是要破坏汗王绕道入关的计划。”

毛文龙几次上奏疏,提醒朝廷防备建虏绕道入关,建虏是搜集到相关情报的。尽管明廷对此并不重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