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困镇江堡

逆天换明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兵困镇江堡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镇江堡,又名九连城,东有叆河与鸭绿江,后有镇东山。

史载:细辨围壕界址,其势乃长短方圆相环,共计营围有九,与贡道旁之土城三面分峙。

镇江堡城址近方形,有东西两门,长二百二十五米,夯土所筑,墙高四米。

毛文龙等人赶到时,左协后营已经把东门围住,正在掘壕堆土,利用半环形的工事,堵住东门的出路。

而孔有德所部正在围堵西门,采取的是同样的环形壕沟。

城墙上,败退进城的建虏在忙碌地奔跑,准备着防御作战,抵挡大批敌军将要开始的攻城。

罗格阿满脸灰土,和着血道子,要多狼狈有多狼狈。此时,站在城头望着源源不断赶至城下的敌人,脸色难看之极。

他带着两千骑赶去迎战,再加上马市岛和江岸的侦骑,两千四五百人,万万没想到竟然被打的狼狈败退。

幸好他已经派出了求救的信使,城内还留了五百人马守卫,败退回来的也有**百人,镇江堡也不算大,还有坚守待援的可能。

要让他总结经验教训的话,最深刻的应该是敌人的强大火力,以及超远射程的火炮。

如果不是骑兵在枪炮的打击下零乱,敌人的骑兵怎么能击败纵横驰骋的建州勇士?

至于最后狼狈逃跑,甚至被追杀,完全是因为建州勇士在混乱中无法整队,难以进行有力的反击,才在途中被一次次击垮。

“大人,敌人似乎没有攻城器械。”一个军官在旁说着自己的发现,“也或许是还没运到。”

罗格阿摇了摇头,说道:“船载运输,到底还是数量有限。敌人应该是准备就地打造,这也费不了多少时间,只是云梯这样简单的,顶多大半天的时间。”

大半天的时间,足够信使快马加鞭,跑到凤城了。想到这里,罗格阿略微松了口气,觉得守住堡寨的把握又大了些。

建虏所长在于骑射,也在于近身肉搏。正是这样,罗格阿对坚守堡寨还比较有信心。

也不用太长的时间,凤城驻军接到求援后。如果连夜行动的话,大概在明天己时(上午9—11点)就能到达。

罗格阿的信心又增加了几分,又安排部队分段汛守,准备与敌人展开攻防厮杀。

“大帅。”郭大靖骑马迎了上去,与毛文龙见礼。

毛文龙笑着摆了摆手,说道:“免了。这就算是把建奴封堵在堡中,成为垂死困兽了。”

郭大靖躬身道:“还差一点,但火枪兵已经足以封锁狭窄的城门,使其难以冲出。”

毛文龙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就可以放心布置攻城了,还是由你指挥,也让本帅开开眼界。”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大帅只管放心。土营已经开始勘测,连夜施工的话,明天就能做好准备。”

“去忙你的吧!”毛文龙挥了下手,说道:“不要陪着本帅,战事要紧。”

郭大靖躬身一礼,又与众将拱了拱手,才拔马离去。

镇江堡只有两个城门,还没有护城河,这对于坑道作业很有利。至于炮轰,郭大靖不想浪费弹药,炮弹要准确落在城墙上,也不是很容易。

凤城的建虏援军,当然也在作战计划的考虑之中。

就是倾力来援,也不过是三千人马。自有孔有德所部的两个营前去伏击,这又是一大战果。

土营军官耿名战赶来报告,已经勘测完毕,选择在南墙展开坑道作业。

“城上没有火炮,弓箭的射程也不过两百步,末将准备在最近点掘地施工。”耿名战有些激动,第一次实战,也是土营展示实力,令人刮目相看的时候。

郭大靖随着耿名战看过了南面的城防,同意了耿名战的计划。他调来士兵,开始挖掘壕沟胸墙,利用重火枪的射程,对城上之敌展开牵制射击。

与此同时,土营把坑道口设在壕沟胸墙之后,增加了施工的隐蔽性,使敌人难以觉察。

“郭将军。”孔有德迎了上来,拱手见礼后,笑着说道:“说好的,由某部攻城,不会有变吧?”

郭大靖笑着说道:“当然不变。我部后营就作预备队,夺城之功肯定是后协的。”

孔有德这才放下心来,说道:“郭将军所部的战力,实乃东江军之冠。若是我部对上建虏骑兵,纵是能够抵挡,也不会打得如此游刃有余。”

说到游刃有余,郭大靖倒是不想谦虚。这确实是后营的将士们该得的评价,尽管不是尽善尽美。

而说到具体的战术打法,郭大靖也有了调整完善的想法,回师之后便会加紧布置,抓紧训练。

对于东江军,对于毛文龙,以及郭大靖来说,这次作战都算是一次预演,为奔袭京畿作准备。

而经过此战的成功,毛文龙会丢掉最后一点的顾虑,放心地发动。

“李将军率两营设伏,再加上特战营,应该是没有问题。”郭大靖说道:“原定的飞骑参战,某看就不必了。”

飞骑在今天的作战中表现突出,但损失也不小,差不多有三百余失去了战斗力。郭大靖很心疼,不希望飞骑再去迎击来援的建虏。

孔有德点头称是,说道:“六七千人马对两三千建奴,又是伏击,有阵地可依,取胜是肯定的。”

对于自己所部,孔有德不能示弱。如果执意让飞骑去帮助,倒是有些丢脸了。

郭大靖随着孔有德,观看了堵城门的工事。也就是简单的半环形壕沟胸墙,却布置了五六百的火枪兵。

狭窄的城门,建虏想在枪林弹雨的封锁中冲出来,是不可能的。哪怕是尸体枕籍,也将无功而返。

既然孔有德所部担任攻城任务,郭大靖便从后营调来士兵,把封锁城门的任务接了过来。

明日开战,后协一个营三千人马主攻,左协后营以一千人为后备,杀入城中就是稳获胜利。

在古代,城池一被攻破,巷战可能有,但规模都不会很大,守军基本上是无力回天。

一个原因是心理上的,城池是守军最大的依靠,一旦被攻破,守军的斗志会衰落,末日临头的恐惧和惊惶不可避免。

另一个原因则是古代的建筑,哪里有什么钢筋混凝土,砖石的都少。多为木制的房屋,不适合巷战,一把火烧过去,全都化为灰尽。

围堵封锁城门,坑道掘进作业,打援人马出动,这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已经是日近黄昏。

夕阳把西边的晚霞染得通红一片,映得镇江堡也是血色笼罩,似乎预示着一场血拼厮杀的即将到来。

数千人马就在镇江堡外安营扎寨,其实也没有太过麻烦费事的砍伐树木、立栅设墙,就是简单的帐篷,燃起火堆,大多数将士甚至是席地而睡。

好在天气已经转暖,将士们也吃惯了苦。就是晚上稍凉些,铺上油布、裹上被褥、守着火堆,坚持一两宿,也是没有问题。

枪声不时响起,重火枪兵向着城墙上的人影开火射击。打中打不中没有关系,让敌人不得安生,并掩护坑道掘进。

耿名战灰头土脸地从坑道内钻出,正看到郭大靖在洞口,赶忙施礼参见。

郭大靖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赶紧吃饭,热乎的,刚送来。”

耿名战咧开大嘴憨憨地笑了笑,胡乱擦洗了一把,便和郭大靖坐下来吃喝。

一大锅马肉汤,随军带的饼子,两人吃得贼香,边吃边说着坑道掘进的工作。

“轮流施工,不停顿。”耿名战嚼着马肉,有些含湖不清地说道:“天不亮就能干完。趁着建奴没睡醒,一下子就炸开城墙攻进去。”

郭大靖呵呵笑着,说道:“不用这么急,等建虏睡醒,吃饱喝足,都登上城墙,再给他们来一下狠的。”

耿名战有些迷惑地眨巴着眼睛,可很快就明白过来。光是炸开城墙还不够,要尽量地杀死杀伤建奴,攻入城内的部队就会减少很大的伤亡。

“郭将军的智计,末将自愧不如。”耿名战嘿嘿笑了两声,用言语表达出钦佩之情。

郭大靖拿大勺子给耿名战捞了满满的马肉,说道:“本来呢,你是不太适合土营的工作的。主要是身材有些魁梧,需要挖掘的坑道就要更宽大。”

“末将哈腰能够进出。”耿名战有些着急,开口辩解道:“一点也不影响挖掘的速度。”

郭大靖有些无奈,当初要不是缺人手,耿名战又有脑瓜儿,又是矿工出身,他是不会让耿名战带土营的。

笑着摆了摆手,郭大靖说道:“既然你喜欢,那就不调任升官儿了。土营规模就那么大,你的晋升恐怕会有影响。”

耿名战满不在乎,说道:“末将干这个是熟手,带兵打仗可就差劲了。这点自知之明,末将还是有的。”

郭大靖见耿名战执拗,也不再勉强,闲聊着吃完饭,又嘱咐了一番,才回到营地。

“沉兄,怎么还没休息?”郭大靖刚到营地,便看见沉器重和沉硕庆迎了上来,赶忙拱手见礼,“吃过饭了吗?安排的住处简陋,还请多多见谅。”

沉器重满脸笑容,说道:“在下也是有过军旅生涯的,现在的吃住条件,已是很好。郭将军军务繁忙,还将在下和硕庆照顾得周到,实在是非常感激。”

沉硕庆也在旁附和道:“英勇作战的将士有很多都席地而睡,沉某等寸功未立,享此优待,实在是汗颜。”

郭大靖笑道:“二位不必客气。”

“今日见到东江军的战力,实在是令人震撼钦服。”沉器重伸手相请,说道:“郭将军可有闲暇,在下有些机秘的事情想与您商谈。”

郭大靖犹豫了一下,实在是有些累,可还是笑着点了点头,随着二沉去了他们的帐篷。

能有帐篷睡,已经是中高级军官和伤员的待遇,伤员被救治后,轻伤的已经被抬上船转运皮岛。重伤员不便挪动,缓上一两天将随大军撤退。

帐篷内也没有桌椅床,油布铺在地上,上面摊着被褥,沉器重和郭大靖随便地坐下,沉硕庆则在帐篷外,象是望风。

郭大靖含笑看着沉器重,静等着他开口说话。

沉器重沉吟了一下,缓缓说道:“昔我宣王遭岛夷之乱,失国西迁,神宗皇帝劳天下兵救之,我国得以再造,百世不可忘也。”

“仁祖反正,乃因光海君私通建奴,忘大明再造之恩。然丁卯胡乱后,仁祖懦弱降奴,家兄及仇奴朝臣,皆痛心不已……”

郭大靖微微颌首,说道:“沉大人忠明之心,令人钦佩。别的郭某不敢保证,但沉大人需要,于大明于朝鲜有利者,东江军必然全力以赴。至于朝廷那边,也自有毛帅分说。”

沉器重流露出对仁祖的不满,却没明说要废旧立新,只是有那么点隐含的意思。

郭大靖也没说透,只是表示出对沉器远的支持,以及毛文龙的态度,相信沉器重也能明白。

如果不是今天这仗打得漂亮,步骑炮都显出于令人震撼的实力,相信沉器重也不会这么早就透露本意。

在沉器重看来,东江镇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从这两三年时间就能看得清楚。

而沉器远想要弃旧立新,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东江镇,通过毛文龙,得到明廷的认可。

甚至于,可以借助于东江军的实力。最简单的,象林庆业、崔孝一所训练出的新兵,就是得利于东江军,得利于郭大靖。

从毛文龙授予指挥全权,也可以看出郭大靖在东江军的地位。通过他,再向毛文龙说项,事半功倍。

相对于那些迂腐文官的什么大义正统,什么“声罪致讨”,象毛文龙、郭大靖这样的武将,倒是更考虑实际的利益。

在仁祖反正时,在朝鲜问题上握有很大发言权的毛文龙,便与仁祖政权达成默契,指出光海君忘恩背德、仁祖真心亲明。

可以说,毛文龙在明朝最终承认仁祖主政,并给予册封的关键时刻,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