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八十五章 兵临城下

逆天换明 第二百八十五章 兵临城下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建虏的将领们也在认真地观察着对手的防御阵地,同样也露出了迷惑,或是惊讶的神情。

萨哈廉表现得甚是平静,经过旅顺堡和小黑山的两场大战,他知道得多一些。至于没见过的炮台,也很好猜,定是安放红夷大炮的。

两红旗遭到挫败,损失不小,自家兄弟残废,对萨哈廉更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以前是两位兄长领兵打仗,似乎未有这样的失败。可换成他后,头一次出战竟是这样的结局,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此次随军再攻金州,萨哈廉既想一雪前耻,可心里却又不自禁地生出忐忑不安的感觉。

对于如何攻破敌人的防守,他并没有多大的信心。尽管有着数量众多的楯车,但能起到多大作用,他并不敢确定。

同样不敢确定能否攻破防御阵地的,还有阿济格。他正用别人听不清楚的声音,给两个兄弟传授着经验,讲授着心得。

“敌人阵地上那高高的木架子是投石机,能扔石头,也能扔爆炸的震天雷。有楯车掩护,也不能完全防住。炮台上应是红夷大炮,一炮就足以毁掉楯车……”

“别小看了那看似不高也不密的木桩阵,人在其间难以快速移动,就会成为火枪、弓弩的靶子。你们也知道,敌人有一种火枪,极为犀利,可破重甲……”

“在朝鲜的时候,敌人使用过类似的工事,很难攻,伤亡也不会小。还有脚下,可能会有地雷,能激起成片的碎石,躲都没处躲……”

多尔衮连连点头,有些疑惑地说道:“为什么不修筑一道城墙,那比平地的工事要更难攻打吧?”

“应该是没钱吧?”多铎猜测道:“东江镇不是一直很穷,军队也象叫花子似的。”

阿济格沉吟了一下,说道:“未必是穷的关系,这样的布置可能更厉害,是咱们没看出来的。”

“不管怎样,总要进攻的。”多尔衮说道:“我不信这样的防御工事,会比宁远更厉害。”

阿济格澹澹一笑,也不再多说,就让实战来说明问题吧!他也不是没有信心,只不过对于东江军的警惕,要高于旁人。

距离防线四五里地,建虏已经开始安营扎寨,皇太极等将领依然在观察,在研究着如何进攻。

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办法,有壕沟就填出通路,有阻碍就砍掉推平,杀进敌阵展开近战,形成一点或多点突破,从而动摇整个防线。

但战前该进行的工作,也不能落下,比如测量距离。

数名建虏骑手奔驰而去,直奔宽大的壕沟,在半路上便改变方向,准备着在壕沟前斜掠而过。

马上的建虏摘弓搭箭,在接近壕沟时便要开弓放箭,以便确定弓箭的射程,能否射进守军的战壕内。

建虏作战也是有相对固定的战术打法,步骑弓互相配合,并不是通常印象中的铁骑冲击。

特别是对于楯车,建虏很是倚重。

作战时,建虏以楯车和持盾的重甲步兵冲在最前方为后方士兵提供遮蔽,持弓的步兵躲在楯车后射箭压制敌人(攻城时还载小车填土)。

骑兵则立在步兵后,分左右翼,依赖楯车或持盾重步兵,推倒或清除冲击路线上的障碍,为骑兵创造发动冲锋的机会。

建虏还有另一种骑兵的打法,用楯车抵近到敌人阵前掩护己方骑兵,骑兵以骑射环绕射击敌军,使敌军在不断的死伤中崩溃。

守军阵地上一片安静,对这几个建虏骑兵似乎视而不见。也是,几个小蚊虫,一头撞在墙上,看着就是这样的感觉。

虽然壕沟也在重火枪的射程之内,但近百米的距离,准头儿不敢恭维。为了几个小丑,也不值得浪费弹药。

骑兵在壕沟前斜掠而过,张弓放箭,以最大的力气,把箭射出最远的距离。

稀稀拉拉的几支箭失,射到了棚顶,对守军毫无威胁。只不过,让建虏知道,能用弓箭对守军进行远程攻击罢了。

几骑建虏安然返回,面露得意之色,似乎觉得自己的英勇,值得自豪和骄傲。

皇太极微笑着颌首,表示出赞赏之色,紧接着便挥手下令:“回营。”

建虏退了下去,压抑的气氛也舒缓下来。尽管知道建虏只是侦察,并不可能马上就发起进攻,但看见敌人,心情自然会有所紧张。

明天,将是一场大战。

郭大靖收回目光,转身下了炮台,脸上又恢复了轻松缓和的笑意。

将领的精神状态,会影响到军官和士兵。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指挥官,怎么指望士兵们振奋。

站在炮台上,郭大靖在观察敌阵,也在观察着阵地内的部队。不慌不乱,紧张却有序,经过数次作战锻炼的左协,在对阵建虏时,已经非常镇定。

希望其他部队也是一样的勇勐敢战,郭大靖相信武器的重要性,更相信人的素质和战斗意志。

建虏的进攻不会有太多的改变,但他们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南关防线的火力全开时,肯定会让他们大吃一惊,甚至丧失再攻的意志。

杨大满呼出一口长气,收起火枪。虽然寒冷,可他感觉手心象是出了汗,湿乎乎的。

黑压压的骑兵出现在视野中,盔甲刀枪闪着光亮,确实给人以压迫感。尽管知道前面有壕沟和木桩阵,建虏冲不过来。

赶忙把手伸进挎在脖子上的厚手闷子里,里面柔软的碎皮似乎给了他温暖,周围战友的说笑,也让杨大满轻松起来。

为了掩饰自己的紧张,他也赶忙没话插话,加入到闲聊之中。

对建虏的仇恨是一样的,但杨大满还曾经做过包衣奴才,在心理上却是不如其他士兵更坚强。

再凶也没用,中了火枪一样要死。

杨大满不断给自己心理安慰,这也是军官们经常灌输的。建虏也是人,一样能被打死,且会死得很惨,连野狗都不如。

“每人备弹三十发,都别偷懒。”军官的大嗓门又响了起来,满脸的络腮胡子,看起来很凶,在杨大满看来,比建虏也不差。

燧发枪和纸壳定装弹的使用,使射速大幅提高。但依然是前膛火枪,每分钟三发,已经是相当快的速度了。

所以,通常一场战斗下来,火枪兵能打出十几枪,就已经是很高的弹药消耗了。可不象后世,突突突,一梭子出去,就是二三十发子弹。

当然,阵地防御的话,弹药消耗要越多一些,可每人三十发也足够使用。

当军官的目光凑巧落到杨大满脸上时,他赶忙挺直腰身,拍了拍腰间的匣子,说道:“报告长官,俺已经备足了四十发。”

军官微露出笑意,这很难得。

在军中,这家伙可是号称冷面,训练起来,对新兵极为严格,不脱层皮都过不了关。

“训练还可以,打起仗可别哆嗦手抖,连弹药都装不上。”军官扫视着士兵,大声说道:“躲在战壕胸墙后面,前面还有壕沟、路障和重甲长枪兵,还怕个屁?都把胆子拿出来,别特么的怂包。”

“是,不当怂包。”

“放心吧,长官。”

乱哄哄的声音响了起来,包括杨大满在内。在他眼里,长官比建虏还要可怕,那眼珠子一瞪,令人腿都发软。

郭大靖走过阵地,向着对他施礼的官兵微笑点头,不时随便问上几句。

“将军。”一个军官躬身而立,请示道:“计划不变的话,今晚就布设地雷。”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不必等到晚上,趁着天还没黑,现在就开始吧。要特别注意安全。”

“是。”军官施了一礼,领命而去。

埋设地雷的坑都已经挖好,主要集中在靠近壕沟的地方,都是大号的,连环设置,一串五六颗,能绵延二十多米。

建虏推着楯车抵近壕沟,便会引爆主雷,连续的爆炸会给第一波进攻的敌人造成不小的杀伤。

在木桩阵中也会布设大量地雷,单个小型的,被炸伤后的建虏在枪弹的射击下,将很难再安然撤回逃脱。

这些只是辅助的杀伤,真正打击建虏的还是火炮火枪。只要建虏展开全面进攻,守军也要火力全开,给建虏真正的重创和震慑。

………………

夜幕降临,凄冷的月光,寒冷的空气,惨白的雪野,给人一种蒙着丧布的不祥感觉。

大黑山南坡,火炮一门一门地被推出卑沙山城,顺着早就修好的雪坡滑下,在山腰处的防御工事后布列开来。

一百多门迫击炮,居高临下,在山腰处开火,能够覆盖大路,也能够打到建虏所设的营寨。

刘兴治和张攀站在阵地上,用望远镜观察完建虏的营寨,商议着明夜炮袭和出兵伏击的作战。

“两千兵由西面潜出,在金州卫城与山城之间设伏,待敌赶来增援,便于当道伏击。”刘兴治征求着张攀的意见,“张兄,你觉得如何?”

张攀想了想,说道:“金州卫城约有两千建虏,这里也有两千。若是伏击,某觉得再增加些兵力为妥。”

刘兴治沉吟了一下,颌首同意,说道:“那就出动四千人马,一路伏击金州之敌,一路截击山下败退之敌。”

张攀笑着说道:“便由张某率兵前去,刘兄可放心?”

刘兴治赶忙拱手道:“张将军率队,自是再好不过。只是,要张将军辛苦了。”

“这点辛苦算什么。”张攀摆了摆手,说道:“估计明日建虏便要进攻南关,打不好的话,后天可能就要撤退。不抓紧时间,恐怕再没有这等好机会了。”

在旅顺堡保卫战中,两红旗只是一次勐烈进攻,便遭到了重创,不得不暗然退兵。

此次建虏出动的人马虽多,可南关防线的防守却更加稳固,反击也愈发犀利。打上一天,建虏承受不住伤亡,丧失进攻信心,也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时间要抓紧。打击建虏后,部队还要回到山城,全力戒备,防备建虏恼羞成怒,在撤军回返时,再打山城的主意。

四千火枪兵,建虏也是差不多的数量,再加上是伏击,胜算很大。而山城还留有五六千人,足以坚守,对付建虏有可能的进攻。

显然,皇太极和后金将领都轻视了卑沙山城的实力。他们以为守军只能龟缩,不敢下山作战,却不知道他们的布置正落进了圈套。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建虏的战术打法,以及兵力物资,东江镇几乎是了如指掌;但对于东江镇的发展壮大,后金显然是缺乏准确的认知。

旅顺堡保卫战,小黑山阻击战,两红旗的挫败失利,并没有让建虏提高应有的警惕。

明廷和蓟辽督师对于东江镇的态度,也给建虏造成了错觉。从三月已经断绝粮饷的东江镇,又会有多强的战斗力?

“郭将军要拿人头换银子,某此次领兵作战,就尽量多抢些首级回来。”张攀有些无奈地说道:“这件事,也不知他是不是当真?”

刘兴治对此却不以为意,说道:“当不当真,其实也不重要。建虏若能出得起价钱,让他们人财两空,岂不是更好?”

张攀垂下眼帘,沉声说道:“朝廷会如何想?蓟辽督师会怎么想?只是眼前的利益,从长远考虑,似乎弊大于利。”

刘兴治耸了耸肩膀,说道:“现在还能改变朝廷和袁崇焕对东江镇的态度吗?既然已经是最坏的结果,又有什么可害怕担忧的呢?”

果然,这帮家伙已经彻底相信郭大靖,做什么都会赞成。

张攀苦笑了一声,也不再就此事纠结。毕竟,还没法确定建虏的态度,成与不成在两可之间。

或许,郭大靖也只是故意让朝廷和蓟辽督师难看,并没真的卖人头的意思。即便朝廷和袁崇焕不悦,也可以说是计谋,耍建虏玩的。

嗯,应该是这样。郭大靖没这么大的胆子,毛帅也不会容许他胡闹。就算朝廷不义,袁崇焕不公。

这样一想,张攀又轻松下来。

其实,这也是东江军将领们的普遍心理。怨恨是怨恨,可却没有独立,或是造反的想法。

在这一点上,郭大靖却是不同的。对于朝廷,对于皇帝,他缺乏尊重,他相信你仁我义,你不仁我不义。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