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七十一章 聚会结交

逆天换明 第二百七十一章 聚会结交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飘雪的世界。

看在眼里是白茫茫的一片,但也只是表象。就象这泱泱大明,看着如庞然大物,却似根基腐朽的大树,会在并不大的风雨中轰然倒下。

而金州,与建虏占据的辽东相比,只能算是一隅;与大明相比,更是弹丸之地。但在郭大靖看来,不管是一隅,还是弹丸,却蕴含着平辽灭虏的希望。

歌舞升平的江南,小冰河的灾害侵袭的中原,朝廷每年砸下数百万银子的辽西,其实都已经没有了希望。

“今年好象比去年还要冷一些。”刘奇士走到郭大靖身旁,学着他的样子,望着茫茫的雪原,也想找到些如此呆看的原因。

“还会更冷的。”郭大靖点了点头,小冰河期的寒冷还会加剧,最高峰的时候,甚至影响到了江南,连广州都会下雪。

也就是说,即便有抗寒耐旱的作物,产量也会受到影响。而弥补的办法,就是扩大种植的田亩。以耕地的数量,来补上亩产的降低。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那不是随便占块地方就行的,要从建虏手里抢,还要有足够的力量来保卫。

前面的就是将要占领的土地,将种植更多的作物,黑麦、玉米、土豆,还有地瓜等等。

刘奇士只看到茫茫的雪野,以及低头就能俯视的南关阵地。

转头看了郭大靖一眼,他又开口说道:“骑兵营也需要实战锻炼,哪怕是追击败退之敌,或是缀于其后骚扰。”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如果有机会,自然会让骑兵营出动。”

转过身,他笑着对刘奇士说道:“大哥不必着急,与建虏大战已经不会太迟了。而且,将是一场硬仗,血战厮杀,你死我活的那种。”

不管是直捣建虏老巢,还是跨海行动,在京畿与建虏大战一场,两个作战计划都并未对外公开。

这也很正常,谁也不能判断建虏绕道入关的时候,只是考虑到这种可能,而预先作的准备。

就连郭大靖也没法作出准确的判断,历史都变了那么多,有些事情就不会发生,或者发生的时间大不一样。

但他相信一点,那就是准备要充分,无论如何要抓住这个打破敌我形势的机会。

而如果有一万多骑兵助阵,不管是实施哪一个作战方桉,都将胜算大增。所以,在南关防御战,郭大靖不准备轻易动用骑兵。

一是保存实力,以备将来大用;其次则是隐藏骑兵的实力,迷惑建虏,使其丧失警惕,在关键的时候,才能发挥出奇兵突出奠定胜局的作用。

刘奇士话到即止,也不多说。他相信兄弟的安排,定然是有道理的,且是对他,对骑兵营最为有利的。

“那个监军太监方正化要来南关,不会有什么影响吧?”刘奇士抖掉袖子上飞来的雪,说道:“听说毛帅要躲到大连去?”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他来他的,咱们干咱们的。粮饷一日不恢复,想必他也没什么脸儿指手划脚。”

刘奇士说道:“别人都还好说,敬而远之能做到。就怕你,又要发牢骚,对朝廷不满。”

对朝廷满意才见鬼了呢,方正化心知肚明,大家只是不说,心里却都是这么想的。

“以后恐怕不是朝廷不给粮饷,而是袁督师卡着不放。”郭大靖说道:“没了登莱巡抚,津运粮饷转到觉华,没有袁督师点头,粮饷就到不了东江镇。”

一边说,他一边作着手势,和刘奇士一起走下炮台,继续说道:“你想啊,这边的战绩越大,不是越衬托出辽西的无能。何况,东江镇又不是他信得过的部队。”

刘奇士连连点头,很是佩服。反正,自家兄弟料事如神,说过的基本都应验了。

“现在已经断了粮饷,东江镇还能支撑,他还会有什么招数?”刘奇士有些不太在乎地说道:“只要兄弟你在东江镇,怎么也不怕他。”

郭大靖哈哈一笑,说道:“当然不怕他。牛皮吹大了,他会自食其果,也没多长时间蹦跶了。”

两人走下炮台,又不紧不慢地向远处的兵营行去,边走边聊。

毛承禄的前协六千官兵已经到了一个多月,经过紧张的训练,又补充了火枪火炮,终于可以放心地划出一个防区,共同担负起南关御敌的任务。

不可否认,大半年的时间过去,前协与另外三协在战力还是有些差距。但倚坚防守的话,应该问题不大。

连毛承禄也得承认,四协当中,郭大靖的左协最强,李维鸾的右协第二,孔有德的后协略差,他的前协只能垫底。

而前后两协与左右两协的差距,并不只是在武器装备上,在实战经验和战斗意志上才是主要的。

“毛将军、孔将军!”郭大靖看到前来找他的毛承禄和孔有德,显出一丝惊诧,但很快就恢复如常,笑着拱手道:“哪阵风把二位贵客吹来,有失远迎啊!”

相对而言,孔有德和郭大靖更亲近一些,在朝鲜,在金州,接触得更多。

“别这个将军,那个将军的,又不是外人。”孔有德装作大咧咧地摆着手,有意显出与郭大靖的关系更近。

毛承禄笑着附和道:“没错,老孔说得极是,既是袍泽,又是同僚,何必如此客气。”

郭大靖呵呵笑着,调侃道:“某年纪最小,称呼起来都是兄长。称官职嘛,倒是某占了便宜。”

说着,他挨个指点,笑着说道:“毛兄,孔兄,还有某的结拜大哥,再加上其他将领,好象就属郭某小。”

“年轻还不好?”毛承禄装作毫不在意,伸手相请,说道:“里面还有众位将领,随便找个日子聚一下,也没提前告知。”

郭大靖谦让了一下,与孔有德、毛承禄进了大宅院,也就是前敌指挥部。

在南关防线,有两个指挥部,分别是左协和右协的,也就是李维鸾和郭大靖的。因为起初的防御任务,就是他们所部来承担。

之后,郭大靖和李维鸾都扩建了指挥部,又有了军官宿舍,或者是俱乐部的功能。

不是战时,军官们也有休息日,常聚在这里,谈天说地,偶尔改善下生活,娱乐一下。反正他们有钱,能买也敢买一些酒肉之类的奢侈物。

而郭大靖的住处在大宅院的外面,是个小院落,有一道门,能够直通而进。

郭大靖有所猜想,觉得这应该是毛文龙的授意,让毛承禄、孔有德等人与自己多亲近。将领们呢,也关系融洽,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对此,郭大靖倒是没有什么意见。按照他心里的目标,这些人将来都可能是他的手下,趁机观察,顺便拉拢一下,也是好机会。

进到大厅,便能感受到气氛的热烈,十几名军官高谈阔论,空气中还弥漫着酒的香味。

“末将见过郭将军。”毛承禄和孔有德的手下纷纷起身,向着郭大靖施礼。

郭大靖笑着还礼,说道:“有礼,有礼,诸位不必客气。”

在这里,郭大靖算是地主,见礼已毕,他便让人去准备酒菜,准备招待一番。

在一张小桌旁落座,只有孔有德和毛承禄,这里职衔最高的三人,随意地闲聊起来。

“说来挺不好意思,毛某腆颜问一下,轻火枪能不能再分配给我部两百枝?”不一会儿,毛承禄便开门见山,询问道:“在金州的两个营,在装备上还有所欠缺。”

建虏在准备楯车等进攻器械,也在等着隆冬时节。但他们却不知道,这几个月的时间,给了东江军充实武备,提升战力的机会。

现在,西夷运来的轻重火枪已经全部完成改造,并分配到各部队。由于毛承禄所部来得较晚,在火枪的装备上,确实差了一些。

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这样,等兵工厂造的枪运到,就先给毛兄两百枝。剩下的,还是四协均分。”

“多谢,多谢郭兄弟。”毛承禄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在军队中混,实力最重要,能打才能升得快,才会得到上官的青睐。

毛承禄即便是毛文龙的侄子,也不太可能在没有战功的情况下一路晋升。毛文龙总要照顾到其他将领的情绪,保证尽可能的公平。

“毛兄客气了。”郭大靖笑着说道:“都说了,既是袍泽,又是同僚,何必如此客气。”

把毛承禄的话又重复了一遍,郭大靖的意思就是你怎么做、我怎么做,以心换心。

火枪改造完成后,兵工厂的主要精力便放在了打造火枪、迫击炮,以及制造各种弹药上。

按照火枪的生产速度,已经能达到平均每天四十多枝,一个月就是一千多。照这个速度,离郭大靖的全军装备火枪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等到迫击炮的数量达到要求,郭大靖便会把人力资源向火枪、火箭打造上倾斜,为明年的大行动全力做准备。

在统筹规划和生产调度上,郭大靖在东江镇是无人能及的。

更名为兵工厂的各个工坊,聘用了洋技师,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分门别类地整合后,生产制造的水平和速度令人震惊。

这也是毛文龙把兵工厂交给郭大靖管理的重要原因,哪怕现在只是书信指点,对走上正轨的兵工厂也没有太大影响。

孔有德哈哈一笑,说道:“我就说嘛,郭兄弟肯定答应,他就不是那种小气人。”

这和小气没关系,只要对东江镇有利,郭大靖愿意更加慷慨大方一些。

毛承禄拱了拱手,说道:“郭兄弟放心,我会严加督促本部人马的训练,在对敌的时候,绝不会让你失望。”

“毛兄言重了。”郭大靖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让我失望,而是不能让经营金州的心血毁于一旦。金州的重要性,我不说,毛兄想必也清楚。”

毛承禄用力点头,说道:“某明白。”

郭大靖也不再多言,他相信毛承禄不会食言,前协也不会掉链子。

正是因为南关防线几乎集中了东江镇的全部兵力,郭大靖得以在卑沙山城增兵,使守军达到了七千之众。

相比南关防线的众多火炮,卑沙山城依仗的却是有利的地形地势。

有援朝作战和小黑山阻击战的经验,居高临下的防御,郭大靖对本部人马更有信心。

七千人马踞守山城,不说能一夫当关、以一敌十,没有数倍于守军的兵力优势,根本就不可能攻克。

所以,郭大靖的设想是尽可能地杀伤建虏,卑沙山城和南关防线就是他精心布置的杀人场。

三人说了一会儿话,郭大靖便起身告罪,去了自己的小院子,换了一身比较随意的便装。

等他再次来到大厅时,军官们已经三三两两,或是交谈,或是说笑,还有的喝起了小酒,没菜的那种。

“郭将军。”一声呼唤吸引了郭大靖的目光。

他赶忙笑着走了过去,说道:“尚兄,怎地在此独坐?”

尚可喜嘿嘿笑了两声,举了下手中的小酒壶,说道:“弄到点好酒,怕人抢了去。”

郭大靖知道这是玩笑话,凭他们的职级,饷银是足够花的,不至于喝点酒也要偷偷摸摸。

坐在旁边的椅中,郭大靖打量了一下尚可喜,微笑着说道:“某看过前协的攻防演练,就以尚兄所部最为精锐。”

前协三个营,尚可喜统领其中一个营,还是游击官职,与两年前并无二致。

这不奇怪,游击是将军的门槛,但要再升,却很难。别说两年,就是十年八年,没有机会,也升不了。

尚可喜点了点头,说道:“承蒙郭将军夸奖,这也多亏了与郭将军在一起的几次作战,锻炼出不少经验丰富的军官和士兵。”

郭大靖看出尚可喜对于现在的职衔有些许不满,或者是不甘心。但这也没有办法,就四个协,四个参将,你想独领一军,谈何容易?

其实,郭大靖也知道这里面有他的责任,主要就是占领金州后,掏空了诸岛的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