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万骑的希望

逆天换明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万骑的希望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3 21:02:33 来源:笔趣阁

这样的防线,准确来说,也称不上什么防线。反倒是给建虏创造了围点打援的机会,很容易就陷入被动。

按照袁督师的构想,还要把关宁锦据点继续向前延伸,下一步可能就是广宁,直接逼近到建虏眼皮子底下。

但这根本不可能,有脑子的人都能看出来,延伸得越长,补给越困难,朝廷的财政压力越大。

何况,建虏会任由你修城向前推进,直接顶到辽沉的中心统治区吗?

但袁督师有办法让皇帝相信,因为除了修筑城池,他还向皇帝说明,正在组建和训练骑兵,名为关宁铁骑。

以城池为后盾,以骑兵为利剑,攻守兼备,总能够与建虏抗衡,来完成他的“五年平辽”了。

所以,崇祯对袁督师还有着迷之自信,认为再怎么困难,也就是五年。灭虏平辽之后,自然一切都会好的。

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马给马,崇祯的支持是竭尽全力的。为此,不惜拖欠其他军镇的粮饷,不惜加赋增税,不惜把赈灾的钱财物资省下来。

于是,大明朝廷出钱出粮组建的,对建虏毫无胜绩,却为建虏席卷天下而居功至伟的关宁铁骑,出现了。

………………

铁骑铿锵,来往奔驰,在初冬的寒意中,更显出肃杀之气,以及纵横驰骋、无畏向前的气势。

毛文龙已经是盔甲披挂,立于金州卫城的城上,望着城下的两千骑兵在演练。

郭大靖站在毛文龙身旁,并不多作解说,有问才回答。

经过了小黑山的骑兵之战,骑兵营的队列距离、人员间隙、冲击速度等等,又有了调整和改变。

实战是检验的唯一标准,刘兴祚、刘奇士等军官和士兵们集思广益,在战后的总结中,发现骑兵墙的冲击,并不需要太快的速度。

而速度降下来之后,队列的整齐和骑手间距的调整,更加容易掌控,威力却没有削减。

“本质上是一换一,但实际上却能打出更好的交换。”毛文龙沉吟着说道:“大靖,是不是这个道理?”

“大帅目光如炬,一言中的。”郭大靖躬身道:“关键是敌人没有同归于尽的心理准备,在交锋时难免迟疑犹豫。而只要一瞬间,就能决出生死。”

毛文龙颌首赞同,虽然是战场厮杀,可谁都想杀死敌人,自己能活下来。而所谓的不怕死,也并不等同于见刀不躲的亡命打法。

本能的反应是必然的,难以控制的,就象战马会惧怕闪光尖利的枪刺,人会在突发刺激下眨眼睛一样。

“如果有两万铁骑,不,只要有一万,我东江军的步兵在野外就能不怕建虏的威胁。”毛文龙有些振奋,朗声说道:“如此,即便直捣黄龙,也大有成功的希望。”

以车炮为先,步兵结阵前地,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骑兵的袭击和骚扰。但这很被动,在开阔地方,更是危险。

就算建虏的骑兵在远远地吊着,也会大大拖慢步兵的行进速度。

所以,拥有能与建虏抗衡的骑兵,保护步兵,驱赶敌骑,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不是要与建虏展开大规模的骑兵冲杀,而是步骑互相配合,互补短长,来抵消建虏骑兵的优势。

郭大靖听明白了毛文龙的意思,毕竟直捣建虏老巢也是作战计划之一,两手在抓,都准备得好,自然心中更有底。

“末将也没想让骑兵营与建虏骑兵正面交锋。”郭大靖微笑着说道:“实在是飞骑训练起来不易,用枪骑兵作配合,也是想尽量减少伤亡。”

不到万不得已,骑兵对冲的厮杀,郭大靖并不提倡。发挥火枪的威力,使建虏骑兵混乱,或是追击败退之敌,才是他想要的战术打法。

而燧发火枪的改造成功,使得枪骑兵有了更大的作用。预装弹药,在马上可以发出一枪,就相当于一轮骑射。

毛文龙呵呵笑了起来,连连摇头,感慨道:“建虏是从小便骑马渔猎,而你在一两年之内便训练能与他们抗衡的骑兵,还说训练不易?”

伸手指了指城下的骑兵,毛文龙颇为自傲地说道:“听说袁督师组建了关宁骑兵,可就算有数万之众,也不敌东江镇这数千铁骑。”

关宁铁骑,在历史上有没有都不好说,纯是煳弄崇祯的。但有一点,明廷花费重金打造的辽镇官兵,确实成了为虎作伥、屠杀同胞的刽子手。

郭大靖鄙夷地一哂,说道:“别说骑兵营,就是步兵营,也能打得关宁骑兵满地找牙。”

毛文龙看了郭大靖一眼,似乎是觉得“满地找牙”这话很怪很好笑,哈哈地笑了起来。

郭大靖陪着笑了两声,他也很无奈,有些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名词,不知不觉就冒了出来。

应该是自己觉得已融入了这个时代,不再象一两年前那么小心,唯恐被别人看出异常,觉得可疑。

好半晌,毛文龙才稳定了情绪,缓缓说道:“刘兴祚把他的谍报网交出来,这很好。本帅也掌握着一些谍子,索性都组到一起,就叫军情司吧!”

郭大靖脸色一喜,说道:“大帅,东江镇确实应该有一个强大的谍报网,不仅是对建虏,还有——”

毛文龙斜撇了郭大靖一眼,补充道:“还有对朝廷的,京师、天津、山东都要有,是吧?”

郭大靖嘿嘿笑了两声,说道:“末将这点小伎俩,让毛帅见笑了。”

毛文龙的脸色正肃起来,说道:“以前,东江镇在京师也有些耳目,甚至是在宫里。但钱财有限,一直发展不起来。新皇登基后,清洗了内官,宫中的消息便没有了。”

所谓宫中耳目,自然是通过贿赂,拉拢到的太监,可能也就一两个,还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而在京师打探消息,也很正常。僻处海外,自然想知道一些朝廷动向,知道攻讦自己的官员用的什么借口,又有什么谣言流传,对自己不利。

但发展情况,肯定不好。否则,也不至于朝堂上都是敌人,攻讦就没停过。要不是天启皇帝的信任,毛文龙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看看,崇祯刚继位一年多点,东江镇已经断了两次粮饷,毛文龙也感受到了更大的压力,以及朝堂的满满恶意。

在金州建立情报部门,并由郭大靖主管,毛文龙也想看看他的能力。显然,郭大靖的布置向他汇报过,尽管不是很详细,但却让他很满意。

“虽然说,现在打探朝廷的消息,已经不是很要紧。但对于‘勤王’作战来说,在京畿地区多安插人手,屯粮存物,查探各城镇的情况,却非常必要。”

毛文龙伸手拍了拍郭大靖的胳臂,说道:“还有建虏那边,要散布什么谣言,也要抓紧布置了。”

不传谣,不信谣!

郭大靖突然想笑,但他忍住了,点头称是。

谣言不仅有给建虏准备的,还有给朝廷,给崇祯和袁崇焕的。这是一个很好用的武器,郭大靖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且,说是谣言,也不准确。正因为郭大靖是依据着历史发展的轨迹,以及个人的所作所为,来编造的。真中有假,真假难辨,就更有杀伤力。

城外的演练已经结束,骑兵营人马开始收拢整顿,刘兴祚、樊大临等军官先行入城,来到城头向毛文龙施礼。

“很好,非常好。”毛文龙目光扫视,连连称赞,“铿锵铁将,所向无敌。你们辛苦了,本帅心中甚慰。”

刘兴祚等人躬身谦谢,心中却早已这样认定,连脸上都带着几分傲气,显得这夸赞是理所应当。

熊样儿,一个个腆胸撇嘴,横的跟二五八万似的。

郭大靖暗自腹诽了一句,可心底也是骄傲的。

这是他打造出来的铁骑,将驰骋辽东,把号称骑射无敌的建虏打得落花流水。这还不是全部,纵横天下也将是这支铁骑的责任和使命。

万骑,先实现这个小目标吧!

郭大靖估算了一下,还需要购入四五千匹马,按照现在每匹马十五六两银子的均价,要花七八千两银子。

不多,不多,卖出两面试衣镜就足够了。

买,买,买!花,花,花!

郭大靖现在对于银子的感觉,只是存在于数字上。既不觉得多,也不觉得少。完全没有几十箱银光闪闪的财物摆在眼前,那种震撼的感觉。

越来越麻木了呀!

在逃出建虏统治区的时候,有几十两银子,就觉得是笔不小的财富。援朝作战打完,万八千两银子到手,还得精打细算着花。

等到镜子买卖开始,那银子的收入就如流水一般。然后,然后就没有太大的感觉,只剩下挥金如土,也如流水般花出去了。

到底花了多少钱,郭大靖已经数不清了,也从没细算过。粮食物资、武器弹药、马匹牛羊等等,都是银子换回来的。

其实,花出去的银子也就几十万两,尽管相当于东江镇两三年的饷银,但和朝廷向辽西的投入相比,根本算不得什么。

毛文龙再次用力拍了拍郭大靖的手臂,又狠狠地夸奖了他几句。

到处都能看到郭大靖的慷慨付出,也越来越让毛文龙感慨、感激。

南关防线的坚固,更震撼的是那上百门,且还在制造运来的迫击炮;加上新运到的红夷大炮,四十多门的数量,比锦州和宁远加在一起还要多。

金州卫城驻防的骑兵营,几千飞骑和枪骑已经形成了战斗力,令人更增加了抗击建虏的信心。

而这些,都是银子堆出来的。有这些银子,足够郭大靖做个大富豪,随便到哪,都是锦衣玉食,吃香喝辣。

可郭大靖还在金州,还在东江镇,过着也就算中上的生活。没有山珍海味,吃顿羊肉都算是大餐。

毛文龙可以把这些看成是郭大靖对建虏的仇恨,家破人亡的滔天大仇,非报不可的执念,正是大丈夫的所作所为。

另一方面,毛文龙也看出郭大靖其志非小,真的把平辽灭虏当作人生目标,全力地在践行。

无论怎样,毛文龙对郭大靖都是欣赏的。因为东江镇要传承下去,他毛文龙就要找到接班人。

要按血缘关系,毛文龙的侄子毛承禄是最亲近的,但无论是战绩,还是能力,已经被后起之秀郭大靖远远地甩在后面。

而他唯一的儿子毛承斗,远在浙江老家,却是走了从文的道路。同时,毛文龙也不希望他走自己的路。

陈继盛自然是比毛文龙年轻几岁,但性格较为软弱,威望也很难压服东江镇的悍将。

郭大靖也不行,主要欠缺的是威望和资历。但毛文龙看好他,可以着力培养,扶上马再送一程。

当然,这些都是毛文龙的设想,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变故呢?要知道,东江镇是朝廷的,不能私相授受。

众人陪着毛文龙,又巡视了金州卫城。城墙并未大力修补,骑兵营所住的城内的房屋,也只是简单修缮。

“建虏会花费力气拆毁城池吗?”毛文龙随口问道:“若是败退而回,难免会恼羞成怒。”

刘兴祚看向郭大靖,虽然知道,但还是由郭大靖来说明更好。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末将以为,建虏拆不拆,都无所谓。若是不拆,我军重新占据会省些力气;若是拆毁呢,也只是修盖房屋,城墙却是不必再修补了。”

毛文龙沉吟了一下,问道:“没有城墙的城镇?是这个意思吗?”

郭大靖说道:“是有防御工事的城镇,却不需再用高大的城墙。”

占据金州卫城,再有卑沙城的犄角之势,等于是把防线又推进了几十里。

何况,真正阻击建虏再攻金州的防线,将设在小黑山、红咀堡,这里将成为后方,或者说是缓冲地区。

象袁督师那样筑城,东江镇在人力和财力上都不具备。但郭大靖对自己设计的野战防御工事,还是比较有信心。

毛文龙点了点头,并没有深问。他已经有了在金州长驻的打算,金州卫城是个不错的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